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夜唱-第3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急切之间;去哪里招募十万青壮来”万年令惨笑着道:“我们前日才上任;如今下边的僚属都未辟齐……衙门里的差役都不知逃到哪儿去了;二公可有良策教我?”
    “一根绳索罢了。”长安令同样是惨笑:“原本屈身从贼;为的只不过是一个富贵;这等情形之下;什么都没有了;还能怎么样?”
    “只有如此……唉……”京兆尹也是哭丧着脸;他与吉温关系好;所以才捞到了这个职务;原本以为是个美职;却不曾想竟然是死路一条。不过想着自己与吉温的关系;安禄山对吉温极是信重;或许可以请吉温出面说情。他觉得自己还有一线生路;便向两个县令摆了摆手;做出威严主官的模样:“安公既有交待;你二人速速去办妥;若能得成;我为二位请功”
    他脸变得快;万年、长安二令还没有反应过来;他便离开了。二令面面相觑;好一会儿;万年令道:“他怎么这样;起初也是担心生死;怎么转眼又这副嘴脸?”
    “他与吉温关系好;必是去寻吉温说情;如今吉温可是御史大夫;甚得安禄山所重;有吉温相助;他哪里会有什么危险……只是我们二人惨了;必死无疑”
    他二人正互相艾叹;却听得有人招呼道:“二公为何还在此处?”
    他们回头一看;乃是王缙。
    “王公……”
    刚招呼了一声;还没有正经答上话;便见街上一阵混乱;却是一队安禄山的部下开了过来。这百余骑的马脖子下;全部挂着首绩;二人定睛一看;不由得变了颜色。
    王缙幽幽地道:“这几日表露二心的人……就是陛下方才点的那些人名。
    二令激零零打了个冷战;李亨点名的时间并没有多久;这些人的脑袋就已经砍了过来;而且还有些根本不是所点名单上的人物;这只证明一件事情。
    安禄山早就决定要杀人立威;他根本就没有把李亨的意图放在心上
    “这……这……”万年令声音发颤;与其如此受辱;倒不如回去自我了断算了。
    “二位若想活;某倒是有些计较……只不过这里不是谈话之所;二位可愿意与我去僻静的地方?”王缙又道。



第474章 千军齐呼清君侧
    “长安城中;不知如何了。”
    闭着眼;靠在榻上;李隆基缓缓说道。
    他们出来得甚是狼狈;不过好在有辙轨;李隆基等贵戚倒没有受到太多罪。但是因为是临时逃出;所以征得的辙轨列车不足;供皇族、贵戚和高官们已经勉强;那些随扈的禁军将士;便只有骑马或步行。
    而且马匹数量也是不足;他们顺着辙轨到达咸阳之时;人困马乏;寻觅咸阳令;发现此人得到消息已经逃走;而且据闻安禄山一支部队;正由泾阳赶来;准备断绝咸阳古道。故此李隆基等连喘息之机都没有;胡乱征集了些马匹;便继续上路;行了数里士卒饥寒难耐;一个个鼓噪起来;李隆基便将列车驿站驿吏献上的食物分与众军士。
    虽然僧多粥少;但不患寡而患不均;军士见天子所食与自己相同;暂时偃旗息鼓。车队又继续前行。但是到金城县时;再次遇到麻烦;长安大乱的消息;同样已经传至此处;金城令闭城自守;下令断绝了辙轨;甚至挖断了数百丈路基。这等情形之下;又是一顿折腾;他们才过了金城县;复又上辙轨列车;重新向西进发。
    京中禁军;都是养尊处优惯了的;哪里受过这样的折腾;一个个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李隆基对此略有所觉;但是他想的是只要到了岐州;情形就会好些;因此也没有太在意。相反;他对于长安的情形;倒是更为关心;毕竟若是长安城被李亨、安禄山折腾得太惨了;他回来之后不复当初繁华;那实在是让人头疼的事情。
    “现今尚未有消息传来。”陈玄礼低声道。
    “叶卿的情形如何?”
