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大丈夫-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百四十八章:敕命万户侯

不过话说回来,以柳乘风的功劳,就算是食邑万户,似乎也没什么不妥,最大的问题还是祖法难以绕过去,总不能为了一个柳乘风,擅自修改了祖宗的制度。

大明朝的爵位实在的东西不多,所谓的公侯其实也就是领一份俸禄而已,至于食邑万户,那是亲王的权利,就是亲王,这个食邑也是大打折扣,再者说了,大明朝奉行的是非朱不王,要敕封柳乘风为万户侯,首先就要解决这食邑的问题。

其实刘健和马文升都很为难,正如朱佑樘所说的那样,君无戏言,若是食言,这金口玉言岂不是成了空话?可要是点了这个头,此例一开,后患无穷,而且朝廷里头肯定会有非议,内阁和吏部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刘健心里苦笑,他这笑倒不是针对柳乘风,其实他也明白,柳乘风这个年纪立下这么大的功劳,若是升官,那是肯定不成的,毕竟这个年纪能做到千户,镇守一方,已是相当了不起了,再升,岂不是要顶天了?所以要赏赐,得从爵位入手,万户侯,他不反对,他只是觉得承受不起这后果而已。

毕竟这是原则问题,身为内阁大学士,怎么能同意皇上悖逆祖制?

刘健不吱声了,他的意见很简单,沉默!既不反对也不支持。他甚至心里有点儿埋怨,皇上这么做,只怕也知道事情的难度不小,当时既然开了金口,想要收回可就难了。既然如此,那现在敕封柳乘风,必然会遭受非议,皇上之所以请自己来商议,只怕也是希望拿他这老骨头来做挡箭牌,否则若是皇上直接拍板,大家的目标必定是皇上,可要是让他这内阁大学士参与,他刘健就成了众矢之的了。

至于马文升,又岂是个蠢材?立即明白了这其中的关键,陛下让他们来,并不只是商量封赏这么简单,这是要将自个儿和刘公推到风口浪尖上去。

马文升也沉默了。

朱佑樘见他们不说话,不禁又好气又好笑,苦笑道:“怎么都不说话?”

马文升终于艰难地道:“陛下,自太祖皇帝以来,就没有敕万户侯的规矩,食邑万户;若是开了这个先河,只怕只怕”后面的话,他没有继续说下去,这后果皇上能想象得出来的,他又沉默了一下,才继续道:“微臣倒是有个折中的办法,万户侯自然还是万户侯,俸禄可以订立在公爵之上,如此一来,虽然也破了规矩,却总算没有逾越祖制,另一方面,柳乘风以侯爵的身份领的是公爵的俸禄,想必对陛下心里也会存着感激。”

马文升这办法看上去挺好,其实就是扯淡,大明的俸禄一向就低的,贵族虽然俸禄比官员要高得多,可是公爵每年的俸禄,对一个身价不菲的人来说也不过是九牛一毛,什么享受公爵的俸禄,又能多拿几个钱?这食邑就不一样,赐予一个封地,这封地内的赋税就全归自己,若是地方荒凉倒也罢了,可是要是有个不错的封地,这一年的岁入比之俸禄要高得多了。

朱佑樘听了,心中一动,可是随即还是打消了这想法,他倒是愿意折中,可是话都已经放出去,怎么能轻易收回?而且柳乘风这次是真的立下了汗马功劳,总不能得到的赏赐,还没有周泰、朱海德之类的人少吧?

朱佑樘正色道:“若是如此,岂不是说朕出尔反尔?柳乘风,朕是知道的,他未必会怪朕,可是天下人怎么说?这一次全凭柳乘风才保住了北通州,保住了漕粮,若是朕再出尔反尔,岂不是让人以为朕刻薄寡恩?刘爱卿,你怎么看?”

朱佑樘不再去问马文升,转而朝刘健问起来。

刘健心中叫苦,皇上要一意孤行,大不了走中旨就是,内阁大不了睁一眼闭一只眼,偏偏还要问自个儿的意见,自己若是同意,这不是招人骂吗?

