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大丈夫-第3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养正正色道:“学生累一些不妨,就怕耽误了王爷的大事。”

“哦?”朱觐钧连客套话都不讲了,直接开门见山:“京师里现在有什么消息?”

刘养正道:“事情不少,京师那边现在正在筹措练造新军,据说朝廷已经开始在四处招募人手了,现在国库丰盈,朝廷打算先招募一万人,王爷可知道为了练这一万新军,朝廷准备拿出多少纹银吗?”

朱觐钧摇摇头道:“你继续说,不要卖关子。”

刘养正道:“第一批款子就有一百万。”

一百万朱觐钧不由倒吸了口凉气,一万的军马竟是耗费这么多?要知道,前几年的时候,整个辽东的边军只怕也只是这个数目的零头,这朝廷真的肯下本钱。

刘养正继续道:“据说这是新军那边自己计算的数目,说是非一百万两不可,还说新军的军勇绝不要军户,都必须招募各地来的乡勇,据说年龄、身高还有视力都要考核,只有最健壮之人才能入新军艹练。不只是这个,他们为了练兵,已订购了火铳一万七千支、精制钢刀一万三千枝,火炮三百门,战马三千匹,据说还有马车都有,是廉州那边一个车行生产的一种所谓的战车,单这些马车也订购了两千余辆。”

朱觐钧的眼眸微微眯起来:“那依先生看,这新军战力如何?”

刘养正苦笑摇头,道:“这个可说不好,不过朝廷既然舍得下这么大的本钱,肯定也是有些把握的,王爷不得不防。”

朱觐钧颌首点头,道:“本王自然会小心提防,其实本王也不怕,这种花哨的东西未必能有什么用处,本王见识过火铳,这东西看似犀利,却未必真有什么大用处。”

朱觐钧的信心不是没有,一年前他就悄悄订购了一批火铳,原本还以为能大显神威,谁知道其实也不过如此,甚至在有些时候未必能有弓箭厉害,尤其是射击的速度而言。

刘养正却是道:“总之小心驶得万年船,王爷定有所应对才好。是了,还有就是朝廷现在发生了大变故了,刘吉已经致仕,而刘健也已经起复。锦衣卫那边,柳乘风顶替了万通成了锦衣卫指挥使”

听到这里,朱觐钧才真正露出了忌惮之色,他不由道:“什么时候的事?”

“就在几曰之前,此前一点征兆都没有,那时学生打算动身回南昌府才陡然听到这消息,哎说起来真是骇人,突然一夜之间朝廷就换了一个模样了。”

朱觐钧捋着长须,手扶着书案道:“不对这里头肯定有些不对劲的地方。朱佑樘那个小子,本王是知道的,此人一向深谋远虑,谋定而后动,绝对不可能无端对朝廷做出这么大的调整,这么看来,京师肯定出事了,出了什么事呢?”

他不由看向刘养正,自然是希望刘养正能多告诉一些京师里的见闻。刘养正却是苦笑,他这一次去京师,其实是打着为宁王去宗令府跑一趟的名义去的,不过他的身份敏感,朝廷显然对他这宁王的幕僚深深忌惮,因此他也不敢多打探什么消息,更不敢和什么人有什么走动,否则一旦被人盯上,那可不是好玩的。

刘养正满是惭愧地道:“以学生看,朝廷确实是出了变动了,而且皇上近来的举止也很奇怪。还有一件事,学生不知该不该讲。”

朱觐钧正琢磨着此事,听刘养正吞吞吐吐,不禁皱眉,显得很是不悦地道:“在本王面前又有什么好隐瞒的?但说无妨吧。”

刘养正点头,道:“是。”

他小心翼翼地看了朱觐钧一眼,才苦笑道:“实不相瞒,王爷,我回来的路上,在经过通州的时候,发现满天下都在传一件事而且这事儿闹得天下沸沸扬扬,有不少读书人”

刘养正说到这里,真不知该怎么说了,他苦叹一声,从袖子里抽出一份折好的报纸,随即送到了朱觐钧的手里,道:“王爷自己看吧。”

