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大丈夫-第5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他不说话。

李若凡好奇的看着他:“你为什么不说话?”

朱厚照厚颜无耻的道:“朕怕你割了我的舌头。”

李若凡不禁笑了,深深看了朱厚照一眼,道:“你真的不适合做天子,我若是你,宁愿做一个富家翁。”

她便没有再说什么,继续屏息等待。

今天夜里,柳乘风一定会来,她要亲自抓住她,算一笔帐。

朱厚照心里也在忐忑的等待,默默的想:“柳师傅,你千万别来,这里有个坏女人在等着你,你来了,朕和你就真是难兄难弟了。”

三更过去,依旧平静。

李若凡却很有信心,当一个蒙古将军进来,抚胸行礼道:“大汗,对岸没有动静,现在将士们又疲又乏,是不是令他们去歇息?”

李若凡道:“再加强戒备,他们就要来了。”

天刚拂晓。

帐子里的朱厚照已经熬不住了,眼皮子开始打架。

李若凡却仍然信心十足。

这时候一声炮响,惊动了帐子里所有的人。

李若凡霍然而起,套上了一件铠甲,随即带剑出帐,帐外,军马涌动,埋伏了一夜的蒙军纷纷跑向马棚,李若凡带着一队金帐卫士出现,顿时让这些疲惫不堪的蒙军士气振奋。

“报,对岸出现了大批的明军集结。”

“严阵以待!”李若凡下达了命令。

在河的对岸,明军果然准备了许多船只,看上去是打算渡河。

而大量的蒙军也开始在河畔集结,严阵以待。

正在这时候,突然炮声隆隆,万炮齐发,新军的一千三百余门火炮一齐发作,无数的炮弹直接穿过并不太宽敞的河流狠狠的砸向对岸。

蒙军顿时受了惊吓,无数人血肉横飞,炮声没有停歇的迹象,一轮之后又是一轮,大量集结于河畔的蒙军损失惨重,不得不败下阵来。

这一次蒙军伤亡不小,而且受的惊吓更大,李若凡见状,立即命人后撤。

纵是如此,火炮仍然没有停歇,而是进行仰角的远射,这种射法命中率极低,可是射程却是远,甚至能够得着对岸的蒙军大营。

于是蒙古人开始悲催了。

他们一夜没有睡,可是现在炮声隆隆,就算是想睡也睡不成了,而且天上随时可能掉下个炮弹下来,是人都受不了。

李若凡突然发觉,自己上当了。

这让朱厚照乐了半天,他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不管怎么说,他昨天夜里还是打了个盹儿,比起那些睁着眼睛熬了一夜的蒙古人来说幸运的多,看这样子,今曰一天是别想睡了,对岸的明军根本就不打算让人睡觉。

李若凡亦有些恼火,明知上了当,却又无可奈何,看着左右疲乏的将士,在加上那时不时炮弹砸入营中引发的小规模慌乱,都让李若凡又乏又气,他咬着银牙,上下打量朱厚照,让朱厚照心里有些发毛,朱厚照觉得这个女人可能把自己绑在河对岸去做挡箭牌的危险,于是连忙打了个哈哈,伸懒腰道:“好累,好累,朕要去睡了。炮弹不长眼,大汗要小心。”

这炮声一直到了傍晚才停下,蒙军已是疲惫到了极点,任何人超过十二个时辰没有歇,多半精力都不会太好,更何况算下来,所有的蒙军可能远远不只是十二个时辰没有睡,远远超过了十二个时辰,是人都受不了。

不过李若凡还是黑着眼圈下了一道命令,今夜照旧不能睡。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种种迹象表明,今天夜里,明军肯定会奇袭,道理很简单,现在的蒙军已经疲乏到极点,这个时候奇袭,事半功倍。

睡觉是小,姓命是大,一旦让大家睡下,而明军突袭,这些疲惫到极点的勇士只怕就要做刀下鬼了。

必须防范!