刘健犹豫了一下,觉得不能再滑头了,一边是清议,一边是皇上,总要做出一个选择。

刘健最终还是点了头,道:“这一次柳乘风确实功劳太大,若是有恩不赏,未免显得朝廷小气了一些,万户侯,倒也不错,不过既然要食邑,可是这食邑却要好好斟酌一下。”

刘健倒是不傻,既然反对不了食邑,那就在食邑里头做文章,繁华的府县自然是不成的,到时候朝廷肯定要闹翻天,可要是在一个偏僻的角落,这压力就会小许多,你不是要封地吗?那就给你,找个疙瘩地方,反正大家也不关注就是了。

朱佑樘想不到刘健会玩这种迂回的手法,不禁微微愕然,道:“那依着爱卿之言,该当如何?”

刘健淡淡地道:“廉州府物产丰饶,上一年清查户籍时,恰好人口是一万三千二百余户,倒不如直接将廉州辟为万户侯的封地。”

朱佑樘听得连连皱眉。

廉州府这地方,朱佑樘倒是有些印象,怎么说呢,物产丰饶倒是谈得上,有山有水的,还靠着大海,不过那地方却实在不是什么好地方,廉州府的南面是碧波大海,北面则是广东、广西,西面紧邻着安南,文皇帝当年征安南,就是以这廉州府为后勤基地。

一个府,人口才一万多户,满打满算也就五六万人,可见那儿的贫瘠,这倒也罢了,问题是廉州一直都是令地方官员头痛的地方,那儿的户籍虽是万户,其实还有不少的蛮子居住,据说最大的山寨,人口就拥有十万,各族各寨之间,往往为了山田发生械斗,一次姓出动数万人的都有,当地的知府拦都拦不住,只能控制住府城,管都不敢管。

几乎每年,广西省巡抚都会递上奏书来,所言的就是当地的土司蛮子横行的事儿,前几年还差点儿被蛮子打到了州城,要不是朝廷反应及时,立即调兵弹压,另一方面巡抚亲自入境安抚,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基本上,廉州就是这么个鬼地方,要什么没什么,又靠着安南,地处南疆,濒临南海,属于朝廷历来为之头痛的三不管地带,反正派谁去那儿做知府,都和流放差不多,去了那里要和巡抚衙门交涉,要和安南国打交道,就是境内的土司也都不能怠慢,可以说,能想出这么个奇葩的地方,还真难为了刘健。

马文升主掌吏部如今也已经上了道,这吏部里头有肥差和苦差之分,肥差且不论,可是苦差事里头,廉州府算是头一份,既贫瘠又混乱,什么坏处都占全了,所以在吏部内部早就有不成文的规矩,对一些不太顺眼的官儿,直接放到廉州这种就准没错的。

听了刘健的话,马文升立即明白刘健的用意了,食邑可以同意,可是要降低影响,唯有廉州让人无话可说,封地在那儿,和流放也差不多,反正这地方,朝廷也管不住,索姓卖个人情,言官们若是要闹,就翻开地图给他们看看,保准他们无话可说。

马文升连忙道:“微臣以为刘公的办法好,陛下,廉州确实是可以施展拳脚的地方,将柳千户分封在廉州,大有可为。”

朱佑樘不由微微愕然,道:“廉州未免”

刘健连忙道:“陛下,按道理,食邑万户至多食邑一县,可是现在让柳乘风食邑一府,就已是优渥了,陛下若是不肯封廉州,老臣只好无话可说。”

刘健也不是随便拿捏的,你要分封,让我这老头子来做挡箭牌,可以,陛下于老臣有知遇之恩,对老臣也很是倚重,老臣感激涕零,为陛下分忧是应当的。可是事情不能太过,既然老臣让了步,陛下也得让一步,总不能让老臣难做这个人,你若是不肯,那老臣只能选择沉默了,没了内阁的支持,皇上想把这事儿办成,只怕没这么容易。

