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夜唱-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眼见天色渐晚;李林甫仍然站在那里;不为所动。
    这个时候;他不能露出丝毫软弱;否则便会被群起而攻之
    捏着袖子里的密奏;李林甫脸上浮起一丝冷笑;袖子里的这东西;却由不得李隆基不见
    “去禀报圣人;有边疆紧急军情需奏明圣人”他厉声道:“汝等小人;若是误了军国之事;休怪老夫杀人以昭天下”
    大唐的宰相;当真发起怒来;没有几个人能够扛得住。他对着门前的卫士发火;那卫士只能入内禀报;这一次没让李林甫等太久;过了一会儿;便见高力士匆匆而来:“啊哟;怎么让李相公在门前久候;你们当真是不知死活……李相公;请随我来。”
    李林甫阴沉着脸;跟在了高力士身后。
    高力士偷偷瞧了他一眼;路上却没有问话;他与李林甫之间;既有合作;亦有争斗;现在杨钊势大;而且勾通内廷;让他在皇宫中的地位也受到了一定影响;故此他又想与李林甫携手了。
    到勤政务本楼前;李林甫见到李隆基正满脸笑容;似乎在与杨钊说什么;杨钊也带着笑;看到李林甫来;只是大模大样地揖了一下;然后继续与李隆基说话。
    李林甫没有出声;在旁边静静地站着。
    好一会儿;李隆基才象是刚刚发现他;笑着道:“李卿来了……不是说你有边疆军情要禀报么;为何一语不发?”
    “想来是哪儿大胜;李相公急着说与圣人听;让圣人高兴高人。”杨钊笑眯眯地道。
    “若是如此;还是快快说来朕听。”
    他二人一唱一和;言下之意就是李林甫巧取边将之功为己邀宠;李林甫心中暗自一叹;旋即又坚硬如铁石。
    “此乃军务;杨钊;你且退下”他对杨钊喝道。
    杨钊一愣;李隆基也愣住了。
    “机密大事;乃天子与宰相相议;你还不退下;在此做甚”李林甫又厉声喝斥。
    这段时间;他都在避杨钊锋芒;而得了李隆基偏向的杨钊;也自觉自己能够与李林甫分庭抗礼;故此颇有不敬之处。但此时李林甫摆出宰相身份;厉声喝斥之下;杨钊脸色顿时变了;不禁连退了几步;竟然为李林甫所慑;不敢争辩一句。
    李隆基虽然偏向他;却总不好直接不给李林甫颜面;故此只能咳了一声:“杨钊;你先去外边暂候;过会儿再来陪朕。”
    杨钊怨恨地看了李林甫一眼;情知目前这是唯一的选择;便向一个宫女使了使眼色;然后退出了勤政务本楼。可是他才退出去;李林甫又请李隆基屏退了左右;那个宫女也被赶了出来。
    “李卿这般神情……莫非出了什么大事?”见李林甫这般做作;李隆基心中有些腻歪;催促着问道。
    “南诏国反矣。”李林甫深吸了口气;然后道。
    “什么”
    李隆基大惊失色;从座椅上猛地站起身来。
    他早年英武;可是如今沉湎于酒色;身体已经有些发虚;这一站起来;眼前便是一黑;头昏眼花;身体也有些摇晃;还是旁边的高力士一把扶住他;他才定下神;然后又坐了下去。
    南诏竟然反了
    李隆基第一个念头;便是蜀地自此多事;然后便又想到;南诏背唐;必勾联犬戎;只怕连陇右、河西和北庭;都要开始新的一轮动荡了。那边高仙芝还在与大食国于安西较力;这边西南又是不靖;大唐的负担会更重吧。
    紧接着;他才想起;南诏怎么会反。
    “南诏向来恭顺;归义王虽死;其子承位;为何会反?”定了定神;李隆基问道:“是不是边将虚报其事;以求冒功?”