    “因为崔乾佑步步紧随的缘故;叶畅无法摆脱逆贼来与圣人会合。”陈玄礼道:“他这般做是对的;若是草率与圣人会合;只会将祸水引至圣人身边。
    “朕知道……朕知道……叶畅忠心;朕已知矣。”李隆基面带愧色;长叹息道:“天宝初载以来;朕颇误国事;信任奸佞;乃至有今日之祸。唯一可取;便是用了叶畅;任其放手施为;外得拓疆土;内能安社稷……”
    陈玄礼默然不作声;只是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
    “惜哉;当初若不是为李林甫所诳骗;朕岂失此爱婿?幸哉;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李隆基嘴里念念叨叨;正此时;却听得外头吵闹起来;他打发陈玄礼出去看;不一会儿;陈玄礼面带异样之色回来。
    “出何事了?”
    “是杨相国要见圣人。”
    “杨国忠……他又有什么事情?”李隆基有些不耐烦地坐正身躯;瞄了身侧的杨玉环一眼:“好吧;让他进来。”
    杨国忠被禁军拦在车外;甚至连替他通禀一声都不于;他心几乎提到嗓子眼上来;情知自己已经失了圣眷。好在此时李隆基召他的消息传出;他一脸怒气地登上了这辆临时改装的御车;先是狠狠瞪了陈玄礼一眼;但是他也知道;此际并不是在陈玄礼面前作威作福的时候;因此也就是瞪了一眼;然后向李隆基行礼道:“陛下;臣思量再三;哥舒翰那边;亦是去不得也。”
    李隆基眉头一皱:“何出此言?”
    “安禄山为胡将;有逆心;哥舒翰亦胡将也”杨国忠道:“若圣人入其境;他自己便是没有二意;安知帐下未有铤而走险之辈?”
    他这个理由;有些牵强;因此李隆基并没有什么反应。杨国忠看了他一眼;然后又道:“另外;河西、陇右;穷困之地;圣驾至此;逃出京中的文武大臣必定前来;以河西、陇右如何能支撑这许多人开销;况且此际战事为先;一切先军;如此艰辛;臣等虽是不惧;但陛下与娘娘万金之躯;安可久处?”
    李隆基早就不是那个勤俭的君王了;他这两日在行程当中;诸多不便;虽然暂时忍住;却被杨国忠这番话又勾了起来。确实如杨国忠所说;他带着文武跑到哥舒翰那儿之后;肯定要重立朝廷;各种支出用度不在少数;只凭借陇右、河西的财赋;只怕难以支撑。
    见李隆基似乎有些意动;杨国忠又抛出了他的第三个理由:“其三;关陇一带;将成战场;无论河西还是陇右;都在戎狄卧榻之侧;戎狄知我国乱;必生觊觎之心。故此;哥舒翰之处;非安居之所;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圣人至尊之躯?”
    这个理由就非常打动李隆基的心了;安全毕竟是第一位的;若是犬戎、回纥甚突厥残部乘着中原内乱的机会也参上一脚;他难道还要到处东躲西藏么?
    “那依你说;当往何处去?”
    “剑南;富庶之地;成都;天府之国;陛下可巡幸于此;暂时驻跸。一来可以令叶畅、哥舒翰无后顾之忧;与逆贼决战;二来也便于陛下调度剑南、江南财赋;支撑战局。”
    杨国忠在最初的惊惶失措之后;现在渐渐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不佳。当初同意去哥舒翰处;是急切间想不到办法的办法;但现在则不然;他有了更好的选择。
    崔圆被他留在剑南;虽然高适成了剑南节度使;但因为长期驻于昆州的缘故;所以留在成都的还是崔圆。此人乃是他的心腹;有他的配合;杨国忠要是领着李隆基到了这里;以宰相身份;挟天子之威;令高适交权;并非不可以的事情。
    若能得剑南一道的财权与兵权;他的宰相位置便又巩固了;至少不必象现在一样;担心自己的位置不保。
    而对于李隆基来说;杨国忠的几个理由并非没有道理。他自家人知自家事;此前予安禄山权势太重;正兵、私兵加起来几达全国三分之一;而李亨多年太子;对边将也确实有几分号召力;别的不说;他准备去投奔的那位哥舒翰;便与李亨暗通款曲。虽然他肯定不会与安禄山合作;可是若与李亨合作呢?
