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帝-第3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抵抗,新儒学即使打败了传统儒学也只能风光一时,底子太薄是他们最大的弱点,而正因为自己在,杨鹤等人不敢对新儒学进行毁灭性的打结,传统儒学在力量上要强大的多了,自己不表态正是对新儒学的一种保护,同时传统儒学也不完全都是糟粕,这也是对新儒学的一种磨练,等新儒学逐渐壮大了,就算自己不表态,新儒学也能取代传统儒学,而且学术成长最忌讳的就是拔苗助长! 
  梁廷栋从军机阁内部会议上听到李瑶即将入主禁卫军的消息立刻命人给杨鹤传了一个消息。 
  杨鹤在内阁当值,接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先将这个消息通报给几个交好的官员,其中就有孔圣人之后原礼部右侍郎的孔以贞,现在的教育部副尚书等等。 
  一番商议后,杨鹤等人统一了认知,皇上已经存了调李瑶入主禁军的心思,但被孙承宗暂时拖延了一下,可孙承宗最多只能拖延,因为李瑶的顶头上司京营新军的提督陆浩天可是皇帝的亲信,只要是皇帝的旨意,他不可能不放人,也就是说李瑶入主禁军已经成为定局,他们想知道的就是李瑶走后的空缺会由谁补上,这是个关键的位置,杨鹤的想法自然是想让他们在军中培养的将领顶上,但他们分属军政不同部门,对军机阁的任命内阁已经无法插手,这样一来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到了同属一党的梁廷栋身上。 
  梁廷栋属意的是崇祯元年的武状元朱可贞,在南征的时候立过战 功,也破有些大将这才,他也有意提拔他为心腹,因此便暗中活动起 来。  
  当然朱影龙并不知道这些,他也没有让暗影去盯着这些大员们的一举一动,这些人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如果一旦被发现,就会让这些大臣们人人自危,对朝廷缺乏信任感,自然也不会忠心的为朝廷办事,自己也听不到真话,与国家何益?(未              ~    www    n。,    ,    ,          )
    正文 第二十一卷:龙腾华夏之第九章:满汉通婚?(五)
     更新时间:2008…10…23 1:25:45 本章字数:4023
    位老臣离开之后,朱影龙先是循例去练功房与海氏兄 时辰的拳,然后用过嫣红精心准备的早膳,泡了一个热水澡,精神和肉体松弛之后,才一身轻松的回到御书房。 
  其实每天对着几乎是同一张脸的奏折,圣人也不见得能坚持下去,因此朱影龙每每看到奏折也是从内心深处生出一丝恐惧,难怪皇帝不愿意天天上朝和长年累月的批阅奏折,这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活,现在幸亏有内阁和军机阁代为处理掉一部分,不然他绝对没有现在这样轻 松。  
  看完江南几个省递上来的奏折,有报收成的,有报税收的等等凡是地方上的大事都有涉及,这些是只需批上一个“阅”字就可了结,剩下的就是地方上申请的大的基础工程,这些工程首先需要提交内阁审核之后,觉得是必须或者是可行的才会转到他这儿来,十万银龙元以下的工程内阁可自行决定,超过十万银龙元的就需要皇帝亲自决定了,当然内阁也会将工程的轻重缓急都首先标明,还有财政部也会事先提醒以下国家当前的财政状况以供决策。 
  经过一年多的货币试行政策,龙元的流通量越来越大,并且在民间有了良好的声誉,龙票的发行也进入少量的流通,取得了一致好评,朝廷也拟定明年年初由中央银行发行龙票,用以取代市面上各大钱庄自己发行的飞钱和银票,并且在三年内将龙元和龙票的普及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 
  朝廷发行国有货币,这对那些钱庄和票号们的冲击是相当大的,因此这些人以敏锐的嗅觉察觉到即将到来地危机感,他们要么选择跟朝廷接轨合作,要么就只有走向消亡。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一个国家不能有多种货币体系。 
