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吕布是我-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通告的内容令他如中当头一棒,天旋地转,晕头转向。
  这怎么可能?曹操难以置信,不愿面对现实。
  伪帝袁术政权的覆灭刚刚令他松了口气,更大的危机就扑面而来。
  他还在怪怨刘表抢了先手,打乱了他吞并寿春,壮大自身的计划。
  却没想到,一个以消灭他为目的的强大联盟建立了起来。
  本来一直是他靠着挟持汉帝的优势,联合各方征讨异己。
  现在一个靠着玉玺,打着汉室正统旗号的新朝廷已经成立。
  他的优势已被打破,天下人现在多了一个选择。
  现在中华大地又出现了一个号令天下的声音。
  天下人还会认同他这个独裁专制的汉室朝廷吗?
  曹操联想到未来会出现的可怕后果,冷汗直冒,难道他统一天下的理想就此破灭不成?
  刘备也接到了通告。
  他惊讶万分,吕布、张绣和刘表的联盟早已形成,只不过这会更加紧密而已。
  成立新朝廷的目的是为了打破曹操代天子发号施令的优势,这也是他能理解的。
  令他惊讶的是,新朝廷供奉玉玺为虚皇,打的是汉室正统的旗号。
  形式上这么做和袁术仗着玉玺称帝并无不同。
  本质上这么做和袁术称帝是完全不同的。
  这么做彰显出曹操挟持汉帝欲求天下的野心。
  这么做能得到天下有识之士的认同。
  他在心底取笑袁术的无知,假如袁术也打着虚皇的旗号,也不会落得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
  他又佩服我们的手段,曹操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大好形式,被我们轻描淡写的化为乌有。
  将来谁能问鼎中原,一统天下,已成悬疑。
  刘备打心底里羡慕吕布。
  吕布被曹操撵的灰头土脸的逃来他的徐州,蜗居在他的小沛。
  可人家一番转战,轻易占据了司、雍两大州。
  更联合刘表、张绣组成对抗曹操的超强联盟。
  人家混的风生水起,可他还被局限在徐州一地。
  什么时候他才能雄霸中原,多年来的隐忍与等待,他蹉跎的白了头发,萎缩了身骨,可他仍然被袁绍和曹操两方压制,动弹不得。
  刘备计算着将来,考虑着未来的走向。
  孙策是在战场上接到我们的通告。
  孙策本来已经率兵北上,准备会和曹刘联军,一起讨伐袁术。
  可他刚刚带兵离开不久,领地内部就发生了叛乱。
  孙策听闻大怒,率兵返回领地,开始征讨叛乱。
  接到我们通告之时,他正准备进行最后的平叛战役。
  孙策惊叹错过了一场中原的风云际会。
  我们建立新联盟,成立新朝廷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孙氏家族和刘表是死敌。
  孙坚的身死使他们和刘表之间有了不可化解的仇恨。
  孙坚就是在攻取襄阳的战场上失去生命的。
  孙策对曹操是否挟持汉帝,代天子发号施令并没有太多感觉,他也不看重究竟谁才是汉室的正统,他只是不愿看到刘表强大起来,那样他将来的复仇之路又艰辛了几分。
  他放下对未来的忧虑,率领士兵,身先士卒扑向反叛军的大营。
  袁绍在他的城守府中接到我们的通告。
  一场蝗灾使他和公孙瓒之间的战争陷入了停滞。
  再者,北方的天气冷的早,寒冷的天气已经不适合他们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袁绍已经开始规划明年开春以后的战略了。
  中原战场的风云变幻一直是他密切关注的。
  袁术咎由自取,招来了四方势力的联合围攻。
