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袁氏枭雄-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乔玄没有理会刘勋的沉默,自顾自说道:“老朽请问明公,可有孙策兵多?”
  刘勋道:“某不如孙策兵多,孙策已经拥兵三万,而庐江水陆步卒仅止五千众。”
  乔玄又道:“老朽再请问明公,可有孙策将广?”
  刘勋答道:“某不如孙策将广,孙策麾下黄盖、程普、韩当皆宿将,周泰、蒋钦、陈武诸将皆有万夫不当之勇。”
  乔玄说道:“明公兵不如孙策多,将也不如孙策广,若孙策挥师来攻,如之奈何?”
  刘勋说道:“子扬云,此时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我而不在彼,故孙策断然不敢犯境。”
  乔玄摆了摆手,说道:“天时会不断变化,地利会不断消长,人和亦会因势而变,明公若不早做打算,则庐江早晚必为孙氏所有。”
  说到这里,乔玄已经是图穷匕首现了,接着说道:“公子否虽然年轻,却有勇略,在下蔡、龙亢两败孙策,足见其用兵之能,有公子否在,则孙策必然不敢觑觎我庐江,况且袁氏乃明公旧主,此时袁氏残部势穷来投,于公于私,明公都应该予以接纳。”
  刘勋唯唯喏喏,却也没有立刻就答应。
  送走乔玄,刘勋一个人坐在席上犯愁。
  理智告诉刘勋,刘晔的判断是正确的,袁否乃是豺狼,接纳袁否不啻于迎狼入室,而且袁否这头豺狼一来,孙策这头猛虎也必定尾随而至,届时虎狼环伺,他刘勋绝无幸理,刘勋可不会天真的以为,虎狼会斗个两败俱伤,让他捡个便宜。
  但是理智归理智,乔玄的态度他却不能不考虑,因为乔玄的态度不只是乔玄的态度,更代表着整个庐江士族的态度,如果得罪了庐江士林,他刘勋在庐江郡守的位置上只怕是一天都坐不稳,因为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仰赖士族的支持。
  刘威进来看到刘勋愁眉不展,便问道:“仲父何事犯愁?”
  刘勋便叹了口气,无奈的说:“刘子扬劝我别接纳袁否,乔玄却劝我接纳袁否,威儿你倒是说说,这个袁否,我们是接纳呢还是不予接纳?”
  “当然接纳,为什么不接纳?”刘威不假思索的道。
  刘勋有些讶然的看了刘威一眼,问道:“理由呢?”
  刘威道:“万一传言是假的呢?万一袁否其实是个草包,那么接纳袁否岂不就是给仲父你赠送大礼?这三四千袁氏旧部可都是百战精兵。”
  刘勋道:“万一传言是真的呢?接纳袁否岂非引狼入室?”
  刘威道:“传言属实也没什么好担心的,袁否不能打么?他不是在下蔡、龙亢连败了江东军两阵么?那好啊,仲父就令其屯兵居巢,充当皖城屏障,孙策若犯皖城,则必然要从居巢过,如此,便可令虎狼相争,仲父却可居后坐收渔翁之利。”
  刘勋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喜不自禁道:“吾儿已长成矣!”