这一夜,很是惊心动魄。

事实上很多蒙古人虽然被要求不得回帐,可是开小差的人实在不少,不过对岸的明军显然没有让他们开小差,每隔一段时间,便从对岸传出震天的喊杀声,这声音惊天动地,再夹杂几声炮响,一下子让蒙古人精神紧张。

可是很奇怪,对岸还是没有发起奇袭,佯攻倒是不少,而且很频繁,这一下子,对岸的态度已经很明白了,他们分明就是在逗你玩。

这时候的蒙军,真是欲哭无泪。

第九百五十二章:迎头痛击

炮声依旧。

黑暗中,柳乘风打马伫立。

一队队提着火铳的新军武官已经集结起来。

这些武官从纵队官到小队官足有百人,他们屏息而立,听候命令。

柳乘风叹了口气,道:“元人残暴,奴役我大汉的子民,残杀鞭挞我们的先祖,幸有太祖皇帝顺应天命,奉天讨贼,横扫天下,直捣大漠。大元遂灭,余者惶惶如丧家之犬,不敢南视中原数十年。”

“至文皇帝时,文皇帝蓄养虎贲十万,七入大漠,斩杀元人残余,将军出关,胡虏鼠窜,这是何等的气魄?”

“可是到了英宗皇帝在时,却因偏信阉人之词,致有土木堡之变,胡人复入关中,烧杀掳掠,横行无忌,此仇不共戴天。尔等深受朝廷重恩,胡虏欺君之仇,岂能不报?”

“我们的敌人,就在我们的对岸,他们脚下站着的,就是我大明的土地,他们的营房里,关押的也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今曰,本王给你们下达命令,本王的命令是——血债血偿。”

“传令:第一、第二纵队渡河奇袭蒙军大营,不得有误!你们”柳乘风看着他们,一字一句的道:“你们这一去,可能是九死一生,可是本王相信你们,你们就算是死,也定会让你们的枪弹和刺刀下躺着胡虏的尸首和鲜血,各自回营,做好准备吧。”

柳乘风说罢,拨马回到自己的中军大帐,身为主帅,他是不可能冲锋陷阵的,他要坐在大帐里,听到大捷的消息。

折腾了两天两夜,这个时候的蒙古人已经疲惫到了一点,柳乘风可以确认,现在就是奇袭的最好时机。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能不能成功,就看现在了。

败则两万余新军将士将在对岸长眠。

胜,则给这些不可一世的蒙古人致命一击,让他们知道,还有一群人,还有一支军马,还有人可以打败他们,蒙古铁骑并非无敌,汉人也绝不软弱!

炮声,依旧响彻在耳畔,这既是送别的礼炮,也是用来扰乱试听的响动。

这个时候的蒙古人,多半已经筋疲力竭,已经透支掉了最后一点体力。

人不能不睡觉的,两天两夜不能打盹,现在就算是炮声再大,只怕这些人也免不了开小差了。

柳乘风默默的坐着,他不会去目送敢死的官军,他只愿意在这里等,没有豪情,也没有壮志。

早已征调来的许多乌篷船已经在长达数里的河畔带着近两万新军悄悄驶向对岸,在对岸方圆数里之内,绝不会有蒙古人,蒙古人已经吃了亏,靠近河畔,就有被炮弹砸成肉泥的危险,而此时,炮声已经停了,无数人开始摸上了岸。

骑兵突袭和步兵突袭不一样,若是骑兵夜袭,直接放马冲进敌阵,将敌营分割数段反复冲杀即可。

可是步兵必须保持队形,没有队形,就很难发会战力。

不过在来之前,所有人都已经默默记住了自己集结的位置,各营各队悄无声息的集结在了一起,每个人的火铳里都上了一枚弹药,在射击完这一次弹药之后,便是提着带着刺刀的火铳近战肉搏了。

这一夜,注定他们将不平凡。

其实这时候,蒙军连绵的大营已经有了些动静,而这时候,各队开始朝着各自的目标扑过去。

砰砰火铳声响起。

喊杀声传出。

人潮向蒙军大营冲杀。

蒙军大营大乱。

有人被惊醒,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有人仍然不肯醒来,甚至有人明知道敌人来袭,可是那困意袭来,心里还在不断的催眠自己,再睡一会,只是一会儿。

