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帝-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的透彻,明廷有看得见的内忧,而我大金却有不用心而看不到的内患呀!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2。,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十一卷:驱虎吞狼之第九章:后金妥协(二)
     更新时间:2008…10…23 1:24:27 本章字数:4291
    啪!”皇太极听得火起,盛怒之下,使出浑身的劲猛 一拍,朝御阶下真在吵闹不休的大臣大喝道:“都给本汗住口!” 
  “大殿之上,吵吵闹闹的,成何体统!”皇太极站了起来,苍白的脸上升起一丝病态的潮红,怒不可遏的指着刚才群情奋勇,吵的面红耳赤群臣怒斥道。 
  毕竟是跪拜了一年多的大汗,他这一发怒,底下那些群臣顿时鸦雀无声,静若寒蝉。 
  “本汗已经决定跟明廷议和!”皇太极冷峻的扫过群臣一眼道, “这件事是本汗一个人的决定,跟任何人都没有关系!” 
  “范文程!” 
  “微臣在!”眯着眼睛站在下面的范文程闻言双目一张,侧跨一步躬身道。 
  “本汗任命你为和谈大臣,即可接替阿敏大贝勒与明廷展开谈 判!”皇太极是抱病召集众臣议事的,需要卧床休息,所以不得不乾纲独断一次,而如果他不乾纲独断,恐怕麻烦会越来越多。 
  “微臣领命!”范文程早已知道他会任命为这个谈判大臣,前路艰辛,他现在在金人眼里是“汉狗”,明人眼里是“汉奸”,如今已经成为孤臣孽子,他所做的是为了能给天下百姓一个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但真的是这样的吗?皇太极对他的知遇之恩已经让他忘记自己还是个汉人了,血管里流的同样是鲜红的血液,同样是炎黄子孙。汉人,金人有什么分别呢?范文程不断地在内心的安慰自己,唐太宗不也有胡人的血脉吗?蒙古不也曾经统治过中原吗? 
  皇太极也许知道,也许根本还没有想到,今天的乾纲独断的确为接下来的几年大金国的实力不断壮大,吞了了除察哈尔部所有的漠南蒙古部落,聚起了数十万精兵,国富兵强。但汉官与金、猛臣地关系逐渐恶化。皇太极在治国上面有听从范文程地建议使用汉人地那一套。更加加剧了汉与金、蒙大臣之间的互相猜忌和构陷,到最后形成了范文程为首的汉人文官集团,还有代善等诸贝勒为首的武官集团,两方明争暗 斗,白白耗损了国家的力量。 
  范文程带着一干和谈的人员奉旨出盛京感到辽阳,见到了入丧家之犬的二贝勒阿敏,了解了一些明廷地情况。然后取出皇太极召回阿敏会盛京的旨意,将跟随阿敏的两个汉官副职胡贡明和高士俊调到自己麾 下,这两个人毕竟参加多次谈判,比较熟悉明廷的一干谈判人员,留在身边正好用的着。 
  熊廷弼攻陷锦州的第四天上午,范文程仅仅带了数十人,也没有大军护送的情况下就这么大摇大摆的出现在锦州城下,其国人地胆略倒是让熊廷弼等明朝众官小小惊讶了一把。 
  既然人家未带一兵一卒过来。还是过来乞求和谈地。自己也不能太小家子气,熊廷弼当即命令军士放炮,亲自出城欢迎。给足了后金的面子。 
  不过接下来的话倒是让范文程尴尬不已,本来熊廷弼亲自出迎,范文程总要说几句客气感谢地话,不料站在熊廷弼身后的谈判副使黄锦忍不住低声嘀咕了一句道,“如果不是看在你代表皇太极的身份上,大帅会以这么隆重的礼仪来迎接你这个汉奸不成?” 
  这句话虽然说的很轻,但当时正好一阵风吹过,声音就接着东风传到几乎所有在场的官员耳朵里,范文程自然也是听的清清楚楚,本来脸上还绽放的笑容瞬间凝固了一下,忙咳嗽一下掩饰过去。 
  熊廷弼也看不起这个范文程,甘愿给金人做走狗,但表面上还是不能把内心的情感表露出来,听到黄锦这句话,内心是畅快之极,面上还洋溢这笑容招呼道,“范特使此番前来,可是为了和谈一事?” 