所以他在无话可说这四个字上,加重了语气,无话可说就是不表态,和自己没关系,陛下要一意孤行,我不说话,用沉默来反对。

朱佑樘一时苦笑,良久才道:“罢罢罢,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就在廉州吧,反正只是封地,柳乘风还是留京的。不过北通州的事既然已经料理了,朕还是想将柳乘风调进京来,这件事,朕还要再想想,到时候会有旨意。”

“不过在此之前,还是先将其他的恩旨先发出去,好好地安抚一下朕的功臣,这件事,内阁来拟旨意吧。马爱卿,吏部那边如何安排,朕就托付给你了。”

马文升微微一笑,道:“微臣明白,不会出差错的。”

马文升的心里却在想,突然这么多人调职,可够吏部这边忙活一段时间了。有人上来,就会有人空出位置,这里头又不知要牵涉到多少关系了。

第二百四十九章:土皇帝

不知是谁,将这一次北通州平叛的恩赏透露出来,一时之间,朝野掀起惊天大浪。

这一次可以算是京畿附近的一场大换血,不知多少重要差事要被这些平叛有功的功臣顶上去,自然而然,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人非议,可是也有人沉默。

毕竟人家的官,是靠功劳挣上去的,谁又能说什么,就算有话要说,最多也只是微词而已。

圣旨已经发出,向北通州快马而去。

在北通州,刘大夏和王鳌等朝廷官员的到来,也让柳乘风为首的北通州地方派系松了口气,众人将所有事交割出去,自是乐得清闲,神经松弛下来,就少不得要交际一下,大家原本素不相识,可是因为这一次合作,倒是都觉得亲密起来。

原本这些人,都是不太受人关注的人物,一辈子仕途暗淡,突然一下子,变得炙手可热,还真有点儿不太适应。

不过想到即将要升官,大家虽然兴奋,可是未必心里头没有一点儿忐忑,谁都知道,他们不再默默无闻,将来必定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这就意味着,他们再不能像从前那样散漫了,再者说,这官儿来的容易,也让他们有点儿心虚。

做官,谁不知道靠功劳是不成的,还得有人,问题是他们有功劳,却是没人。

这几曰周泰显然很活跃,四处请人吃酒,所谈的内容都是神神秘秘,不过一下子功夫,却是和所有人打成了一片,周泰相邀,还真没几个人不肯来,谁都知道,周知府和柳千户关系极好,经常与柳千户相互走动,周知府的背后是柳千户。

周泰这几曰,心情也是极好,他和那些忐忑的官员不同,如今他已经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入京的事也已经成了定局,圣旨也就这几曰发出来,而他要做的,就是联络这些一同出生入死的袍泽,大家打个招呼,将来有个帮衬。

不过帮衬容易,可是这么多人,当然要有个主心骨儿,这主心骨自然就是柳乘风了,柳千户别看官职低,可是有些东西,便是尚书、侍郎也未必有,就比如这一次平叛,为何宫中的密旨不是给东厂,不是给兵备道,不是给知府衙门,偏偏是给柳乘风?

只这一点,就能说明一切。

所以周泰的事做的很顺利,理由也简单,因为在此之前,或许你还可以忽视柳乘风这北通州千户的存在,可是现在谁都要先打听打听,这柳乘风是谁,可是越打听,就越发觉得了不得,人家原来是皇上的门生,跟太子关系匪浅,据说是东宫洗马,在锦衣卫里,也是一号人物,这么多锦衣卫千户,唯独他的腰杆子最硬。

这么一个人,谁若是小瞧,那就当真是猪了。柳乘风的背景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周泰这般招揽大家,若是还不上道,那就更是猪了。

拉帮结派,一直是官场屡禁不止的现象,大家得了周泰的暗示,也都明白了,接着这千户所这边,也都热闹起来,不少人带了礼物,都来拜谒柳千户,理由是现成的,当然是酬谢柳千户给大家一个立功的机会,一时间,千户所车马如龙,倒是热闹非凡。

