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刺刀1937-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时,在日本地报纸上中岛今朝吾中将当然不是自杀的。他是在亲临前线指挥战斗地时候,被一颗炮弹炸伤,最后,才伤重不愈而为天皇尽忠的。
    而其中的真相,也只有日本政府和那些高级军官们才知道了……
    但无论怎么掩饰自己。十六师团的被歼灭总是事实,因此现在需要一个大捷。来继续提升日本国民的狂热好战情绪……
    在制定地作战计划里,第六师团正面的中国军队九十八师成为了日军地重点攻击目标。
    这不是什么支那军队的王牌部队,充其量只是日本人眼里的杂牌军而已,尽管在之前的作战中他们表现得非常顽强,但毕竟和帝国军队在实力上有着太大的差距。
    “要打,就要早打,而且一定要打狠了,那支那人给打疼了。”
    谷寿夫的眼里流露出了阴冷的神色,他站得笔直地说道:“现在支那军队正在调整补充中,我相信他们绝对没有力量再进行一次大的作战。趁着支那军队后续力量不足的时候。我决定对九十八师展开攻击,依靠空中力量和炮火掩护。在最短的时间里歼灭这股支那军队!”
    “完全赞同您地意见,并且我们地作战计划已经得到了司令部的批准。”
    下野一霍点了下头:“但是郑永会怎么对待我们地进攻?他一定不会坐视九十八师不管的。尽管他的精锐已经被我打残了,但毕竟还有一部分的力量存在,尤其是支那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师……”
    “我已经请求司令部命令各部同时对支那人发起进攻,以掩护我师团的作战目的。”没有任何的犹豫,谷寿夫胸有成竹地说道:
    “当然,郑永这个人必须要想办法解决掉。我认为无非有这几个办法。
    第一就是在正面战场把他击败,生擒或者击毙他,给予支那人士气上最沉重的打击,当然这一办法具体实施起来的难度实在太大。
    第二组织暗杀队,精心挑选成员,这就是我们的情报部门的事了……
    “还有最后一条办法……”
    谷寿夫的嘴角露出了笑意:
    “下野君,您知道吗?中国人非常喜欢内斗,尤其是对于那些功劳超过自己的人,他们会非常不满他现在所获得的荣誉,如果我们能派出一些人,游说那些支那政府官员的话,我想这一条办法也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下野一霍怔了一下:
    “这个就不是我们军人能够做的事情了……”
    “是啊,不是我们军人能做的,但我想,其他人会协助我们的。”谷寿夫来回走动了几步,忽然停住了脚步说道:
    “并且司令部已经在着手做这件事了,那些政客们最擅长这些。我想,在支那官员里并不是每个人都像郑永那样铁了心的要和帝国作对。总会有薄弱环节让我们找到的,一定!”
    他说的非常肯定,不管在哪个政府里,总会有这样那样腐败的,贪生怕死的官员的。
    在金钱和权利的诱惑下,一切的操守对于他们来说丝毫也不重要。
    但其实说心理话,他还是愿意和他那个叫郑永的人面对面的交锋,并且彻底的在战场上击败他,只有这样才是军人最大的光荣。
    但自己会有这个机会吗?会看到那个叫郑永的人吗?会带着胜利者轻蔑的眼神看着自己的对手在脚底下颤抖吗?
    但他并不知道,就在自己对中国军队虎视眈眈的时候,在他们的对面,郑永也早把目光投到了日军第六师团身上。这就好像两个拳击手正在做着殊死的搏杀,现在看的是谁挥出最重也是最致命的那一拳了……
    第二部燃烧的大地——第三部刺刀1937 第三百一十章 不灭倭奴誓不还
     更新时间:2009…9…8 19:13:26 本章字数:4083
    “报告,川军军师师长李好人奉命报道!”
    随着这一声多少听起来有些萎靡不振的声音响起,川军师师长,名字多少有些透着古怪的李好人,站到了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郑永的面前。
    他大概三十来岁的模样,人看起来有些瘦小,不过样子倒精神得很。
    在上海之战中,军也一样参与到了惨烈的上海保卫战之中。
    其时师最先抵达战场。
    当时的川军部队装备非常可怜。一个连仅有士兵八九十人,只有一挺轻机枪和五六十支步枪。
    有的枪使用过久,来复线都没有了,还有少数步枪机柄用麻绳系着以防失落,武器之低劣,让人无法想像。
    日军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师伤亡惨重,但士兵们誓与阵地共存亡,前仆后继,毫无惧色。该师官兵英勇顽强鏖战七昼夜,多次击退日军进攻。
    但师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惨重,全师四千多人,这场仗打完后仅剩下六百余人。
    还有向来名声不好的军阀杨森所部,在上海之战中也拿出了家当和日本人玩命。其部团奉命收复失掉的阵地。
    团长向文彬率部当夜恶战,夺回了阵地,但全团官兵,营长只剩彭焕文一人,连排长非伤即死,无一幸免。排长剩下四个,士兵只剩一百二十余人。
    川军虽然装备极差,武器沉重。士兵出征还多有携带油纸伞者,但其不屈地民族之魂,顽强的战斗精神。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怔怔誓言,却绝不逊色于任何一支军队!