  “当然,我家大汗原本就诚意十足,愿意在谈判桌上化解两国之间的仇怨,但贵国朝廷似乎对我家大汗的诚意视若无睹,不但驱逐我谈判使者,更是悍然发动进攻,占领我国城池,这是为何?”范文程不温不火的质问熊廷弼道。 
  熊廷弼早已想好了说词,嘿嘿一笑道:“范特使知道,本帅是个虽然是辽东经略,辽东的军政大权在手,但说到这两国之间是战是和,上面可是有这朝廷,本帅是大明的官,不能不听朝廷,不听皇上的呀!”
  “这么说发动偷袭并侵占我锦州城的是贵国的朝廷、还有皇上 了?”范文程紧咬熊廷弼话中之词不放道。 
  “范特使,请你搞清楚,锦州在半年前还是我大明的城池,怎么就成了你们的呢?”黄锦怒问道。 
  “这位大人,请问大明之前是谁占据天下?”范文程丝毫没有火 气,一边走一边朝黄锦问道。 
  “元朝?这何人不知?”黄锦冷哼一声道。 
  “元朝之前呢?” 
  “大宋!”黄锦脱口而出。 
  “据范某所知长江以北可都是大金国的国土,你所说的那个大宋不过是偏安一隅的南宋而已?”范文程笑笑道。 
  “你什么意思?”黄锦才智虽然不及范文程,但这个时候已经察觉有些不对劲,自己似乎堕入人家言语圈套之中。 
  “成吉思汗灭大金,再灭南宋,建立了巨大的大元帝国,从此天下是蒙古人的天下,土地和城池也是蒙古人的,到元被明太祖朱元璋所 灭,天下又改姓朱,城池和土地又变成汉人的朱家天下,纵观历朝历 代,哪一 
   谁打下的城池就是谁的,难道太祖朱元璋打下天下之 说这天下还是我的,你把他还给我们,贵国的太祖皇帝会归还吗?这位大人,您说这可能吗?”范文程微笑的文黄锦道。 
  “荒谬。歪理学说!”黄锦不知何从反驳,气愤道。 
  “弱肉强食,这就好比本特使只能在言语上责问贵国为何侵占我锦州,而却拿不回来一样。”范文程这一番话已经在有意给熊廷弼等人发出一个信号,皇太极这次可能真地要让步了,没有派大军过来,而是直接派了个和谈的使臣过来,这个转变似乎来的有些突然。众人不禁对范文程生起警惕之心来。 
  “范特使。本官听说你是北宋名臣范文正公的后人吧?”这个时候一副冷冰冰面孔的周文元插进来问道。 
  “是的。”范文程再怎么样。也不会背弃自己的祖宗。 
  “那就好,文正公一生为国,想不到他的后人也是如此。本官真是佩服!”周文元对准范文程深深一躬道。 
  范文程脸上地笑容顿时挂不住了,再怎么掩饰都不能抹去他内心地那一丝绞痛,祖先效忠地国家是汉人的,而自己却给金人做臣子,对方虽然一句没提。也没有骂他是汉奸,但实际上比直接骂他是汉奸还来的难受。 
  熊廷弼一看场面骤冷,忙招呼范文程等人先到城中休息,接风洗 尘。  
  熊廷弼、刘鸿训两人交换了一下意见,一时把握不定范文程和皇太极的虚实,将人安排在锦州城一个富商的别苑,派人严密监视,并且连夜给朱影龙上了奏折。 
  朱影龙自发动闪电偷袭接到攻陷锦州的消息之后三天来是吃不好。睡不香。内心是又喜又忧,喜的是收复锦州,必将鼓舞国人士气。忧地是一连三天后金一点动静都没有,还有原本从辽阳出来驰援锦州的一万五千兵马居然就这么一下子撤回去了,这更是加重了他的担心,担心拿下锦州打疼了皇太极,发动大军再一次攻打锦州,让辽东再一次陷入战争的泥潭中,让自己无暇解决内忧。 
  现在好了,皇太极果然妥协了,还派出了范文程这个甚为倚重的汉臣前来谈判,估计这一次和谈可以成功,至于熊廷弼等人担心其中有 诈,需要小心防范,朱影龙仔细的想了想,这也许很有可能,这个时候谁松懈了,谁就可能会输。于是给熊廷弼、刘鸿训等人批复,让他们提高警惕,不能有任何的懈怠,一定要确定后金真正的意图。 
  不过在没有结果之前,朱影龙一直压着熊廷弼地战报没有通报给群臣,免得惹起无谓地波澜,不过压是压不住的,京城坊间已经有消息传出朝廷收复锦州,说白了这次行动是他这个皇帝越权指挥的,朝中仅少数大臣知道,在这个资讯还不发达时空,群臣都还被蒙在鼓中,虽然他们也听到些坊间地传言,但传言还没有到泛滥的地步,即便是有些怀 疑,没有确凿的消息,他们也不敢跑到皇帝面前乱说! 
