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朱明画卷-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晋王夫妇的沉默,不是湘王夫妇低眉顺眼的沉默,这对夫妇二人时不时有敌视的目光掠过她和朱棣。再听楚王妃话中隐约透露出的交好拉拢之意,并一反常态的未对晋王妃挤兑。看来所谓“天下无不透风的墙”果真不假,即使今上强硬压下太子病危的消息,也瞒不过他这几个成年的儿子。
    正暗暗感慨之际,只听“吱呀”一声轻响,偏殿殿门由外推开,一个四十多岁的有品阶宫监行礼禀道:“小的奉惠妃娘娘懿旨,请燕王妃过宫说话。”
    仪华讶然放下茶盏,询问的看向朱棣。
    朱棣沉凝片刻,旋即含笑点头,道:“父皇还未起身,你先去拜见惠妃娘娘吧。”
    郭惠妃乃六宫之首,行皇后之权,本就要前往拜见。想来朱棣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方让她前去。
    仪华依言而行,随宫监离开。
    离开之时,殿内气氛陡然一变,仪华只感背后如芒在刺。
    此时非常时期,任何一点风吹草动,便是草木皆兵。
    仪华如此告诉自己,继而深吸一口气,跨过两寸高的朱红宫槛,纤细身影消失于众人视野中。
    命王府侍人取出事先备与郭惠妃的年礼,仪华一路踏雪徐行,来至郭惠妃宫宇。
    自鲁王死后,一直身居六宫之首的郭惠妃,已不可同往日而语,周身气派逼人,却又眉目慈和婉约,令人心起亲昵之感;不过眼锋里偶有那一两丝凌厉闪过,方才提醒仪华记起眼前之人,不可掉以轻心应对。
    一时小心相陪三刻钟,见宫人请奏年节事宜的操办,仪华借机告辞道:“惠妃娘娘,年节祭祀乃国之大事,臣媳不敢担扰。后几日必再进宫给娘娘请安。”
    郭惠妃知仪华是急于觐见圣颜,也不再留,笑着点头道:“好,只要还记得来听本宫唠叨,陪着说会儿话就是。”说着压下仪华自谦的话,意味深长的看了仪华一眼,道:“令妹指婚给了我儿,现在你十三弟不但是你小叔更是你妹婿,你与本宫关系可是又近了一层。可不能向以前淑妃姐姐还在时一样腼腆,进宫的次数屈指可数!”
    郭惠妃说得温声细语,仪华却听得心中一凛。
    淑妃是晋王生母,当年大行皇后马氏过世,便是由淑妃行皇后之权。如今郭惠妃借徐盈华的婚事指明他们关系不同他人,更隐晦提及晋王,其欲支持朱棣之心已不言而喻。可这位身居高位又有儿子即将大婚的郭惠妃,究竟怎么想又有谁知?
    想着不由暗气,太子尚未病逝,他们一个个却已蠢蠢欲动,还处处将燕王府牵连期内。
    压下心中不快,仪华不卑不亢道:“淑妃与娘娘您都为臣媳庶婆母,臣媳恭敬之心不敢有偏失,自当与明年有幸嫁入天家的鄙妹恪守皇媳之则,孝顺娘娘。”
    郭惠妃目光一冷,笑容淡了几分,道:“燕王妃不愧是仁孝知礼之人。”不咸不淡的一句话罢,便命宫人送仪华离开。
    告辞郭惠妃,仪华择原路返回,心绪微黯。
    身后跟着的李进忠、盼夏,见仪华一路上一言不发,心中有了较量,路上也沉默不语。
    走入今上宫殿附近,刚上了游廊欲往偏殿而去,就听拐角处一个尖细的嗓子低声催促道:“快将皇上的汤药换了茶盏奉上去,若耽搁了皇上服药的时辰,小心你们的脑袋!”
    “……可是公公,皇上他这会儿正大发雷霆,奴婢怕……”
    不等小宫女的话完,那公公已怒骂道:“皇上昨一宿没睡,今曾四更末才从东宫回来,这再不上了汤药去,你存心要——”调高尾音。
    小宫女哽咽着连声答道:“公公莫恼,奴婢这就去。”
    话落,只听一阵匆匆的脚步声过后,这个离茶水间不远的小转角又恢复了原本的沉寂。
    良久,驻足在拐角另一面的主仆三人慢慢踱步而出。
    “王妃……”李进忠心思灵活,一下就察觉出那两宫人的话中有异,不由看向仪华。
    仪华心中有数,直接打断了李进忠,另道:“皇上醒了,不可误了觐见的时辰。”说时已快步向偏殿赶去。
    赶至偏殿时朱棣他们已不在,只有另三府的侍人留着,仪华随手唤了一人问道:“王爷他们呢?”
