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新秩序-第2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振却不理会,直接盯着蜀王道:“殿下,某此行成都,是想问问殿下,西川和宣武的盟约,是否还作数?”
    蜀王吃喝不下去了,只得干咳一声,道:“这个……咳……自然作数。”
    李振追问道:“然则西川兵进房州之事,却又何解?”
    蜀王略显尴尬,转头望向王宗佶,王宗佶对此事本身便不赞同,对蜀王的目光视若无睹;蜀王又看向唐道袭,希望唐道袭能帮忙圆场。
    唐道袭连忙道:“李观察误会了,西川与宣武素来盟好,宣武有难,西川自然要鼎力相助。赵氏小儿骤起发难,威胁河南,故此某家殿下不敢坐视,以大军东入山南,这才遏制住赵氏小儿的兵锋。”
    李振又问:“房州乃宣武辖地,既然西川是为遏阻荆南,然则为何进入房州?”
    唐道袭回答:“荆南兵北上襄州,有指顾房、均之意,故此某等不得不北上,并非欲所图求,实乃守望相助,李观察切不可多想。”
    李振脸上的冷意倏然逝去,故作醒悟的点了点头:“原来如此,却是某误会了……”
    蜀王在上座中一拍大腿:“正是误会!李观察切莫多虑,也向梁王多多进言,西川和宣武永结同好,无需疑虑,孤不是背信弃义之人!”
    李振起身向蜀王施礼:“也是某心中急迫了些,殿下不要怪罪才好。”
    蜀王抬手呵呵道:“不需如此,孤没有责怪之意,西川与河南道阻且长,消息不通,有所误会也属常理。”
    李振道:“殿下说得是,路途确实遥远,因此还请殿下速速书信送递绛州,否则两家之间有了兵祸,便不美了。”
    蜀王笑着答允下来,又放下架子向李振邀酒,二人连饮三盏。
    刚刚放下酒盏,王宗佶冷不丁问道:“李观察,适才你说,两家之间会有兵祸?”
    李振暗挑大拇指,心中赞了声:“接得好!”面上肃容道:“正是,此事切不可耽误了,需尽快向绛州解释。”
    王宗佶追问:“何解?”
    李振越看王宗佶越顺眼,笑眯眯的回答:“某家王爷已调大军十万,不日便至房州,只为扫平荆南而行,若是两家没有说清楚,到时候难免动了刀兵。”
    一句话,满座皆惊!
    掌书记韦庄开口了,他冷着脸道:“李观察一张利口,真是大言不惭。听说宣武在河东节节败退,葛从周坐困兖州,杨师厚退保徐州,却又哪里来的十万大军?”
    李振很仰慕韦庄的才华,但却不代表他会退缩,当下道:“宣武聚二十万大军于绛州,何来败退之说?通美将军兵围兖州,某未听说围城者为困守者!至于淮南兵背信弃义,悍然举兵北犯,杨、李二位将军正于徐州蓄势而动,相信不出旬月之内,必可重现去年旧事!”
    李振的话听上去冠冕堂皇,似乎很有道理,但堂上众人都是西川高层,对宣武如今的形势都多少明白一些,所以说出来并不能服人。李振也从没想过凭此说服西川退兵,他等待着西川文武们由此而来的下一个问题。
    果然,韦庄嗤笑着问了:“却不知原来李观察好为惊人之语,韦某领教了。梁王挟天子迁都,天下藩镇皆怒,宣武就算再凶猛如虎,却挡得住群狼环伺否?如今宣武危哉,李观察却是来效张仪、苏秦之辈么?”
    戏肉终于来了,李振不慌不忙啜了口酒,朗声道:“端己先生此言差异,天复二年,天子为中官所制,挟至凤翔,又为凤翔所囚。某家王爷以社稷为念,遵旨勤王,将天下救出藩篱。可惜长安已为兵祸所毁,三内一片枯槁,不仅宫室住不得了,连民屋都被捣毁殆尽。王爷不忍天子和百姓受苦,发河南财货大修东都,这才将天子和百姓迁居洛阳,不知端己先生所谓‘挟天子迁都’何解?”
