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袁氏枭雄-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操以马鞭指着死尸问:“何以见得就是袁军骁骑的尸体?”
  “因为他身上的弓和箭,我们的骑兵不会带弓箭。”曹休指了指死尸挎在腰间的短弓以及背上的箭囊,又接着说道,“这人应该是袁军的哨骑,路上可能遭受了猛兽的袭击,因为他身上有爪痕,应是虎豹之类的猛兽。”
  曹操点了点头,又问道:“你发现什么了?”
  曹休说道:“从这个袁军骁骑身上,可以确定三点。”
  “哪三点?”曹操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却暗赞了一声。
  曹休答道:“其一,从这个袁军骁骑的干粮袋可以知道,袁军军粮还剩大约五日,既便是有所出入,也不会相差太大;其二,袁军的确去了山桑县;其三,从这具死尸的**程度来看,袁军过去最多也就三天!”
  “文烈诚不愧是我曹氏之千里驹。”曹操抚着曹休的肩背,着实夸奖了几句。
  夸完了,曹操一扭头又吩咐许褚:“仲康,快些取地图来。”
  许褚回头把手一招,一名虎卫便将背上竹篾编成的竹筒解了下来,又从里面取出了一封用帛书绘制成的地舆图。
  许褚亲自展开地图,送到曹操面前。
  曹休走过来,拿马鞭指着地图说道:“主公请看,这里便是山桑县。”
  看清楚山桑县的方位之后,曹操的眉头便立刻蹙紧了,说:“山桑在大汉鼎盛时期,也不过只是人口数千的区区小县,方圆数百里皆是深山老林,黄巾之后,这一带的人口更是流失殆尽,大军若继续深入其中,困难不小。”
  “主要是道路难走。”荀攸指着蒿草长出已经有半人高的荒芜官道,说,“这还是刚出细阳县城,若是再往前走,道路状况只会更差,甚至根本无路可走,彼时,我军将不得不在深山老林中辟出一条通道,耗费时日不说,还极易迷失方位。”
  荀攸并未危言悚听,这个时代可没什么指南针,古人也不懂得通过辩识树木的纹理来确定方位,一旦进入密林,唯一可以依赖的便是太阳,可现在已经进入仲秋,阴雨天气随时可能到来,一旦连遭阴雨,迷路并非没有可能。
  曹操还有些不甘心,扭头问程昱说:“仲德,真就找不着向导?”
  程昱摇了摇头,苦笑说:“主公,在下将细阳县城方圆几十里都找遍了,就没找着一个活人,其实这也在情理之中,整个汝南三十四县,能跑的都跑了,不愿跑的,也基本上都进山当了山贼,剩下少数正经人家,也都让山贼给祸害光了。”
  “却是便宜了袁否。”袁否恨恨的说,“他倒是有山贼当向导。”
  程昱只能报以苦笑,曹军自进入汝南,在情报上就处处落于下风,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袁否有当地山贼相助。
  当下曹操恨声说:“这么说来,却只能绕道而行了。”
  荀攸说:“主公,兵法云遇林莫入,穷寇莫追,绕行当为上策。”
  曹操说:“别的倒也没有什么,就怕耽搁时日,让袁否小儿跑了。”
  贾诩说:“算算时间,奉孝先生此刻差不多也该到郸县与子孝将军会合了吧?”
  听到这,曹操才稍感到安心,点点头说道:“但愿奉孝此刻已到达郸县,只要奉孝能及时赶到郸县,袁否小儿再想过境沛郡北上冀州,却是痴心妄想。”
  (分割线)
  “呵欠,呵欠呵吹。”郭嘉忽然连打了三个喷嚏。
  曹仁便回头关切的看着郭嘉,问:“军师,你没事吧?”