  今年春闱,朱影龙非常重视,他很想在这些来京参加春闱的举子中找几个可造之才,但由于历来科场舞弊严重,这科举八股文考试一时也改不过来,自己又不学无术,所以三场考试的题目就让内阁的几位大臣各自草拟三道,然后带到考场由主考官现场从箱中抽取题目,这样就算十几道题目都流出去了,就算有人把这些题目都做出来,这么多也不能全带进去,况今年考场纪律更为严格,朝廷为举子提供考试一切用度,文房四宝的全都不用带,只要将人带进去就可以了,而且还要脱光了搜身,想作弊就更加难了。 
  朱影龙更是亲自巡查了三月初九的第一场考试,几千举子还是头一次见到皇帝的真面目,有几个差点激动的晕过去了,因为朱影龙亲自去给他们磨墨,这等殊荣,即便考不中,也可光宗耀祖了。 
  朱影龙还有一个想法,今年考不中的,把他们通通留下来,一半进入北京大学,一半进入清华大学,直接进行培养,年轻人,不那么古 板,脑子灵活,容易接受新事物,新的学说,朱影龙正准备用一种新的学说取代现有的朱程理学,目前正跟黄尊素几个年轻人在紧锣密鼓的筹划当中。 
  搬迁王恭厂因为有了皇帝自己掏腰包得以顺利的启动了,朝中那些原本持反对意见的大臣也不好说什么,尤其是户部尚书孙慎行,原本他是反对的,现在反而有些内疚了,如今好像不是朝廷拼命的管皇帝要 钱,而是皇帝拼命的给国家花钱,他们几个是知道皇帝这钱是从何而来的,顺天府知府史可法是第一个知道的,北京城中突然出现了那么多宫中出来的御用物品,岂会不引起这位京城父母官的主意,他是知道的,皇宫由周淮安这样的统侍卫领,贼是不能偷到皇宫里去的,太监和宫女更加不敢了,前些日子的整顿已经让这些人战战兢兢的了,哪还敢干这样的事情,唯一的解释就是在皇帝示意下,有人在变卖宫中的一些不是很珍贵,用不着的物品,史可法想到这一点,连忙吩咐自己手下不要再查下去了,再查下去,可就捅到天上去了,要是让满朝文武知道这件 事,又会是一场风波。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2。,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十一卷:驱虎吞狼之第十章:签订协议(一)
     更新时间:2008…10…23 1:24:27 本章字数:2636
    判桌上,让刘鸿训等明朝的谈判官员见识到了范文程 第一汉臣,汉人当中最大的汉奸的口才和学识,不愧是名人之后,风 范、才学都让刘鸿训等人佩服不已,只是有的更是深深的惋惜,为何这样的人才却甘愿做金人的走狗,不能为朝廷所用呢?“ 
  范文程可是为了这次谈判做了精心准备的,相比而言,刘鸿训等人刚从宁远赶到锦州,虽然先前几个月的工作也做的不错,但还是没有人家准备的充分,本来谈判的主动权在自己手里,但第一天下来,范文程主动提出放弃撤出皮岛驻军以及一系列的修改条款,谈判桌上的主动权似乎被范文程抓到手里。 
  经过连夜紧急磋商,刘鸿训等三人仔细研究了范文程提出的改进协议条款,拿出针对的计策来。 
  范文程改进条款中,原先皇太极亲自拟定的十条,因为袁崇焕的去职,剔除皮岛驻军问题,又变成了八条,在这八条的基础上,范文程提出,锦州明廷驻军不可超过两万,驻军过多容易引起双方不必要的摩 擦,这是赤裸裸干涉别国内政,不过刘鸿训等人也提出一条,辽阳城内的驻军也不可超过这个数字,否则也视为后金方面有意挑衅;第二,明廷必须将被俘的八旗将士放还,作为条件,后金许诺放还同样数量的明军俘虏,不足之数,以愿意回归中原的百姓代替,这个条件不算苛刻。刘鸿训代表朝廷原则上同意了这条。第三条,范文程提出大金可以对明廷称臣,但不纳贡,同时放弃对明廷索求地赔偿,刘鸿训坚决不同意,哪有做臣子的不向自己的主君纳贡的,最起码也要象征性的给一点,朝廷到时候回赐的多一点就可以了。这涉及原则问题。双方各不让步。
