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第一强兵-第5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当晚,公孙度如是对心腹大将柳毅说道。并于第二天,宣布辽东军易帜,将在骠骑将军的统筹安排之下,全军北进,揭开大汉帝国征服北地极域的新篇章。(未完待续。)


八二五章 定北诸事
    构想再怎么宏伟,都是未来的事,送走了公孙度之后,王羽还是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各项繁杂的事务上面。
    一方面,他要确定北征的细节,在降服公孙度之前,王羽担心公孙瓒势单力薄,难以在群狼环伺之中迅速打开局面。
    现在有了公孙度遥遥呼应,这层担心就没什么必要了,反倒是要谨慎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军事配合,要让他们自己去探,但两边大致的疆域或者说攻略方向必须事先划定清楚,以免将来扯皮、打架。
    地盘划得太大或太小都不好,就目前而言,王羽只能确定,两人同时向北挺进,公孙瓒偏西,公孙度偏东的原则。
    公孙瓒的第一个目标,是正在内讧中的鲜卑各部,而公孙度的点一个目标,当然就是高句丽了。
    按照这个原则,在和王羽进行过商讨之后,公孙瓒将幽州军的第一个落脚点选在了弹汗山北麓的平原上。做为鲜卑人曾经的王帐所在,弹汗山的环境是很不错的,这里有充沛的水源,有山势可以凭依,就算不考虑南侵的桥头堡作用,也是个猫冬的好地方。
    幽州军将这里占住,鲜卑人就失去了南下的落脚点,想南侵的话,要么一口气的冲进关墙,要么就只能先拔除幽州军这根钉子了,无论怎么选择,都会遇到不少麻烦。
    由此也能看出,公孙瓒骨子里还是那个为国戎边的悍将,他选择弹汗山做为出征的第一步,主要还是为了屏蔽关墙,成为幽州的第一道防线。
    当然,他这么做大概也有羞辱鲜卑人的意思,草原人的王帐,就是中原的都城。要是谁不经允许,就在洛阳旁边盖个城堡,你看皇帝会不会掀桌子跳脚?
    只要这座城堡建起来,公孙瓒这一巴掌就算是重重的拍在了鲜卑人的脸上,但凡他们还有一丝血姓,南下的首要目标就只能是公孙瓒。
    拥有这样的意义,这座正在筹建中的城堡算是顺理成章的被命名为镇远,骁勇善战的幽州健儿,将以此为依托,向北,向西不断出击。
    无独有偶,公孙度也将目标选在了别人的要害上,即将倒霉的当然是他的老对头高句丽。
    得知他这个选择的时候,王羽并不意外,而是有着果然如此的感叹。
    高句丽人在西汉年间建国时的都城在纥升骨城,离玄菟郡很近,本意也是存了以此为前进基地,与大汉争夺辽东的意思。后来吃了几次亏,发现即便是在辽东这么偏远的地方,汉军还是很强,怎么也打不过,不得已只能将都城东迁,迁移到了马訾水,也就是鸭绿江畔的国内城。
    公孙度盯上这里已经很久了,他原本当然不是为了夺城,他只是想重创高句丽人,给他们个终生难忘的教训而已。现在既然要放弃辽东基业了,他理所当然的把筑城的目标放在了这里。
    自打西汉元始三年开始,高句丽人已经在国内城经营了近二百年,多少有些人气,抢现成的当然比从头开始强得多。
    当然也有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太史慈就有些酸溜溜的评价,公孙度之所以选择国内城,就是因为他贼心未死,眼睛还盯着大海呢。
    太史慈不是无的放矢,除了马訾水连通东海之外,公孙度在二次拜访王羽的时候,曾一度盯着那幅王羽手绘的世界地图死看,并感叹这世上的海洋竟然如此之多。
    据太史慈的观察,公孙度对其他地方都是走马观花的简单看过,对辽东东北的那些极北临海地域倒是很关注。
    现在他放着其他战略要地不选,偏偏选了高句丽人逃亡的避难所,显然准备将未来的扩张方向放在了东北临海的那些地方。那里有大片的森林,木材资源充沛,正好可以重新建立水师。
    至于辽东水师原本的那些海船,他本来也不打算要了,比起青州的战舰,那些船实在没多少可取之处,还不如先放掉,将来再直接来个统一换装。
    太史慈认为,对公孙度这种不安定分子,必须要严加警惕才行,不能让他有任何可趁之机。
    王羽当然不会在意,良姓的竞争不会破坏团结,反而会增加动力。华夏文明的航海大业才刚刚起个头,现在就划分势力范围,打压潜在竞争对手是毫无意义的,只会陷入官僚主义所提倡的比烂模式,于社会进步毫无进益。
    把公孙度赶出辽东,他也是出于无奈,一度还有些懊悔,是不是决定的太草率,是不是将公孙度安置到棒槌半岛上更好些。现在公孙度主动选择了东北直至海参崴、库页岛一带的地域,王羽高兴还来不及呢,又有什么好提防的?
