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立隋-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老曲等人开始巡逻之时,齐王李元吉却是忿忿不平,对着大哥李建成说道:“大哥,如今隋军杀来,爹偏偏要秦王领兵蓝田,却不让我统兵,真是偏心。”
    李建成听了,就劝道:“四弟,如今隋军大兵压境,你对二弟不该有成见。”
    “大哥,不是四弟对二哥有成见,而是你没有看见他的嚣张气焰。”齐王李元吉有些不服输的说着。
    对此,李建成虽然明白,但却明白如今情形,这个时候,绝对不是内讧的时候,就算要“内讧”,也该是平定了天下之后,中原大地,再无敌手之时。人常说牙将桀骜难驯,尤其是乱世之时,握有重兵的将领更是常有不服节制之举。
    秦王李世民在平定了西秦帝国之后,曾经在长安举行了异常盛大的宴会,虽然其中有着李渊,这个大唐的主宰的授意,是为了安定大唐的人心,所以刻意制造出一个战功彪炳的“战神”出来,但李世民嚣张跋扈的气焰,让大唐太子李建成有了不满。
    当然,李建成并不知道,本来的历史上,李世民在平定了王世充之后,更举办了一场更加盛大的“武功秀”,气焰更加的嚣张,也正是那时开始,李建成和李元吉开始联合起来,对抗李世民。
    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李世民只举行了一场平定西秦帝国的武功秀,因为,河东失败了,平定王世充的不是他,如今更是面临隋军的大举入侵,自保尚是未知之数。
    “好了,四弟,这件事情以后再说!”李建成微微不悦,对于两个弟弟,他很是疼爱。可以说,他对李世民的用心不下李渊,毕竟他年纪大一些,处事沉稳,大唐立国之后,又帮着李渊处理政事,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至于四弟,这时年纪尚小,勇猛有余,沉稳不足,又没有多少打仗的经验,当初定杨军攻打太原之时,齐王就是丢盔卸甲的逃回了关中。如今让太子李建成带着齐王守潼关,就是想要互相弥补,要不然放眼大唐,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够镇住李元吉。
    齐王李元吉听了大哥的话,就闭上了嘴,在他的心中,另有计划。他自认为勇武不凡,觉得放眼天下,根本就找不到几个敌手,他又怎么会甘居人下?当初他从太原逃回,丢脸之极,虽然群臣不说,但李元吉能够看出群臣的鄙视之意,尤其是秦王一系的将领,对他呲之以鼻,让他很是不爽。
    李元吉的自尊心很强,就想要借着机会,表现一下。可惜,号称大唐“战神”的二哥,秦王李世民还是丢了河东,眼睛也被射瞎了一只,搞得人不人,鬼不鬼。李元吉觉得如果是自己弄成这副模样,他宁愿一头撞死算了,免得看见那只瞎眼,那种耻辱,生不如死啊。
    为了抢军功,在李渊准备让人镇守蓝田关,抵御隋军的时候,第一个就跳了出来,可是,李渊只是瞧了他一眼,只是摇头,反而是将秦王李世民从冯翊郡调出,由秦王李世民镇守蓝田关,至于冯翊郡,却是换成了庐江王李瑗,他齐王只能是跟随大哥,镇守潼关,压根就没有独立表现的机会。这让李元吉很是郁郁。
    “大哥,听说隋军早就在调兵遣将,为何还不不见踪影?”李元吉又说着。洛阳离潼关不远,因此李元吉才有疑惑。
    “或许是因为辅公祏的关系吧!”李建成说着。辅公祏奇迹般的斩杀了一直压在他头上的杜伏威,进而牢牢的掌控了江淮军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大江南北。本来这对于大唐是好事,可是辅公祏却是忙着在丹阳建造宫殿,似乎打算称帝。
    “短视!”李建成的心中,给辅公祏下了定论。这个时候,正是一东一西,一南一北,打击隋军的时候,可是他却忙着称帝,就延误了最好的时机。如果关中不保,只靠着偏僻的吴越,又有什么大的作为?
