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地球大劫难-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是吧。”戴缓慢地放下工具箱,将其放到柜子里,漫不经心,随声附和道。几乎这一条可有可无的信息,与其毫无关联。

  玛丽没想到,戴路会是这种反应,她本以为他应该是很兴奋才对的。这巨大的反差,难道是自己判断出现的失误,他的行动计划与这条信息没有关系?

  她忽然想起了,现在他们是处于卢戗那星人的严密监视之下,任何异常的举动都能引发怀疑。想想那天在咖啡厅,他的一些怪异的举动,多少能解释此时的现状。由此,她对戴多了一份钦佩,他总是那么临危不乱,应付自如。

  其实,此时戴路的心情比谁都激动。虽说这次学术交流活动是很早之前就确定的,可经历近期的一系列事情,最后参加交流的人员可能随时会有调整。对于这次活动,他是充满了期待,它直接关系到后续计划的实施。

  对下一步的计划,他想了很久,反复论证过方案的可行性。可总感到在整个方案中有一个“软肋”,那就是与外界的联系是单向,而且是被动的。这个“软肋”常常困扰着他,使其无所适从。单向性表现在于你根本无法确定,发出去的信息是否已被对方接收,同时也无法与对方进一步地沟通。在没有外界的配合下,任何计划都是无法实施,可这“软肋”应怎样化解?

  在反复的思考之后,他也只有将解决的希望寄托于这次学术交流活动。此次活动能否产生效果虽无法估计,但至少有一点积极的因素,它能检验那个东西发出的信号是否有效。如是有效的话,行动方案才有可能性进一步实施,对于能否有机会做进一步的沟通,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当然如果它发出的信号被证明是无效的话,也能让自己死了这条心,避免对那些毫无希望的行动注入过多的热情……

  “戴,刚才的试验结果怎么样?”看到戴陷入沉思,玛丽知道这条信息已在戴的内心中产生了反应,是否为良性反应?还无法确定,这也正是她想知道的。她了解戴路的个性,在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结果之前,他是不会轻率地谈论。可她还是无法控制自己,打断了他的思索,想让他明白,这里还有一个想得知他思考结果的人。

  “还好。”戴路十分生硬地答应。他十分明白玛丽的意思,可到现在为止,他也需要静静地想一想。面对突然降临的好消息,他也感到难以置信,用插入裤子口袋的手使劲地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痛恨分明地证实了这条消息的真实性。看来思虑许久的方案终于可以实施了,他太需要这样一个求证的平台,一个难得的机会。

  “就是说试验成功了。”其实,那是个很简单的小试验,之前也经过充分的准备,本身出现异常变化的可能性很小。玛丽只想在眼前被监控的情况下,借试验之事,一语双关地问他的思索可否有个明确的结束。

  “可以这么描述。”心不在焉之中含有了一些无奈,他此时太需要能安静地思索,那怕是片段。

  玛丽心中暗想:“这是什么话,看来这家伙还是没有结果,看来进一步追问也是徒劳的。” 

  实验室又恢复了平静。许久,戴路似乎费了很大劲才痛下决心。对玛丽说:“对了,你下班后有时间吗?”

  “怎么?。”她没想到,他的行为突然来了一个180度的转折,看来终于有了结果。

  “我想,能否请你喝杯咖啡?”他用最简单的言语,表达着自己较复杂的心态。

  “我想是应该会有吧。”玛丽想:“看来,戴终于理出个头绪啦,可他为什么总是要在有事的情况下,才会想起来请人家喝咖啡哪?”

  此时,戴路处于极度的犹豫之中,虽然他也知这可能是唯一的良机!但对它的胜算也是很难评估,他几乎是带着一种赌徒的心态,下了决心去一博,这有别于他的以往风格。既然启动了行动计划,就只能按步就班去实施方案。

  他开始积极地为后面的会谈做些准备工作。对于计划实施的人选已基本确定,困难地是:自己将如何给他们解释清楚这件事情的起因,过程及未来的打算。如果他们有所疑虑的话,自然会影响到行动的完成及其质量。玛丽说的不错,参加的人员多了,问题就会多,它直接影响着行动的安全性。同时,每人还会带着些个人的情绪,增加了工作难度,现在的问题是,这件事情也不是两个人能够解决的……

  戴路搞研究工作是一把好手,可在做人的思想工作方面,他也感到力不从心。除玛丽之外,这件事情将披露很多他们从未知道的细节,短时间能否消化这些信息,还有这次行动具有较大的危险性,所以这思想工作难度就显而易见了。

  尽管如此,他还是要利用之前的有限时间,认真地准备,思索着如何回答他们的问题,使会谈向着有利于行动的方向发展……  (作者:飞飞雨点  新浪原创首发)

地球大劫难(55)
考虑到玛丽对约瑟偏见,会影响谈话的效果,同时也怕人员过于集中,引发使卢戗那星人的怀疑,戴路特意订了两桌,提前约多尔、约瑟和朴哲松来到了咖啡厅。

