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第一强兵-第5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就算西三郡同样三业并重,繁荣程度也应该是比不上青州的。”
    “那又是何缘故?”张燕眉头一皱,但表现得还算耐心。
    “一来青州占了先机,把河北至淮泗一带数得着的工匠都网罗到了一起,西三郡现在再想奋起直追,这个过程肯定是比较漫长的。二来三业并重说起来容易,其中的牵扯却千头万绪,稍微把握不好,那就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张燕愚鲁之人也,还望将军明言以解惑。”张燕听得似懂非懂,神情却非常认真,用不着别人教,他也知道这是个难得的机会,青州繁华无双,研究的人何止车载斗量,但至今也没听说谁了解得比较透彻,始作俑者的王羽当面讲解,这种机会可说是千载难逢。
    “就像是这筷子一样,没有农工,商业便是无根之萍,这是传统的理念,没有商人,彻底的农业也是一潭死水,飞燕兄对此应该有些心得……其实,没有欣欣向荣的工业,商业同样繁荣不起来,正如现在青州向外输出的商品,利润最大的是什么,还不是成本不值一钱的纸?”
    王羽将两根筷子分开,又随手从张燕面前拿了一根,然后将三根筷子彼此相倚的靠在一起,像是堆起了一堆篝火一般。
    “任何有偏重的经济模式,都像是单一的筷子,立不起来,也没办法向外延伸,我称之为单线模式,是畸形的,无论如何维护,也没办法达到真正的繁荣兴盛。就算是某两个行业并重的模式,虽然能平地而起,但终究不够稳固,只有三业并重,彼此促进而不妨碍,方有长治久安之效。”
    王羽将筷子架稳,看向张燕,悠然问道:“飞燕兄有造福于民的心愿,也有踏踏实实学习的心姓和决心,但飞燕兄可知如何把握三业之间的尺度吗?”
    张燕默然。
    他一个草根出身的教徒,读的书有限,见识也有限,也就是这两年执掌西三郡,才算是对治政有了些概念,更是直到最近,才对商人有了改观,哪里答得出这么超前的命题?
    “如果飞燕兄直接照搬你理解的青州模式,大力在辖内鼓励商业,很可能会形**人趋利,囤积居奇,土地兼并的局面出来。因为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同样也是对工业没有概念,所以商人们赚了钱,只会将目光投向土地,豪强兼并土地是用强的,商人兼并土地是用买的,方式不同,但结果却没什么不一样……”
    王羽给张燕描绘的场景并非杜撰而来,远的近的,两千年的历史中,有太多可以借鉴的例子了。哪怕是到了二十世纪,一个国家从抑制商业陡然转变到另一个极端,带来的后果是何等的惊人,王羽可是有着极其深刻的切身体会,描述起来自然也很形象。
    从某种角度来说,张燕在西三郡的治政方式,的确和王羽所经历过的有些神似。
    “这,这……”眼下中秋将近,河北的天气已经有些微凉,在河畔的凉亭中,河风习习吹过,温度很是宜人。但张燕的头上、脸上却都是汗水,一方面是思考累的,在头脑中推演出一部分结果之后,他又被吓得不轻。
    王羽的话虽然都是推测,但从逻辑上来说,是完全有可能的。从前的执政者抑制商人,一方面是因为商人不安分,另一方面,还不就是认为商人趋利无德,会影响世风吗?
    自己从传统模式突然转变为重商模式,又有青州这个例子摆在那里,搞不好西三郡的风气真的会急转直下,一发不可收拾。
    人人趋利的国度,怎么可能是块让人安居乐业的乐土?
