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帝-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是地真相,然后再派一员有胆有识的干将在郑芝龙面前将秦氏父子所说一切真相完全颠倒过来,将海上不期而遇地一战说成是秦氏父子是故意出卖的奸细,明为借刀杀人,实际上是扰乱郑芝龙的判断,然后再不断的辅助谣言,让郑芝龙觉得自己越来越接近真相,并且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听到的和分析所得,并且等到郑芝龙相信他捏造的真相八到九分的时候,再由策反的郑芝虎身边之人前去做使者,如此下来,郑芝龙便坚信不疑这个捏造的真相,一步一步走入陷阱之中而不自知,整个环节是一环扣一环,那一个环出错或者露出一丝马脚,整个计划都将不攻自破,看起来这个计划施行起来成功的机会微乎其微,尤其郑芝龙身边还有郑鼎这样一个智囊高手,不过这个绝顶的智囊厉害是厉害,但同样与郑氏兄弟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那就是盲目自信,手提六万精锐大军便目空一切,再就有强大的水上力量支 持,在他们看来基本上立于不败之地了,因此才被洪承畴等人一一请上船,然后登岸缴械,除了郑鼎最后发现不对劲,殊死顽抗被砍杀之外,这简直就跟受降没什么区别,六万福建大军还没有走上战场,就已经成了俘虏,主帅被俘,三兄弟在狱中算是团聚了。 
  杭州大捷,几乎完胜,最核心的不是宋献策的运筹帷幄,也不是机遇巧合,上苍注定,而是朱影龙下诏颁布的《保密条令》以及各项军规条令,没有这个这些严格约束官兵的言行,难保一些机密早已泄密,而整个计划就一个“密”字,做到的了,整个计划就滴水不漏,失败了也只能算天意。 
  郑芝龙败的如此之快,如此之猛烈,对南征战局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可以说在客观上决定了南征胜败,胜则南征胜利在望,收复江南国土倚马可待,败则陷入战争泥潭,很有可能把国家拖死,甚至亡国,而这场大胜的影响还远远不止这些,间接的还影响到了辽东的局势,这是后话。
    正文 第二十卷:变法自强之第三章:杭州大捷(二)
     更新时间:2008…10…23 1:25:23 本章字数:4432
    龙差不多看完了捷报上的内容,再粗略的将整个计划 疏通了一下,卓巴和周文元两人联袂而至。 
  二人前来的路上早已得知杭州大捷的消息,只是具体情形并不完全清楚,因为保密的关系,洪承畴请周文元帮他伪造郑芝虎亲笔信函的事情朱影龙并没有透露给卓巴,到不是防着他,只是没有这个必要,卓巴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南京周围的战场上,因此周文元反到知道的要多一些,碍于《保密条令》,来时的路上,他也没敢对卓巴透露一句。 
  一进门就看到朱影龙脸上那凝久不散的笑容,两位心腹大臣终于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虽然南征大军一个接一个捷报传来,但多日未见皇帝脸上露出笑容,如今终于一扫冷漠,自然高兴万分。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两人站立俯身齐声道。 
  “呵呵,同喜同喜!”打了大胜仗,而且是前所未有的打胜仗,朱影龙当然高兴。 
  “这是洪承畴、宋献策两人联名上的报捷奏折,你们先看一下,然后用邸报传递天下,朕要天下人都知道南征,朕已经胜券在握了!”朱影龙命一旁服侍的嫣红将手中的奏章递给二人道。 
  卓巴、周文元谢过一声“裕妃娘娘”之后,便一人手执一边细细阅读起来。 
  而朱影龙却闭上眼睛思考如何奖赏洪承畴等立下的大功劳,还有大捷后接下来的战略如何变化,再就是如何处置郑氏三兄弟,郑芝龙被 俘,拿下福建只是时间问题,郑氏四兄弟就剩下一个郑鸿逵。郑芝龙出征之前还将其软禁起来,福建郑氏分崩离析在即,郑氏族人当中可没有另外一个郑芝龙,又占据海上优势,郑氏若是当机立断之下避走海上,朝廷现在还正拿他没有办法,偏偏郑芝龙是朱影龙当初下定决心不得不杀之人,郑芝龙杀了叶向高,叶涟漪的爷爷,还反叛朝廷。这样的大罪岂有不死之理,但现在是否是处死他的最佳时期呢? 
