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夜唱-第3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他们离开风华楼不久;便听得马蹄声急;数十骑甲士飞驰而来;为首者;正是刘骆谷。
    不过他们来这里;能做的只是将颜面尽失的安庆宗带回家中罢了。
    安禄山的两个黑眼眶才好不久;现在看自己儿子;也顶了两个黑眼眶;心中又气又急:“叶畅;我与你这贱奴势不两立”
    刘骆谷在旁边抽了一下脸;叹了口气心道:“便是没有这一遭事;也早就与叶畅势不两立了……早知今日;当初就该不惜一切代价;将叶畅这厮除去
    他不知;安禄山心里也隐隐有这样的想法。当初为了掩盖自己杀良冒功的行径;安禄山便派人追杀进京告状者;却又被叶畅撞着;那次未能杀掉叶畅;此后随着叶畅的成长;安禄山就越来越后悔此事。
    “安大夫;叶畅最后那番话;似乎还有什么意思。”严庄见安禄山一肚子怒气;心里也明白;父子先后被叶畅打了;确实是颜面尽失;不过;现在这个关键时候;些许颜面根本算不了什么大事。
    “什么?”
    “别傻乎乎地被人使唤。”严庄道:“这话叶畅绝非无的放矢。”
    刘骆谷也点了点头:“小人也这样以为……今日之事;太巧了。”
    “太巧?”
    “大公子为何会在风华楼遇上叶畅;大公子并不笨;若早知叶畅在风华楼;就不会去了;就算是去;也不会只带着这些人。”严庄道:“想来是有人挑唆……大公子;是谁让你去风华楼的?”
    安庆宗此时也明白过来;脸色顿时甚为难看:“是那个卢丑脸。”
    “卢丑脸……卢杞?”刘骆谷心念一转:“怎么会是他?”
    “是他才对;刘郎不是说过么;他是太子的人。”严庄听得这里;微微松了口气:“是太子的人;那就难怪了……”
    “这个时候;太子想做什么?”安禄山咆哮道:“他想让我儿子去与叶畅相斗?”
    “他心急了;想要火上浇油。”严庄道:“这位太子殿下……胆子不大;心却很极啊。”
    弄明白这因果;安禄山神情顿时从暴怒变得阴沉:“这么说来……叶畅那番话证明他也猜到了些什么吧?”
    “只要知道是卢杞唆使公子;猜到太子并不难;不过太子向来与叶畅不睦;两者亦是势同水火这个叶畅;还当真是会得罪人。”严庄说到这;情不自禁嘲笑道:“杨国忠;太子;还有安大夫;你看他专挑什么样的人得罪”
    “太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安禄山骂了一声;眼里象是点燃了两团火焰。(



第462章 局外冷眼局中人
    高力士长长伸了个懒腰;然后用一个小木锤轻轻敲打着自己的腰。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是不服老不行啊……他还有力气侍候李隆基;但时间稍久;他就会觉得腰背疼得厉害。李隆基也体恤他;现在一些杂事;都交与了小太监;他更大程度上;就是陪李隆基说说话逗逗趣儿。
    “高将军;高力士”
    殿中传来了呼他的声音;高力士应了一声;放下小木锤;向着大殿里跑去;完全看不出七十岁的老人。
    见高力士迅速出现在自己面前;李隆基笑道:“你这老家伙;腿脚倒还很灵便……这两天可有什么趣事;说与我听听”
    “这个;老奴还真没听到什么趣事。”高力士道。
    “你就瞒吧;以为我真不知道;听说叶畅在酒楼又打了安禄山的儿子?”
    高力士苦笑起来。
    叶畅当真不是个安分守己的家伙;前几日才打了安禄山;昨日又去打了安庆宗。想想也对;长安城中的纨绔大少;叶畅打得哪少了;甚至还打断过腿呢
    “这厮当真是胡闹;让他在家闭门待罪;他待到西市中去了;还与人当街斗殴;你过会派人去;罚他铜五十斤……直接罚他钱吧;罚他一万贯;给安庆宗充当汤药费。好歹安庆宗也是郡主丈夫;他总得给咱们李家留些颜面。”
    李隆基说话时有些兴致冲冲的;虽然责罚叶畅;却并没有真正怪罪。在李隆基看来;叶畅已经是收敛了;毕竟只是揍了安庆宗一个鼻青脸肿;而不是当众要了安庆宗的性命。
    “是……”
    “今年事情太多;国家也不太平;希望他们都不要闹了;让朕过一个安安生生的年吧……高将军;朕与你都老了;过一年少一年啊。”李隆基突然又道
    高力士心一凛;笑着道:“圣人何出此言;老奴是觉得有些老了;但圣人养生有道;看上去还正当壮年;为何言老?”