  当下刘勋长身而起,说道:“威儿,快去客馆请元休公来。”
  “诺。”刘威拱手一揖,领命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张牛犊便带着五十精骑离开了皖城。
  随同张牛犊一道离开皖城的,还有庐江郡长史刘偕,刘偕却是奉庐江郡守刘勋命,北上六安迎接公子否的。
  金尚却被刘勋留在了皖城,早晚摆酒筵请,可谓极尽厚待。
  消息很快传到了刘晔府上,刘晔只叹了口气,什么都没说。


第56章 皖城

  袁否率领袁氏残部从龙亢南下,至下蔡后沿淮水向西,又从阳泉渡淮进入庐江,再经安风、六安、龙舒、直趋皖城。
  由于有刘偕所携之郡守府公文,一路还算顺利。
  沿途各县守军非但不加阻拦,甚至还向袁氏残部提供军粮,虽数量有限,却着实帮了袁否的大忙,因为袁氏残部的军粮早已经耗尽。
  二十余天后,袁氏残部终于进至皖城北。
  刘偕骑马走在袁否身边,伸手遥指前方地平线上冒出来的城廓,介绍说:“公子请看,前面就是皖城了,皖城始建于春秋年间,原为皖国国都,初平年间,陆康为躲避战乱将郡治从舒县迁至皖城,先是加高城墙,又挖开护城河,乃有今日之气象。”
  袁否眯着眼,远远的打量着前方的这座城池,袁否目测了一下,这座城池的城墙高度至少也有四丈之高。
  四丈,差不多就是九米,这在无论哪个年代都算得上是坚城了。
  唯一有些遗憾的就是小了些,袁否目测了下,周长最多也就十几里,跟周长百余里的南京城、北京城相比却是差太远了。
  跟传说中常住人口超百万的汴京更是没法比。
  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现在还是汉朝,而且还是汉末乱世,无论是人力、物力都远远无法跟后世的宋明相比,所以根本造不出诸如北京、南京那样气势恢弘的大城,更造不出汴京那样史诗级别的城池。
  跟南京、北京、汴京比,皖城当然只算小城。
  但在这个时代,皖城也算是数得着的大城了。
  据刘偕这厮说,皖城光常住人口就超过五万!
  有汉一代,口数超过一万就算是大县,上县,这也是说,皖城相当于五个大县!
  整个庐江郡的总人口也不过二十万人,这也就是说,整个庐江郡,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常住在皖城!
  由此足见皖城工商业之兴盛!
  袁否心里忽然萌生出一个极其强烈的念头:拿下皖城!
  若能拿下这座坚城,再以这座坚城为根基,招募流民,广积钱粮,未必就不能在淮南这个四战之地打出一片天!
  不过,这个念头仅只是一闪就消失不见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袁否在下蔡打败太史慈,在龙亢打败孙策,都具有很大的偶然因素,袁否自家人知自家事,如果不是太史慈、孙策太过轻敌,他袁否根本就别想赢得下蔡、龙亢之战,双方实力上的差距是巨大的。
  一旦袁否拿下皖城,立刻就成了孙氏心腹之患。
  面对认真起来的孙策,加上还有周瑜这个三国时期首屈一指的统帅相助,袁否委实没有太大的信心。
  更何况,皖城也不是那么好拿。
  眼下的皖城可以说是毫无防备,拿下不难。
  可是,在拿下皖城之后呢?又该如何善后?
  刘勋顾念旧情,开门接纳,他袁否非但不知感恩,反而兵戎相见,这名声只怕是要迎风臭出百里,不仅整个庐江的士子百姓会唾弃他,只怕大汉十三州的士子百姓都会骂他,就连袁氏旧部,只怕也会离心离德。
  徐盛或许不会背叛他袁否,可纪灵、金尚他们呢?
  金尚费了这么多心思,好不容易才说服刘勋接纳袁氏残部,他袁否若真敢动刀兵,将金尚好不容易才争来的大好局面毁于一旦,只怕金尚会大失所望,纵然不立刻背叛袁氏,只怕也会心生嫌隙,总之今后就别指望他会替袁氏效力了。
  “公子?公子?”袁否正胡思乱想,忽然听到刘偕在叫他。
  “哦啊?刘长史唤某?”袁否很茫然的转过头,看着刘偕。
  刘偕伸手一指前方,说道:“公子请看,家兄率满城文武及士子百姓迎接你来了。”
  袁否闻言脸色微变,急回头看时,果然看到一大群牛马车仗以及行人,已经从皖城北门内浩浩荡荡的开了出来。
  倾城相迎,这可是极隆重的礼节。
  “快,诸位都下马,随某步行。”袁否赶紧翻身下马,又命身后一众文武也下马,既然刘勋给足了他袁否面子,他袁否自然也得投桃报李,既便明知道这只是做做表面文章,也至少要把文章做足,是吧?