    “臣也希望如此;但臣得到的消息;却是确认了其事;南诏已反;且与犬戎相勾结。”李林甫沉痛地叹了口气:“这是臣得到的军情急报。”
    他将一封信呈上去;李隆基哪有心情细看;草草扫了眼;然后道:“你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事情发生得很是偶然;这两年杨钊得势;于是大用私党;其中就包括举荐他的鲜于仲通。此人为剑南节度使后;性子倨傲切躁;对于周边的诸蛮都甚为无礼。而这个时候;被大唐封为云南王的皮罗阁身亡;其子阁罗凤秘密自长安潜归;继承了云南王之位。鲜于仲通不仅凌迫于他;部下云南太守张虔陀还将阁罗凤的妻子上了;给阁罗凤戴了一顶绿油油的帽子。阁罗凤向鲜于仲通控诉;反受其辱;不愤之下;起兵围姚州;急报来之前;尚未破城;但云南至中原路途遥远;此时姚州;想已不保矣。
    “这……怎么会这样”李隆基大怒:“张虔陀该死;鲜于仲通有罪”
    “陛下圣明;张虔陀该死;鲜于仲通有罪;不惟此二人;当初章仇兼琼坐视南诏坐大;亦是有罪;而杨钊荐鲜于仲通;所荐不得其人;也当与之同罪”李林甫凛然说道。
    鲜于仲通不过是边将罢了;治他之罪;李隆基没有半点心理负担。章仇兼琼老病;在朝中只是挂了个位高清贵的官职;实际上可有可无;故此也可治其罪。但听得杨钊之名;李隆基顿时意识到;李林甫所急着;并不是边事;而在朝中
    此次南诏反叛;对于杨钊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李林甫来奏;只是先声;紧接着;依附于李林甫的官员;会闻风而动;对杨钊群起攻之。杨钊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只能忙于自保;怕是再无暇来找李林甫麻烦了。
    姜还是老的辣啊……
    李隆基心里暗叹了一声;面上却是一笑:“剑南远在千里之外;杨钊虽荐鲜于仲通;确实有荐人不当之过……以朕之见;罚铜便罢了。”
    “臣以为不然;圣人寄厚望于杨钊;杨钊不慎之谨之;却荐上鲜于仲通这等人物;上误圣恩;下败民生;若不重治其罪;必有效尤者”李林甫却是不依不饶地道。



第335章 昔日棋子今棋手
    杨钊被赶出了勤政务本楼;他在宫中的眼线同样被清出;这让他心里惴惴不安起来。
    此前他对李林甫的攻击;太过顺利;让他有些飘飘然;觉得老了的李林甫;不过如此。但今日李林甫当众将他喝斥出勤政务本楼;他却不敢有半点抗拒;他才意识到;身为权相近二十载;李林甫的威风;仍非他能正面抗衡。
    这让他心中有些懊悔;或许自己曝露得太早了些;应该再等两年……
    但他也知道;自己不能等;与李林甫打擂台;岂是他自己的本意;分明是李隆基有意推动。若他不站出来;李隆基便会安排别人代替他。
    官场之上;不进则退;想要维持一个长期的平衡局面;绝无可能。若是有谁看不透这一点;便要象叶畅一般;被赶到工地上去受苦。
    杨钊一直不理解叶畅;好端端的京官不当;却非要跑去修路;而且据说还亲自动手挖泥挑石;与那些满身汗臭的劳工混在一处。当初风流倜傥走到平康坊去无数红袖相招;现在却一身黝黑满脸粗糙还四处骂名……也不知叶畅怎么会蠢到这个地步
    他其实是有些知道的;叶畅与他算得上是好友;与李林甫之女又有婚约;夹在他二人之间;又无法让他们关系平衡;便只有躲出长安。
    若是这厮得知自己与李林甫可能要进行决战不知他会如何作想。
    杨钊正琢磨着;便见到一个小太监领着一个风尘卜卜的人过来;那人走得甚急;仿佛火烧火燎一般。杨钊眉头一皱;然后瞪大了眼:“你怎么回来了
    出现在他视线里的;正是他方才在想着的叶畅。
    叶畅晒得黝黑;听得他问;灿烂一笑;露出满口白牙:“杨兄在京中做得这么大的事情;我岂能不回来”
    杨钊心里一凛;顿时明白;这是李林甫派人将叶畅召回的。