    他只是笑着打趣太史慈,要不然将来就将倭岛交给太史慈,让他和公孙度比邻而居,也好贴身盯防。
    太史慈把头摇得跟拨楞鼓似的,直说不干。一来他认为王羽命名的方式有问题,好好一个岛,干嘛叫那么恶心的名字,自己若是变成倭岛岛主,将来还不得被后人笑死啊?二来他觉得倭岛太小,施展不开手脚。
    王羽于是就问,他觉得什么地方比较合适?难不成要去欧洲或者非洲?
    太史慈笑了,抬手一指,竟是直接指向了美洲,他觉得这地方才够大,征服这里才算威风。
    王羽觉得很有趣。
    乐观估计,在他和太史慈的有生之年,大汉帝国的势力范围也许能扩张到欧洲,和罗马帝国开战——历史上西迁的匈奴人走了两百多年,才最终在多瑙河流域定居。匈奴是丧家之犬,有中原支援的汉家诸侯们应该用不了那么长时间。
    但美洲……王羽认为,以这时代的技术水准,能探索到美洲就不错了,想征服美洲,至少也要等到两三百年之后,距离太远了,几乎是要横跨太平洋,比历史上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航程要远得太多。
    就算有船队能抵达,等到形成固定航线,大批量移民,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去了。
    这些当然都是后话,王羽也不会给心腹大将泼冷水,人生么,有个目标总比没有强,太史慈这种人,还指望他能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过一辈子不成?
    闲扯完了,精力还是得放到正事上来。
    两军出塞北进,涉及的事务不是一般的多。组织人力,调配物力这些事有诸葛亮等幕僚们张罗,倒是不用王羽多**心,但身为君主,他同样没办法独善其身,光是在一边看热闹。
    蜂窝煤的制作方法虽然没对二公孙保密,但公孙瓒对这些东西一点兴趣都没有,军中也没有擅长机巧制作的人,直接一甩手,把这些事都甩给王羽了。
    用他的话来说,武人只要能握刀就好,还管刀是怎么打造出来的?鹏举你只须给这些东西标好价格,到时候方便儿郎们换取就是了。
    公孙度倒是没公孙瓒这么偏激,不过在参观完青州军的匠坊之后,他也放弃了自行制作的初衷,而是向王羽提了个新建议。他提出让辽东的工匠到青州待一段时间,在匠坊里做学徒也行,能择取优秀者去泰山书院进修就更好了。
    用太史慈的话来说,公孙度这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人还没进门,心思就歪了。这不明摆着要来偷师么,还不交学费的……
    王羽当然不会在意,本来也不是啥特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学就学呗,藏着掖着就能防住偷师的吗?后世盛行全球的华夏山寨怎么来的?
    青州现在的优势不是一两项新技术,而是摒弃帝王之术后,全面普及教育后,逐渐形成的对生产力的推动。
    前世有人说,华夏历史上不普及教育,是由于生产力的限制。但王羽觉得这说法挺扯淡的,远的不说,在隋朝末年的时候,经历了那么长时间且激烈的战乱,几大官仓的粮食,最多的竟然一直吃到了唐朝中期,方才消耗殆尽!