    “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后。和蒋介石历来不和地四川省主席刘湘立即电呈蒋介石,同时通电全国吁请全国总动员,一致抗日。
    随后刘湘飞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刘湘慷慨陈词近二小时:
    “抗战,四川可出兵三十万,供给壮丁五百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
    在飞回成都之后,即发布《告川康军民书》。号召四川军民为抗战作巨大牺牲:
    “全国抗战已经发动时期,四川人民所应负担之责任,较其他各省尤为重大!”
    川军各将领纷纷请缨抗战。
    九月,成都少城公园内人山人海、战旗飘扬。四川省各界在欢送出川抗敌将士。
    刘湘、邓锡侯等将领纷纷讲话,表示抗战决心。
    几岁小学生也流着泪水上场致词。四川大学师生赠送十六面“抗敌先锋”锦旗和毛巾二千张,妇女会赠手巾二百五十打。
    纵队司令唐式遵此时一把推开麦克风,走向台前激昂慷慨陈词,吼声响彻全场:
    “此行决心为国雪耻,为民族争光,不成功。便成仁。失地不复,誓不回川!”
    “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奴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
    这,就是唐式遵当着全体官兵发出的铮铮誓言。
    唐式遵名声也同样不好,被人暗地里骂为“唐瘟猪”。
    但此时的唐司令长官悲歌慷慨,大有易水送别之慨,
    少城公园内数万军民泪如雨下,掌声如雷。
    无数热血青年纷纷自发响应号召,抛妻别子,在白发苍苍老父母地送别下毅然踏上抗日战场。
    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奴誓不还!
    日本军队精良的武器及其著名地“武士道”,的确是威震一时的。
    但川军中从将军到一名普通士兵,无数人出川前都预立遗嘱誓死报国。
    当时被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集团军总司令的刘湘,已经重病在身。省政府秘书长邓汉祥等人劝多病的刘湘不必亲征,留在四川。刘湘慷慨激昂地说道:
    “过去打了多年内战,脸面上不甚光彩,今天为国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
    带病出征地刘湘,在抗战前线吐血病发,于年月日在汉口去世。死前他留有遗嘱,语不及私,全是激勉川军将士的话:
    “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这是什么样地铁血誓言?
    “报告郑司令长官,川军第军第师请求升旗!”
    李好人大声说道。
    “同意!”
    郑永用力点了点头。
    “全体都有,集合,念誓词,升军旗!”李好人面向自己的部下,用尽了力气吼道。
    “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师的全体官兵们,齐声的念出了刘湘临终前的遗言。
    这是一面与任何军旗都不一样的旗帜,它是白颜色的。
    但这不是投降的白旗,绝不是!
    在这面白色旗帜的正中,写了一个大大的字:
    “死!”
    死!为川军兄弟们踏出四川地那一步开始,他们就已经抱定了必死之心!
    死!为了自己地国家和民族,慷慨赴死!
    在旗帜的左边写着:
    “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这面独特地军旗把所有的人都吸引了过来。
    李好人面无表情地说道:
    “这是我的父亲在我出征前专门赶制了给我地,父亲告诉我。如果倭寇一天没有被赶走,我就一天不要回去,从父亲给我旗帜之后。我们全家都当我已经死了。所以我就拿这面旗帜当成了我师之军旗!”
    “杀身成仁,慷慨死节!好川军。好父亲!”
    那份感动从心底里不知不觉的冒出,郑永用力点了点头:
    “从现在开始川军要什么,只要我有,我就全部给你们。我会把你们拉到最艰苦,最惨烈的地方去送命。以成你川军之节气!”
    “谢谢郑司令长官!”
    李好人还是那副萎靡不振地样子,但现在他和他的川军弟兄们。在那些军官们地眼里却已经完全变了样子……需要人,你们来得正是时候啊。”
    等升旗仪式结束,郑永一边吩咐安顿好师的川军弟兄,一边和李好人聊了几句。
    “是的,这点开赴之前上峰已经和我们说过了。”李好人认真地说道:“郑司令长官威名远震,屡创日军,使倭寇丧胆,国人振奋,实司令为军人楷模。国家栋梁。
    前次常苏之战。重创日人十六师团并国崎支队,是为抗战以来我军最大胜利。然为取得这样的胜利第三战区官兵前赴后继,伤亡极大,军人皆知。
    上峰已经下令,优先补充第三战区,我师和师是第一批抵达的,完全听从司令调遣。我川军虽然装备不行,但早已抱定决死之心!”
    “川人英勇!川军可用!!川心壮烈!!!”
    郑永连着赞叹了几句:
    “不光是你们这些当兵地,还有那些在大后方的川人,听说他们地负担也很重啊。”
    “是的。”李好人沉默了下,说道:“我出川之前听过一个故事,说的是田赋管理处长行经南潼道上的时候,在一处茅草房前歇脚休憩,问一个老农:今年收成和生活情形咋样?