  直觉告诉朱影龙,现在立即处死郑芝龙有害无利,倘若郑氏一族退守台湾澎湖,郑氏三兄弟就是沿海安全地筹码,因为朝廷要发展一只可以与郑家舰队相匹敌的海军非一两年之功,东海一仗赢的侥幸,不知道底细的人还以为朝廷海军有多厉害,他可清楚,真要双方摆开阵势。实打实的来一战,朝廷的赢面只有三成,这三成还是建立在敌人不断犯错误的前提上,毕竟不论是冷兵器还是热兵器。打仗总是要靠人的。 
  卓巴看了报捷的奏章之后,不禁喟然长叹,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换了是他,如今精妙的计划他或许也能布置出来,但恐怕没有那个决心执行。因为这里面出现偶然和变数实在太多。太过于冒险已经不是他这个年纪地人能做的出来的。道:“皇上,此战之后。福建虽有数万兵马,不过已非朝廷之敌,老臣建议让洪承畴大人速速南下,一举荡平福建。” 
  这个念头早在朱影龙接到捷报之后就已经动了,不过他考虑的不仅仅是福建一省的得失,他是皇帝,大明帝国最高的领导人,他的眼光不能局限在国内,更多的应该放在国际上,确切的说寻找潜在的敌人,郑氏一旦覆灭,得益并不仅仅是朝廷一人而已。 
  “皇上担心红毛地荷兰人?”周文元掌管暗影,是大明帝国的情报总管,又是最亲近信任的大臣之一,揣摩圣意自然是又快又准。 
  在许多人眼里台湾(小琉球)、澎湖等岛屿不过是些不毛之敌,一些化外蛮人的杂居之敌,但周文元却清楚朱影龙这个皇帝地心思,因为朱影龙曾不止一次的说过要收回小琉球的话,闻者上心,况且在暗影的情报工作中,小琉球地情报刺探也列为一等,如此周文元岂能看不出皇帝心中之虑。 
  “是呀,大胜之后必有大忧,荷兰人和郑芝龙为争夺小琉球的控制权已经磨擦了好几年了,这两年随着郑芝龙实力的增强,荷兰人也在不断在台湾增兵,一旦郑氏败亡,以荷兰人地侵略成性地性格,会放过到了嘴边地肥肉吗?”朱影龙担心的就是这个,而就是因为这个,他暂时并不想处死郑芝龙,反而需要利用他来做文章,当然放虎归山地事情他是不会做的。 
  “一个小小的番邦夷人国家何以让皇上如此紧张?”卓巴身为不 解,他虽然智慧超群,但也局限于历史,对荷兰、英国这些新兴欧洲海上强国并不十分了解。 
  当然了,朱影龙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他也不是学历史的,知道的也就是一些大概的情况,荷兰这个时候应该还是海上最强大的国家,等到三次英何大战之后,荷兰才慢慢走向衰败,英国取代荷兰成为海上日不落帝国,不过现在荷兰人的海上力量还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占据吕宋等南洋诸岛屿,海上贸易给荷兰带去了巨额财富,也膨胀了荷兰人的野心,特别是神秘富饶遍地是黄金的东方文明古国,荷兰人急切的想打通与明朝的贸易往来,奈何明朝闭关锁国,荷兰人一直寻求都在寻求机会,文的不行,接下来就是用坚船利炮了,这是西方殖民者惯用的伎 俩,自己熟知的历史中,那位清朝最伟大的君主,康熙皇帝收复台湾也花了八年的时间,而且台湾因为郑氏的舰队存在,大清国在建国初期沿海虽然屡屡被郑氏侵扰,但西方那些列强们始终没能打开中国的大门,当然,这也与西方列强之间争夺殖民地和霸主有关,现在去郑氏,朝廷直接面对的就是西方列强,虽然这仅仅是他们很弱小的力量,现在一举荡平郑芝龙的海上力量也不现实,这着实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不过并非没有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只是没有人敢说,也没有人敢上书。最简单的就是再一次招降郑芝龙,朝廷全面接手郑芝龙地舰队,这样朝廷海军实力必然有一个巨大的飞跃,短时间内足以抗衡荷兰人,同时如果要打通到欧洲的贸易通道,一是同意荷兰通商贸易的请求,通过谈判可以达到,第二呢,武力打通通向欧洲的航道,不过现阶段。朝廷更需要稳定的时间也恢复国计民生,这一条路就算朱影龙想走,也会遭到最猛烈的反对,而且他也不愿意这么去做。 
  福建好打,但沿海的安全怎么办?这个问题在南征之前朱影龙就召集过数位内阁大臣商议过,都没有找出一个最好的办法来,而且南征前途未定,就算找到一个好办法,到时候也未必能行的通。 
  卓巴当然不知道朱影龙会有如此之多地想法,只是看到朱影龙嘴角的笑容渐渐的收敛。表情似乎比接到杭州大捷的捷报之前还要沉重三 分,究竟是什么让朝廷大胜之后的皇帝心绪沉重若斯? 