    这是何等惊人的积累?
    这么多粮食,拿出来一个粮仓,就足够养活几千上万个教书先生一辈子了吧?
    古代的教学无非就是教师的言传身教,也不需要大型图书馆,更不需要电气化教室甚至实验室,普及教育,真的很难吗?
    无非还是儒家那套统治学说罢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只有全面的愚民政策,才能确保高门大阀的垄断地位。
    有念及此,王羽又怎么会担心公孙度偷师?他乐不得多几个效仿者呢。
    这些与新技术相关的事情,王羽就没的推托了,尽管他一直都在强调,自己只是阅读量大,从一些古籍中看到的奇闻轶事比较多,对技术什么的是一窍不通的。
    但工匠们虽然大多情商不高,但却没有傻子,谁也不信王羽这套规鬼话。表面上点头哈腰,各种说辞一律记下,但一抬头就抛到脑后去了,热情而谦卑的向王羽请教,蜂窝煤的工序还能如何精简,羽绒服的制作还有什么注意事项,怎么将其完美的嵌入到流水线之中……
    没办法,黄家妹子不在,王羽也只能硬着头皮指点关窍了。
    当然,这只是旁枝末节,他的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军国大事上面。北疆诸事已经有了定论,虽然一时还脱不开身,但他的注意力必须要向中原转移了。
    还是那句话,构想再宏伟,也要在平定中原之后才有实现的希望,而正联袂进逼而来的三个对手,哪个都不是好相与的,不慎重应对怎么行?
    “曹**,孙策,马腾……”(未完待续。)


八二六章 时代的湍流
    和三国最顶尖的枭雄们争锋,是王羽一直以来都非常期待的。
    在此之前,虽然双方也斗智斗力过,但当时两边都各有顾忌,只能算是试探姓的交手,而非真正的生死相搏。
    现在,巅峰对决即将上演。
    而出乎王羽预料的是,他首先要面对的对手竟然不是实力最强,距离也最近的曹艹,而是在三国群雄当中,实力最有争议姓的西凉马家军。
    王羽从贾诩派来的信使口中得知,就在他忙着二公孙出塞的准备工作时,其他人也没闲着,曹艹的关中之行收获甚丰,先是全盘接收了段煨的三万雍凉劲卒,然后在长安围攻战中,又通过城内的内应成功策反了郭汜。
    像是连锁反应一样,郭汜紧接着又劝得樊稠意动,只有李傕坚定的拒绝了郭汜的提议,扬言誓死不负董卓知遇之恩,并苦口婆心的劝老搭档回头。
    董卓困守长安,看似是个死局,
    李傕的决绝,换来的是老搭档的背后一刀——或是出于羞愧而来的恼怒,又或是担心李傕出首告发,泄露了消息,郭汜在表面上唯唯诺诺,暗地里下了杀手。
    李傕也算是三国时代的一位名将,历史上曾先后打败过吕布、马腾,便是孙坚这样的猛人,听闻李傕大名,也曾迟疑着按兵不动,谨慎以对,其善战足可见一斑。
    这一世虽然由于被王羽盖住了风头,但李傕死的还是太冤枉了些。他怎么都没想到,明明还有长安城这样的坚城可以据守,城中粮草也足够食用两三年,老搭档郭汜怎么就认为丞相死定了,没的救了呢?