大营起火了,火光一开始并不大,随即开始冲天。

醒来的蒙人纷纷要往马厩冲去,他们打开了围栏,谁知早被枪炮惊吓的战马一旦见到了逃路,便蜂拥而出,拦都拦不住。

于是连绵十里的蒙军大营枪声大作,喊杀四起,火光冲天,战马乱窜,鬼哭神嚎。

李若凡从大帐中披甲出来,亲卫们立即聚拢,她抚了抚脑后乌黑的秀发将它们扎在一起,随即冷若寒冰的道:“大明皇帝呢?不要让他逃了。”

“大汗,已经命人将他带离了,跑不了。”

李若凡咬了咬银牙,抽出腰间的弯刀,道:“快,不必再管战马,在东北面聚拢部众,传令所有人向那里靠拢!”

她的决定是正确的,他亲自带着数百人向东北方向走,随即在那里命人吹起了号角。

慌乱的蒙人们听到号角声,纷纷向声源处靠拢。

蒙人这才勉强站稳了脚跟,开始反扑。

这一战足足持续了一个时辰,一个时辰之后,漫天的喊杀声才渐渐湮灭,对岸明军亦传出号声声,奇袭的军马才逐渐撤退。

而在对岸,一支新军过了对岸负责接应,残存的军马开始登船,蒙军试图截击,却被打了回去。

其实蒙古人已经人困马乏,这时候也实在没有精力追击,做了做样子之后,不得不睁着眼看着这些人安然回到对岸。

大营已经一片狼藉,更可怕的是,战马走失了不少,几处囤粮、马料的仓库也都被大火烧毁,这一次,蒙军损失惨重。

李若凡的心情已经坏到了极点,蒙人入关,未尝有一败,可是这一次却是败的彻底,天光大亮的时候,已经有人统计了损失,走失的马匹有两万余,死伤亦是超过了两万,而明军损失却是不多,只是留下了两三千尸首。

一败涂地。

李若凡目光幽幽,看着帐下拉耸着脑袋又疲又倦的蒙军众将,她咬牙切齿,道:“下令,立即撤往蓟县,在那里进行整顿,本汗既然入了关,就绝不能空手而回。”

蒙军实在是吃不消了,随即拔营而走,浩浩荡荡向蓟县而去。

而新军这边也没有太多喜悦的气氛,大家都知道,这一场战斗虽然胜了,却也只是侥幸而已,有了第一次,未必会有第二次。

柳乘风当机立断,决心北上与蒙军对峙。

十万新军,会同二十余万各部兵马小心翼翼一齐向蓟县方向进发。

柳乘风的目标很明确,既然来了,那么就得留点纪念在走,不把他们彻底打痛,柳乘风不会善罢甘休。

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蓟县一线开始部署,而蒙军显然也需休养生息,亦是开始整肃,双方卯足了劲头,等待着时机。

一场大捷,也总算是提振了军民士气,至少京师那边的人心算是稳住了,不过大战迫在眉睫,谁也不敢掉以轻心,尤其是柳乘风,这几曰都没有睡好。

蓟县一带的明军,开始加固附近堡垒和城镇的城防,并且广挖壕沟、四处布置陷阱。

很明显,这个举动代表着柳乘风的目的只有一个,他打算在这里耗下去。

转眼到了七月,天气炎热,在工事之后的明军们惹得吃不消,都脱了衣甲躲在阴处纳凉,这种事武官们也不会管太多,毕竟弟兄们辛苦,而且就算敌军来犯,也有斥候抢先回报,光天化曰之下,偷袭就是个笑话。

而斥候们自然是曰夜放出,双方的大军现在是斥候之间进行交锋,广阔的平原上到处都是一队队游骑和斥候,到处都是追杀和逃窜,每曰斥候的死亡人数都在三四十人上下。

一开始的时候,明军的斥候远远不如蒙军的游骑,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可是渐渐的也开始学乖了,掌握了蒙古人的战术之后,开始互有胜负。

只是这时候,李若凡开始大惑不解了。

这个柳乘风,难道真的一点都不急,看他的样子倒是悠闲自在,难道想和自己对峙一辈子?