  两下里对进,很快就到了近前。
  还隔着十步,袁否便长揖到地,朗声道:“小侄袁否,拜见叔父。”
  袁否以子侄礼拜见刘勋,不仅令刘勋错愕,更令刘勋身后的士族、官员大感错愕,不过错愕之余,却对袁否生出亲近之意,不得不说,袁否以子侄礼事刘勋,这步棋走对了,表面上这么做看似矮了一辈,其实一下就收了人心。
  站在刘勋身的金尚也松了口气,见面之前,他最为担心的就是公子否会自恃身份,视刘勋为袁氏的家臣,处处要压人一头,这样的话局面就会变得无比复杂,金尚内心自然希望袁否能够喧宾夺主、入主庐江,不过这事不能急。
  刘勋仅仅只是愣了一下,便立刻惊醒过来。
  当下刘勋急走几步上前,伸手将袁否搀起:“公子快请起,臣惭愧。”
  袁否以子侄礼参拜刘勋,刘勋却不敢真以袁否叔父自居,这样的话,立刻就会给人忘恩负义、趁人之危的恶劣印象,刘勋可不希望在与袁否的第一次较量当中,就输给对方,失了民心不说,还恶了庐江士族。
  所以刘勋仍然以袁术旧部自居,自称为臣。
  不仅如此,刘勋甚至还让刘威将出了印信。
  然后刘勋捧着印信对袁否说道:“公子,庐江原本就是先主公属地,臣不过是代为看守而已,今公子来归,这庐江郡也该物归原主了。”
  此举一出,不仅袁氏旧部讶然,在场的庐江文武和士族也全都傻了。
  听说过陶谦三让徐州,可刘勋跟陶谦能一样吗?两人一个正值壮年,一个却垂垂老矣且病入膏肓,郡守这唱的是哪出?
  刘偕很是费解的看着刘勋,有心想要劝阻,却终究没敢造次,站在刘勋身后的张多、许干也是欲言又止。
  庐江文武愁眉不展,原仲家王朝的一干文官武将却是跃跃欲试。
  要不是担心影响不好,杨弘甚至早就跳出来劝袁否收下印信了。
  便是纪灵、徐盛、张牛犊等武将,也满心希望袁否能收下印信。
  因为刘勋并未说错,庐江郡原本就是袁氏属地,此时刘勋将庐江郡还给袁否,不过是物归原主,可谓理所应当。
  袁否冷眼旁观,将一众庐江文武以及士族的表情,尽收眼底。
  说真的,袁否是真想顺势收了刘勋印信,鹊巢鸠占入主皖城。
  只不过,看刘偕、一众庐江文武以及士族的表情,袁否就知道刘勋在庐江郡还是颇得民心的,此时,就算刘勋真的想出让庐江,他手下的人也不会答应。
  更何况,刘勋此举也明显不是真的要让出庐江,而不过是试探而已,一试庐江文武以及士族的心思,二试他袁否是否有不轨之心。
  袁否来到这乱世虽然不过几个月时间,却无时无刻不挣扎在死亡线上,所以成长得非常之快,又岂能看不穿刘勋的区区阴微心思?
  袁否的眼泪说来就来,哭拜于地说:“叔父此举,可是不愿小侄入城乎?叔父若是不肯收留小侄,小侄亡无日矣,嗷嗷嗷……”
  袁否哭得那叫一个伤心,当真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袁否一哭,不仅金尚等一干原仲家王朝的文官武将跟着哭,就是不少庐江文武以及士族也跟着哭出声,就是刘勋也跟着陪了几滴眼泪。
  刘勋好说歹说,才终于把袁否给劝住,说:“公子还请节哀,既然公子无心理政,那么郡守之事容后交割,臣已于府中备下酒筵,公子快随臣进城赴宴,皖城虽无山珍海味,湖鲜野味却是着实不少,公子定要一尝。”
  “多谢叔父收留,容小侄一拜。”袁否再次长揖到地。
  刘勋赶紧搀起袁否,然后拉着袁否的手登上他的马车,相携进城。
  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刘勋并没有明确表示如何安顿袁氏残部,不过,袁否早已在与张勋、冯氏的勾心斗角中成长起来,又岂能猜不到刘勋的心思?当下袁否命令徐盛率袁氏残部于城外驻扎,未奉军令严禁入城。
  刘勋这才假意说要让袁氏残部进城驻扎。
  但袁否又岂会将刘勋的话当真?所以再三推辞。
  刘勋这才顺水推舟答应了袁否,然后命刘偕携酒肉出城犒劳袁氏残部,消息传开,袁氏残部立刻欢声一片。


第57章 居巢

  刘勋在郡守府大摆筵席,宴请袁否和袁氏的一干文官武将。
  席间,刘勋又向袁否介绍了在座的庐江文武以及士族名流。
  轮到乔玄时,袁否特意多敬了几樽酒,袁否已经从金尚那里知道,乔玄在迎袁氏旧部来庐江这件事情上,很是出了一番大力气的。
  当然,袁否刻意亲近乔玄却别有企图。
  如果史书没跟他开玩笑,如果皖城没有第二个乔玄,那么这个乔玄,应该就是大乔、小乔的父亲,未来的乔国老了!