  他暗自感叹,他这个弟弟也该受些教训了。
  他准备在最后时刻和曹操说两句好话,让曹操放过穷途末路的袁术。
  可形势急转,袁术竟然被刘表生擒。
  寿春的形势已经不是由曹操说了算。
  他以为袁术落在刘表手中也不算坏事,刘表和他处于联盟状态,或许会看在他的面子上,留袁术一条小命。
  接下来的发展令他更是意想不到,我们的联盟竟然要建立一个新朝廷。
  这是他一直想做,却没有实现的事情。
  他曾经想扶持一个刘姓的外室皇族当傀儡皇帝。
  但他也觉得那么做实在不够正统,不会赢得天下人的认同。
  他表面上维持对许都朝廷的忠心,也承认自己是许都朝廷的臣子。
  可他让曹操送给他一顶大将军的帽子,不听从任何人的号令。
  他决定清除公孙瓒这个隐患,平定北方,然后再来图谋中原。
  他绝不想看到中原突然又出现一个强大的势力。
  曹操的强大已经让他备感威胁,现在我们的联盟加上打着正统旗号的朝廷,已经成为他将来图谋中原的更大障碍。
  袁绍考虑着自己的立场,寻思着怎么才能削弱我们的力量。
  远距西凉的马腾,雄踞汉中的张鲁,独霸川中的刘璋等等中华上下的大小势力都收到了我们的通告。
  中原变天了,延续了数百年的大汉王朝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朝廷名不副实,失去了使人信服的权威。
  大家都在考虑,既然能号令他们的朝廷名存实亡,他们是不是应该建立一个新的国家?
  真正的群雄割据,军阀混战时代已经到来。
  中原形势的混乱让四方割据的群雄野心膨胀,不再安于现状,开始不断寻找机会,扩张自身的实力。
  这是我们预先没有考虑太多,也没有办法顾及到的。
  人的野心在混乱中最容易膨胀,这是人性的特点。
  要想让四野平复,天下安稳,我们还是需要尽快的平定中原的态势。
  曹操以强大的武力平复天下,那么我应该如何开创另一条新的道路呢?
    正文 第六十一章 危机隐现
     更新时间:2009…12…30 14:55:27 本章字数:2822
      在我身处襄阳,全力组建新朝廷,实行新管理、新秩序的时候,长安出事了。
  叛乱军借用的名义就是反对我加入铁血联盟,反对我支持建立新朝廷。
  长安叛乱,这不是可以忽略的小事,这是关系到我军稳定发展,开拓未来的大事。
  甚至影响到了我在三国的最终理想。
  若是我军从长安全面败退,我的势力受到压制,那么中原再不能由我翻云覆雨。
  我军困守在一穷二白的洛阳地区,再难有所作为。
  那么我想改变三国的理想也就会成为空谈。
  我不能在襄阳继续逍遥自在了,我必须以最快速度返回长安。
  不知道陈宫和张辽是否能顶住叛军的压力,坚持到我返回的那一刻。
  虽然我回去也未必能改变什么。
  我军在长安的基础薄弱,最大的所持是改编自郭汜降军的温侯军,可温侯军对我的忠心还有待考察,不能完全信任,而留守潼关的一万飞骑军现在更是动弹不得,形势危机,我已经不能留在襄阳继续完善所有细节了。
  我马上辞别刘表,要返回长安。
  张绣听闻此事,马上决定要和我一起离开。
  宛城的兵力有限,但张绣愿意尽其所能,全力助我平定长安。
  我感激于心,招集亲卫,整理行装。
  收拾妥当,我们骑马就要出城。
  临近城门,一人高呼:“温侯留步。”
  我拉住马的缰绳,回首一望,不是别人,却是徐庶。
  我翻身下马,走到徐庶面前。
  “温侯行踪匆匆,所为何事?”徐庶问我。
  “长安叛乱,形势紧迫,我需尽快返回。”我实话实说。
  “啊?”徐庶惊讶,他马上在头脑中考虑起,长安叛乱会带给天下局势的影响。
  徐庶紧接着对我说道:“温侯可有需要之处,在下愿尽微薄之力。”
  “好。”我没有丝毫犹豫:“你能与我们一起走吗?”