    “老就是老;不服不行。”李隆基笑了笑;将方才的愁绪稍稍解:“今日信成、建平上表;你见着没有?”
    这事情高力士听说了;信成公主、建平公主这两位与杨家姐妹有仇的公主;据说家人被杨家仆人欺凌;她们不敢告状;便上表李隆基;请求去终南山中的别业暂居。
    因为牵涉到杨家姐妹;高力士不愿意过多介入;但他内心深处;却是将杨家姐妹恨上了。
    信成、建平公主家人;见了他都是恭恭敬敬唤他一声高翁;杨家姐妹心情好时唤他高将军;心情不好时;便是呼来喝去;仿佛他真是奴婢一般。
    就算是奴婢;也只是天子之奴;杨家姐妹何许人也;安敢如此无礼
    想到这里;高力士道:“奴婢见了。”
    “此事朕允了;也免得在京中闹出什么事端;扰了朕的兴致。”李隆基淡淡地道:“明年新年朝会;朕要办得热热闹闹的。”
    “圣人说的是;也当喜庆喜庆;洗洗晦气。”高力士笑道:“总算是有惊无险;过会儿奴婢亲自去叶畅府中;圣人要喜庆;他总得出出彩头;要不然岂不便宜了他这第一号的大财主”
    听得高力士要去敲榨叶畅;李隆基愉快地笑了起来。让叶畅掏钱;总是让人高兴的事情;难得那小子竟然极能赚钱……
    “不过你也别太过了;得给我家寿安留些。”李隆基道:“听说今年安东商会也不大景气?”
    “是;听闻今年他们的分红比去年少了一半。”高力士说到这里;眼中还是有些羡慕:“不过也不算少了;今年大伙的田庄;许多都没有什么收成;得靠着老本呢。”
    “朕不该让你退了……”李隆基缓缓道。
    “唉;奴婢已经有不少家当;拿不拿他这分红;算不得什么。”
    两老人絮絮叨叨;说起长安城中的一些轶事。高力士总觉得李隆基的心情虽然愉快;但似乎有些不得劲儿;但他仔细观察;却没有观察出什么异样;只能将这个当成是自己的错觉。
    说了好一会儿话;李隆基有些倦了;令高力士退下。高力士出了门;因为站久了的缘故;也觉得双脚发麻。他坐在避风之所;让小太监给自己活脚时;却看到一个太监急匆匆从旁边走过去。
    “那是谁;为何慌慌张张;有什么事情?”高力士正无聊间;见那人身影有些熟;喝了一声道。
    那人停住脚步;向这边看来;发觉是高力士;忙上来行礼:“原来是高将军;奴婢给将军请安了。”
    “是你……程元振啊。”仔细分辨了一下;高力士认出此人来;他隐约记得;这厮当是太子李亨身边之人;怎么这个时候出现在兴庆宫?