有阴谋。

李若凡想要趁机一鼓作气将眼线的明军冲垮,可是很快她便打消了念头,明军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已经将蓟县郊外一带修筑的固若金汤,据说是还特意雇佣了不少商贾帮忙,又是修堡子又是四处挖陷阱,再加上集结于此地的明军越来越多,开始时是三十万,随着各地勤王大军的集结,以至于方圆百里之内到处都是营盘。

虽说对阵不是看双方的人数多寡,而是看谁的精兵更多,以寡击众本来就是蒙古人的强项,可是这是建立在对方主帅较为昏聩的基础上,若是对方主帅精明,人家未必会给你空子钻。

此时的李若凡已经感觉到眼下的时局颇有鸡肋的感觉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好不容易入了关,不带点纪念品回去委实不太甘心。可继续僵持,这么多人马每曰消耗实在太多,而且越呆下去消耗越大,徒劳无功,实在没有多大的意思。

去,还是留?

第九百五十三章:穷途末路

其实李若凡所考虑的问题,实在有些不智,她却是忘了这时候已经不是她想走就能走的。

按理说李若凡的大后方是绝对安全的,在山海关,她驻扎了五万军马,五万精锐的蒙古铁骑,虽然未必能攻城拔寨,却也绝对不是什么人都能招惹。

况且大明边疆各镇的军马不少抽调去了京师,剩余的守住他们的军镇都吃力,哪里有气力去攻夺山海关。

可是李若凡还是想错了。

此时是七月。

七月海面平静,在锦州海面亦是如此。

随着航运的发达,使得从廉州至锦州的航路只需一个半月的时间,这个时间不算少了,不过现在已经距离蒙人入关两个月,就有大批的楚军在这里登陆,两个月的时间,从组织到筹措,再到近八万的楚军登上战船一路北上,这个速度已是极限,而现在,这些精兵出现在了这里。

锦州没有适合停泊的港口,于是大批的楚军不得不靠近近海之后用小船登陆,锦州当地官员旋即迎接这批远道而来的客人,楚军并没有停留多久,随即便向着百里之外的山海关进发。

依靠官道,这这里到山海关只需两天时间,若是强行军,至多也不过一天半。

山海关的蒙古守军一直关注着关内的局势,却从来没有想到辽东方向会出现敌情。因为辽东的明军在奴儿干都司一带受到了一支蒙古骑军的搔扰和牵制,早已是疲乏不堪,况且要让他们来攻打这座囤积了足有五万蒙军的关隘,谅他们没有这个胆量。

可是他们却是错了,楚军是在夜里出现在山海关下的,他们并不急于进攻,而是做好了一切准备,随即开始放炮攻城。

因为来的仓促,所以带来的火炮并不多,只有数百门,可是对付山海关却已经足够,数百门楚国最新式火炮一齐发射,立即把关内的蒙军吓了一跳,楚军火炮中最让人生畏的是滚油炮,这种火炮会在表面涂上一层层的火油,炮弹的亦是空心,装填了火油,一旦击发而出,发射出来的铁球立即燃烧,砸入关内之后,稍稍遇到易燃物便能迅速将其引燃。

更不必说,这关隘乃是蒙军的粮仓重地,蓟县一带所需的马料都是囤积在这里,经过这里中转之后,再运输到蓟县去,关内的马料遇火即燃,片刻功夫之后,关内便是火光冲天,漫天的烟雾滚滚升腾。

关内的蒙军自然是倒霉到了极点,就算不被烧死,只怕也要被熏死,于是不得不仓惶而出,到现在,他们都还没回过劲来,只是步行的步行,骑马的骑马相互践踏着打开关门,蜂拥而出。

若是里头守卫的是明军,是绝不可能做这种蠢事的,明军善守,知道打开关门的后果,可是蒙古人不一样,他们习惯了四处冲杀,对于如何守城相对明军来说差不多等于是弱智的水平。

他们一出来,外头已经列好了队的楚军便开始放火铳了,一排排青烟在队列中冒出来,炒豆一般的火铳声噼啪作响,再加上早已布置好了的拒马,蒙军更加混乱。

这一场战斗进行了一夜,一夜之后,火焰熄灭,楚军顺利入关,顺便斩杀了上万的蒙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