  徐庶是我必然要招揽的对象,他此时愿意助我一臂之力,我是求之不得。
  大丈夫行事当机立断,我不再和徐庶客套,直接了当的接受他的帮助。
  徐庶点头,我马上让亲卫腾出一匹马来,请其上马,我们一起离开。
  纵马奔离襄阳城,临近附近的一处小县。
  徐庶向我说,此处有他的一位长辈隐居。
  我心中转念,想起来襄阳时,路上所遇司马徽。
  我取出司马徽交给我的信,信中留有一个地址,我将地址说给徐庶听。
  徐庶闻言,当下指出,地址所在就是我们前路不远之处。
  我又明言,这是司马徽请我赴约之处。
  徐庶恍然,他刚才所说的长辈正是司马徽,而司马徽隐居之处离留给我的地址不过数里。
  既然是路上经过,我决定赴约一往,司马徽多半也是考虑到我时间紧迫,所以才选定了方便之所。
  临近赴约之处,我和张绣分开,我请张绣提前赶回宛城,安排军队,等我返回,一起救援长安。
  司马徽想要我们单独会面,我安排亲卫等待,只和徐庶两人前去赴约。
  到达赴约之处,竟是一座小寺院。
  我报出名号,寺院僧侣直接领我们前往后院。
  后院凉亭,有两位老者正在下棋。
  其中一位正是司马徽。
  徐庶迈步向前,鞠身拱手:“晚辈见过水镜先生和庞德公。”
  原来另一位老者是庞德公,也就是凤雏庞统的叔叔。
  庞德公在三国时期也是传奇似的人物,也是我有心认识,想要亲近的一位。
  我赶忙上前施礼。
  司马徽和庞德公一起还礼。
  “奉先已经如约前来,请先生有话直说。”我心中着急,担忧长安局势,不免有些仓促。
  司马徽和庞德公相互对望,用眼神交流一下。
  庞德公向我拱手,拉着徐庶避往他处。
  司马徽请我进入凉亭安坐。
  司马徽问我:“看温侯似有急事,不知是什么紧要之事。”
  我将长安叛乱之事说出。
  司马徽皱眉,默然思考。
  我不好打扰,只有等待。
  良久,司马徽抬头望我,双目精光闪烁,浑身散发出一股奇异之气。
  “温侯可曾听闻过太平清领道?”司马徽缓缓问我。
  “啊?”我大惊,怪不得我觉得司马徽散发气场如此熟悉,原来和华**人问苍天所发气场相似。
  我点头,承认我知道太平清领道。
  “先生也是太平清领道的人吗?”我问道。
  司马徽点头:“如今天下大乱,正是我们重新出山之时,本来我们都有各自的使命,可随着你的出现,一切已经改变了。”
  “我?”我有些心虚,我不属于三国这个时代,难道事情真的与我这个未来的灵魂有关?
  “温侯不知道自己已经变的和这世界上所有人都不一样了吗?本来我们并不相信救世主的传说,可温侯现在已经和预言所说相吻合了,一切已经改变,不由得我们不信。”司马徽说出了一个让我心惊肉跳的事情。
  我真的和这世界上所有人都不一样,我是一个来自遥远未来的灵魂。
  “不知道是什么样的预言呢?”我诧异的问道。
  司马徽轻轻的微笑着,摇摇头:“温侯现在知道恐怕还为时过早,请温侯依心所为,一直坚持下去,我们会尽力帮忙的。”
  司马徽阻止我继续的疑问继续说:“此次请温侯来,是想让温侯小心一个人。”
  “是谁?”我问道。
  “是张鲁,他是我们的执法者,他所拥有的能力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温侯切不可对他掉以轻心,一个不好,我们所有人,以至于整个世界都会被其毁灭。”司马徽充满了紧张的说道。
  张鲁?雄踞汉中的张鲁?三国时期五斗米道教的掌门人?