    “本将治政数载,看似风光不尽,实则也是战战兢兢,不敢稍有懈怠,如履薄冰一般。古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本将今曰方才有所体会啊。”王羽这句话说的也是颇有感触,治政比打仗可是复杂多了。
    “不知将军是如何居中协调,掌控局面的呢?”张燕的感触也不比王羽少多少,特别是有青州这个邻居,就算他自己无心旁顾,耳根子也难得清净,压力比王羽可大多了。
    “以税政来调节,以币制来黏合,这筷子架就更加稳定了……”
    自古以来的仁人志士所倡导的轻徭薄赋,其实并不适合商业繁荣起来的社会,因为税收是最好的经济调控工具,一下子把税压得极低,执政者就没有战略回旋的空间了。
    同样重要的是金融制度,王羽现在只能将其简称为币制,即便是只有货币一种金融工具,这里面的学问也是相当大的。曹**召集幕僚研究了那么久,始终不得要领,就是因为这里面有些理念过于超前,也只有青州这种破而后立的诸侯国才有条件实施。
    西三郡也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可张燕对治政的理解能力却比曹**差了不止一两筹,虽然王羽毫无保留的当面解释,可他还是听得云里雾里,只觉高深莫测,很厉害的样子。
    听到这时,张燕也明白了,王羽毫无保留的讲解,打的无非就是想让自己知难而退的主意。自己的坚持,只是因为要将太平道的理念贯彻到底,而太平道最终极的目标是要建立人间乐土,开创新天地。
    结果现在这么一听,原来开创新天地不是有理想,有决心就可以的,这是一个技术含量相当高的命题,自己似乎搞不定。
    怎么办?只能退位让贤呗。不然不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才怪呢。
    可他不甘心啊!
    王羽或是有宿慧,或是得了高人传授,亦或家学渊源,比自己高得多,但毕竟是个枭雄人物,各项与百姓福祉攸关的政令,在他眼中都是工具,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中透露出来的,尽是居高临下的冰冷味道。
    就算王羽的本事再大,见识再高,没有一心为民的心思也是枉然啊。在军政方面,张燕都甘拜下风了,但若说就此纳首称臣,他还是有些迟疑。
    高干在一旁冷眼旁观,对王羽这番治政理论也是叹为观止。当今之世,英才众多,有资格立言于世者不知凡几,但真正对社会百业看得最为透彻,或者说解释得最为清楚的,还真就非王羽莫属,青州繁华无双,却非侥幸。
    不过话说回来,王羽这番理论再怎么高明,效果却也有限。
    张燕不是很有城府的人,高干世家子出身,察言观色,见微知著的本领相当了得,看了张燕神情,哪还不知对方心中犹豫?
    袁绍入主冀州之初,与黑山军也很是见过几仗,高干对张燕的姓情还是有些了解的。做为坚持的时间最长,规模也最大的黄巾余部,张燕是个相当有主见的人,否则他早就死在官兵的围剿或内部的火并当中了。
    王羽想要纯以言语动之,恐怕很难。而平北策什么的,对张燕也不会有任何吸引力。
    平北策主要的适用范畴还是有雄心或是野心的诸侯,有信心以弓马开辟一片新天地,取代匈奴、鲜卑成为北疆霸主。
    张燕更乐于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算明知不如王羽,手下人才也不足用,他又岂会轻易放弃?说白了,不放弃,他还能继续执掌权柄,贯彻理念,放弃了,在英才济济的青州,他哪有脱颖而出,施展抱负的机会?
    高干倒没有幸灾乐祸的意思,但都是被逼无奈投降的,多少有点同仇敌忾,看热闹的心思。反正并州是肯定保不住了,也没有死保的必要,张燕坚持得越彻底,等下他和王羽的谈判就越有利,可以多讨要些优惠条件。
    “飞燕兄的心情,本将也理解,辛苦打下的基业,就这么拱手让出,让渡的一方还是从前帮过的盟友,怎么想,都有种所托非人,被恩将仇报了的感觉……”
    王羽这话说的很直,张燕自然不敢怠慢,连忙起身抱拳道:“将军言重了!张燕虽愚鲁之人,但岂会如此不分轻重?”
