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帝-第2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舆论影响下,才批准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的建议,开放海禁,“准贩东、西二洋”,以征收商税,增加财政收入。 
  开放洋禁,即等于明政府允许私人海外贸易地合法存在,这使参加海外贸易的中小商人大大增加。他们凑集资金,建造海船,装载土产,径往东、西洋,与海外诸国贸易。朝 
   税也因此不断增长。漳州府在万历三年征收税银六   十二年则征收银约三万两,增加五倍。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地繁荣,为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海禁的开放也是有限制的,弛禁初期颁发“引票”五十张,万历中增至八十张,东、西洋各四十张。出海贸易者,均须经海防同知批准,领取“引票”,到指定地区贸易,并在规定地期限回港。对前往贸易的国家和地区也有一定限制,日本即在禁止通商之列。另外,对出口货物的品种也有所限制。这类规定依然严重地束缚着海外贸易地正常发展。  
  可以说朱影龙先前下令组建地几个海关专属衙门就是海防衙门地前身,他们所司领的职权就是发放所谓地“引票”,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名称而已,而且当时实施部分洋禁的地区都在东南沿海,不在朝廷的管辖之内,朱影龙下旨开放几个通商口岸,满朝文武还是可以接受的,现在要全面开禁,那可不是一件小事了,甚至关系到自己切身的利益,比如他们自己虽然碍于朝廷法规不能营商,但他们可以利用亲戚朋友海上走私获得高额利润,朝廷一旦开洋禁,必将严厉大打击海上走私,而且会让更多人参与海上贸易,到时候他们这些人的利润空间就会大大的缩 水,朝廷洋禁其实禁的只是普通百姓,对有权有势的士族达官贵人根本就形同虚设,在利益面前,人人是平等的,即使他们不是身在官场,他们也能掀起巨大的力量来反对开洋禁,当然,也有出于公心与私心的不同,韩爌毕竟老了,他的思想僵化了,即便是出与公心,但不了避免的成了朱影龙决心开‘洋禁’的阻碍。 
  十六、十七世纪是两个疯狂的世纪,这两百年的西方新兴的海上强国展开了全球性的殖民掠夺,虽然对还在沉睡的古老的中华影响不是很大,但很大程度上还是促进了明朝的“洋禁”政策,比如奴隶贩卖,虽然他的数量远不如非洲黑人来的多,但一方面也促使了明廷的重视,果断的执行了“洋禁”政策,以保护沿海的百姓,还有就是倭寇,他们勾结各国海盗,甚至还有中国人自己,疯狂的侵扰沿海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也是“洋禁”的一个重要原因,以至于后来东南沿海的倭患又已大体平息之后,朝廷在福建、广州开部分洋禁之后,日本依旧是明廷明文禁令不允许通商的国家。 
  而令朱影龙头疼的是,眼下唯一能展开海上贸易就只有日本,目前朝廷根本没有能力冲出郑芝龙的海上封锁圈,对朱影龙而言,日本不过是个跳板,他是想在日本这个跳板之上搭上荷兰这些西方航海大国,好把商品买到欧洲去,去赚取大量英镑和法郎,而且还可以借此打击日本的工商业,对其进行有限度的经济侵略,倾销本国的商品,赚取大量的白银,这些他一个人干不了,他需要自己这一众股胘之臣的支持才行!