    “回燕王妃,各位王爷和王妃已去正殿觐见皇上。”宫人毕恭毕敬道。
    闻言,仪华半口气不歇,留了李进忠和盼夏在此,匆匆忙忙向正殿行去。
    临至正殿外,脚步骤然一停,正犹豫是否让通传进去,只听“哐啷”一声瓷器大碎声,随即便是纷杂的声音齐道:“父皇(皇上)喜怒!”
    ——
    (晚上还有一更,大约在12点左右。)
二百三十二章 求情(中)
    二百三十二章 求情(中)
    闻声知意,仪华屏息静立在一扇朱红门扉外,下意识地细辨殿内的动静。
    殿内寂静无声,惟有一缕若有似无的药香幽幽浮动,飘散出来。
    时间如沙漏缓慢地流逝,仪华在殿外已一动不动地站立着,陷入进退两难之地。她僵然转头,视线从守卫殿外的大内侍卫身上缓缓滑过,见他们每一个皆面色肃然,对这发生的一切视若无睹,只是尽自己的守卫职责。
    目视之下,仪华心下已有决断,她往右横移一步,面向无门扉遮掩的大殿,恭敬跪下。
    双手交叠平于地面,头低低垂在手背,高高的朱红门槛挡在前,几乎遮去她整个身形。
    然那只是一般人的视角,高居龙椅之上的朱元璋,龙目一扫,自是一目了然。
    “何人跪在外?”沉寂了许久的大殿内,响起了朱元璋威严的声音。
    威严的声音隐含着不易察觉的森然冷意,仪华敛下心中萦绕多年的骇意,端然俯首跪地,四平八稳道:“臣媳徐氏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约片刻,朱元璋淡淡的“哦”了一声,道:“原来是老四媳妇,进来吧。”
    仪华莫敢不从,盯着小鹿靴尖上金丝翟鸟,跨槛而入,待行至朱棣身旁欲重又跪下,就让朱元璋阻止道:“罢了,时近年节,朕也不想置气,都起来吧。”
    谢礼,四对藩王夫妻束手侍立,朱元璋又道:“老四的兄弟都是夫妻同来,朕还在想老四怎么一人前来。”
    仪华想起郭惠妃,心中一沉,广袖下双拳紧握,不偏不倚的平叙回道:“臣媳本与王爷同来,后受惠妃娘娘传召。”
    “惠妃?”朱元璋不辨喜怒地重复一声。
    “是的。”仪华强凝心神,字字斟酌道:“惠妃娘娘差人问皇上可起身了,听宫人报尚要些时辰,便让了臣媳先过去了一趟,交代臣媳给魏国公府上礼,并解释一下娘娘她近日身体不适,又要忙于年节诸事,无法以姻亲之礼在年节交往。”
    一番话说完,仪华止不住心律骤快,暗思回答可有失误。
    一不得提太子任何事;二不得让朱元璋认为郭惠妃罔顾太子之病,只关切亲生皇子大婚。
    细细推敲发觉无误,却不及松一口气,一个疑问油然而生:郭惠妃在朱元璋起身之前传召她,虽于情在理,但于礼未免少欠妥当……这位郭惠妃究竟欲以何为?
    疑念如电而闪,来不及思索间,朱元璋已然又短叹一声,道:“倒是难为惠妃劳累了。”
    仪华沉默不语,这不需要她接话。但是,即便不再接话,殿内气氛已在这一问一答中渐渐缓和过来。
    阶下众人有所感,又一次齐道:“请父皇保重龙体,勿伤神忧心。”
    朱元璋听见八个儿子媳妇一致的声音,目中冷意一闪,语气却不变道:“你们如此关心你们大哥的病情,也不枉朕多年来的教导尔等要‘兄友弟恭’。”话一顿,续道:“朕也想去看看老大伤寒好转没。这样吧,一会同去东宫!”