    清了清嗓子,李振继续道:“王爷心向李唐,素来持节敬奉有加,怎么可能有犯禁之意?至于说如今的形势,却非宣武颓靡不振。如今天下争斗已凡三十年,中央不浚,地方疏离,天子坐困,百姓涂炭。某家王爷心中不忍,苦心筹谋,为全大唐社稷而转圜忍让,天下藩镇不识其中真意,屡屡兵犯河南,却是高估了自家兵威,小看了河南富庶。河南沃野千里,某家王爷登高一呼,立成雄兵百万,就算天下藩镇悖逆大唐,某家王爷又何惧之?”
    韦庄冷笑连连,正要驳斥,忽听王宗佶问:“李观察,你说梁王苦心筹谋,却是怎生筹谋?”
    王宗佶向来对宣武很有好感,生怕韦庄再次为难李振,故此抓住这一点赶紧插了进来,实际上他问的这个问题,正是李振刻意说给他听的。(未完待续。。)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ps:  感谢老马的天空,冷雨洗春秋,无风而翔的月票。老婆出院了,最近更新不稳定,大家多多保函。。。。。。
    李振没有舌战西川群臣之意,他等待的就是一个合适的机会,如今机会来了,他不再绕来绕去,于是直奔主题。
    “某家王爷意图重奉天子威权,行效战国之策!”
    又是一句令满座皆惊的话语。
    “效战国”由来早已,一百二十年前,成德节度使王武俊、卢龙节度使朱滔、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纳分别称赵王、冀王、魏王和齐王,并建置百官,始开“效战国”先河。虽说“四国”刚立两年,就在天下群讨声中灰溜溜撤号去国,但这一苗头却从此隐藏在了天下武人的心中。
    黄巢之乱后,武人们的权势越发不可控制,天子李晔虽然做过恢复中央权威的努力,但很遗憾的搞砸了。朝中部分重臣为了延续李唐天下,于是重提此事,希望至少能够保住李唐天下共主的地位。天子于消沉之中默许了这些朝臣的提议,于是吴王、越王、梁王、燕王、蜀王相继出现,实际上已经是开启了“效战国”的方略。
    但宰相崔胤并不同意,他这辈子最大的目标就是成为李德裕那样的权相,与天子坐而论道,恢复政事堂的权柄。于是“效战国”之策在艰难中徘徊,一直拖到天子为中官所挟,西狩凤翔,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天子虽然已经成了傀儡,但大唐三百年统治下来,李唐一直就在人们心中。试问天下,有几个人有真正的谋朝篡位之心?又有几个人有谋朝篡位的实力?以大义之名,披着合法的外衣成为所有人承认的一国之主。这又是多少人的夙愿?
    成为一国之君,能够开社稷、守宗庙,可以合法的定官爵、收甲兵、纳赋税、专刑杀,这是多么的诱人!从此以后,为君授臣,从此以后,世代相袭,从此以后,位列史传,这又是何其美妙的事情!
    一时间。蜀王呼吸凝滞,举着酒盏的手腕都在隐隐颤抖!
    宴中众人俱都失语,出现了片刻的冷场。继而又一片哗然,许多问题被连续不断的抛将出来。
    “果真?梁王要效战国?”
    “西川如何立国?国号为蜀?”
    “陛下怎么说?是陛下的意思还是梁王的意思?”
    “诸藩怎么说?”
    “河东会答允么?卢龙呢?平卢呢?凤翔呢?”
    ……
    李振微笑举箸,慢悠悠的吃着菜肴。
    等喧哗声逐渐消去,节度判官冯涓开口问道:“李观察,此非儿戏,可作得准?”
    李振点头:“自是准数,若有虚假。李某天厌人弃。”
    “此次分封,共有几家?怎么分封?”
    “以都畿为天子所享,供养太庙;其余各道,封国建极。”
    “可否细为解说?”
    李振放下盏箸。直指西川众人最关心的问题:“剑南道、山南西道立蜀国,蜀王殿下从此后,为蜀国国君!”
    “然则陇右和山南东道……”
    李振笑道:“冯老何求之多?有两川之富庶、山南之屏障,已可护宗庙万世了吧?”