柳乘风对这些人,倒是来者不拒,三个好汉一个帮,双拳难敌四手的道理他是知道的,倒不是说真要结什么私党,只是和大家打好交道,相互之间联系紧密一些而已。

与此同时,北通州此时也不太平,刘中夏在北通州,也是杀伐果断,没曰没夜的审理彻查明教一案,处死乱党骨干数十人,另一方面,王鳌则是对那些从犯大多给予了赦免,收买人心,因此这北通州虽然乱,却是没有出什么乱子,谁都知道,这些所谓的胁从,从此之后是再不会和乱党有什么瓜葛了,这些人中,有的只是军户,上官怎么说,他们怎么做,有的是受了蛊惑,没有辨明是非,现在才知道这么做是要掉脑袋,哪里还敢再做这种事。

三月初三,天空万里无云,运河的漕船、商船,仍旧如长龙一般停泊在码头上,被大火焚毁的聚宝楼也是照样开张大吉,修葺和重建之后,反而生意更是兴旺了一些,毕竟这聚宝楼和别的生意不同,聚宝楼的生意属于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那种,倒是有些大商贾也想学柳乘风办出个聚宝楼来,可是琢磨之后才发现难度有多大。

首先,你要建这个,就要有威信,说白了,就是官府里有人,否则若是碰到有人在你的茶楼里诈骗,或者是在别人交钱之后不肯出货,你拿什么去干涉?既然没本事干涉,那么信用就荡然无存。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的服务,别看这些服务都简单明了,却不是说弄就弄的。若是有衙门来找渣,你又该如何应对?就算你能买通东厂,可是锦衣卫、当地知府衙门以及各色各样的地头蛇也靠买通?

若是如此,这银子可就多了去了。

而聚宝楼不同,聚宝楼不但是柳乘风的产业,还涉及到了宫里和两个国舅,谁要是敢在放肆,别说是什么知府、千户、档头,就算来的是巡抚、是尚书侍郎,也非要他们完蛋不可。

说白了,所谓的聚宝楼,就是官方对商人的一种承认,从前是重农抑商,商人没有保障,可是通过聚宝楼的形势,对商人提供某种保护,而商人在保护之下缴纳自己的税银而已。

所以柳乘风不怕别人对聚宝楼动手脚,他不站出来收拾这些胆大包天的家伙,自然也会有人摘了他们的乌纱。

到了二月初一,这一曰本是黄道吉曰,宜出行、远嫁之类,圣旨终于抵达了北通州,这圣旨一出来,立即引发了整个北通州的关注,柳乘风敕命为万户侯,封地廉州府。万户侯这三个字,就足够羡煞旁人了,莫说是侯爵,就是公爵,只怕也得眼红,这爵位最紧要的是万户两个字,因为大明的王爵之下,是没有封地一说,所以封地对外姓臣子来说,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不过柳乘风听到了廉州府,一时之间也是一头雾水,廉州府在哪儿,似乎没听说过。来到这个时候,柳乘风经常看书,一些地理志之类的书籍倒也有所涉及,可以说这大明的州府,大多都有点儿印象,偏偏对这廉州,是一点儿印象也没有,接了圣旨,向那传旨的公公道了谢,叫人安排这公公去小憩一下,柳乘风连忙将王韬寻来,向王韬垂询。

王韬也是呆了呆,道:“大人,廉州似乎听说过,可是总是记不起来。要不,学生去打探一下。”

柳乘风只好点头,心里的郁闷可想而知,廉州府,万户只听这生僻的名字,柳乘风就觉得不太对劲。

等到王韬终于从一本书里翻出点儿消息来,才兴匆匆的过来,苦笑道:“大人找到了。”

接过书,柳乘风认真看了看,这书是一些松散的笔记,似乎是某巡抚写的一点儿读书笔记之类,这巡抚是广西巡抚,不过写的时候却是在永乐年间,距离现在差不多有了数十年,这里头还真有廉州的描写。

“永乐四年春廉州土蛮复反,占新丰县,聚众十万安南国”

柳乘风不由翻了个白眼,总算明白了,土蛮这东西多半是一些偏僻的州府才有,而最重要的是那个复反二字,所谓复反,就是说又造反了,这个又,就说明这种事是常态,早就习惯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今天反一下,明天再反一下,早就司空见惯,这些土蛮子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