    不久之前,还因提及太子勃然大怒,此时却主动说一探东宫,众人心中诧异不已。
    怀疑之间,楚、湘二王夫妻以及晋王妃忍不住微微抬头,见朱元璋正端着重换上的茶盏慢饮,并无什么异状,又满目疑色的低头侍立。
    就在他们低头的下一瞬,朱元璋端着装有汤药的茶盏略往下移,目含薄怒的扫过抬头的二子三媳,若有所思的在另二子一媳身上停留须臾,方喝下汤药,命宫人摆驾东宫。
    一反避谈太子病情的态度,朱元璋大张旗鼓的到了东宫。
    东宫官员见圣驾后面的四对藩王夫妇,心中俱是诧异,不过身为臣子只有领命一条。
    其中一位官员急忙说道:“请皇上、诸位王爷王妃随小的这边来。”
    仪华一直冷眼旁观,自将东宫一众官员神色尽收眼底,心绪越发不宁,只觉后面定有事情发生,又不知将会发生何事,只好亦步亦趋跟在朱棣身侧。
    不一时行至东宫正殿,听说圣驾到来,寝殿里的人全迎了出来。
    朱元璋脚步不停,径直穿过跪倒一片的人群,大步走进寝殿。
    仪华低着头小心跟上,余光在跪地众人身上看过,见这些人中除了宫人就是太医,并无一个外臣在,唯一一个算得上不是臣子的,就是周王。
    留心注意时,一个正处在变声期的你少年声音道:“孙儿允文叩见皇祖父。”
    仪华凝目往过一瞟,微微讶然,眼前头束宝冠、穿青锦罗袍的十四五岁少年,竟然是朱允炆。她不过短短两三年不见,朱允炆已长成如斯少年郎,端是面如冠玉,气质尔雅,与其尚武的祖父叔伯兄弟截然不同,翩然一位初具风华的佳公子。
    显然朱元璋也喜欢这个气质出众的皇孙,俯身亲自扶起跪首的朱允炆,目光慈爱道:“你还小,皇祖父说过你父王身边有多人照顾,你不用一直侍奉床前,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
    朱允炆听到皇祖父拳拳关切之话,眼眶一红,自然地扶住朱元璋,道:“侍奉患病父母,是为人子之责,皇祖父勿要为孙儿担心。倒是皇祖父面色不如前些日子好,还请皇祖父保重龙体,方是百姓之福,孙儿之幸。”
    祖孙两关系亲昵,看得有心人一阵眼热,只听晋王妃微咳一声。
    朱允炆循声看去,注意到随行而来的叔叔婶母,忙要过去行礼拜见,朱元璋却手上一挥,话中暖意淡了几分道:“先去看你的父王吧。”说罢示意朱允炆搀扶他入内,众人纷纷跟随而行。
    甫一入内,憋闷的热气夹杂着浓浓的中药味扑鼻而来,仪华皱了皱眉头,继续往里走。
    寝殿内铺着软厚的大红毡,走在上面可消脚步声,却消不完一行二十几人导致的声响。
    侍奉汤药在榻下的太子侧室陈侧妃听到响动,立马说了一句:“殿下,皇上来看您了。”声音饱含哽咽。
    “扶本宫起来,本宫要给父皇请安。”太子有气无力的声音里透着坚持。
    “殿下,不行呀……”陈侧妃“咚”的一声跪在地上,匍匐在脚踏上痛哭不止。
    “不许起来!”朱元璋急忙阻止一声,由朱允炆抚着,脚步慌乱的疾行到太子的床前,带着掩不下的浓浓关切,轻斥道:“糊涂!是虚礼重要,还是你病情重要?这样不顾自己的身体,置来看你的老父于何处?”