朱觐钧狐疑地接过报纸,等他一字一句看下去,这脸色顿时拉了下来,说是报纸,可是里头的言辞可以说是不堪入目,整整几个版面,几乎都是那些读书人骂他朱觐钧的。

断袖之癖、父子反目、儿子是个阉人、倒行逆施朱觐钧越看越是心惊,连手都不禁颤抖起来,以至于他的脸色转瞬间黑了下去,他的手不断地颤抖,险些还拿不起这份报纸,噗朱觐钧终于承受不住,一口鲜血从口中喷出来,满口的血溅在了报纸上。

刘养正脸色大变,连忙站起来,道:“王爷”手伸过去要搀扶住朱觐钧,朱觐钧却是重重地将他的手打开,恶狠狠地道:“滚开!”

朱觐钧的嘴角还溢着血迹,胡子随着自己脸颊的抽搐而颤抖,他狠狠地将这报纸揉成一团,拍在了书案上,怒吼道:“这是谁写的?这是什么报馆刊印的?为何无人去捉人?为何没有人去管一管?”

刘养正差点要哭出来,道:“实不相瞒,若是真要拿人,只怕就算朝廷肯为王爷做主,也拿不完。”

朱觐钧怒视着刘养正,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刘养正道:“写这种文章的不是一两个报纸,天下数百份报纸几乎都和这报纸的内容雷同,不只是如此,微臣在南通州下船,那南通州的许多读书人也四处写这些乱七八糟的诗四处张贴,官府根本止不住,现在全天下都传开了”

朱觐钧差点又要呕出血来,他这几十年来苦心经营,不但暗地里蓄养军马,交好瓦刺、鞑靼,更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名望,他心里清楚,要先造反,单凭力量是不够的,要想天下归心,自己必须有足够的声望,让天下人都知道他是个贤王,为了这个,他数十年来的一举一动都刻意地约束自己,这里头不知花费了多少钱财,更不知煞费了多少苦心,才渐渐地有了一点儿名望,至少许多读书人听到宁王二字,总是不免称赞一个贤字。

可是可是树立了一辈子的形象,居然就这么毁于一旦,一下子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他几乎是瘫坐在了椅子上,气若游丝地道:“怎么怎么会如此本王本王”

后头的话已经含糊不清了。刘养正吓了一跳,连忙大叫:“来人啊,来人啊大夫”

刘养正这么一喊,顿时招来了不少王府里的人,众人七手八脚地将朱觐钧抬到寝殿去,又先用过了一碗参汤,见朱觐钧脸色转好了一些,才放下了心,大夫来了之后,给朱觐钧把了脉,那朱宸濠也已经到了,不过此刻的他胡须早已脱落,脸上光洁得像个鸡蛋,他尖着嗓子对大夫道:“父王如何了?”

这大夫道:“回小王爷的话,王爷并无大碍,只是怒气攻心,身子有些孱弱,好好将养一下,不要再惹他发怒,很快就能康健。”

朱宸濠不由松了口气,可是随即,他恶狠狠地瞪着刘养正,道:“刘先生和父王说了什么,为何父王会如此?”

第六百五十八章:夺权

面对朱宸濠的指责,刘养正咽了口口水,露出畏色,可是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正在迟疑间,病榻上的朱觐钧突然张开眼,肃然道:“所有人全部退下,宸濠和刘先生留下来。”

大夫和仆役们听了,纷纷退了下去。

朱宸濠坐在床榻声,托着声音道:“爹”

朱觐钧抬起了手,道:“你且不要说话,先听刘先生说,刘先生”

刘养正在塌下弓着身道:“王爷有什么吩咐。”

“你在京师,除了这些可还听到了什么消息,都说出来吧。”

刘养正满脸愧色,说真的,真正有用的消息他也探听不出来,他所说的多是些早已传的满城风雨的事,迟疑了几下,道:“倒是有了,据说皇上急着在招驸马,那皇后在宫里招了不少的王公俊秀入宫,表面上说只是瞧瞧这些侄儿辈,不少人都在传,皇后这是想为太康公主寻个夫婿。”

“哦?”朱宸濠道:“这倒是奇了,从前也没见这么紧迫,怎么京师里的事全部赶到一块来了,要本王说,这里头肯定有玄机,莫不是莫不是”他的眼眸张开一线,掠过了一丝凌厉,漫不经心的道:“莫不是皇上不成了?”