    “你到这里做什么?”高力士问道。
    “奴婢奉殿下之命;来此拿些东西。”见高力士一脸疑惑;程元振嘻嘻一笑:“这不要过年了么;东宫用度有些不足……”
    “原来如此;你去吧去吧。”高力士挥了挥手:“速速去办;勿要误了殿下之事”
    太子李亨对高力士向来尊敬;称之为“高兄”;而高力士暗中也有保护李亨之举。当初李林甫为相时;对李亨凌迫甚急;连接着逼得太子与两位太子妃离缘;太子朝不保夕;连日常用度都不敢花销;还是高力士将李隆基引到东宫;让李隆基看到东宫的局促艰难;才改善了太子的处境。
    因此;高力士没有太多的怀疑。程元振笑嘻嘻应了一声;小跑着离开;到了无人之地;脸上的笑容才收住;换成了一股阴郁:“好险;竟然被这老货遇上了”
    程元振离开没有多久;高力士看到龙武大将军陈玄礼面上带笑;跟着一个龙武军将军正边走边说话。见到他之后;陈玄礼拱手道:“高将军”
    高力士笑着颔首;目光却转到跟在陈玄礼的那人身上:“原来是骆将军。
    骆元光上前向高力士行礼:“不敢当;高将军呼小人之名即可。”
    “如今元光在我麾下效力;我少不得要耳提面命。”陈玄礼笑着道:“后生可畏;前途无量啊。”
    高力士点了点头;却没有多说什么。他心里是有些瞧不上骆元光的;叶畅待他甚厚;而且还给了他立功机会;他却去投杨国忠——虽然说是为了救养父;可是高力士总觉得;此人此举;终究非忠义之士所当为。
    “宫中宿卫之事;多向高将军请教;圣人近来难眠;非高将军值班之时不能入睡;元光;你如今也渐居要职……”
    听得他们边说话边远去;高力士撇了一下嘴。
    出宫之时;却看到一队人马簇拥着安禄山父子来此;那人马数量足足有百余名;而且个个都披甲执兵;看上去甚是威风。高力士摇了摇头:“被叶畅打怕了啊。”
    以前安禄山父子在长安城中可没有这么威风的;但是现在他们出入之际;护卫甚众;谁都清楚;这是因为他们被叶畅揍过了。
    想到这父子二人;高力士苦笑起来;叶畅当真是会惹事生非。不过这厮自己也不好过;原本他家中人手并不多;在揍过安庆宗之后;立刻下令将安置在长安城外庄子里的人手也抽调进了长安;显然;叶畅也怕安禄山报复。
    原本京兆尹是会盯着这两家的;可是现在京兆尹是杨国忠的人;他巴不得叶畅与安禄山打起来;对双方各召家丁之事;自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没有与安禄山招呼;高力士就乘上马车;下令御者从另一个方向离开;不与安禄山会面。结果到半途中;却听得前方喧闹;高力士掀帘一看;却是极为华丽的仪仗。
    足足有千人;每二百余人左右;着一色衣裳;招摇过市。
    整个长安城中;有这种气派的;唯有杨氏一家。高力士皱着眉;见对方没有避让的意思;他下令自己的仪仗避到道旁。
    走在最前的正是杨国忠的仪仗;当他的马车从高力士车旁经过之时;杨国忠的车厢中毫无动静;高力士微微沉了沉脸。
    他不相信杨国忠的伴当没有告诉他自己在这里。
    杨国忠以宰相身份;不给自己让道还情有可缘;但明知自己在这里;却不出来招呼一声;甚至连掀起窗帘拱个手都不做……其轻视如此
    以往杨国忠也嚣张;却还没有嚣张到这个地步;今日为何会如此?
    高力士心中琢磨了好一会儿;待杨家的人走过之后;他的御者正待驱车前行;高力士心中却突然生出一个念头。
    “不对劲”
    “回头;回兴庆宫”高力士道。
    他的御者自然不会多嘴相问;于是高力士片刻之后又回到了兴庆宫中;但他并没有去见天子;而是遣了一人出去;没多久;便有个太监到了他面前来。
    “这两日杨家人入宫次数多不多?”高力士问道。
    那太监心里有些奇怪;这不是明知故问么;只要李隆基身体好;杨家的人几乎天天都到宫中来。
    听到这个回答;高力士哼了一声;又问道:“永王呢?”