  今年江苏、浙江、湖北、湖南都上报丰收,困扰朝廷多年的粮荒终于看到了一线曙光,新粮一入仓,市面上的粮食价格猛跌了三成,还有食盐、丝绸布匹、豆油等许多关系到老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的用品都有大幅度的降价,处于温饱线上的老百姓终于可以喘上一口气了。 
  青岛船厂在工人连续奋战下,又有五艘中华宝舰下水,其中一艘是军舰配给东海舰队福建支队,成为旗舰福建号。剩下的四艘是作为商业用途建造的,用以远洋海上贸易,当然一定的武装还是必要地,必要的时候也可参加作战。 
  这里面两艘属于朝廷,一艘内府,一艘被沈家倾尽全力才吃下,另外青岛船厂再建的还有六艘,早已被人订购一空,扬州的盐商们就占去了四艘,财力雄厚的吓人。还有两艘是宗室的几个王爷牵头,搞了一个商盟,吃下了这两艘,南京收复之后。坐落在南京下关的龙江船厂也恢复的生产,在得到青岛船厂的技术支援和有事互补之后,也开始了中华宝舰的建造,本来就是朝廷最大船厂之一。一下子就上马四艘,这四艘由于一开始商人们地不信任,不敢下定。却被了解实情的内府一下子定走了两艘。还有两艘朝廷自己定下了。 
  现在两大造船厂联合起来全力攻关三千料大海船。并且进度很快,孙云化给朱影龙的奏折写道:“臣担保。在两年之内,三千料大海船就可以下水,半年完成试航,三年内就可以量产。” 
  目前不管是朝廷还是民间主要的海上贸易都是日本,现在地日本几乎成了大明的最大贸易伙伴了,短短的两三年,日本市场上充斥着大明出产的物品,粮食、瓷器、丝绸、茶叶、家具等等,日本大量地白银涌入大明,虽然日本比大明来说还穷了一些,但是他们的权贵阶层那可是富的流油,这样一来商人们疯狂地涌入日本,日本地经济逐渐开始依靠大明,这个时候地日本虽然对大明有异心,但还不敢明目张胆的表现出来,又对经济战和贸易战地认识不够,自然而然的就被大明轻而易举的勒住了脖子。 
  同时通过日本这个中转站,大明不但间接的从欧洲人手里赚取了大量银钱,也在欧洲上层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都想见识一下能够生产这些精美物品的国度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不少欧洲探险家、冒险家和航海家以他们各自的方法前来大明,这些人的到来不仅让大明的百姓重新认识了一下世界,也让世界认识了大明。 
  当他们置身在大明广袤无垠的土地上的时候,他们每一个人都惊呆了,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个巨大的国家,淳朴的百姓,奥涩难懂的汉语,奇异漂亮的服装,好吃的能让人咬掉舌头的菜肴等等都强烈的吸引着这些远渡重洋来的西方人,他们绝大多数都没有离开大明,甚至把自己的家人一起接了过来,落地生根,祖祖辈辈,最后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这些细微的变化或者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见证着一个伟大民族的复兴,重新走上世界的巅峰。 
  “皇上,周文元大人来了。”徐应元向正在批阅奏折的朱影龙禀告道。  
  “让他进来吧。”朱影龙头未太抬道。 
  “说吧,什么事 
   道你从来都是报忧不报喜的。”耳闻脚步声入内,   是周文元,依旧低着头看着手里的奏折,一本接着一本,换的速度非常快。  
  周文元也习惯了这样的面圣场面,自信跪下叩了头便站了起来道:“皇上,这一次还真让您给料中了,不是好消息。” 
  “说来听听?”做皇帝这么长时间了,早过了一惊一乍的适应期 了,就算有人告诉他,这天就要塌下来也不一定能吓得了他。 
  “微臣接到从漠西传来的消息,土尔扈特、和硕特、木坎伯特、辉特等四部因受准噶尔部压迫,率领约三十万部众分别有不同名目向西或者向北迁徙,如今这四部已经脱离察漠西蒙古的控制区域,毫无疑问,这四部早有预谋。不再受和硕特部顾实汗的控制了,只是不知道这四部将会迁徙到何处。”周文元一边禀告一边分析道。 
  “四个部族三十万人的脱离对于人口本来就不多的漠西蒙古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地打击,漠西蒙古地处极西,本为瓦剌残部,与我大明是死敌,当年‘土木堡’之变被朕引为国之耻辱,朕日后必举兵将其灭 亡。” 