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朱宸濠和刘养正俱都露出了喜色。

可是随即,朱觐钧突然冷笑:“这也未必,说不定这是他们的疑兵之计。故意想透出这个信息,就是引诱我们提前造反也是未必。当今皇上诡计多端,身边那些如柳乘风这样的人又最擅虚实之术,这里头或许是个陷阱。”

“父王那我们该怎么办?”朱宸濠的声音很是尖细,尤其是加大音量的时候,就像是公鸭子一样。

朱觐钧淡淡道:“不能轻举妄动,咱们许多事儿还没筹备好呢。鄱阳湖的那些水贼如何了?”

朱宸濠道:“胡老三那边的水寨好的很,如今招募了不少人手,咱们暗中又提供了不少武器。临近的九江几县拿他们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只要父王一声令下,他们便可以直袭九江。拿下了九江,事情就好办了些。”

朱觐钧摇头:“不好办哪,九江如今已成了重镇,又通了驰道,朝廷的援军朝发夕至,要啃下来并不容易。本王最担心的其实还不是九江。”

朱宸濠惊讶的道:“夺了九江才能北上,那儿可是江西的重镇前沿,父王不担心九江,还能担心哪里?”

朱觐钧冷笑:“你错了,凭咱们这点儿斤两北上直捣京师那是痴人说梦。胡老三那边之所以养着他们,只是想让他们围了九江,给父王争取时间。那是对江西的重镇,想要破南昌,就非要稳住九江不可。所以胡老三他们一旦出动,天下的援军肯定是往九江去的,而咱们呢,则趁机大举沿江而下,直袭南京,趁着南京空虚。一举将南京拿下。只是可惜,镇守南京的是那成国公,这个人也是不好轻易能惹的角色,本王几次笼络于他,他都不肯就范,这个人一直是本王的心腹大患啊。”

刘养正听了,突然想起什么,道:“王爷,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了,成国公的孙子倒是颇受张皇后的喜爱,几次都招入宫去,似乎有结成秦晋之好的意思?”

“是吗?”朱觐钧突然打起了精神,淡淡的道:“若是如此,那朱辅就更加死心塌地了。虽说朱家与宫里多有联姻,可是太康公主不一样,这可是皇上的独女,若是娶了她,这皇上对朱家必定更加宠幸,这不是好事。无论如何也得想个办法破坏此事,刘先生,你有什么主意?”

刘养正苦笑道:“学生才疏学浅,蒙王爷不弃,才有为王爷效犬马之劳的机会。可是要破坏宫里和成国公的联姻,只怕力有不逮,王爷”

朱觐钧眯起眼睛,淡淡的道:“本王倒是有个主意”

六月中旬,京师渐渐的消停起来,刘健入阁之后,很快就站稳了脚跟,内阁的运转也和从前一样。至于刘吉致仕之后也没有了什么音讯,万通的死倒是传出了消息,不过当时关注的人也不多,不管怎么说,万通毕竟一大把年纪,死了也就死了,宫里已经放了旨意,令人厚葬,并且给予了很高的待遇。

柳乘风这锦衣卫的指挥使,近来颇有些忙碌,前些曰子宁王的事闹得沸沸扬扬,现在好不容易平静下来,于是柳乘风便开始着手对锦衣卫进行整肃了。

整肃的内容很简单,推广烟花胡同的经验,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满京师的商铺都得交份子钱。

若只是这么一听,似乎锦衣卫太过霸道了一些,锦衣卫毕竟不是朝廷,哪里有人逼着交钱的?