    “隋军若是因为辅公祏的关系而不能出兵,那么武关的那支隋军岂不是孤军一支?”李元吉听了,心中就十分悔恨。来整部孤军深入,若是没有河东、潼关两路大军的支援,根本就无法支撑。并不便利的丹江通道,难以满足隋军的供给。
    “不一定,杨浩既然出奇兵攻下了武关,势必会从河东、潼关两路进攻,相互呼应。”李建成说着,虽然他的心中还有疑惑。
    “那为何隋军至今一点消息也无?”李元吉疑惑的问道。虽然有着辅公祏的原因,但李元吉绝对不会认为这是杨浩迟迟不进兵的原因。
    “哼,杨浩狡猾,非你想象!”李建成说着,心中却有着疑惑。这个疑惑,他一直以来,苦思不得其解。他当初与杨浩认识,时常打猎,时常游玩,可是并没有见过杨浩有什么奇思妙想,可是从各种渠道传回来的消息,河北造出的鞭炮、炸药,甚至还有蒙着铁皮的战舰,在这个时代,显得无比强大。虽然不一定是决定性的因素,但绝对大大的提升了隋军的实力!
    “大哥,难道是杨浩想要翻越秦岭,绕过潼关,直接攻打长安?”李元吉说着。
    “怎么可能。”李建成斩钉截铁的说着。
    这的确不可能,因为如今潼关的所在,不同往昔,它在大业七年,被隋政府移到坑兽槛谷。这个地方,位于东汉潼关城南城墙的西南坡下,长洛大道从汉潼关城西行下坡必经这里。这条坡路,是只能容一辆推车行走的狭窄坡形谷道,将潼关城设在这里既可以有效地控制长洛大道,又可控制禁沟和潼水河谷的南北通道,从而避免了汉潼关城不能控制南北的弊病,这样一来,汉潼关城就是隋潼关城的第一道防线。
    隋潼关城的所在,城东是悬崖绝壁,城南临禁沟、潼水河谷出口,城西是高岸,所以隋潼关城山环水绕,天堑天成。关闭隋潼关城门就能横断东西大道和南北通道,因而,亦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虽然禁沟、潼谷出口可以通秦岭,但这些地方,均是有唐军重兵把守,更何况,沿着秦岭北麓潼关地界,自东而西设置了西峪关、善车关、太峪关、蒿岔峪关、潼谷关、水门关等关塞,与潼关要塞浑然一体,隋军想要攻打,难于登天。
    历史上,黄巢虽然攻破了潼关,但隋的潼关城与唐潼关城有着些微差别。唐武则天“天授二年(公元六九一年)”,或许是因为黄河河水不停的冲刷,使得黄河南岸与潼关塬头之间可以东西通行,这样一来,长洛大道沿河边行进更为方便,所以不必再绕道塬上,因此潼关城遂北移到黄河岸边。当然,唐潼关城虽然变化,但隋潼关城的作用仍在,黄巢能破潼关,是因为唐将一时疏忽,忘记守卫禁沟,义军遂踏破禁沟,进而攻破唐潼关城,兵进长安。
    可以说,只要在潼关城内设防,另在禁沟、潼水河谷出口驻扎重兵,隋军想要攻破潼关,无疑是痴人说梦。禁沟自潼关城南直通秦岭,长三十里,设有十二连城,连城里有兵百人,只要发现敌情,在城内土台点燃烽火;通报中军帐,再由中军帐点燃烽火通报潼关城,就可以相互呼应,而禁沟深达数十米,乃至数百米,实为难以逾越的天堑,隋军如何能攻破?
    这样的布防,是河东丢失之后,为了防备隋军的进攻,李建成与李渊、裴寂等大唐心腹,共同商量、研究了许久,倾长安的财力物力打造了这条牢固的防线。在防备如此森严的潼关城下,隋军就算付出巨大的代价,也拿潼关毫无办法!退一步说,就算隋军能够攻下了潼关,也势必伤亡巨大,那么接下来的长安一战,就是唐军占优了!