  我从来没想过张鲁会有如何可怕,我以为在三国主要面对的敌人就是曹操。
  我记住了司马徽的话,想要详细问清楚更多的事情。
  司马徽摇头不语,不再开口。
  我只好辞别司马徽,会合等待的徐庶,赶返宛城。
    正文 第六十二章 形势交错
     更新时间:2009…12…30 14:55:27 本章字数:2579
      回到宛城,张绣已经集结大军,准备跟我出征。
  局势变幻,一浪紧接一浪。
  事情怎会那么巧,我这边正要救援长安,许都大军就兵进宛城。
  张绣的军队不能救援长安了,曹军此来,不是为了夺取宛城,根本就是要拖住张绣的军队,让其不能离开。
  曹操在宛城损失了十万大军,已经失去了攻克宛城的信心,放弃了占据宛城的计划。
  他派三万人来,多半是牵制和破坏为主。
  我们不能铤而走险,置宛城安全于不顾,宛城是我们铁血联盟的连接中心,失去宛城,我们的联盟马上就会土崩瓦解,更不要说平定中原了。
  平常有我军在洛阳的牵制,有刘表荆州军的伺机而动,宛城的安全不必多虑,我们两方都能快速增援宛城。
  可现在,长安叛乱,危险迫在眉睫,洛阳的军队要抽调去救援长安,再无力顾及宛城。
  荆州军兵压寿春,要尽快平定寿春的局势,平息寿春的战争,对宛城也是救援不及。
  那么宛城再不能抽调兵力,助我救援长安了。
  曹操宁可放置许都空城,让其守兵倾巢而出,足见他是想让宛城调不出一兵一卒。
  而我在虎牢关的军队也不能冒险出征,虽然虎牢关的守军可以趁机袭取空虚的许都,但许都坚城,即使没有守军,只要全城百姓死守,也不是我军数日间可以夺取的。
  曹操在寿春的大军已经赶返许都,收到我们的通告,曹操就指挥大军调头,快速回撤,赶回自己的领地。
  况且还有曹操驻扎在陈留的军队随时待命,空虚的虎牢关若是被陈留的军队攻克,那么我将失去洛阳的控制权。
  曹操一番计算,就是让我军不能轻易清除长安的叛乱,要使长安陷入混乱,要让我军无力控制长安。
  宛城的军队不能外调,而且还得和曹军对持,我害怕张绣一人失于算计,留下徐庶辅佐张绣对付曹军,而我自己不再停留,带领亲卫赶往长安。
  现在我唯一的期望就是飞骑大军,洛阳地区还有我的两万飞骑军。
  有高顺的步战大军稳守虎牢关,飞骑军抽调出来可以救援长安。
  这会洛阳基本安定,河内土豪联军覆灭,所有大族送子侄到洛阳城充当人质,再不会掀起风浪,我的飞骑军可以放心前往长安。
  只是如今飞骑军缺少领军大将,张辽在长安统率温侯军,高顺在虎牢关坐镇指挥,剩下陈宫在长安主持内政,贾诩擅长战略谋划,都不适合领军冲锋陷阵。
  我心中充满了忧虑,难道要我去指挥大军决战沙场吗?
  我要直接前往长安,沿途需要经过几处叛乱军控制的地区。
  在这特殊时刻,叛乱军肯定堵截前往长安的通路,让我不能轻易回到长安。
  可是我若绕道洛阳,时间耽搁太长,等我到达长安,一切只怕都已成为定局。
  我在心中反复盘算,应该如何返回长安。
  虽然我现在身负绝世武力,就是一口气打回长安都有可能。
  但是靠一身蛮力去行事,总是太过冒失。
  而且一味的依靠武力,最终也不会令人心服。
  长安的势力,关系错综复杂,牵扯着很多长安以外的割据势力。
  这次叛乱虽然有曹操在背后指使,但叛军并不是全部忠于曹操的势力。
  很多人都是在跟风,想从中谋取好处。
  我不能将叛军一股脑的全看成敌人。
  除非我想让长安成为和洛阳一样的空白地区,不然我怎么也不能把叛军赶尽杀绝。
  我需要的是长安地区大多数势力的认同,而不是惧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