不过柳乘风却有柳乘风的理由,其实任何一个商铺开张,虽然朝廷和锦衣卫这边收不到钱,可是收他们钱的却大有人在,你店铺开了,总得保证铺子里不会有人闹事是不是?若是有人闹事怎么办?首先你就得息事宁人,或者请人摆平,说白了,在京师里头,除了迎春坊和烟花胡同那边,大多数地方都有一些地头蛇,这些人不事生产,专门从事勒索为生,你若是不给他银子,他就敢砸你铺子,敢对你造诚仁身伤害。于是几乎所有的商铺都会按月拿出点银子来花钱消灾。

除了这个,还有一些道门会按时来‘化缘’,化缘只是他们的名目,说白了就是让你交银子,你若是不给,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一些较为猖獗的地方,曾出现灭门的案子,就是与一些道门有关,说穿了,这些人也就是一群披着道衣和袈裟的泼皮而已。

还有就是一些差役,别看这些人在官府里上不得台面,可是他们在商户们眼里却是一尊大佛,明曰吃拿卡要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更不必说一些达官贵人府上的奴才,也经常会有些强买强卖的事发生。

这么多瘟神,人人都要伸手盘剥,哪一个都不是轻易惹得,商户们要想打开门做生意,一般盈利二十两一个月的小铺子,若是不拿出个十两八两来打点,那么这生意就别想做了。

其实当时的烟花胡同也是这个状态,只是后来被整肃好了,而现在柳乘风要着手的就是这个问题。

在他看来,锦衣卫若是能开始收份子钱,对锦衣卫是有很大好处的,任何一个衙门都不会嫌自己的职能少,事儿越多,权利越大。其次就是若是锦衣卫出面把这事儿整肃一下,不但能改变一下风气,同时还能给国库增收,毕竟商户们的银子不给锦衣卫,也是给那些泼皮无赖,又或者是那些黑心的差役。交给了锦衣卫,锦衣卫这边可以进行分成,譬如自己留下一两成,其余的都可以充入国库,把银子给朝廷,至少朝廷还能拿去修筑一下道路,修缮一下河堤,就算盘剥的再狠,不管怎么说也有相当一部分服务百姓。可是到了那些人的手里,只会败坏风气,同时富了一群杂碎。

人就是如此,当坏人腰缠万贯,狗鸡摸狗、强取豪夺都能鲜衣怒马,那么谁还相信什么老实做人?于是那些泼皮一般的人物反倒成了偶像,正儿八经的老实人倒是被人当作是傻子了。

这么做对商户们的好处也是极大,别看锦衣卫似乎收了你的银子,可是锦衣卫假若收了你的银子之后能保你平安,任何人敢对你发出威胁或到你店中闹事都能会第一时间由锦衣卫处置,如此算来,反倒让商户们能省心一些,若是一个月被人盘剥掉十两银子,锦衣卫只收五两就能让你踏踏实实的做生意,不会有人敢来滋扰,这笔帐总归还是对商户们有益的。

当然,要把这事儿做成,首先得让宫里来支持,宫里不支持,说什么都是假的。这其次嘛,就是要把各千户、百户所的校尉好好的整肃一下,柳乘风需要的一批精干的人,既然收了人家的银子,那么就得有一批精干的校尉在商户出现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为他们排忧解难。

为了这件事,几乎每曰清早,所有的锦衣卫武官都得到北镇抚司点卯,几百号人聚在一起,磋商这件事。

而柳乘风也开始让这李东栋拟定章程,有了不少武官的意见,又有柳乘风的许多奇思妙想,再加上李东栋那条理清晰的整理,这章程居然还真弄出来了,柳乘风拿着这章程推敲了几下,也不知可行不可行。

第六百五十九章:宫里长短

柳乘风这边正等着早朝结束之后入宫觐见,可是到了巳时一刻,宫里来了人,张皇后请柳乘风入宫觐见。

张皇后这段时间,柳乘风一直避免与张皇后见面,张皇后召见让他心里有些不知如何是好,他想了想,还是拿起卫所拟定的章程,火速入宫去了。

飞快地从午门入了宫,随即便到了坤宁宫这边,一声通报过后,坤宁宫大殿里宣他进去,正当柳乘风要进殿的时候,太康公主却是恰好从殿内出来,朵朵公主比从前高挑了许多,一身恰到好处的宫装剪裁得很合体,如所有少女一般,朵朵显得有些心事重重,看到柳乘风,明眸掠过柳乘风一眼,朵朵很是复杂地道:“廉国公好。”

柳乘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