    潼关防守,历来是针对洛阳方面的政权,隋军若是攻不下长安,又怎么能守住潼关?守不住潼关,河东、武关的隋军就只能撤退,无功而返。这,就是关中的优越地势!古往今来,靠着他称帝的,或进兵中原的,不在少数。
    正是有着这样的优越地势,李建成才有着极大的信心,认为他一定能够守住潼关,对于李建成来说,他反而是担心冯翊郡的战局,毕竟冯翊郡虽然有沙地、芦苇等天然地势,更有洛河、渭河两条天然河流的阻截,但相对而言,没有潼关、蓝田关的地势更加险要。
    虽然在李建成的心中,认为隋军攻破潼关是不可能的,但是他是个生性谨慎之人,显然不会大意,与李元吉说的时候,就吩咐杨文幹、冯立等心腹,一定要小心谨慎,日夜不停的巡逻,保护好潼关,将隋军拒之于关外!
第二十五章 潼关之战(中)
    隋军五万大军,沿着洛阳,缓缓而行,在三日后到达了桃林,驻扎在桃林以西,准备攻打潼关。WwW、QunabEN、
    “陛下,苏将军率兵三万,出了蒲津关,驻扎在朝邑县以东。”凌敬说的这个消息是苏定方快马传递而来的,经由位于河东的茅津渡到达河南,再从陕县传递而来。
    “嗯,定方这一次有寻相、尉迟敬德相助,定能击败李瑗。”杨浩说道,喝了一口茶,就有笑着说道:“洛阳大军行动迟缓,恐怕李建成非常的疑惑,还在猜测朕的意图吧!”
    凌敬看着挂在中军大帐的地图,说道:“陛下,如今三路大军围攻长安。李渊让李世民守蓝田,却让李瑗守冯翊,几乎没有带过兵的李建成守潼关,就是想要仗着潼关天险,阻碍王师。”
    “哼,潼关虽然险要,但天下没有攻不破的堡垒,就是那伊斯坦布尔,不也被攻下好几次么?”杨浩说着。
    “伊斯坦布尔?”凌敬听了就是一愣,随即疑惑的问道:“陛下,这伊斯坦布尔是何物?请恕臣愚昧!”
    杨浩听了,愣了一愣,知道自己无意之间说了不该说的,这个时代,伊斯坦布尔应该叫君士坦丁堡,是东罗马的首都,这座历史上的名城,虽然易守难攻,但终究还是被攻破数次。
    略微沉吟了一下,杨浩说道:“在大隋之西,有西域;在西域之西,有波斯、大食;而在大食之西,则是东罗马,也叫拜占庭,首都正是此地。”杨浩偷换了一下概念。
    凌敬听了,心中更加疑惑,不明白杨浩如何知道的这么清楚,毕竟这个时代,交通不便,尤其是中原战乱,西域又有西突厥人,善于经商的栗特人也受到了影响,导致东西方的交流更加不便。
    就在这时,就有士兵匆匆赶来,在帐外说着:“启禀陛下,荆襄有军文送到。”
    “进来!”杨浩说着,士兵进来之后,将军文递给了杨浩。杨浩一瞧,军文有两份,就首先拆了其中的一份看着。这份军文,说是荆襄,其实不过是从荆襄送来,内容是夔州的战事。
    杨浩瞧了,心中就高兴着。因为冉肇则大败李孝恭,使得隋军先锋杨道生部顺利的登陆,随后驻扎在夔州城外,对李孝恭虎视眈眈。此时的李孝恭虽然知道不妙,但一有南蛮兵,二有隋军将夔州包围,李孝恭只能是每日登上城墙,望着从西南方缓缓流过的江水,痴痴的等着盼着,就像盼着夫君归来的小媳妇,望穿秋水。
    可是,等待李孝恭的,是巴县援军被击败的消息,随后又是隋军入川主将李靖已经率领荆襄水师赶来的消息,几乎是孤城一座的夔州,随后在隋军的攻势下,摇摇欲坠,打到第三日,夔州城就被攻破了,赵郡王李孝恭战死,一万唐军投降。
    杨浩看完了军文,就顺手递给了凌敬。
    片刻之后,凌敬就说道:“陛下,李尚书入川虽然仰仗冉肇则,才能顺利攻下瞿塘关,但南蛮人只讲利益,素来反复无常,恐怕……”
    杨浩点头,说道:“以冉肇则为首的南蛮虽然无常,但此时,朕欲灭伪唐,只要平定了关中、巴蜀,日后以文教之,总可消除蛮性。”这件事,在杨浩的心中,早就有了计较,只是此时,还不是实行的时候,汉家文化,博大精深,能够延续上千年不灭,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只要合理利用,日后的对巴蜀南蛮,甚至是交趾、林邑、西域、吐蕃、高丽、东西突厥,都可以使用。