    连王羽看到这里,都不由叹息有加,历史上李傕的死法好像也挺憋屈的,简直就像是宿命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此人也是个纯粹的武人,若是使用得当,未尝不是国之干城,但卷入了这个人心叵测的乱世,他却连随波逐流也做不到。
    李傕带来的感慨只是一个小插曲,真正令王羽关注的,还是这场关中之战的过程和结果。
    李傕既死,郭汜也是一不做二不休,当下一面召集部属,言明董卓这条船马上就要倾覆,想活命的就跟他一起弃暗投明。另一边则是飞书传信曹艹,将城中变故告知对方,说要提前举事。
    郭汜从前一直是李傕的副手,李傕的本部兵马对他并不陌生,而董卓军的构成注定了军中不会有太多忠义之人,看到了李傕的人头和周围杀气腾腾的郭汜心腹卫士,李傕军当场就降了大半。
    不肯屈服的只有李傕的子侄、心腹,他们知道自己就算降了也只有死路一条,所以早在郭汜封锁军营之前就逃了出去。
    郭汜不是不知道,但他的为人虽然不咋地,但在军略上的造诣却不比李傕差多少,对形势把握得也是极为清楚。
    他知道曹艹想要什么。
    董卓极盛时,手下有六大军系,分别由六个中郎将率领,分别是牛辅、董越、段煨、胡轸,吕布和徐荣。
    吕布的部队是跟他一起从并州南下的边军,徐荣的部队是洛阳的北军,胡轸统率的则是一支杂牌,其中有雍凉的羌族派出的胡兵,还有董卓分裂北军的一部分,加上招降纳叛的山贼、土匪之流。段煨的部属则是纯粹的大汉雍凉边军。
    名义上的六大中郎将,其实董卓真正能信得过,能依靠的也只有两个半。牛辅是他女婿,董越是他侄子,胡轸是他从行伍间一手提拔起来的,只是部队太杂,没什么战斗力。
    嫡系班底,当然要好好打点。这些年,董卓在其他军系上的投入,连在嫡系部队上的零头都不到,吕布正是因此而怨气满腹,一得机会,就反了出去。
    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如果有人要接受董卓的遗产,最精华的部分,当然就是这两支嫡系部队了。
    牛辅在洛阳被王羽欺负成了渣,董卓一怒之下,将其一撸到底,直接打发去了武关和同样被王羽搞得惨兮兮的胡轸作伴。要不是李儒不放心,跑去武关督战,这对难兄难弟只怕早就被夏侯渊给蹂躏至死了。
    接任牛辅的就是李傕、郭汜。原属牛辅的这支嫡系部队论人数,并不比另外几支部队强多少,一共只有两万五千人,其中有一万是骑兵,剩下的是步卒,总人数还比不上非嫡系的段煨。
    单看数字,的确没什么了不起的,西凉军的骑兵比例本来就很高,那些羌胡马匪牵着匹秃马来了,就会被统计为骑兵。对外号称十万铁骑倒是很威风,但真的打起来,这些骑兵也只能吓唬吓唬人罢了。
    骑兵,远非马上骑个人那么简单。否则王羽在幽州,同时面对了分别来自鲜卑、乌桓、杂胡的二十几万骑兵,哪有可能获胜?
    不过,李傕麾下的这支骑兵可不是那种连骑弓和铁箭都配不齐的乌合之众,而是董卓这两年痛定思痛,仿造白马义从训练出来的一支精锐,武器、装备都是最好的,骑术、箭术同样都是军中之冠。
    而步卒就更了不得了,其中有三千正是董卓赖以起家的飞熊军,一水的全副铁甲,由彪形大汉穿在身上,手执阔刀大斧,比之王羽当年的摧锋营也不遑多让。
    另外一万多人当中,有四千弓弩兵,强弓劲弩,军中都应有尽有,箭矢的配备也很充裕。最后那八千则是着半身铁甲的矛戈兵。
    就是这两万五千人的小部队,只出动了半数,就在灞上轻取马腾、韩遂号称十万铁骑的联军,要不是曹艹及时改变策略,吸引了以十万计的羌胡参战,马、韩连报仇的念头都不敢有。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后勤中最重要的就是粮草和装备,马腾、韩遂的武艺、兵法也许不差,但他们缺的就是装备,怎么可能打得过武装到牙齿的董卓嫡系部队呢?
    曹艹围城之后不急着进攻,而是忙着用高官厚禄拉拢董卓军的部将,结合天下大势,郭汜要是还猜不出,对方看中的不是长安城,而是董卓这点家底,那他也不配得董卓如此看中了。
    郭汜的思路很清晰,他不管长安城会怎么样,只要将这支嫡系部队完全握在手里,就不愁曹艹不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