    想到这里;李隆基微微点了点头。旁边陈玄礼急道:“若是如此;中原军事如何?圣人不在;哥舒翰与叶畅互不统属;只怕未联手而先相争;如之奈何
    “可以永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以哥舒翰、叶畅为副元帅。”杨国忠又建议道。
    这是他方才建议的进一步补充;因为永王以杨玉环为母;他们杨家这些年也确实拼命在折腾;想要以永王取代李亨;所以永王同杨家的利益可谓完全一致。若永王得委天下兵马大元帅;也就意味着他的太子储君之位已定;可以说;杨家反而因祸得福;今后数十年富贵又有了保障。
    李隆基心中一动。
    他子嗣虽多;但这一次逃得匆忙;绝大多数都陷于长安;跟随他逃出来的;不过寥寥数人。其中永王;算是比较得他欢喜的;因为永王长相很象他年轻之时。
    如今来看;李亨的太子之位肯定要废黜的;无君无父之辈;安能继承大宝。永王确实是最合适的替代者;而且李隆基年纪已老;不大可能再按照正常模式去考察确定一个新的太子了。
    “好;便以永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以叶畅、哥舒翰为副元帅……”
    李隆基当即下令;逃离得充忙;并未带玉玺;故此他只能以私印印之。杨国忠见此情形;知道自己的愿望实现了大半;心中欢喜;溢于颜表。
    “陈将军;你与诸军士说;拨五百人护卫永王;其余人护送陛下入蜀。”他自觉局面又回到了掌控之中;当下对陈玄礼道。
    陈玄礼阴沉着脸;点了点头;便迈步出了车厢。李隆基微微叹了口气;没一会儿;却觉得车子慢了下来;他掀开窗帘;向外望去;却见天色微暗;似乎到了要休息的时候了。
    “到了何处?”他向高力士问道。
    “前方就是马嵬驿。”高力士道:“此地离长安已渐远;在此稍事休整吧
    “还是早些离开为好。”杨国忠此时却怕夜长梦多;无论是安禄山打败了叶畅;还是叶畅打败了安禄山;他眼见得逞的计划就都实现不了;最好还是尽快离开。
    马嵬驿只是辙轨车道上的一个小驿站;平日里也就只有一名驿吏加上三十名驿卒;李隆基一行足有三千余人;除了陈玄礼招来的禁军;还有近千是沿途赶来护卫的小官、士卒。三十人侍候三千人如何能忙得过来。莫说让大伙满意;就是最起码的吃喝都供应不足;故此;未过片刻;便是一片骂骂咧咧之声。
    李隆基依惯例;将自己的食物分与了将士;他年老;又坐在车上;吃得少些并没有什么。陈玄礼亦将自己的食物分了出来;诸将士的怨气原本是稍缓的;然而就在这时;不知何人在底下道:“为何天子、陈大将军都解衣衣我推食食我;那杨国忠误国奸臣;将国家折腾成这模样;连累得天子都不得不远逃;他却仍然作威作福好吃好喝?咱们护卫天子;那是人臣之本份;护卫杨国忠这奸佞;又是怎么回事?”
    其实杨国忠也将自己的食物分了出来;但那人的话就象是火星上浇的油一般;让禁军将士心头憋着的怒火瞬间腾了起来。又有人道:“正是;原本说得好好的要去哥舒大夫那儿;可现在却又要去蜀中……蜀道艰难;恐怕终身都不得回长安矣给天子进此奸计者;正杨国忠是也”
    “杨家一堆人倒是逃了出来;我们的家眷却失陷在长安;如今是死是活也不知道”
    将士们喧哗声越来越响;安元光冷眼旁观;看了陈玄礼一眼。
    陈玄礼面色阴沉;他在禁军中素有威望;这些人基本都是他招来的;但此刻;他却是一言不发。
    安元光甚是聪明;心中不由得叹了口气:又为叶公料中
    当初他向叶畅请求饶过自己养父;叶畅却不同意;他苦求之下;叶畅便与他实话实说;因为与杨氏势同水火的缘故;如果叶畅要保骆奉先;杨国忠必然要诛之;与其如此;倒不如换过来;他去走杨氏门路;让杨氏当这个枉法之人