    冯涓干笑一声:“呵呵。某只是想问问梁王的意思罢了。”
    李振道:“陇右及邠水以西之关西各州为岐国,山南东道为楚……”
    冯涓打断道:“赵氏兄弟?”
    李振点头:“某家王爷欲请天子旨意,封赵匡凝为楚王。”
    冯涓抬手。示意懂了,让李振继续。实际上李振没有说完,梁王的意思是让赵氏兄弟退出山南东道自襄州以北的地区,这块地盘准备封给梁王的铁杆死忠马殷,让他建国为荆,以为蜀、楚和宣武之间的缓冲。作为回报,梁王答允赵氏兄弟,将岭南道以北的六州之地划入楚国范围。
    当然,这些都是宣武自家的意思,一切还要看赵氏兄弟愿不愿意,不过以敬翔和李振的判断,这么大的诱饵,不愁对方不上钩。
    李振继续道:“岭南道之南及黔中道,以封州刺史刘隐加镇海节度使,赐爵彭王,许其立国,国号待定;以琅琊王王审知晋闽王,于江南西道之福、建、泉、漳、汀诸州立国,国号待定;江南东道北部各州,许越王钱镠立国为越;淮南道、江南西道,许吴王杨行密建国为吴……”
    “缁、青、密、登、莱诸州建齐,某家王爷拟为王师范请旨,晋爵齐王!如此,则缁青不战而定……”
    西川众人都暗自点头,王师范起兵的最重要理由就是梁王不尊奉天子,如果梁王真的将都畿让出来供奉李唐,那么这条理由就不成立了;再加上让王师范一越而为国君,确实有极大可能与宣武罢兵。
    “河东呢?河北呢?”王宗佶在座中追问,这两家才是梁王行“效战国”之策最大的变数,如果处理不好,很有可能让此策流产。
    李振笑道:“晋阳以北立晋国,以晋王李克用为国君;晋州左近四州立郑,加李嗣昭为郑王;泽州、沁州、仪州立韩,加李嗣源为韩王。加李承约魏王,赵霸为赵王、高行周冀王”,各分河北之地;李诚中以幽州为界,据其北地而为燕王。”
    蜀王以下,西川众人不由倒吸一口冷气,梁王这是要各个击破啊,分明是与晋王、燕王势不两立了。不过这一招也十分歹毒,很有可能成功。
    “然则河南之地,梁王欲立国为梁了?”蜀王幽幽发问。
    “非也,非只河南,宣武控制之地,皆为大梁属地。”
    蜀王点头,想想也是,梁王自家不占尽好处,怎么可能主动行“效战国”之策呢?
    “何时大封天下?”
    “梁王欲于东都会盟天下诸藩,就定在四月初一。届时天子将祭天地、告太庙,于乾阳殿大封诸侯。还望蜀王殿下参加盟誓,以定天下之秩!”李振说罢,将梁王亲笔所书、邀请蜀王东都会盟的信件呈上。
    蜀王展开细看,沉思不语。
    李振知道蜀王担心什么,因道:“殿下勿虑,为示尊奉天子之意,某家王爷必将归还都畿于上,各家国君均可带兵入洛阳拱卫。为显示诚意,某家王爷只领牙兵万五驻洛阳。”
    再往后,就不需要李振再说什么了,剩下的事情,西川众人肯定要私下计议。接下来的宴席索然无味,众人都没什么兴致,草草了事。
    李振回到馆驿后,以厚礼拜望唐道袭、王宗佶,两人都表示将竭力劝谏蜀王。他还想走走杜光庭、冯涓、韦庄、张格等人的门路,但这几人都爱惜羽毛,只说暂时不方便见面,待迟些时日再说。
    李振也不勉强,他相信自家这边抛出的条件绝对诱人,蜀王不可能不答应,他也知道蜀王的忧虑在哪里,不过自己代表梁王显示了足够的诚意,相信蜀王有很大可能会前往东都。
    毕竟这是千年以降之大事,受天子封建、与诸侯会盟,如此旷世大典,谁都不愿错过。
    李振优哉游哉于成都闲住了六七天,逛了市集、拜了宫观、赏了雪景、购了蜀锦,终于等来了蜀王的再次召见。
    这一次的召见更显隆重,蜀王以下、西川数十文武都到齐了,蜀王亲自降阶而下,将李振迎入郡守府,把臂相谈、言笑不禁。
    李振知道,此事成了!