    “永王这几日也常来。”
    “是不是杨家人来的时候;他就跟着到?”高力士又问。
    “是”
    “行了;你先去吧;嘴紧一些。”
    打发走那个小太监;高力士脸色阴沉得不成模样;他抬头望了望天色;只觉得这天色如同自己心情一般压抑。
    太子的位置……麻烦了
    此前杨国忠的头号敌人是叶畅;虽然李亨与叶畅的关系不和;但不得不承认;能够帮助太子李亨分担杨氏压力的就是叶畅。
    现在叶畅已经被完全罢职;就算李隆基没有深究他的想法;但在杨国忠看来;叶畅想要再起;已经非常困难。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信成、建平两位公主;她们现在于脆就躲出长安;以避开杨家的锋芒。
    因此;杨家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太子身上来了。
    随着李隆基的年纪一天天老去;杨家的打算也越来越清楚;他们想要扶植永王;取代李亨的太子之位。
    高力士理解杨家这样做的原因:他们的富贵完全系于杨玉环一身;李隆基若死;太子李亨继位;杨玉环只有去冷宫里苦挨残年;杨国忠的这个宰相位置也会坐不牢;这还是在李亨不与他们计较的前提之下。更大的可能;是杨玉环赐死;杨国忠与杨家姐妹抄家灭门
    所以;杨家就把主意打到了废立之上。若能扶植永王上台继位;永王又没有母亲;感激之下;就算不以母视杨玉环;至少会对杨家保持恭敬。
    自从天宝十一载那场未遂政变以来;杨家就一直在盘算着这事情;而那场未遂政变之中;永王的表现也让李隆基很欣赏;相反;太子李亨则有些失去李隆基信任。在此之后;永王对杨玉环的恭敬孝顺;当真可以入孝子榜了;可以看出;永王自己也颇有野心。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无怪乎今日圣人的神情有些古怪;或许;他们在一起;便是盘算着这事情”高力士心里想明白之后;顿时警觉起来:“内有贵妃;外有杨国忠;再加上一个近来同杨国忠走得极近的安禄山……想来太子殿下也是察觉到什么;所以程元振才在此时出现在宫中。他并不是真正来拿什么东西的;而是奉太子殿下之命;前来打探消息的”
    若是这么多人齐造声势;寻个借口归罪于李亨;李亨的太子之位……真的很难保住了。
    “不成;不成……当想些办法……陈玄礼那边……不对”高力士突然又想起;陈玄礼方才与骆元光走得那么近;这岂不意味着;陈玄礼也有可能是站在杨国忠那边的?
    他与陈玄礼是多年同僚;彼此既有合作也有争斗;但大致上算是当初随李隆基发动政变夺取帝位的老兄弟;他相信陈玄礼的忠诚;但是拥立之功;那可是难得的奇功;自己这位老伙计会不会因此而心动;实在很难说。
    “无论如何;总得做一些准备;就算是他们成了;也不能……也不能让我受损。”琢磨了好一会儿;高力士阴沉着脸起身;又到了门口;命令御者送他离开。
    御者正琢磨着;今日高将军的命令怎么反反复复;就听得高力士道:“去叶畅府”



第463章 利箭在弦夜将阑
    大唐天宝十四载眼见就要过去;今夜除夕;明天便是天宝十五载了。
    安元光呆呆望了一下天空;看到彤云密布;显然;即将到来的不仅仅是新年;还有一场春雪。
    陈玄礼披着皮裘;见他抬头仰望天空的模样;不由得微微一笑;只是笑容中多少有几分冷意。
    “元光;你今日不是不当值么?”他向安元光道。
    “大将军。”安元光听得他的声音;忙向他行礼:“今日原是薛千仞当值;但他身体不适;我想着反正我家中也没有什么人;倒不如在宫中当值;这里还热闹些。”
    听得他这样说;陈玄礼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安慰。
    他已经听说了;就在昨天;骆元光用他的功勋换取养父骆奉先性命的事情;在杨国忠的手底下办成了。但是骆元光在将骆奉先接出之后;跪拜完毕;便称当初养恩已报;自己当还本姓;自立门户。
    此时骆奉先是死里逃生;哪里还敢说什么;自然应承下来;于是骆元光便又成了安元光;紧接着骆奉先便回老家去养老了。此事传出之后;长安城里大多数人对这安元光是交口称赞;觉得他算是忠义两全;而没有谁认为他不该脱离骆奉先。
    “犬父岂可有虎子”大家都是如此评论的。
    “看情形;今夜会起北风;挺冷的啊。”陈玄礼缓缓说道。
    “大将军说的是。”安元光恭声道。
    “杨相公近日可曾与你说了什么没有?”陈玄礼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