    老农回答他说老天爷不作美,我们经常以苕藤菜叶和杂粮充饥。
    那位处长又问:粮食不够,还给国家纳粮吗?
    老农继续回答这位处长:我应缴的粮食都缴了,左邻右舍都是这样的!
    你们自己都填不饱肚子,还有啥余粮缴公呢?
    老农慨然说道:
    军队去前方打仗,没粮食就吃不饱,就是有条命也不能拼啊……只要能打胜仗,赶走倭寇,能过太平日子,我们老百姓暂时吃苕藤树叶,也有想头,比起日本人来抢我们好多了!”
    边上的军官静静听着,一声不响。
    四川人是勒紧了肚子在支援着前方的抗战。
    “还有那个班长叫屈涛,家里真的苦得很,就个老娘。”
    指了指不远处一个正在整理装备的川军班长,李好人长长出了一口气,说道:“他老娘孤身一人无余粮交公,把陪伴自己地一只猫儿卖了买粮交公,还说我儿子在当兵和东洋人拼命呢,我老太婆没有什么用,也只有这么一点本事了……”
    郑永点着了一根烟大口大口闷头抽着,他现在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他知道,在抗战爆发后,战时粮食奇缺,全川物价暴涨。万般困苦艰难地情况下,四川百姓们仍加紧耕种、生产,支援前方。
    抗战军队的军火枪械,穿地军衣等,当时主要是靠待遇菲薄的四川工人日以继夜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
    川江上赤裸上身的航运船工,吼着悲壮的川江号子,积极运输部队、军粮、难民和军需、一切能够用得上的民用物资。
    到了抗战中后期,国家财政困难万分,军费紧张,全川又掀献金高潮。
    “成都市各界民众献金救国大会”在少城公园内举行募捐。从等官员到市民、商人、教师、川剧艺人等等,无不踊跃捐献。
    最催人泪下的情景出现了:
    只见一长串衣不蔽体、瞎眼跛脚的乞丐,一个挽一个踉踉跄跄把乞讨来的全部铜元、镍币,叮叮当当放进“救国献金柜”里,然后蹒跚下台。全场哭声顿起……
    第二部燃烧的大地——第三部刺刀1937 第三百十一章 生意
     更新时间:2009…9…8 19:13:26 本章字数:3992
    对于日军第四师团南进支队的支队长小易松茂来说,这次的中国之行实在有太多危险的成分。
    那些中国士兵前段时候居然不要命的向自己冲了过来,如果不是自己当机立断,下达了全军撤退的命令,那么南进支队的伤亡一定会非常之大。
    “第八联队又败北了,接下来轮到第九联队败北了。”
    这是在日本陆军中盛传已久的一句笑话,第四师团当然知道这是用来嘲笑他们的。但素来“精神抵抗力”非常顽强的第四师团,是不会把这些嘲笑放在心上的。
    在大阪、京都这样的大城市,选拔出来的城市兵也的确与乡下兵有所不同。
    他们相比地方部队来说考虑问题的方法更“合理性”,换而言之就是更狡诈。
    他们从来不愿意打硬仗恶仗,不像人们想象中的日军那样好斗成性。也不愿意重视精神力量。
    也就是说他们绝对不会喜欢以寡抵众,不愿意在装备以及各种条件都占劣势的情况下背水一战。这就是日军中军一级别的指挥官不愿意用关西的部队打头阵的原因。
    不过第四师团的官兵并不会在乎这些,打仗这些事情似乎离他们非常遥远,他们所关心的,是如何利用战争这一有利时机最大限度的充实自己的荷包。对面地支那军队好像非常不想做生意的样子。尽管小易松茂曾经派出军官询问过这方面的意思,但都被中国军官无情地拒绝了。
    愚蠢地中国人啊,何必非要在战场上拼个你死我活呢?
    不过随后倒有好消息传来了。中国人居然主动找上了门来。
    当然必须要报复一下,或者说摆一下姿态,不然的话。在和那些中国人做生意的时候主动权也许就不在自己手里了。
    在做生意地这一点上,小易松茂绝对是充满了天赋的……
    他把中国军官足足晾了两天。这才非常“勉强”地接见了他们。
    面前这两个叫张忠华和徐炎的中国人,虽然看起来岁数差不多,但显然对待日本人的态度就完全不一样了。
    张忠华虽然脸色冷冰冰的,但眼里的目光看起来终究要和善许多。不过那个叫徐炎地就完全不一样了。
    他脸上好像写满了对日本人的刻毒仇恨,如果随身携带武器地话。小易松茂相信他一定会拔出枪来向自己射击的。
    “我们是敌对的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是绝对不宜私下见面的,否则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受过良好教育,能够说一口流利中国话的小易松茂板着一张脸说道。“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做生意,对吗?”张忠华并没有什么不悦,反而还微笑着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