  “卓老爱卿,你可知道我大明一匹丝绸费银若何?”朱影龙问道。
  卓巴闭目想了一下,道:“普通的大约五两到十两之间。上等丝绸都在十五两以上,最好的丝绸甚至超过白两。” 
  “卓老可知我大明一匹普通的丝绸运到那西方红毛藩国卖出,获银多少?”朱影龙又问道。 
  卓巴呆了一下,回答道:“这个老臣不知。” 
  “普通的十倍。上等的二十倍。”朱影龙手轻轻地敲打在桌案 上,重重的道,“这么巨大的利益意为这什么。卓老可知?” 
  卓巴吓了一跳。虽然海上贸易他一窍不通。但这样巨额的利润连他平静若水地心都不由自主的跳了一下,隐隐的他有些明白朱影龙担心的是什么了。只不过卡在喉咙间不知道说什么。 
  “这等暴利换做是你卓老,你会怎么想?”朱影龙地问题接踵而 来,顿时令卓巴这个智者也咋了一下嘴巴,被问题砸的说不出话来,平静的心一下子炸开了。 
  若是一个商人听到有十倍地利润,那还不是如同苍蝇闻到了臭肉,豁出命也要去干! 
  “郑氏就是这样起家地,卓老不妨想想,一个家族在短短数年内从无到有,就拥有了四百多艘武装商船,带甲十余万,割据一方,在之前他不过是一个仰人鼻息地小海盗,如果朝廷再多几个郑芝龙这样的人,那东南沿海还会是朕地国土吗?”朱影龙想想也就气上心来,当初开海禁,反对者多如过江之鲫,反对声音一浪高于一浪,而且还是沿海居 多,现在他总算有一点明悟了,那就是开海禁不是因为祖法不可废的原因,而是开海禁触犯了这些人的利益,一旦海禁一开,商人们便可以合法的进行海上贸易,而那些士绅豪强们本来经营的海上走私就会大受打击,这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自然不希望朝廷开海禁,因为海禁,他们一方面可以打击别人走私,又可以不断的通过走私使得自己获得巨额的利润,什么朝廷律法,什么祖宗家规,都是他们可以利用的生财工具!
  好在强行开海禁并不是要这些人的命,否则内乱必起,当然这也与朱影龙铁腕政策有关,圈禁了一个福王虽然引起四川的蜀王造反,地方上蠢蠢欲动,但随着蜀王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了,各地蠢蠢欲动的心有不约而同的选择蛰伏了,皇帝控制了军队,过惯了锦衣玉食的士绅豪强虽然不甘心,但也不想自己被朝廷大军碾成粉末,反倒一时间平静了下 来。  
  “皇上难道想跟这些红毛的洋夷做生意?”卓巴问道。 
  “做生意,嘿嘿。”朱影龙冷笑一声道,“卓老以为红毛洋夷会那么好心愿意跟你做生意?” 
  “那皇上忧心何处?” 