  “皇上,微臣也认同韩阁老的意见,洋禁一开,洋夷与海盗勾结,扰乱海防,后患无穷,我大明泱泱大国,何须与那些蛮夷小国做什么贸易,微臣认为要展示我泱泱大国的风度,那何不以‘朝贡’的名义与之做一些交换,我太祖皇帝就是这么做的,皇上乃是圣明之君,还请皇上三思!”杨鹤一顶巨大的帽子扣了下来,居然把朱元璋都搬出来了,朱影龙心中大为不悦,说到底这些人还是喜欢因循守旧,自认为天老大,自己老二的心态,不管是朝中文武百官,就连许多著名人物都有着类似的想法,老想着自己是泱泱大国、礼仪之邦,也不想想,你是礼仪之 邦,人家不是,对牛弹琴的事情你们分析的头头是道,可上升到国与国之间,就跟白痴似的,处处跟人家说要知礼义廉耻,可人家就是不明 白,因为人家拿的是拳头说话。 
  PS:因为解释“海禁”,所以这一节字数多一些,不过是不收费 的。
    正文 第十七卷:江南半壁之第一章:贸易使司(二)
     更新时间:2008…10…23 1:24:52 本章字数:3177
    影龙准备开口驳斥杨鹤一番,忽然瞥到礼部尚书徐光 的神情,心中一动道:“徐老爱卿,朕看你似乎有话要说,这书房之中没有什么外人,旦说无妨!” 
  徐光启迟疑了一下,站出来道“启禀皇上,老臣随认为此时全面开洋禁是仓促了些,但从长远来看洋禁是必须要开的,官市不开,私市不止,长此以往,不仅沿海地区  烂不堪,朝廷也不堪重负,昔日大禹治水,尚能明白堵不如疏的道理,老臣认为洋禁是堵,开洋禁是疏,况今时不同往日,老臣认为洋禁要开,但需要从长计议!” 
  徐光启这一番话见识虽然中肯,但也有些搞平衡的味道,自己要开洋禁,他不好反对,百官绝大多数不同意开洋禁,包括孙慎行这样的老臣对开洋禁都保留了意见,有些东西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就像你一项用惯笤帚扫地,突然给了你一台吸尘器,必然会一下子无所适从,还要话精力去了解它的性能,自然要抗拒使用它了,尤其开洋禁需要承担多大的风险,没有人能猜测到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就是朱影龙这个来自后世的灵魂也没有办法知道。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影龙只能妥协,他沉思了一下道:“朕仔细考虑了一下,徐老爱卿的意见最为中肯,不过朕今天召集你们来不是讨论全面开洋禁的事情,朕只是想以海上贸易的方式充盈国库,诸位爱卿都知道国库里面有多少银两,够用几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国库没钱,拿什么养他们这些官员,那什么去平乱? 
  “皇上。微臣支持成立这个贸易使司衙门。”谁也没想到年纪最轻的黄尊素第一个站出来支持这件事。 
  “启禀皇上,其实年前朝廷因为北方粮食不足的缘故曾派出船队去朝鲜、日本还有琉球等地采购过粮食,已经打破了朝廷旧有的禁令,而现在沿海走私猖獗,海盗横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朝廷洋禁的缘故,虽然洋禁保护了我大明沿海百姓不受侵害,但也让海盗们没有了顾忌,因为我们不能出海打击他们,还有走私。臣打听过一匹上好地丝绸在国内值十两银子,而买到南洋就可以值三十两到五十两,到欧罗巴可能还是这个的双倍,想象这么高的利润,商人们不铤而走险才怪呢,一旦朝廷开洋禁,朝廷就就可以以正当的贸易赚取大量的白银,还可以打击走私海盗,现在朝廷已经能造出可以披靡红毛洋夷的宝舰,海上贸易安全就有了保证。开洋禁的条件已经成熟,大明已经不是太祖建国时的大明,皇上亦不是当年的太祖皇帝,此时正是开严禁的最好时机。错过了就晚了!” 