  郭嘉紧了紧身上的大氅,摇头说:“没事,就是赶路太急,有些乏了。”
  曹仁便回头吩咐曹纯说:“子和,赶紧找一具软榻来,多垫几床羊毛毯子。”
  曹纯领命而去,不片刻,就带着亲兵抬着一具软榻过来,上面垫了足足三层羊毛毯,曹仁又亲自搀扶郭嘉躺到榻上,然后命亲兵抬着郭嘉往前赶路。
  一边走,曹仁一边忍不住就发起牢骚来了:“军师,这打的究竟什么鸟仗?弟兄们成天守着这荒山野岭喝西北风,却连袁军的影子都没见着,你说,这叫个什么事儿?军师我可跟你说,底下的将士们可是快吵翻天了。”
  “子孝将军稍安勿躁,这一仗很快就会见分晓了。”郭嘉疲惫的摆了摆手,又问道,“只是我来之前在信中交待你的物资,准备得怎么样了?”
  “都准备妥了。”曹仁连忙说道,“五百斤硫磺,五百斤火硝,三千斤炭,还是十几万斤干草,全都备妥了,不过,军师,准备这么多的引火之物做什么?”
  郭嘉冷冷一笑,说道:“自然有用。”(未完待续。。)


第242章 烈火盛宴

  “公子!”
  “公子,末将总算是等到你了。”
  见到袁否,梁纲和刘晔都有些激动。
  在山桑县的深山老林中,袁否终于和梁纲、刘晔会师了。
  “子扬,叔常,快起来,快快请起。”袁否赶紧抢前搀起两人,站在梁纲、刘晔身后的周仓、马忠便也上前来见礼。
  周仓唯恐袁否会因为他的抗命而责怪梁纲、刘晔二人,便赶紧自己揽责说:“公子,都是末将非要跟着来,不怪军师还有将军。”
  袁否又岂会因为区区小事责怪刘晔和梁纲,当初袁否在信中提出让何仪和周仓留在寝丘一带继续占山为王,就是考虑到黄巾贼不可靠,万一路上连吃几个败仗,这些黄巾贼就极有可能变节投靠曹操,那时候就麻烦大了。
  不守对于周仓,袁否却知道他绝不会变节。
  因为在历史上,周仓可是跟着关羽死节的。
  像周仓这样的,不认主就罢了,一旦认主,那就绝不会再背主另投,所以,对于周仓不遵号令非要跟着来,袁否也是乐见其成。
  当下袁否笑道:“不怪,来了就来了,呵呵。”
  这会,刘晔也与太史慈、甘宁、小乔等人见了礼,不过让刘晔失望的是,却没在人群中见到大乔,本该与小乔一起的大乔,却是不见了身影。
  刘晔正迷惑不解时,耳畔忽传来袁否愧疚的声音:“子扬,大乔她……”
  刘晔闻言顿时脸色一变,心中更是感到犹如刀割。不过刘晔终究是刘晔。看到袁否满脸愧疚。还反过来宽慰袁否说:“公子不必为此太守自责,兵荒马乱的,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奇怪,大乔……若是泉下有知,想必也会原谅公子的。”
  袁否说:“大乔和乔玳只是失了联盟,未必就会遭受不幸。”
  “公子就不必安慰在下了。”刘晔却摇了摇头,惨然说道,“在下还承受得住。”
  袁否便叹息一声。不再多说什么了,凭心而论,袁否也不认为大乔、乔玳还有幸理,乱之之中,可是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的。
  那些逮着大乔还有乔玳的曹军才不会管那么多,一个个都是常年到头都碰不到女人的精壮汉子,见了大乔那样娇滴滴的美人儿,又有几个按捺得住?除非正好撞上曹军的大将,否则大乔和乔玳就绝对没有幸理。
  刘晔又对袁否说:“公子,接下来的军议在下就不参加了。我想下去睡一会。”
  “去吧,快去吧。”袁否赶紧点头。他知道刘晔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一个人静静,他又岂会强人所难强迫刘晔留下来参与军议?
  刘晔步履蹒跚的走了,袁否只能报以一声叹息。
  生活生活,就是你妈把你生下来,你得自己活下去,所以就注定了会有很多不如意。
  袁否内心很同情刘晔的不幸遭遇,但是逃命的脚步却不能因为刘晔的不幸就停下来。
  袁否将梁纲叫到跟前,小声问道:“叔常,最近这段时间你们一直在这一带活动,对附近的地形想必是很熟悉了,你来说说,由这北上青州有几条路可以走?”