  “微臣知道该怎么做了。” 
  “还有,你命人跟踪这四部人马,朕要知道他们最终的落脚点。”朱影龙吩咐道,其实他早已知道这一段历史。只是他不知道四部迁徙的具体时间,和硕特部东迁之青海后,准噶尔部趁势崛起,野心勃勃,曾数次与自己所在的后世历史上的大清交战。 
  “微臣知道了。” 
  周文元离开御书房,朱影龙命徐应元将康妃泰松传了过来,因为他想起来皇太极在历史上将会在明天第三次西征察哈尔,虽然不一定会与所知的历史一模一样,但他也接到消息,说后金秘密储备粮草。悄悄联络归附他的各部蒙古,这样的举动已经很能说明什么了?于是在他的要求下,泰松给哥哥林丹去了一份信,信中提醒林丹勤修战备。储备粮 草,并且在适当的条件下她这个做妹妹地会请求大明的皇帝给予部分武器的援助。 
  当泰松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朱影龙的要求下写完这封信,并且将其封装送出。 
  “皇上,哥哥那里要打仗了?”泰松柔弱的眼神问道。 
  望着泰松那忧郁的眼神。朱影龙没来由的一阵怜惜,一直以来,他都有些不清楚自己对这位蒙古公主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如果是自己。他绝对不会提出跟蒙古和亲的。但在自己初登基时,内外交困。若同时与蒙古、后金交恶这对自己没有任何何处,也可以说当时地他也是不得已而选择,至于说把最小的妹妹嫁到蒙古那么远的地方是自己的不顾亲情地冷血,而事实上他对这个便宜妹妹并没有多深厚的感情,因此在自己的需要下,就牺牲了她的幸福。 
  “这也是没有办法地事情,人家要夺走你哥哥的牛羊、马匹、百姓和草原,如果不反抗,就只能失去他现在拥有的一切,你明白吗?”朱影龙轻轻地抚摩着泰松地秀发解释道。 
  生长在帝王之家地泰松自然明白这里面的血腥和残酷,只是来明四年来过着都是无忧无虑地生活,这里的一切几乎让她忘记自己还是一个蒙古人,忘记了草原上你争我夺的厮杀搏斗。 
  “臣妾想回一趟草原,见见哥哥、母亲、姐姐、侄儿她们。”泰松哀求的看着朱影龙,这个请求她早就想提出来了,可一直不敢提,生怕会遭到拒绝。 
  朱影龙想了一下,心道这仗一时半会儿也是打不起来的,从准备到开战起码也得三四个月甚至更长,于是道:“好吧,朕答应就是,明年开春,朕派兵护送你回去。” 
  其实这给了朱影龙一个派兵参战的机会,以前明军对八旗都是防守战,占据天时、地利的优势,明军本来就善防守,打胜仗这本就应该的事情,但明军的最大的弱点就是野战的攻击力太弱,虽然现在准备了先进的火炮和火绳枪,还有专门为克制启禀研制出来的战车,但是对于骑兵强大的冲击力和速度来说,防守有余,进攻不足,而火器发展的快慢是跟整个国家的工业发展紧密关联的,即使研究出来更先进的火器,那都是不可能一下子量产的,而对于以速度取胜的骑兵来说,对付它的也只能是骑兵,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只有骑兵才是草原上的宠儿,因此他一直很注重骑兵的建设,与蒙古、后金的贸易也多以战马为首选,并且建立数个牧场,蓄养良马配种产驹,以达到自给自足的目的,经过四年来的努力,朱影龙已经用以物易物的方法建立了一支两万人的关宁铁骑,这支铁骑已经秘密的训练了两年半,他也想看一看这一支部队的战斗力,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后金与察哈尔蒙古之间可能即将爆发的战 争。  
  至于泰松的安全,这个他一点都不担心,皇太极要打的话,一定会等泰松探亲后离开察哈尔蒙古,就算有什么意外,皇太极也不可能伤害泰松,两面受敌绝对是皇太极所不能承受的。
    正文 第二十一卷:龙腾华夏之第九章:满汉通婚?(六)
     更新时间:2008…10…23 1:25:48 本章字数:4445
    刻朱影龙还不知道,内阁已经因为得到李瑶可能要入 息吵翻了天,就连总理大臣徐光启也有些控制不住局面,总的来说,反对的人居多,就连徐光启本人也不赞成皇帝这个做法,可现在军政分 开,军队的事情他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参与决策的权力。 
  “皇上这个想法未免太儿戏了,禁军乃是皇家卫率,岂能让一女子执掌,这不是让外国蛮夷笑我堂堂中华无人嘛!” 