  这个时候地中国人又怎么会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性呢,他们更加看中的是土地,土地才是最大的财富,岂不知海洋蕴含的财富远远高于陆 地。就算朱影龙道理说透了,还是有绝大多数中国人不会相信他的言 论,只有少数人会有些启发。但除了盲目崇拜他的。恐怕真正相信的人屈指可数。 
  这也难怪。就是几百年后,还有中国人认为海权从属陆权。以放弃部分海洋利益来博取邻国的欢心,这种卖国的行为简直就是最可耻下贱地延续,毫无疑问,这个时空的人不会明白这个的,一个素来沉浸礼仪之邦。泱泱大国中沾沾自喜之梦中沉睡的中国正是差不多完全放弃了海权,才博得今时今日日薄西山地地位。 
  黄尊素一番话之后,杨鹤的脸色铁青,当着朱影龙的面他不敢发 作,韩爌也脸色颇为难看,倒是理藩院尚书刘鸿训一脸的平静,似乎今天讨论地事情根本于他无关。 
  军机阁这边,首辅是孙承宗,最了解朱影龙心思的人,他当然不好出来反对,如果不涉及新成了的东海舰队,成立一个小小贸易使司衙门这样地小事顶多询问一下,绝对不会大动干戈地把他也召过来。 
  “黄爱卿说地有理,朕也觉得开洋禁是势在必行的,不过也要慢慢来,但是成立这个贸易使司衙门却是目下最紧迫地,朝廷国库空虚,急需银子,所以不管诸位爱卿心里面怎么想的,都要围 
   个来。”朱影龙这么话锋一转,大家都是明白人,   有了决定,成立贸易使司是铁板上钉钉子的事情了,关键是这个贸易使司有那些职能,要干些什么就是他们这些内阁大臣们需要考虑的事情 了。  
  “朕想了几条,第一,贸易使司衙门与海关总署衙门地位平等,第二,海关总署衙门发放“引票”的工作交由贸易使司衙门接受,不管官还是私,只要具备海上贸易资格的,发放“引票”不受限制,第三,外夷货品除了经过海关衙门检查缴税之后,必须有贸易使司衙门的“引 票”方可在我大明境内销售,第四,海关总署衙门和贸易使司衙门在今后负责制定各种商品的贸易关税,根据不同的商品制定不同的关税,原则是保护我大明国内同类的商品不受侵害,第五,凡对外贸易都需要在贸易使司衙门办理对外贸易凭证,第六,原海防衙门改为海警衙门,负责打击海上走私以及配合海军剿灭海盗的工作,以上是朕临时想出来 的,诸位爱卿如果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可以随时向朕提出来!” 
  霎时间,韩爌、杨鹤等人都傻眼了,皇上这是早有预谋,连这个所谓的贸易使司衙门的职能都想清楚了,把自己等人召集过来征询意见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 
  前一阵子,朱影龙要求对于里面男女不平等的刑律提出了修改,比如通奸,这本来后世就不是什么大罪,男的居然要流放三千里,女的却要杀头,朱影龙觉得这个刑罚太重了,提出要重修大明律,这一想法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抵制,差点为此君臣之间产生了巨大的隔阂,好在朱影龙及时刹车,将修改大明律的事情无限期押后了,意识到传统观念的可怕,当社会认识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妄图改变一些东西是不可能的,所以朱影龙不得不逼着自己耐着性子等下去,好在自己还年轻,至少现在这副躯体是! 
  有些东西可以缓缓徐图,而有些东西绝对不能因为阻力大就不去 做,别忘了他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他现在所做的有不是什么无道之举,至少他开洋禁会得到商人和沿海地区百姓的支持,因为他们可以不用整天提心吊胆的走私了,也可以随心所欲的出海捕鱼,养家糊口不是问题了,还有一份可靠的收入,高兴还来不及呢,就是要筹集一笔重新打造出海捕捞渔船的银子对他们来说有些困难,不过这并不难,朝廷相继出台了关于《票号、典当铺一系列的规定》,可以用房子或其他贵重物品抵押,朝廷公证,三厘的利息借贷,分三、五、十年不等偿还,就可以购买到一条属于自己的捕捞海船,而且遇到海盗,如果船被抢走或者沉默了,朝廷确认属实之后,还能获得一定的补偿,当然这个补偿自然从被打击的海盗身上出了! 
