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千娇-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百二十五章 尚可医治
  一大早天还没亮,郭绍弯下腰走进了符家陪嫁过来的大马车,这马车是府上能找到的最结实的车。接着左攸也上车来了。
  “丘!”车夫喝了一声,甩了一鞭子。这时外面更多的马蹄声想起,骑兵先行,马车随后出府门。车轱辘的响声和上面的铜制装饰晃得“叮当”作响。
  “七月十五,这是中元节啊。”左攸开口道。
  郭绍道:“也是大朝面圣的日子。”
  按照礼制,每月初一、十五两天在京文武官员会去朝见皇帝。柴荣登基后很勤政,只要他在东京、从来没有取消过这种朝会。
  外面戳灯的灯光洒在竹帘子上、透进来条条光辉,将车厢内壁未上漆的木板上的天然纹理照得十分显眼。天气晴没有风,看样子今天还得热。末伏过去了几天,算来日子已进入秋季,但夏天的尾巴迟迟不走,叫人几乎感受不到秋季的凉爽。需要一场大雨……按照生活经验、入秋后只要下几场雨气温就会下降得非常快。
  不知道今天还朝会能不能见到皇帝……也许见不到,七月初一就提前取消了,不过那时大军刚回东京诸事繁忙,没有朝会还勉强说得过去。今天要是见不到皇帝,恐怕人心便更加安定不下来。
  皇帝柴荣现在是何种感受?
  郭绍摩挲了一番额头,转头对左攸说道:“我突然想起了一个不太好笑的笑话。”
  左攸便道:“愿闻其详。”
  郭绍便道:“说是一支军队刚发生了大战,送回来了一些重伤士卒。郎中瞧伤时,走到一个伤卒跟前问:你临死前还有什么愿望、趁现在说出来,迟了就没机会了。你猜那伤卒的愿望是什么?”
  左攸摸着下巴的浅胡须,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愿望是‘我还可以被医治一下’?”
  郭绍一愣,伸出大拇指道:“果然是左先生!”
  俩人面面相觑,接着各自转过头良久不语。
  ……郭绍先到大内正门外等着,文武陆续也到了不少。就在这时,一队禁卫和几个宦官出来了,喊道:“皇上叫杂家来传旨,今天不用上朝,诸位都回去各司其责。”
  郭绍听罢,又见着了韩通和高怀德,便跟着他们一起去侍卫司官署。
  接着便是日常熟悉的事务,召集各军将领点卯下达军令,一如既往。
  大伙儿好像心里都装着什么事,话比平时少了;又仿佛什么事都没有。不过韩通在点卯完成后,连提了两次:“侍卫司有规矩,一切照平常的军法、规矩来办。”后来又严厉道:“擅作主张不听军令者,一律罪加一等!”
  众将纷纷抱拳应答。
  郭绍的目光从韩通身上移开,想作出随意的样子观察高怀德时,忽然见高怀德也在看自己,两人的目光碰在一起;郭绍没留神一愣,又若无其事地看向别处。
  此时大堂上的武将比较多,一共四十多人;包括三厢十八个军的大部分主将、副将。
  韩通说了一通话,又回顾在场的另外两个侍卫司大将,说道:“枢密府最近没有新的驻防图……诸位都没见着枢密府军令罢?”