    两句话问得太子面红耳赤,刚由着陈侧妃抚着躺下的他,又要起身告不孝之罪。
    “好生躺着,养好你的身体,才是对老父的孝心。”朱元璋让朱允炆抚着坐下,亲自阻止了太子起身,又连番询问了一些话;许多回话因太子体虚无法答,皆有跪在脚踏上的朱允炆一一答道。
    一时间,倘大的寝殿内静悄悄地,只有祖、子、孙三人旁若无人的交谈。
    仪华垂首侍立众人之中,听着眼前不时传来的话语,有些恍惚的想到:原来天家在皇权之下,不是没有亲情可言,只是对象不同而已。曾以为极受皇恩的晋王,拿来眼前一比,也不过是那微乎其微的眷顾。
    想到这些,仪华有些好奇晋王此刻的反应,她目光略往右一看,晋王果真已乍然变色,看向床榻的目光越发冷冽。一眼毕,她不着痕迹的收回目光,却不经意瞥见低头看不清神色的朱棣,莫名地她心中一搐,只觉朱棣在无形中竖起了一道厚墙,阻隔了与所有人的联系,也包括她……
    专注朱棣之时,不觉那边三人已续完话,朱元璋目含隐痛的看了太子一眼,转回头,已然不显情绪道:“给你们兄长请安吧。”
    太子虽不是九五之尊却也是君,仪华忙敛心神,与叔伯妯娌一起上前行叩首之礼。
    太子一双没有焦距的眼睛,定定地看了半晌,方见跪在地上的八位兄弟与弟媳,他吃力地笑了一声“自家兄弟,免礼。”
    仪华随众起身,这才看清太子居然病至如此——只见他连倚靠之力也无,只能虚弱的躺着,面无人色,双唇发青,额头还冒着汗,有碎发让汗粘着,一副微有邋遢的病重样子。
    正看着,太子眼内刚聚集的焦距又散了去,他双唇颤抖,牙齿也上下嗑着:“冷……”
    朱元璋一听,喉头一动,良久才撑着朱允炆的手站起来,吩咐了一句“再加床褥子,添些炭炉进来”的话,神情急剧一变,目光锐利的看向一众儿子儿媳,道:“你们也看见老大的病情了,虽是伤害却病得不轻,其中更与劳累有关!”
    与劳累有关?众人听得一头雾水。
    朱元璋满意的看着一众表情,道:“老大前往陕西择地建都,老2不一旁协助、欺压百姓不说,还处处与老大为难才至老大病至如此!今日朕就当着你们几个兄弟的面,好好处置了这个孽畜!”
    掷地有声一落。殿外已有宫监扬声喊道:“秦王到!”
    ————
    (明日七点更。)
二百三十三章 求情(下)
    二百三十三章 求情(下)
    一切来的太快,一众人不及反应,就见秦王被两名宫监抬了进来。
    眼见秦王奄奄一息的趴躺在担架上,显然是背后受了杖责,在场之人无不震惊错愕。
    “二哥,你怎么……”与秦王一母同胞的晋王,忍不住足下僵硬地踏出一步,眼神复杂的看着尽乎动弹不得的兄长。
    见状,深受礼仪教化熏陶的朱允炆也按耐不住,正要上前,却被朱元璋暗中拽手阻止。
    无人注意到祖孙俩的暗下动作,他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秦王,开始各怀心思。
    秦王在众人的注视下,艰难而缓慢地抬起头,露出一张憔悴干瘦的脸,他努力睁开半眯着的眼睛,目光落在晋王身上,一下子脸上涕泪交横:“老三……”
    晋王锐目中厌恶一闪,撇开头,面朝朱元璋恭敬抱拳道:“父皇,二哥他虽有过失,可已受了重责,还望父皇开恩。”说完下袍一撩,跪下求情。
    朱元璋对诸多儿女宠爱不一,尽管一直不喜秦王,为人却最是护短。几兄弟及妯娌心中一番计较,即刻随晋王下跪求情;殿中其他人见王爷王妃皆下跪,也不敢慢上半拍,忙不迭跪首呼道:“请皇上开恩。”
    朱元璋面无表情地看了一眼地上一干众人,凝目于秦王,见秦王一副懦弱不堪的模样,心中在见秦王被抬进来时的那一丝不忍,也让恨铁不成钢的怒气取代:“朕一而再的股息这个孽子,他却半分不知悔改,在藩地欺男霸女!如今不过杖责一百,已是小惩大诫,你们竟还替他求情?!”
    杖责一百,这不是生生得要去大半条命!
    在场众人不由地倒抽了一口凉气,再不敢揣测圣意,全都低低垂着头不再多言一句。
    一时间,全场一片沉寂无声。
    秦王乃纨绔子弟,最贪生怕死不过,察觉朱元璋不会像以前一样,对他所犯过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过去,心中惧怕朱元璋会下令再杖责他,岂不是要了他这条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