    故此表面上是杨氏对他有恩;实际上安元光很清楚;真正有恩于他的;还是叶畅;甚至连他去贿赂虢国夫人的财货;都是叶畅为他准备好的。
    虢国夫人也重视他;却是将他当成男宠玩物;他面上虚以委蛇;心里却是大怒:大丈夫纵横天下;何患无娇妻美妾;岂可为此等不贞不洁辈裙下之臣而且杨氏试图让他在禁军之中为自己耳目;也与安元光平生之志相逆。叶畅当初可是答应了他的;只要他能够依策行事;必然会立下泼天的功劳;到时叶畅会想办法让他出外为一镇副帅;再立些边功;便足以成为边镇节度
    对叶畅的许诺;安元光深信不疑:高适、南霁云;都是受叶畅赏识之后飞黄腾达;获得施展平生所学的机会。而且此后时局发展;也如同叶畅料想的一般;果然有人发动了政变;果然天子会在局势尚未明朗之前就弃长安而走;杨国忠也果然会建议入蜀;而陈玄礼暗中挑唆禁军反杨;亦是叶畅所料之中
    这些事情;料中其一其二已经是了不起了;叶畅却是件件料中;即使有所偏差;却也相去不远;怎能不让安元光心服口服?他又是跟着叶畅打过仗的;叶畅带病出征的情形;他牢记在心;只觉得若一定要跟一个上司;肯定是要跟叶畅这样的。
    这边闹将起来;也惊动了杨国忠;他出来望了望;见士卒们都对他怒目相视;他情知不对劲;陪着笑向士卒们拱手:“致使大伙劳累;实是我这宰相之过;待到了成都之后;我必奏明天子;所有扈从有功之士;尽皆褒奖;加官进爵、赏赐财货”
    “这奸贼又想着拿天子的名赏财货收买我们”杨国忠话声未落;有一人大叫道:“我等男儿;岂是这些小恩小惠可收买此人一向贪赃枉法;故此亦视我等为贪得无厌之辈”
    “竟然敢瞧不起我们”
    “诛杨钊;清君侧”就在七嘴八舌之际;突然有人高叫道。
    这声音一响起;诸将士安静了片刻;杨国忠脸色大变;大约就是一息功夫;第二人也叫道“诛杨钊;清君侧”



第475章 繁华恩爱转成空
    李隆基稍稍吃了些东西;便准备睡下;这几日奔波;又劳心劳力;让他实在倦了。不过外边禁军的呼喊声;让他霍然惊醒;经过一次政变之后;他如今有如惊弓之鸟;稍有些风吹草动;便警觉起来。
    “陛下;陛下”
    在他身边;杨玉环紧接地抓着他的手;同样吓得惊惶失措。
    “无妨;无妨;不论出了何事;朕都会护着你的……”李隆基一边安慰她;一边向车厢内望去;阴暗的车厢之里;只剩余他们二人在;这让车厢显得空阔了许多。但李隆基此时要的却不是空阔;他有些吃惊地叫道:“高力士;高力士;你这老东西去了哪儿?”
    这些年李隆基每每睡眠不好之时;便让高力士护卫宿寝;而只要高力士在;他就能睡得香。此刻他叫着高力士的名字;可是好一会儿也没有人回应;他掀起车窗的帘子正要叫;一口北风灌了进来;让他微微一哆嗦。
    然后他总算听清楚外边的声音了。
    “诛杨钊;清君侧”
    这不是一个人在喊;而是数十上百人在喊;李隆基听得魂飞魄散;第一个念头是安禄山的叛军追上来了。
    安禄山、李亨政变的一个理由;便是杨国忠等奸佞把持朝堂;致使太子储君之躯尚且朝不保夕;朝中正人;更是人人自危。不过李隆基旋即意识到;这些人的喊话腔调都是京腔;乃是京城人氏;而不是安禄山部下的燕腔或者胡腔
    而且他们当中并没有人喊人诛杀叶畅——李隆基可以确定;对李亨与安禄山来说;叶畅才是他们的真正心腹之患;至于杨国忠;只要灭了叶畅;举手便可擒之;现在对他们够不成什么威胁。
    “高力士”他又喊了一声。
    这一次;高力士总算听到了;他匆匆掀了帘子进入车厢之内。为了便于离开;也是因为车厢内比起驿馆要舒适;李隆基并没有住到驿站的屋子里。
    “是怎么回事?”李隆基神情有些异样地道。
    “禁军喧哗;说是陛下西巡艰难;杨国忠还作威作福;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