  郭绍、高怀德二人摇头附和道:“没见着。”
  侍卫司本来一共是五个大将主持,但马步都指挥使李重进在淮南、马军司都指挥使韩令坤在河北,就剩下三人。另外还有三个厢都指挥使在场:祁驼(虎捷军左厢)、柴贵(虎捷军右厢)、张令铎(龙捷军右厢)。
  韩通得到了下属的认同,便点点头道:“那各军驻防仍依上次的军令,不得有变。散了。”
  中层武将纷纷拜别,剩下的马、步司及各厢大将六人,按照之前的习惯又在大堂上坐了一会儿,大家要碰头说说话。若是有什么事要拿出来议,这种时候就比较恰当。
  但韩通瞪着大眼一个个看,大伙儿都默不作声。韩通看向高怀德时,高怀德端起茶杯,若无其事地喝起茶来。
  郭绍在这种场合从来不多话的,他只是寻思:韩通在侍卫司只是权力最大,实际上实力非常有限;下面四个厢的直接权力基本被瓜分。韩通可能在水军里还有些亲自提拔的武将……但谁知道呢,就他那性子,下面的人不一定跟他太亲近。
  就在沉默的时候,柴贵忽然没头没脑地说道:“今天要下雨哩。”
  大伙儿顿时有了话题,祁驼立刻老实地附和道:“现在啥时辰了,还不见出太阳。”
  几个人这才留神,纷纷向大堂门口望出去,能看到一片天空,灰蒙蒙的云层压得很低。韩通或许感到这个话题很无趣,当下便道:“没事的话,各干各的去罢。”
  除韩通外,侍卫司郭绍职位最高,当下便站了起来,与诸将一起抱拳执礼告退。出了大堂,便感觉到一阵风刮来,郭绍只觉得身上一阵凉意。果然秋风一起,天气该下凉了。
  众人各自回自己的办公之所,在官署里都有一套几间屋子,可以见客、签押公文、可以看各种卷宗名册,还有休息的卧房。
  郭绍便到自己的房里呆着,从柜子里拿出前两天看的公文旧档来看,亲兵副将卢成勇及两个随从一身布袍打扮在屋子里坐着消磨时间。外面的屋檐下还有两个亲兵转悠,时不时会进来换着站哨。
  熬到中午时分就可以离开官署回家,这便是郭绍最近的作息,基本不干任何实事。
  就在这时,忽然外面一闪,整个房间里的光线骤然亮了好几分。郭绍的毛笔停在半空,果然片刻后就“咔嘣”一声巨响,震得人心里一紧。
  “叮叮……”大雨点很快就落到了屋顶上,那瓦上的声音十分清脆。雨声越来越密,没一会儿就哗哗响成一片了。郭绍抬头看着外面的栏杆,只见雨水已经拉成了笔直的直线,非常急促地落在栏杆上,水花四溅。
  ……暴雨过后,天儿没晴过,一连两天都时大时小下着雨。整个东京都笼罩在雨幕之中,变得朦朦胧胧真假莫辨。但人们一切都照旧,要不是郭绍心里作怪,根本看不出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那天七月十五大朝临时取消后,大伙儿好像还稳得住。但郭绍估摸着,众人都在等八月初一,如果八月初还见不到皇帝,恐怕就没那么安生……因为算起来,七月初一开始外朝文武就没再见过皇帝。
  中午,郭绍在家里收到了一张拜帖。他一看急忙走出府邸角门,便见一辆马车停靠在斜对面的门口。“啪!”罗猛子把伞撑了起来,郭绍伸手接过伞,便和几个人一起朝斜对面走去。
  这时只见一个穿袍服的人从马车里出来,伞压得很低看不见脸,径直跟着郭绍进了对面的院子。郭绍屏退左右,带着这个人到了客厅里,又叫罗猛子掩上房门在外面守着。
  撑伞的人收了雨伞,轻轻放在门边。但见他身材清廋、头发花白,正是皇后身边的宦官曹泰。
  “曹公公。”郭绍抱拳作揖。
  曹泰忙回礼道:“郭将军多礼了……”
  郭绍比较直接,立刻问道:“官家身体怎样了?”
  曹泰小声道:“昨天开始已经站不起来,能坐,只是不能太久,平素都躺着。”
  郭绍想起八月初一的大朝,还有近半个月,恐怕人们是等不到了。
  曹泰道:“神志还是清醒的……杂家今天来,是皇后娘娘的意思。”
  郭绍道:“我知道。”
  曹泰小声道:“我便直说了,下午会有宫里的人来传旨召见,郭将军还得去。今天确实是官家召见有数的大臣,皇后怕忽然召见你、让你忧心。”
  郭绍点点头。
  “皇后得了消息,官家这回召见大臣,是想派人去华山寻丹。”曹泰道。
  郭绍一听,顿时心里沉下来。果然是躲不过去的。
  曹泰压低声音道:“官家回东京后,御医束手无策,开了很多药不见好转、龙体却每况愈下。前阵子传密旨到京兆府,欲召扶摇子陈抟到东京来试试;但扶摇子不在华山,现在没人知道在哪里……上回郭将军在华山求丹治好了皇后,又有赵匡胤上书举荐郭将军,估摸着官家想派你再去华山求丹。”
  郭绍皱眉道:“实不相瞒,那老仙人是麻衣道人,现在再去,却不知还能不能找到。”
  曹泰道:“官家最近性情暴躁,你定要小心应付,至少要表现得忠心。”
  郭绍点头称是:“那是自然。”
  曹泰的声音愈低:“是赵匡胤举荐的郭将军,皇后娘娘观之此人心怀叵测,你定要小心。”
  郭绍皱眉道:“其实我早料到可能会有这桩事,只是没有办法……现在离开东京没什么问题?皇后可有什么安排没有?”