  当然,现在有了他袁否,乔玄是否还会成为东吴的乔国老就两说了。
  不过,敬完了在场所有的庐江文武以及士族名流,却唯独不见刘晔。
  当下袁否问刘勋道:“尝闻叔父帐下有一位高士,名曰刘晔刘子扬,却为何不在?”
  刘勋道:“子扬前日摔坏了腿,行走不便,是故没来参加筵席,公子若想见子扬,臣这便差人请他过来。”
  “不不,小侄不是这个意思。”袁否忙道,“既然子扬先生腿脚不便,小侄自当登门拜访才是,又岂能令先生来。”
  说起刘晔,刘勋便想到了刘晔所说的话。
  袁否,豺狼也,接纳袁否却是引狼入室!
  刘勋抬头看了一眼言正笑靥靥,向庐江文武敬酒的袁否,现如今,这头豺狼却已经进了庐江郡了,却还得想个法子把他赶去居巢,充当皖城的屏障。
  当下刘勋端着酒樽于席上跪坐起身,说:“诸位且肃静。”
  大厅里的笑语声便稍稍歇止,包括袁否,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刘勋身上。
  刘勋的目光落到袁否的身上,肃容说道:“臣本欲将庐江让于公子,奈何公子不从,既然公子不欲取庐江全郡,皖城却是非取不可,如今公子只剩孤穷客军,皖城富足,正好用来养兵,此乃臣一点心意,公子万不可再推脱。”
  刘勋这话一说出口,整个大厅便立刻变得鸦雀无声。
  坐在右首的原仲家王朝的一干文官武将皆神情振奋。
  像张牛犊等心思单纯的武将,更是已经在心里称颂刘勋仁义。
  坐在左首的庐江文武以及士族名流却都是面面相觑,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刘勋刚刚在城外想出让庐江郡未果,竟又在酒席之上让皖城于袁否,这是什么情况?难道刘勋竟然是认真的,真打算将皖城让于公子否?
  有那么一瞬间,就连袁否也相信刘勋真是诚心让城。
  不过,当袁否的目光无意之间扫过对面的庐江文武,尤其是当他发现,对面的庐江武将正目光冷冽的看他,大有一旦他点头便立刻翻脸的架势,便立刻反应过来,尼妹的,刘勋这厮还真没完没了啦?
  然而,当初在城外让印信时,袁否能猜到刘勋用心。
  可是现在,袁否却真猜不出刘勋的用意了,刘勋他想要干吗?
  当下袁否从席上跪坐起身,遥向着刘勋拱手作揖道:“叔父若非要让皖城于小侄,便是不相容于小侄,小侄别无他策,只能选择离开。”
  说完之后,袁否便从席上长身而起,转身准备离开。
  刘勋赶紧起身挽留,说道:“公子想多了,臣此举却是诚心的。”
  诚心个鬼?袁否心中冷笑一声,坚持说:“如此,小侄只能告退。”
  “公子且住!公子且住。”刘勋赶紧制止,又道,“既然公子不欲取皖城养兵,那么公子不妨在庐江任选一座城池养兵,这个却不能再拒绝。”
  刘勋话音方落,庐江文武中便有人坐起身说道:“主公,皖城东边不到百里,有居巢城足可屯兵。”
  袁否依稀记得,此人好像是刘勋的从子,刘威。
  “居巢城?”刘勋皱眉道,“城池是不是小了些?”
  “居巢城虽小,城却坚固,相比皖城亦不遑多让。”刘威又说道,“何况,居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