    七日前他完全把握了李隆基的心思;开始发动剪除李林甫党羽的攻击;而叶畅此时便赶到;这证明在他发动攻击之时;李林甫便派出了快使。叶畅这么短的时间里;从陈留(汴州)赶回;难怪风尘卜卜了。
    “一路还顺利吧?”杨钊有些尴尬地问道。
    他能得李隆基支持;倒有大半是因为叶畅能赚钱;但是他又凭借着李隆基的支持;去对付叶畅名义上的岳丈李林甫。
    “还好;关中的道路也确实该修了;如今都坏成了什么模样;难怪都抱怨说;粮食到陈留好办;到洛阳难办;到长安难上加难。底下的小吏一个个听得运粮都是叫苦连天;怨不得他们推拖;那道路;十斤粮可以给你颠掉一斤来。无论如何;都得动手整修了;两年之内;须得修好来”
    叶畅一堆对路的抱怨乃是有感而发;杨钊听着只是笑:这厮还真是修路修上瘾了啊。
    “要想富;先修路;多养孩子广种树。”想到叶畅编的、如今传遍天下的顺口溜;杨钊心情突然轻松了些。
    就在这时;里边一个小太监慌慌张张跑出来:“杨侍郎;圣人传你入见
    杨钊心里的轻松顿时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上刑场一般的紧张;同时也燃起了斗志。无论李林甫用了什么手段;他都要将之接下;而且还要反击。至于有些对不住叶畅……待自己登上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之后;满足他的愿望;让他全天下去修路就是
    带着这样的想法;杨钊向叶畅拱手;然后走向勤政务本楼。叶畅看着他快步向前的背影;神情依旧灿烂;只有目光突然变得凌厉起来。
    “这里边是什么情形?”他向边上的一个太监问道。
    那太监看了看左右;然后低声道:“杨侍郎正在陪圣人说话;李相公进去将他赶出来了;如今圣人又召他进去。”
    简单的一句话;其中却充满了大唐政坛的风波诡谲。叶畅点了点头;看了这个太监一眼;太监拱拱手;笑着道:“奴婢李承;宫里都唤奴婢大眼儿。”
    “唔。”叶畅点了点头;这太监抢上来透露消息;无非是看中了他身上巨大的利益;记下他的名字即可。
    真正让他觉得惊讶的是;李林甫召他回长安;分明是想着借助他的力量来平衡杨钊;可是在他到之前;李林甫便于天子面前喝退杨钊;丝毫不给其留颜面;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他没有想多久;便又有太监出来;传他入内。这是李隆基要他介入李林甫与杨钊之争;叶畅对此也有心理准备;当下整整衣裳;不紧不慢地踱进去。
    才一接近勤政务本楼;叶畅便感觉到极为紧张的气氛;他扫了一眼;只气李林甫一脸严肃;而杨钊神情则是气急败坏;他二人目光都直直地瞪着自己。
    在上边的李隆基;只是一脸疲惫。
    叶畅上前行了礼之后;便又开始抱怨:“圣人恕罪;臣大老远地赶来;浑身都是尘土;非是臣有意怠慢;实是急着见圣人听闻圣人今年年底有意去温泉宫?依臣之见;长安至温泉宫这一段辙轨;当先建好;到时乘列车前去;省时省力少花费;也少受颠沛之苦。”
    他一上来抢先说修路的事情;其实是向李隆基表态;自己对朝中的这些纷争没有兴趣;有什么事情都不要找他。只是李隆基不可能放过他;若是放了他;这些麻烦;岂不都成了李隆基自己的
    “十一郎;你辛苦了……辙轨要修没错;不过朝中的事情你也要过问;你可是身兼数使;都不过问便是玩乎职守;当心朕治你之罪”
    说到这里;李隆基脸上隐隐有丝笑意;但旋即他收住笑;面色严肃地道:“今日你来得正好;有件事情正合问你……南诏反了;你以为是当剿;还是当抚?”
    “什么;南诏反了?”这消息也让叶畅怔住。
    另一世的历史当中;南诏确实也反了;不过他依稀记得;那是几年后的事情;却不曾想这一次;阁罗凤王位未稳;便迫不及待地反了。
    “为何南诏会反?”