  梁纲说道:“出了山桑县,往北大多都是平原,到处都是通行道路,所以根本用不着特意去寻找道路,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睢水,睢水是沛郡境内的第一大河,水宽而且深,没有船只或者浮桥是绝过不了河的。”
  袁否说道:“搭浮桥是没有可能的,曹军不可能给我们这么多的时间。”
  “那就只能够搜集船只。”梁纲说,“沛郡虽也久遭战乱,百姓流离失所,但是相比汝南郡却还是要繁华一些,睢水沿岸也有不少渔村、码头以及曹军水寨,只不过,最近这段时间所有船只都被曹军控制起来了。”
  袁否当即将丁奉叫到跟前,吩咐说:“阿奉,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丁奉抱拳作揖说:“公子放心,多则五日,少则三天我便会回来。”
  “去吧。”袁否对丁奉还是很信任的,说,“注意安全。”
  丁奉再揖了一揖,转身去了。
  (分割线)
  竹邑,曹军水寨。
  不过,奇怪的是,这座水寨并非建在河中,而是建在岸边的。
  所以,这座水寨与其说是水寨,倒不如说是军用码头更恰当。
  曹军之所以要在竹邑专门设一座水寨,却是因为睢水在这里拐了个弯。
  学过地理的都知道,河水拐弯处水流的流速会减缓,流速一缓则河水中挟带的泥沙就会沉积下来,泥沙一沉积,河床也跟着抬升,水就变浅了。
  因为水浅,人马就不必去乘船,可以直接涉水过河。
  豫州腹地大多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形,像竹邑这样可供利用的地形非常之稀少,所以曹军才会在这驻军并筑寨。
  这会,郭嘉、曹仁正在水寨的哨塔上。
  从哨塔上居高临下的看下去,可以清楚的看到数以百计的曹军士兵正忙忙碌碌的往水寨里埋硫磺、火硝、干草等引火物。
  曹仁蹙眉说:“军师,安营扎寨,首重防火,别人将硫磺、火硝等引火之物挪走尚且不及,你却反而将这些引火之物大量埋入水寨之中,却是为何?”
  郭嘉淡淡一笑,说:“将军不早就已经猜到了,又何必问我?”
  曹仁愣了一下,问:“怎么,军师还真打算把这座水寨给烧了?”
  郭嘉说:“只要能烧死袁否,别说是一座水寨,就是把整个许都烧了又有何妨?”
  “烧死袁否?”曹仁讶然,说道,“军师,你怎知道袁否就一定会来竹邑水寨?”
  “我又不是神仙,又怎么知道袁否就一定会来竹邑水寨?”郭嘉微微一笑,又说,“不过,我们可以替袁否创造机会,不是么?”
  “创造机会?”曹仁问道,“此话又是何意?”
  郭嘉微笑说:“意思就是说,我们得让袁否知道,竹邑水寨是唯一可涉水渡过睢河的地点,我们还得让袁否确信,他完全有机会,也有实力打下竹邑水寨,只等袁否进了水寨,嘿嘿,等待着他的,就将是,一场烈火盛宴。”
  曹仁蹙眉说:“军师,你的想法虽好,可实现起来怕是不太容易罢?”
  “事在人为。”郭嘉翘首仰望着星空,悠悠说道,“尚书云,天道酬勤,只要我们勤加准备,上天终究会垂青我们的。”顿了一下,郭嘉又说,“机会从来就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而不会垂青那些坐而论道之辈,将军你说对么?”
  “倒也是。”曹仁说道,“那就姑且一试吧。”
  话音才刚落,曹仁部将牛金便跑过来报告:“军师,按您的吩咐,硫磺、火硝以及干柴等引火之物均已经埋设好了。”
  “很好。”郭嘉低下头,又说道,“再在上面铺设一层浮土,不必要太厚,掩盖住硫磺、火硝以及干柴即可,还有,再准备十架投石车以及一百罐火油,藏到对岸的小树林里,再命五百军士在小树林里待命。”
  “诺。”牛金领命去了。
  待牛金走后,曹仁又说:“军师,为何还要准备火油及投石车?难道这么多硫磺、火硝以及干柴,还会烧不死袁否?”