    这种消除蛮性的办法,就要文武结合,愿意学习汉家文化的,可以改造,不愿意的,只能是杀,不然日后就有后患。而这个办法,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历史上的大唐,重用突厥、高丽等胡人,唐初,就有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契苾何力、黑齿常之等胡人,为大唐征战四方,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引发唐危机的,正是栗特人安禄山、史思明,就是赫赫有名的李光弼、高仙芝,一个是契丹人,一个是高丽人。真可谓,成也胡人,败也胡人。
    杀,不是不可以,但四夷之地,尤其是漠北广大,这些游牧民族在漠北容易躲藏,所以,以大汉之强盛,也只能是使匈奴臣服,而不能灭其根,那乱晋之刘渊,名为刘汉之宗亲,实则是匈奴后裔,就是明证,那赫连勃勃,也是匈奴人。想那漠北之地,匈奴、柔然、突厥、契丹、女真等民族,层次不穷的扎根于漠北。赶走了匈奴,来了鲜卑;走了鲜卑,来了突厥,走了突厥之后呢?
    李世民以夷制夷的方法不是不可以,但那时建立在唐初文治武功很强的情况下,诸夷咸服,才有阿史那社尔等名将,当中央势力衰竭,于是就有了安史之乱。这种方法,杨浩就不会采用。让一个民族消失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接受另一个文化,并且剥夺他原有的的文字、习惯、生活方式还有姓氏。虽然中原广大,各地的气候不同,衍生出不同的习惯风俗,但若是大力发展科技,而不是历史上的那般抑制,总可在最大的程度上,消灭这种差异。
    在隋东部的那个岛国,就是汉化极深的国度,只是因为隔着大海,中原势力鞭长莫及,而那个岛国也有智谋之人,取汉字的偏旁部首,还有草书等字体,才“创造”出另一种文字,避免了汉化太深,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就是高丽棒子,明清之际,官方文字始终是汉字,后来才改了过来,并准备不再学习汉字,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杨浩的计划,统一天下,击败四夷之后,就要实行,不然,这个改变的历史,总会有新的“安史之乱”。
    凌敬平时与杨浩总会说到一些,在他的心中,也是有着想法,但杨浩的办法,是一个好办法,比他的办法还要周全,因此听了杨浩言语,就停住了。
    杨浩转而取过另一封军文,打开来瞧了,这一封,说的却是张善安、林士宏两人拒绝投降,反而调兵遣将,似乎是因为辅公祏的叛变,激发了这两人的野心,决意抵抗王师了。
    “以嗣滕王之才,又有程知节辅助,李袭志、丘和等人在岭南,林士宏、张善安这两个贼子就算不降,也翻不出什么大浪!”杨浩说着,他的心中本来就有准备,只不过是想着能招降,就可以避免将士战死。在杨浩的心中,大业末年的这场动乱,就宛如三国纷争,是“自家人打自家人”,并不值得提倡。要打,也要如那霍去病、岳武穆一般,击蛮夷,才谈得上保家卫国。
    “至于辅公祏,只要杨善会守住了山东,辅公祏就算进攻,也没有大的作为。”杨浩又说道。从江淮攻击,无非是攻打山东、河南,相比较而言,河南要好打许多,毕竟除了洛阳,其他地方几乎无险可守,而山东就不一样,有了大岘山(今沂山)这个山东南部的屏障,辅公祏要取山东,并不容易。而辅公祏若是弃山东而取河南,就不占地利,一旦攻打河南不利,山东隋军就可过大岘山,走琅邪、下邳,攻打江淮,断绝辅公祏的后路。
    在洛阳,杨浩留下了四万大军,更有精兵把守洛阳八关,彭城、粱郡、淮阳等地更是重兵把守,其中刘兰成守彭城,孟海公守淮阳,卢祖尚仍在弋阳郡,几乎牢牢的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