  既然双方都有诚意。这一次谈判的进展迅速,不到五天,双方就通商贸易、朝贡、册封、俘虏交换等方面达成了一致意见,就剩下边界划分和边境驻军这两条上面双方还有些分歧,最后范文程和刘鸿训两人同时向自己的主子请示,最后艰难达成了锦州、辽阳各驻军两万五千,两国地边境以盘山为界。纳贡问题上,皇太极主动让步了,每年后金向明廷进贡东珠十颗,貂皮一百张,人参百斤,等等不一列举,明廷回赐白银一千两,黄金五百两。其他珠宝玉器各不等。如此。历时半年多地明、金谈判终于有了一个结果出来了。 
  剩下地就是签订了,如果这份协议得到双发主君的同意,协议就立刻可以签订了。范文程和刘鸿训各自将协议的草本写成奏折快马送给各自的君主。 
  朱影龙接到刘鸿训奏上来的协议草本的时候,崇祯元年礼部春闱考试已经结束,正在紧张的阅卷中,为了防止阅卷官作弊,这每给考生地试卷都是让专人誊写一份,编号,送到阅卷官处,虽然这样做耗时耗 力,但也减少官员作弊的可能,体现了一种公平的原则,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末,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从考生进场到阅卷官阅卷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矩和制度,算起来也是几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只是这考试的内容越来越僵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埋没了许许多多才华横溢的人才,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朱影龙仔细审阅了协议地草本,觉得还算公平,与自己地愿意虽然有些出入,但目下也只能这样了,召集内阁、军机阁的几位大臣商议了一下,先是通报了朝廷收复锦州的消息,然后将这份草本协议亮了出 来,让内阁、军机阁各大臣都看了一下,综合了一下意见,辽东能给解决战祸,实属不易,因此也没什么人当面提出来反对签署这份协议。 
  既然内阁大臣们都没有意见,那朱影龙当即在刘鸿训地奏折上朱笔写下“同意签约”四个红色大字,然后让人用六百里快马送回。 
  皇太极对范文程全权信任,他送上来的协议草本一目十行的看过之后,当即也做出了跟朱影龙差不多的决定。 
  于是这份后世史学家称之为“锦州协定”的协议便正式签订,接下来,朱影龙和皇太极都同时昭告天下,明、金两国从现在开始和平相 处,不打仗了,消息传来,不仅仅是明朝的百姓欢呼雀跃,就连金人自己内心也是沾沾自喜,战争是要死人的,谁愿意自家亲人去死呢? 
  至于协议以外的东西,就不足以为外人猜测了,阿济格被释放回盛京,虽然也是协议中写明的,但换的他的平安却是另外一件东西,一件皇太极很不乐意拿出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