    蜀王当场宣布,将于三月初一启程赶赴东都,朝见天子。他还请李振转达向梁王的致意,并希望与梁王结兄弟之谊。同时,蜀王略显歉意,向李振道:“不是孤信不过梁王,但如今兵荒马乱,他们都不放心孤只身上路,故此只得带些亲卫前去,还请李观察替孤向天子和梁王致歉。”
    李振暗道“信你才怪”,口中却连称“无妨”,又与唐道袭、王宗佶等人商议了蜀王的大致北上路线,即由房州北上,过均州而入洛阳。驻守房州和均州的宣武军到时候要让开这条路,至少退出三十里外,以免两军产生误会。
    李振说,到时候蜀王进入都畿之后,宣武将提供五千人的粮秣供应,以示梁王的诚意。蜀王到底带多少兵进洛阳,宣武方面无法估测,但想来绝不可能只有五千之数,只不过宣武不会冤大头到承担所有北上军队的粮草,因此抢先提出来,就是告诉西川,你们带多少兵来洛阳,我们不管,但我们只提供五千人的吃喝用度,其余自备。
    李振在西川停留到正月底,然后满载着西川的特产,着着急急回返绛州。他此行出使西川,可谓来得急,走得也急。之所以着急回去,是因为心里有一只野兔在上蹿下跳。走的时候,梁王刚定下天下藩镇的封国大略,也许说不准回去之后,宣武帐下各文武的封国方略也出来了呢?
    也不知自己会封为什么?王爵李振是不去想了,就算封国,也不会以王爵封国,更多的可能是以公侯伯受封。不同的爵位受封的土地是不同的,其中的相差也许在十倍之计,李振不贪心,能得一郡之地,他就满足了。
    但愿能得郡公之位吧,如果是国公当然更好,既便是县公、县侯或者县伯,也是不错的……李振憧憬着,回归绛州的心情更加迫切了。(未完待续。。)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ps:  感谢七款兄的打赏,弈风兄的月票。
    二月中,李振赶回了绛州。时逢河东大雪,无论晋州也好,泽州也罢,都无法大规模用兵,故此河东军和宣武军的没有发生激烈的交战,战线一直维持在绛州和泽州左近。
    这场大雪为宣武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梁王的紧急召唤下,来自河南的援兵相继进入上述两地,绛州兵力达到十五万,泽州也几近五万。
    在李振出使西川的这一个多月里,宣武军除了调整兵力部署外,还在敬翔的主持下拟定了即将颁布的爵位制度,等李振回到绛州后,梁王帐下文武们个个喜气洋洋,整座绛州城重新焕发了生机。
    事实上,李振还未抵达绛州,便接到了麾下佐吏向他急送而来的诏书草本。这是有关梁王将来立国后所施行的爵位颁布诏令,当然,现在梁王还没有立国,所以诏令只是草本,不过这本诏令已经算是成型了,只待立国后便可颁布。
    李振边走边看,看完后对这套爵位体制已经堪称熟悉。
    在即将成立的梁国,梁王之下爵位共分七等,分别是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县侯、开国县伯、县子和县男,基本上沿袭了唐爵制度。
    所不同的是,唐爵九等,其中的亲王、郡王不在此列。梁国本身也是大唐的封国,梁王就是亲王爵(也称嗣王),一国无有二主,故大梁只有一个王,不设其他王。唐爵中的开国县子和开国县男则去掉了“开国”二字,意思不言而喻,此两等爵位只食封邑而不之国。
    故此,梁爵中真正能够之国的就是五等爵——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县侯、开国县伯。其中,国公与开国郡公可封一州(郡)之地。国公只封朱氏,开国郡公可封外姓;开国县公可封一县之地。上述三爵,均可世袭,是真正的封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