  “就是,就是,不能让李瑶入主禁军,我等一定要上书进言,让皇上彻底打消这等荒唐的念头!” 
  “对,上书进言,还等联名上奏!” 
  附和之声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昂,有些人情绪还非常的激动,不断的散发这煽动蛊惑之言。 
  不过几位头头,包括正副总理大臣在内都保持着一种静默,这些人可是早过了热血激昂的年代,可不是随便几句煽动之言就能左右的。 
  眼见拿大主意的顶头上司都没有动静,煽动之人也渐渐没了热情,群情激昂也就慢慢的平息了下去,不过这依然代表这内给大多数官员的意见,反对李瑶入主内阁。 
  “皇上并没有说让李瑶入主禁军,只是将她那一旅官兵划入禁军,你们这个时候给皇上上书算什么?”黄尊素年纪最小,资格也是最浅,因此也最沉不住气,第一个站了出来将刚才那帮要求联名上书的官员狠狠的斥了一下道。 
  “皇上的意思已经明了,京营新军中多的是劲旅,为何偏偏选中她那一旅,再说了,李瑶那一旅中她的旧系部将众多,如果将他们划入禁军。而主将不动地话,那些人会甘愿划入禁军吗?”教育部副尚书孔以贞冷着脸反问一句道。 
  “孔大人,你别忘了,京营新军是皇上的军队,不管哪一旅都得听朝廷的军令,就算在那一旅中李瑶的亲信部将众多,但还是我大明的军队,不是李瑶的私人军队,军令如山,岂是儿戏!”黄尊素道。 
  “哼!”孔以贞冷哼了一下不再言语。 
  副总理大臣财政部上书孙慎行道:“皇上此举。我也认为甚不妥 当,李瑶部下多是苗裔蛮将,虽已归附我大明,是我大明的将士,但论忠诚度觉不如其他大明将士,禁军乃是保护天子,保护皇家的卫率,必须要有对皇家最高的忠诚,所以我也是不赞成皇上的做法,你们几位如何?” 
  “孙大人所言极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李瑶部下多是她从湘西带过来地,听命于她多过听命于皇上和朝廷,这样一支队伍岂能划入禁军呢?”杨鹤附和道。 
  “不错。不错……” 
  “列位大人不要忘了,皇上曾经有过严旨,内阁处理政务,军机阁掌管军机。两阁互不干涉,这一次可是军机阁内部的事情,而且禁军更是独立于两阁之外。更是我们内阁不能插手干涉的。如果我们上书反对的话。就犯了皇上的大忌,诸位想过后果没有?”一直不吭声的外交部尚书刘鸿训道。 
  “那刘大人你说怎么办。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李瑶那个女人入主禁军不成?”孔以贞愤恨一声道。 
  “其实我们在这儿担心和反对是没有用的,这件事还是要看军机阁自己的态度。”刘鸿训微微一笑道。 
  “刘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