  郭嘉摆手说:“硫磺和火硝虽烈,却数量有限,只能够阻断外围,并不足以焚遍整座水寨,而且,硫磺、火硝的燃烧时间非常短暂,若不能在硫磺、火硝燃尽之前就彻底引燃十几万斤干柴、干草,袁否就仍有可能逃出生天。”
  曹仁恍然说:“所以,军师想到了用火油助燃?”
  郭嘉点头说:“不错,一百罐火油砸下去,足可以在短时间内彻底引燃水寨之中的十几万斤干柴、干草,彼时大火一起,袁否就必死无疑。”
  曹仁又说道:“军师,临战前直接将火油泼到地上岂非更好?”
  郭嘉摇头说:“火油味重,迎风甚至能送出十里,若让袁否闻到了火油的气味,我们费尽心机摆下的这顿筵席可就全白费了。”
  曹仁便不再说话了。(未完待续。。)


第243章 真来了

  五天后,丁奉如期返回山桑县。
  “公子,我先到的符离县,然后沿着睢水往北走,一直走到相县。”丁奉顾不上洗一下脸上的风尘,说道,“将近两百里,一路上至少有十几个渔村,还有两个码头,只不过所有的渔船或者渡船,全被曹军搜走了。”
  袁否蹙眉说:“这么说,曹军早有准备了。”
  刘晔这会已经调整过心情来了,询问道:“睢水西岸有没有竹林?”
  只要有竹林,袁军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打造竹筏,就能迅速渡过睢水。
  “没有。”丁奉摇头说,“哪怕就连一小片竹林都没有,树林倒不少。”
  “那就麻烦。”刘晔说,“若是没有渡船,又没有竹林,东渡睢水却是不易。”
  袁否便从席上站起身来,背着双手在茅舍里来回踱步,大脑却开始紧张的盘算起来。
  曹军没有汝南山贼当向导,多半不敢深入山桑县的原始森林,所以,等汝南腹地的各路曹军追兵绕过来,至少需要七天左右的时间,现在已经过去五天,这也就是说,他们与曹军追兵还有大约两到三天的距离。
  只要汝南腹地的曹军没到,仅凭沛郡的驻军,守住各个县城、水陆要冲就顶了天了,借他们天胆也不敢出来招惹袁军,骁骑营近乎全歼虎豹骑的消息想必已经传遍了豫兖各郡,现在除了曹操大军,又还有谁敢与袁军骁骑营野战?
  所以三天内,袁军不用担心会遭到曹军攻击。
  这也就是说。袁军有三天时间用来东渡睢水。
  然而问题是。没有渡船、没有竹筏。怎么渡河呢?
  难道还要效仿上次在断魂泽的做法,再烧一次瓮?
  但这次的情形与上次在断魂泽却是有所不同,断魂泽时对岸并没有江东军,所以只需要考虑摆渡的问题,可这一次,睢水东岸却不可能没有曹军的巡逻兵,一旦曹军巡逻兵及时发现了袁军的意图,再集结兵力半渡而击。那可麻烦得紧。
  怎么办?
  怎么办?
  相县到符离这一段没机会,难道再往上游去?
  再往上走,可就进入了陈留郡,陈留可是曹老大起兵时的老巢,只怕更没机会。
  往上不行,那么可否往下走呢?顺着睢水再往下走却是不邳郡,下邳乃是徐州腹地,也是吕布的禁脔,所以去那纯属找死。
  吕布这些年沉迷酒色,无论是雄心壮志还是战意都削弱了许多。便武艺也有所退步,但他仍是天下无敌的飞将军。袁否可不想去招惹他。
  袁否正无计可施时,丁奉忽又说道:“公子,还有个奇怪的事情。”
  袁否一边继续踱步,一边下意识说:“何事?”
  丁奉说道:“曹军在竹邑县的一处河段建了一座水寨。”
  “水寨?”旁边的甘宁闻言立刻神情一振,急问道,“阿奉,寨中可有战船?”
  “没有。”丁奉摇头说,“只有水寨,却是没有战船,也没看到有水军操演,所在我才觉得特别奇怪。”
  甘宁闻言大失所望,说:“没有战船,那有什么用?”
  刘晔忽然对袁否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