  将他们引入座位,给每人上了杯咖啡后,戴路就开门见山,将掌握的所有信息和盘托出。从意外地发现那个奇怪的物体,到出仓取物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直至后来意外得知这怪物具有放射功能及卢戗那星人深夜突访……

  总之,他尽可能地详细描述,为的是给听者建立深刻的第一印象,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析义。现在的时间十分有限,他不希望将其消耗在反复的解释之中。

  尽管如此,这些信息还是让在坐听众大吃一惊,谁也无法想象近期在基地内会发生这么多的事情。讲完之后,许久没有人发出疑问,他们很难确定这些事件都是真的。那个地球人加工的东西怎么会神奇地出现在这里?它出现在这又说明了什么?这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还是背后另有原因……

  流淌的时光,让他们默默地消化着这些突如奇来的信息。出现这种局面,早在戴路的预料之中,没什么奇怪的,他只希望这种状态快点结束。

  “这些都真的吗?难道说……” 多尔的疑问打破了沉默。

  “怎么会有这种奇怪的事情,那个东西真的能发射信号?” 约瑟打断了多尔的谈话,从一开始,他就认真地听,可还是难以理解和接受这个现实,所以情绪显得有些激动。

  “首先,请大家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里只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场所,我们都不会希望有什么事情发生。其次,据我们测试的结果,那件东西的确具有发射功能。当然了,这种发射出去的信号,是否属于有效信号,还无法确定。”戴路力求简单扼要。

  “我想,这个信号的有效性不大。”一直没有讲话的朴哲松,一语惊人。他仔细地回忆戴路描述的各个环节,觉得有一个重要的部分被大家乎视了。

  “你怎么如此肯定?” 约瑟也怀疑它的功能,可却找不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去反驳,所以很想听听他的高见。

  “假如,那东西具有发射功能,并且这种信号是有效的,我是说假如,那么第一个发现它的人,不应该是我们,而是卢戗那星人。” 朴哲松经过反复分析、思考,终于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为什么?”约瑟感到了已接近了答案,可这层窗户纸就是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将其捅破,他急于追究其源。

  “刚才,戴教授不是说了嘛,在他发现它之前,它是在基地的顶层,也就是流落在海底,处于自然状态。也就是说,它本身并不具备自我防护的功能或条件。在这种环境下,它可能已经存在了一个月、半年或者说是更长的时间,如果它真的具有发射的功能,最早探测或发现的理应是卢戗那星人。因为,对于拥有现代科技的卢戗那星人,这应该不会是什么难事。” 朴哲松不紧不慢地陈述自己的理由,他没有看到那个东西,很难产生一些直感和联想。从现在掌握的资料加以推理,也只能得了这个结论。

  在他看来,按照这个结论反推,也就证明这件东西根本就不具备发射功能,由此而引发的一切判断和联想,实际上都没有什么价值。它是一个人为加工的物品,这一点并不难判断,可这样的结果,充其量也不过是说明地球人的触角,已经伸展到了这片处女地。要以此得出我们将有希望获救可能是天方夜谭,因为在这之间还有一个十分漫长、或是根本无法实践的距离。守着一个人类加工的无实用价值的物品,如同是面对一幅画或一件装饰品,好看而不实用。

  “是呀,我早就觉得这件事情本身就很荒唐,我们现在是在基地,在卢戗那星人的控制之下,他们具有先进的高科技手段,只要它能发射信号,不早就落网了吗?”经朴哲松的点拔,约瑟顿开茅塞,言语中也增添了几分自信。他也感到这件事情的许多环节经不起推敲,其中渗杂了一些个人的主观臆想,毫无实际意义。

  “那对于卢戗那星人的深夜造访,及随后种种的举动,又应做何解释?”多尔很犹豫,据他对戴路的了解,知道他不是一个喜欢捕风捉影的人。可他们的质疑也不是没有道理,所以很想多听些他们的观点,以除去心中的疑惑。

  朴哲松还没开口,约瑟就抢着说:“这不是很简单嘛。”随后,他喝了口咖啡,稍作停顿,似乎是要压制一下激动的心情,接着说:“既然卢戗那星人都没有发现它,也就是说它根本不具备发射功能,后面的一切想法只不过是些主观推论,那些举动可能是一些巧合的事情而以。”他扬了扬眉,感觉十分良好。

  “可戴刚才明明说了,他们对其进行了测试,证明它具有发射功能,你又怎么解释?” 约瑟这个解释很难让多尔信服,他追问道。

  “测试了怎么样?用于测试的设备就不能出问题了,再说了,我们现在讨论这个信号是不是有效性。” 约瑟不喜欢多尔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劲头。

  “如果信号是无效的,那么卢戗那星人为什么会有种种奇怪的行为?你说是巧合,在敏感的时期、敏感的地点、发生敏感的事情,你都将它解释为巧合?从戴讲述卢戗那星人的种种表现来看,显然,他们不是无的放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那个信号可能也不会象你理解的那么无效。” 多尔今天象上了发条似的,不断地发出诘问。