  而在开洋禁以后的数月之类,一个新兴的名词诞生了,那就是“银行”,银行其时是开洋禁后催生出来的产物,名字虽然出自朱影龙的脑袋,但真正执行的人却是田淑兰,为了防止那些票号和放高利贷的在开洋禁之后敲诈沿海渔民百姓的血汗钱,朱影龙不得不将银行推了出来,银行本来是想等到发行纸货币推出来的,现在没有办法只能先推出来 了,只不过它的功能还跟那些钱庄、票号差不多,其实这样也好,可是让百姓们先接受这个一个称谓,到时候朝廷再推出的时候就容易多了。
  贸易使司的主持人选,朱影龙倾向于现任的两淮盐运使将江南盐道的沈溪,因为是朱影龙的老丈人,现在辰妃沈芊芊似乎很得宠的样子,似乎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四品的官职得罪后宫一位娘娘,尽管所有人都知道这个职位肥的流油,因此人选很快就定了下来。 
  小舅子沈睿也让朱影龙个调了出来,与陈永华一道组建大明帝国海上贸易行,这个贸易行朝廷占六层,剩余的四层用来收回部分在各宗室皇亲手上的国有财产,如果矿场、土地、盐铁买卖等。
    正文 第十七卷:江南半壁之第二章:天下第一媒婆洪承畴(一)
     更新时间:2008…10…23 1:24:52 本章字数:3140
    家的突然倒戈增添了洪承畴平叛的砝码,以夷治夷一 贯的政策,麻姑虽然在苗人心中地位很高,但归根究底她是有一个好的父亲,说到真正的号召力,她还不如他父亲的十分之一,麻老官在苗人心目中威望甚高,如果他登高一呼归顺朝廷,必然事半功倍,这才是洪承畴不惜一切请李  医治麻老官的真正原因,而且他还想趁吴黑苗还没有稳住阵脚的时候,在年关将至之前拿下麻阳,南北连成一线,彻底的将吴黑苗困死在边墙以内。 
  问题是麻阳现在是吴黑苗重点防御重镇,吴黑苗在那里至少驻扎了两万人马,还有新近从麻家手里抢夺过来的四门火炮和若干弹药,自己七拼八凑的也就能凑个两万军马左右,兵书有云,三倍攻城,十倍围 之。现在就算兵力相当,官军以一敌三,但失去了攻城利器,明显出于劣势,除非能让吴黑苗将麻阳城中的守军调出大半,或许才有可能一 战,但吴黑苗不会不明白麻阳的重要性,要想让其调出麻阳的兵力谈何容易? 
  让黄得功沿着边墙南下,这个办法他不是没有想过,但己方兵力单薄,若是抽调大军南下,难保吴黑苗不会钻空子,要知道他手上的兵力可比自己富裕的多了,弄不好达不到诱敌出麻阳的效果,反而会弄巧成拙,破坏眼前的大好形势。 
  “启禀大帅,麻小姐求见!”一声入禀打断了洪承畴的思绪。 
  “请麻小姐进来!”洪承畴整理了一下衣襟,端坐沉声吩咐道。 
  “民女麻姑叩见洪大帅!”麻姑一进来便仰头跪下道,虽然她很不喜欢这种跪拜之礼,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免礼。快快请起!”洪承畴忙站起来,上前虚托道。 
  “谢大帅!”麻姑谢过之后站了起来,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神盯着刚过而立之年就已经是手握重兵一方要员的洪承畴。 
  “麻小姐找本帅有事吗?”洪承畴不得不承认眼前这个俏然而立的少女对男人有这致命的诱惑,精致地五官,一双闪亮而且会说话的明 眸,淡然出尘的气质,眼神中淡淡的哀愁又蕴含这一点点对命运不甘的倔强,这是一种认定就不会放松了的眼神。 
  “麻姑想恳请大帅让我见一见卓巴。”麻姑俯首道。 
  “是李太医告诉你的吧?”洪承畴心中微微一惊,旋即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麻姑“嗯”了一声算是回答了。 
  “麻小姐为什么要见卓巴?”洪承畴不解的问道。 
  麻姑没有回答,因为卓巴可能曾经救过她的母亲。这件事连她父亲麻老官都不知道,只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麻姑地母亲突然发病,碰巧卓巴刚刚回苗疆,本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想法,卓巴伸手救了麻姑母亲一命,麻姑一直不知道救她母亲的人是卓巴,偶然从李  嘴里听到卓巴这段逸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