  “他们是要掠夺,殖民,他们那套所谓平等贸易其实就是要掠夺我大明的财富,然后不断的壮大自己,最后就是侵略,然后把我大明变成他们的殖民地!”朱影龙重重的道。 
  朱影龙今天所说已经超出了周文元和卓巴的认知范围,把两个心腹臣子听的是目瞪口呆,同时也偏离今天召见他们过来商谈杭州大捷后战略转变的问题核心。 
  周文元还好一些,他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皇上的话很多时候是超出他的认知范围的,他早已见怪不怪的,反倒是卓巴在朱影龙身边时日尚短,对朱影龙如此天马行空的预测是茫然没有头绪,但隐约觉得这些话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不知不觉的就被吸引进去了,当然了,这也与卓巴出身和思维性格有关,换做是坚定不移的儒家卫道士,说不定早就一套“君子、大国泱泱,什么孔子、孟子之乎者也”的将朱影龙所说全盘进行否定了,而这些人朱影龙要么让他们著书立说、编纂历史,要么就去理藩院,让他们到附属藩国去宣扬儒家文化,发挥他们的口才去 了。  
  说了这么多,朱影龙也觉得自己是过于担心了,凡事都是一步一个脚印,治大国如烹小鲜,急是急不来的,办法总比麻烦多,于是下旨 意,晋升海防大臣、兵部侍郎衔的洪承畴为福建总督,总领福建一省军政,超擢宋献策为福建布政使,加优佥都御史衔,郑南生为福建总兵,命令其迅速整军南下收复福建全境。 
  同时命令周文元密切注意小琉球方面,郑芝龙新败,热遮拦城内的荷兰人一定不甘寂寞,小琉球(台湾)一旦落日荷兰人手中,东南沿海恐怕不会安宁了。
    正文 第二十卷:变法自强之第三章:杭州大捷(三)
     更新时间:2008…10…23 1:25:23 本章字数:2738
    消息是一日三报,即便是这样,朝鲜的具体消息传到 要在路上走个七八天,飞鸽传书快也,但容易北后金方面截获,因此总的消息免不了要滞后三五天才能到达行宫书房的案几上。 
  汉城打了尽一个月,朝鲜君臣以及数万将士浴血拼杀,奈何实力相差实在悬殊,原本因为有祖大寿这样的将领指挥守城,加上汉城内大量的备战物资粮草,汉城起码能撑上三个月至半年,却想不到的是朝鲜这块烂泥实在是扶不上墙,虽然有勇气一战,但还是后金八旗精锐的对 手,一个月,皇太极就用了一个月完全打掉了汉城守军的士气和血性,加上后金猛将如云,汉城方面除了祖大寿带过去几十个中低将官,杯水抽薪,加上本来就不属于一个国家,皇太极不断的施展离间之计,朝鲜君臣也由最开始的完全信任,到将信将疑,收回了祖大寿等明朝将官的指挥权,用上了朝鲜自己那些无能的庸将,祖大寿指挥汉城保卫战越来越掣肘,等到朝鲜君臣明白过来的时候,汉城已经摇摇欲坠,城破在 即!  
  即便朱影龙判断皇太极在拿下朝鲜之后企图南下奇袭锦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皇太极雄才大略,心胸智谋当世少有,还有一个堪比诸葛之才的范文程辅助,如果皇太极真的不惜一切代价攻略辽东的话,没了袁崇焕这个防御战的大师坐镇,胜负恕难预料,假如朝廷真的陷入南征的泥潭当中的话,皇太极比历史上早些推进到山海关之下不是没有可 能。  
  郑芝龙这一败不仅加速了南征的进程,也让远在朝鲜地皇太极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奇袭锦州,南袭大明的计划。全心全意的攻略朝鲜,这反倒给即将突围撤出汉城的祖大寿以及朝鲜君臣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后金八旗骑兵几乎是马不停蹄的尾随追击,给朝鲜军民造成了极其惨痛的伤亡,同时也让朝鲜人也愈发的憎恨金人,相当一段时间内,让朝鲜内土匪横行,到处打击后金落单的士兵,皇太极穷于应付。 
  接下来数日里,捷报频传。先是常炎林率五万大军进入湖州,三日便肃清湖州境内伪明守军,随即马不停蹄的南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