    这个问题让李隆基有些尴尬;杨钊更是垂下头来不出声。李林甫却犯不着为杨钊留面子;故此开口道:“杨侍郎举荐鲜于仲通为剑南节度使;边将张虔陀奸了阁罗凤之妻;阁罗凤于鲜于仲通处诉之;鲜于仲通反将阁罗凤训丨斥一番;故此激反了阁罗凤。”
    真正原因当然不会这么简单;这只是明面上的理由。阁罗凤长期在长安为质;他对于大唐的虚实甚为了解;知道大唐如今四面开战;国力已经达到能支撑的极限。而大食的介入;让西域的情形更为复杂;大唐很难再调动大军向南诏进攻了。
    扶持南诏座大;乃是李隆基一贯的策略;如今这个策略中的棋子反噬;李隆基不可能承认是他当初的策略错误;自然需要寻找替罪羊;鲜于仲通作为剑南节度使;哪怕上任还未有几载;却成了这个替罪羊的当然人选。
    仅有鲜于仲通;尚且不足;中枢里也必须要有人承担此责;偏偏鲜于仲通乃是杨钊一手举荐的;这事情推不到李林甫头上;而且李林甫抢先抓住这个机会;攻讦杨钊;这才使得杨钊如今狼狈不堪。
    “你快说;南诏当抚还是当剿”李隆基又问道。
    知边事之朝官数量并不少;但是如今能被李隆基信任的却不多;叶畅可能是仅有的少数几人之一。他问叶畅;确实很迫切。
    定了定神;叶畅苦笑:“臣对南诏的情形;近乎一无所知;圣人拿这个问臣;臣实在不知如何作答。”
    “你就直管答就是;用不用在朕”
    “若是依着臣之意;普天之下;莫非国土;率土之滨;莫非国人;圣人乃国之帝王;自当君临天下;岂有什么云南国、南诏国;这世上只应有云南道、南诏道才是”说到这;叶畅又肃然道:“此时我大唐国力兴盛;不取之以助国力;莫非任其坐大;遗为子孙后世之患?”
    话说得慷慨激昂;可是在场的却不是那些容易激动的少年学子;而都是些老油子。李隆基不耐烦地道:“你只说剿还是抚就是……”
    “圣人;不论是剿是抚;先都得斥奸邪无能之辈;以安边关士卒之心。”李林甫见李隆基还是一心想要维护杨钊;心里极是恼怒;当下也有些失礼插言:“剿抚之策;吾等皆在长安;不知边地详实;岂可轻易结论;叶畅不愿直言;非是有意慢待圣人;而是他为人谨慎;不是那种轻佻浮浪之辈”
    杨钊垂头丧气;却不敢说什么;李林甫没有点名;但这轻佻浮浪之辈指的是谁;大伙都心中有数。
    “那你说当如何吧?”李隆基也按捺不住;有些恼怒地道。
    “既然我等在京中不知边事虚实;为何不遣一熟悉剑南情形的重臣前去;接替鲜于仲通为剑南节度使;陛下赐其剿抚专断之权;如此则南诏自安。”李林甫瞅了杨钊一眼:“鲜于仲通乃杨侍郎所荐;其人有罪;杨侍郎亦有职。但念在他为朝廷经营理财;尚有功劳的份上;请圣人以杨钊为剑南节度使;许他戴罪立功。”
    在场诸人;听得他说要派重臣替鲜于仲通时;就已经明白他的心意;当他将杨钊的名字点出来时;这就是最后摊牌了。
    若李隆基想要保住杨钊;就必须让他外出;去剑南当节度使;等个两三年再回长安。若是李隆基连这点条件都不答应;那么接下来;李林甫就会发动他全部的能力;非要将杨钊治罪不可。
    李隆基乃是天子;偶尔飞速提拔一两个高官没有问题;将国库里的钱花光用尽没有问题;砍十个八个大臣脑袋还是没有问题。但是政治自有政治的规则;有的规则;便是李隆基这位强势的皇帝;也不能轻易触碰;李林甫此时拿出的;就是这个规则。
    功必赏;过必罚
    若南诏的消息先是落到杨钊手中;那么杨钊定然会想法子把过错推到李林甫身上;李林甫也只有老实受处罚。但偏偏消息先落到了李林甫手中;李林甫已经将罪名座实在了杨钊身上;若是李隆基不理不睬;那就完全失去了一位帝王的立场。
    故此;李隆基心中虽是恼怒;却也不得不承认;让杨钊去担任剑南节度使;先将此次风头避过去;乃是唯一合适的选择。
    “杨卿……”
    “圣人;为圣人分忧;臣原是责无旁贷;只是如今臣在圣人身侧;尚有人攻讦;谗言日日入宫;若是臣离了长安;只怕积毁销骨众口铄金……若是如此;臣如何能安于外?”杨钊听得李隆基一开口;情知不妙;痛哭流涕跪了下来;苦苦哀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