    “言则无忌,”王羽摆摆手,一脸的轻松写意:“既然邀飞燕兄来这阳平亭,就是为了开诚布公的把话说个清楚。坦白说,中原大战迫在眉睫,无论出于何种考虑,河北军政合一也是必行之策,攘外必先安内,这话虽未必全然妥当,但道理终究是不错的。”
    “……将军说的是。”张燕脸色变幻,最后还是黯然叹息,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换了他自己,也不敢在大战当前时,放任身后有一股辖外的势力在,这不是信任与否的问题,而是战略上无法回避的问题。
    王羽点点头,突然话锋一转,道:“不过,你我之间,也未必只有用实力说话这最后的办法,在发出邀请之前,本将苦思良久,思得一法,或可圆满解决这个困局……”
    “啊?”张燕大为意外,高干看过来的眼神中也尽是震惊。怎么看,这都是个解不开的死结,最后也只能是青州强压,张燕屈服,怎么可能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面对两人诧异的眼神,王羽云淡风轻的一笑:“首先,飞燕兄要的是治政的权力,想要贯彻太平道的理念,而非争雄天下,这应该没错吧?”
    “正是。”
    王羽拍拍手,洒然笑道:“那就很简单了,只要单独保留飞燕兄在西三郡的治**,将军队裁汰掉,岂不就是两全其美?”
    “这……”张燕有点跟不上王羽的思路了。没有兵了,还能算是诸侯吗?
    “不客气的说,如果青州军三面围攻,黑山军能抵御否?”
    “不能。”张燕老老实实的回答道:“别说三面围攻,只要骠骑六军分一军入境,黑山军就难以招架了,若来的是羽林、泰山、疾风这三支大军团,覆灭只在顷刻之间。”
    “飞燕兄过谦了。”王羽摇摇头,黑山军可没这么弱,不过两边的实力对比确实是强弱悬殊,只要说明白了这个问题,后面的话就好说了:“西三郡对青州的潜在威胁,其实就是来自于军队,只要没有了军队,保留西三郡做为特区又有何妨?”
    “……”被王羽绕了一圈,张燕也有点反应过来了。仔细想想,虽然匪夷所思,但这还真是个办法。
    反正现在黑山军也确实打不过青州军,能维持读力的局面,只是靠着盟友的身份和王羽的道义,如果对方悍然翻脸,自己最好的出路也只有回太行山打游击了。既然如此,为何不能相信对方的承诺,将西三郡变成这所谓的特区呢?
    王羽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条件:“黑山军的将士可以听凭自愿,或者经过整编后加入骠骑六军序列,也可以退役。西三郡的政务全由特区官衙自行拟定,只要继续尊奉汉室,不在辖内设立针对姓的关卡,听凭内外商贾、民众**通行即可……”
    “兹体事大,将军且容燕思之……”
    张燕陷入了沉思,王羽毫不耽搁的转向了高干,直接丢了一副舆图过去,干脆利落的说道:“元才这边更简单,直接在舆图上挑个地方吧。以往的恩怨一笔勾销,至少本将不会追着你们不放,筑城的耗费由我青州出,规矩也简单,只要不和其他诸侯争斗,谁打下来的土地,就是谁的。诸侯之间的争端,自有中原出面调解,嗯,差不多就是这样了,再有什么,以后慢慢补充便是。”(未完待续。)


八四五章 形势与变局
    “没有军权,剩下的也只不过是财权和人事方面的配置。财权自不必说,两边靠的这么近,又没有人为设置的阻碍,财富流通起来本身就是极大的利益了,那点税赋如何支配,本将又岂会放在眼中?至于人事……书院那边虽然着力培养了,但各地的人事缺口还是很大,难得张燕有抓实事的决心,态度也很认真,就随他去好了。”
    谈判的后半部分没有太多波折,张燕说是要考虑一下,但王羽抛出的这个特区的饵实在很香,在情在理他都没有推拒的理由。就算出现最坏的情况,王羽也算是仁至义尽,翻脸也没什么心理负担了。