  曹泰一脸无奈道:“娘娘也无解……对了……”
  曹泰背过身把腰带解开,一阵摸索,便拿出半块玉佩来。不顾衣衫不整将玉佩递给郭绍:“郭将军一旦出了京城,先可以走慢点,若有变、皇后派人送信会拿半块玉佩为凭,合得拢你才听……皇后娘娘还说,你从河北回来没叫她失望,只是现在情势紧迫没能兑现她的奖赏,待时机恰当定不食言。”
  郭绍听罢默不作声。
  宦官显然不知道是什么奖赏,又道:“皇后娘娘肯定会提拔郭将军,你只要不负娘娘信任,便要高升了!”
  郭绍心道:小命都悬着,如果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我有用吗?


第二百二十六章 殿前风雨声
  外面的雨淅淅沥沥,一片嘈杂。
  曹泰问道:“郭将军还有什么话,现在告诉杂家,杂家回家转告皇后。”
  郭绍听得有种不详的预感,大约这口气如同他早上讲的那个不可笑的笑话,还有什么愿望?他顿时觉得宦官说话很奇怪,好像可能是最后一次对符金盏说话。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一串隐隐约约的闷雷,让郭绍稍稍走神。
  他想了想说道:“好几年前在河中李守贞府,我脑子里留下的最后一个印象是一个人的背影。这次要是还有什么愿望,我希望还能看到她……”
  曹泰皱眉沉吟片刻:“这是何意?不过杂家会把话带到。”他说罢便抱拳道,“杂家不便久留,若没有别的话,告退了。”
  郭绍遂将曹泰送到门口,自己并未出门。
  郭绍觉得自己走进了一个死局,还没发生他就猜到的事儿,却想不出法子。自己离开了东京,如果皇帝太早驾崩、一旦有变,政权和军权分离、主将和军队分离,他和符氏内外不能相顾便有危险;如果带回了所谓仙丹后皇帝还清醒,丹药不能凑效,又不知会发生什么事。
  还有那麻衣道人,现在真的还在华山?郭绍觉得可能性不大,上次找着麻衣道人,道人有个要求是不要说出他的名号……由此可见,道人一开始就料到拿什么仙丹救权贵是有麻烦的。有麻烦他还不赶紧挪个地方。
  ……
  高怀德在家里忽然接到了皇帝召见的圣旨。宦官告诉他没事,只不过多日未见大臣,召朝廷里的文武重臣见一面。但是真的如宦官所言没事吗?
  半个多月没见过皇帝了,突然召见是什么情况?再说高怀德还真没被当今皇帝专门召见过,面圣都是在公众场合和很多人一块儿。
  鸿门宴这典故实在太深入人心,而且后世的人不止一次效仿,什么举杯为号伏兵一出之类的玩意。高怀德心里七上八下,焦头烂额。
  “来人。”高怀德唤了一声。
  一个家奴忙进门道:“阿郎有何吩咐。”
  高怀德却犹豫了,心道:我现在派人去问郭绍,会不会正好上当、不打自招?