  “这,这,这怎么越搞越糊涂,戴,你们测试的结果真是这样嘛?既然你们测试它能发出信号,那为什么卢戗那星人没有收到哪?要是他们的行动是有针对性,难道说开始他们没有发现,而是后来才找到了这个信号?这也不合常理呀?” 约瑟也感到十分尴尬,且有点乱。

  朴哲松也感到这个问题是有点不好解释清楚,多尔的提问也不是没有根据,戴教授刚才确是说他们做过测试,这就有些相互矛盾。既然它具有发射功能,卢戗那星人怎么会没有发觉,这的确有些奇怪?但更奇怪的是,后来的种种迹象表现,他们确实有备而来,也就是说他们一定是掌握了一些信息。看来这真是一团乱麻,理也理不出个头绪,现在他也很想找到这个难题的答案。

  约瑟喝了口咖啡,略微沉思了一会,说:“你们看有没有这种可能性,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卢戗那星人的圈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好理解了。那件东西不是他们事先没有发现,而是它本身就是卢戗那星人施放的诱饵,目的是引我们上钩,以此来消除基地的安全隐患。”

  的确,约瑟的观点让人感到新颖、耳目一新。

  沉默了一会,多尔慢条斯理地说:“这好象也不是,为什么他们消除基地的安全隐患要在二十年之后哪……”

  “你别只知道问这问那,现在听听你的观点。” 约瑟气急败坏地打断多尔的话。

  “很抱歉,这个我还没有想好。”在约瑟的攻势下,多尔怯怯地说。

  一段沉静之后,在座的各位,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一直坐着,边听边喝咖啡的戴路身上。

地球大劫难(56)
戴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认真地听着他们之间的对话,感觉这样状态很好。这种争论实际上是消化、吸收所获信息的较佳方式,只有争论才能挖掘隐藏在表象下面的问题,,争论是走向同一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为以后的行动做好了必要的心理准备。

  正象朴哲松分析的那样,如果那件东西的功能是被怀疑的话,是很难激发人们自觉行动的源动力。缺乏内在动力的行动,只会让最终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他选择默默地喝着咖啡,倾听他们关注的焦点,静观事状的发展……

  忽然,他发现自己成了众人目光的焦点时,知道他们遇到了无法逾越的障碍,此时也只有突破这个“瓶胫”,才能使认识上个新台阶。其实他们现在碰到的难点,正是自己前一阵苦苦思索的问题。

  “看我干什么?你们谈啊。”戴路试图摆脱这尴尬的局面。

  “你还真沉得住气,在那里隔岸观火?” 约瑟也寻机发泄一下内心的烦躁。

  “是呀,戴教授,你不会是只让我们参加个沙龙吧。” 朴哲松此时很想听听他的观点,必竟他是唯一经历过上述所有事件的当事人,其感受和想法应有所不同。

  “看着我们在这争论很有意思,你不会把它当成一种娱乐方式吧?快说说你的观点!” 多尔借此化解自身的危机。

  看来自己想不谈都不行了,戴喝了口咖啡,清了清嗓子说:“说实在的,卢戗那星人为什么事先没有发现,或是如约瑟分析的那样,有没有可能是他们的一个圈套,大概只有卢戗那星人清楚。其实,在前一阵子,我也一直在思考你们现在谈论的问题,许多问题就是到现在,我也是无法解释清楚。不过,我也谈一谈自己的观点,对于那件东西的发射功能,我们是做了测试,而且事后我们关上它的开关再试时,就没有测到任何信号,说明用于测试的设备是正常的,不存在问题。”

  “它还有一个开关,你刚才并没说呀?” 

  “对不起,刚才需要讲述的事情太多,我也忘了交待这个细节了。”

  戴路继续陈述自己的观点。“它既然具有发射功能,卢戗那星人为什么没有发现?而后来他们来实验室进行检查的时,明显是有的放矢的,这问题就出来了,它会不会是卢戗那星人事先设计好的一个圈套?我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小。多尔说得不错,为消除安全隐患需要在二十年后,设计一个圈套吗?再说了,如果不是我偶然发现,他们的计划还不知要等待多少年才能达到目的吗。所以,基本上可以排除这是卢戗那星人设计的假想。” 

  他尽量细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路和观点:“如是这样,新的问题就出来了,为什么拥有高科技的卢戗那星人事先没有发觉哪?我想会不会有这种可能性:一是它发的信号超出了设备监测的范围。每个监测器都有自己所搜索频率的范围,在这个范围之外的信号,进行搜索和确认是会有些难度。二是信号的发出点处于监测设备的盲区。监测设备都会有自身无法探测的盲区,正是由于盲区的存在,才让它发出的信号幸运地避开了卢戗那星人搜索……”

  “那也不对啊,后来他们又是如何发现信号的哪?” 多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