    至于说,搞这么个国中之国,会不会有什么负面影响,王羽倒是全不在意,并在接下来的军议上,对众文武做了详细的说明。
    “主公此法,乍一听匪夷所思,但仔细想想,却是绝妙。张燕死撑至今,仗的无非是一口不平之气,现在主公让步若此,他还能有什么不平的?若是他仍然冥顽不灵,别说天下人怎么看他,恐怕黑山军内部都会闹起来。”
    对几路盟军的怀柔工作一直由鲁肃全权负责,他深知各处的症结在哪里,王羽提出的这个特区概念,恰到好处的解决了最大的麻烦,让张燕提不出任何反驳意见来。张燕是最大的反对派,他哑了火,剩下的小磕绊也就算不上什么麻烦了。
    “主公对管子四民论的解析,同样精辟,以此来对照、印证我青州的繁华无双,方知一切早有定数,断无一丝侥幸呐。”诸葛亮也难得的做出了由衷的赞叹。
    自开蒙起,管仲就是他的终极偶像,诸葛亮对管仲的生平事迹可说是了若指掌,如数家珍,即便如此,王羽对管仲名言的剖析依然让他有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由此方知,世人心目中的管仲形象,和真实的管仲,或许是有些偏差的。
    “臣读书时曾一度对管子创立的官记制度大为诟病,认为这是一代名相的污点,可现在想想,食色天姓也,既然禁之不绝,不如直接由官府统一管理,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安定,另一方面也有促进消费的作用,未尝不是管相的深谋远虑啊。”
    诸葛亮前一句话听得王羽心怀大慰,觉得自己总算没把孔明带到沟里去,孔明还是历史上那个举一反三的大才。后一句话却听得他哭笑不得,目前的青州新政,的确开始朝鼓励消费方面有所倾斜,但和官记制度可扯不上什么关系。
    管仲当年搞官记,没准儿只是看上了这笔收入,顺便平衡一下士民之间的紧张关系。当时的齐国很长时间没经历过大规模战乱,特权阶级的士族无不穷凶极奢,在家中蓄养大批美女,导致国内男女比例失衡,要是没有适当的发泄渠道,搞不好就会引发动乱。
    不过诸葛亮年纪还小,这些道理跟他未必讲得通,王羽也是打个哈哈就胡混过去了,想着等有了适当的机会,一定要做些引导,免得一代英才走火入魔了。
    “设立特区的事应该不会有什么波折了,高干那边多少还有些手尾,元直,子敬,此事就由你二人商量着办,只要不违背主要原则,条件尽可放宽松一些,切记要尽快处理妥当。元皓不曰也将南下至邯郸,政务方面的接洽可由他来主导。”
    涉及三郡一州,百万军民的大事,大方向定下来也不过是个开始罢了,真正实施起来也是千头万绪,王羽也表现得相当慎重,直接派出了手下的三大干才。
    “臣定当尽心竭力。”徐庶、鲁肃齐齐起身,同声应诺。
    高干那边主要是领地的交接,精锐部队都是高、袁两家以重金打造出来的私兵,他们当然要带走,去边塞外打天下,靠的就是这些嫡系班底。剩下的地方部队训练和士气都很差,但也有一两万人,无论是遣散还是接收,也都需要慎重处置。
    而西三郡这边主要的问题就是整军,黑山军也是从中平元年揭竿而起开始,一直存留至今的黄巾余部,军中多有百战老卒。黑山军战力普通,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的装备太差,张燕等领袖也没接受过兵法传承,打仗用的都是野路子,这些老兵却是不可小觑的。
    虽说王羽答应张燕,听凭黑山军将去留,但这么一支精锐力量,也不能轻易放手,尽量吸收到骠骑军序列才是最为稳妥的。
    王羽自己想想也觉得蛮有意思的,自己这支名震天下的骠骑军,究其根本,其实也是七拼八凑起来的,泰山强弩,白马义从,洛阳北军,并州铁骑,此外就是各路黄巾余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