  他临时把话吞进肚子里,改口道:“准备车驾,我要去面圣。”
  不管怎样,皇帝圣旨召见,肯定死也得去。
  去之前要不要通气问问?这事儿高怀德还有点犹豫。许多事一股脑儿涌上心头:赵匡胤在淮南进言,说他疏于治军、不会带兵,然后被从铁骑军弄到侍卫司来了……郭绍去河北把高夫人带回来,送到府上……外侄董遵训早早投了郭绍,不惜上书从龙捷军调到虎捷军左厢……赵匡胤家一户两命,认为是郭绍所为。
  高怀德觉得自己怎么也脱不了关系,这会儿他要是说自己从来没和郭绍密谋过什么,估计都没人信。但事实就是他和郭绍虽然公事上比较一条心,但实在没参与过有关权谋的东西。
  “阿郎,准备好了。”仆人回禀道。
  高怀德站起来,只觉得步履沉重,说道:“让大伙儿先等等,我去去就来。”
  他想和妻儿倒个别。
  ……
  赵府。赵普弯腰拜道:“卑职在府上静候主公归来。”
  匡胤现在说话十分温和,完全不像在军中那么爽朗大嗓门了,他上前扶起赵普,看了一眼外面的雨,沉声道:“现在真的时机恰当?”
  赵普道:“已经准备好了,如今想回头也来不及,请主公决断!”
  匡胤踱了两步:“我知道。但总觉得太急了点,现在出手,会丢掉一个在关键地方的人。”
  赵普道:“王继恩已经是弃子,没有用了。他跑来告诉我,已经被王忠察觉,害怕之下想叫咱们帮助他逃走。如此一来,将来就算有变、王继恩也没法把消息送出来,肯定最先被宫里的人盯死。留着也毫无作用!
  听说官家已经无法站起、长期卧床,咱们现在不当机立断,极可能错失先机。往后拖正中别人下怀,今后可能连动惮的机会都没有。”
  匡胤叹了一气:“走到如今这地步,我们要做这些事、也是被逼无奈无可奈何。”
  ……
  这会儿宦官曹泰从东市绕道,已经回了大内。
  金祥殿侧面的楼阁走廊上,符氏正坐在栏杆旁边,显得有些落寞。她其实可以前呼后拥,但现在身边只有一个宫妇穆尚宫。
  符氏的目光失神,看着屋檐上面滴下来的水线,无意识地伸出手去接,任那瓦上滑下来的积水在玉白的手心里流淌。穆尚宫见状小心提醒道:“这几天天气下凉了,外面的都是生水……”但皇后没理睬,她便住嘴了。
  这时符氏看见不远处的路上,一个官宦打着伞提着袍服正疾步走来。不用看脸,就看那动作符氏就认出是曹泰……自己贵为皇后,而今最熟悉的人却是这么个老宦官。
  不能不觉得是一种悲哀。符氏见到曹泰、便回过神,把手缩了回来。她微微抬起头,看见雾蒙蒙的雨中,无数的重檐屋顶,一层层延伸出去全是宫殿房屋、围墙、门;就好像是身在山沟里看到的就是一重重山,完全看不到何处是出口。
  眼前这景象,确实有些恢宏堂皇,但符氏实在是太熟悉,她几乎闭上眼睛都知道周围的一草一木是什么样子。在这监牢一般的皇宫里才住几年,她觉得自己已经被幽禁在此一辈子。以前还好点,可以以见官家的名义去皇宫前面那片地方转转,现在她被下旨不准再越过万岁殿,只能呆在后宫,于是见到的不是宦官就是宫妇,简直没有别的任何人。
  “奴婢先行告退。”穆尚宫适时屈膝道。
  符氏没理会,由得她走了。
  不一会儿,曹泰便走了上来,上前躬身拜见说道:“奴家拜见皇后娘娘。”
  符氏没开口。
  曹泰便继续道:“奴家见着了绍哥儿,娘娘的话全部带到。绍哥儿有话要奴家转告。他说,几年前在河中府最后的印象是皇后娘娘的背影,而今的愿望是还能见您一面。”
  符氏的神色微微一变。
  曹泰没注意、又没听到皇后的声音,便继续道:“奴家觉得绍哥儿说话时有点悲,可能听说要他离京,他也没办法应对的缘故。”
  有些事,包括曹泰在内的人都不知情。比如李守贞府上兵乱的时候,只有三人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