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千娇-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昝居润回头叹道:“这是宫里直接来的圣旨,又是给官家寻丹的急事。哪敢耽误?我一接到圣旨,赶紧备好车马来了;得先来问问郭将军打算什么时候出发,我才好准备一下路上的用度,和郭将军一道出京。”
  “这会儿快酉时(下午六点)了罢?”郭绍沉吟道,“今天肯定是来不及了,要不……后天?”
  昝居润道:“明日为何不可?”
  郭绍作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有些事……唉,算了。总之咱们得准备一下,得挑一些信得过的随从、还得兵马护卫。昝使君,这事儿很要紧,一急可能反而生乱。明天一天准备,还得去军营选兵奏报,就一天也很紧的。”
  “但……就怕别人说咱们拖延。”昝居润道,“最好还是明天走,选兵不必奏报的,最多一两百人顶天了,咱们总不能带一支军队出京。要不明天下午?”
  郭绍沉吟片刻,勉为其难道:“好,那明天上午我去挑人,赶紧一些,下午就出发。便依昝使君所言不必奏报了。”
  “好。”昝居润说罢又回头道,“这雨,下得真不是时候,雨天赶路诸多不便啊。”


第二百三十二章 夜色之下
  天色渐渐黯淡,下雨天的夜来临得额外快。郭府上,大门内插着的戳灯、屋檐下走廊上的灯笼陆续点亮,照在湿漉漉的地砖上,泛着幽冷的水光。
  雨下得小了,小雨在空中斜着飘,但仍未消停。
  厅堂里,郭绍、左攸、曹泰、京娘四人正各种拿着一块木头埋头雕刻,只听见木屑“吱吱”作响。郭绍最先雕刻完成,小心翼翼地拿到墨池里一蘸,然后在一张白纸上盖了一下,顿时出现一个红色方印。
  他问曹泰:“皇后的私印是这样的么?”
  “乍一看很像了。”曹泰道,“不过还是容易看得出来,这里、这里……不够平整。”
  郭绍道:“匆忙之下没法高仿,我反正没见过皇后的印,估计绝大部分人都没见过。大概是那么回事便行了……”他看了一眼曹泰手里雕刻不到一半的木头,又道,“你修补我这个,我力气大、负责刻。”
  曹泰道:“也好。皇后的印是金镶玉的,正好要打磨光滑一点。”
  印上的字体是曹泰按照记忆先画出来,大伙儿照着刻。肯定与真印效果有差别,和真印一比立刻现出原形;但这没关系、只要能唬住没见过的人就行了,别人也没机会对照。
  还有曹泰模仿皇后的笔迹写懿旨,笔迹不可能完全一样。但鉴别同样很难。
  “皇后的大印是前朝留下来的,但她有自己的私印,只是从来没见用过……杂家现在画出来的印,便是皇后娘娘的私印大概模样。”曹泰想了想肯定地说道,“杂家自打在邺都就跟皇后娘娘,就没见她用过私印。笔迹更是无处可寻,她没有拿过亲笔写的东西出来,都是口述传旨。”
  郭绍点头道:“这倒是,到现在我都没见过皇后的片言只语,连她写的字是什么模样、也没见过。”
  曹泰道:“所以除非拿给皇后娘娘亲自甄别,不然外人根本辨不出真假。”
  郭绍道:“叫皇后甄别,那倒更好了。”
  几个人饭都顾不得吃,后来饿了,便叫京娘去厨房拿了一些糕点进来,大伙儿就着茶水充饥。就这样忙活到晚上,郭绍觉得“矫旨”伪造得差不多像那么回事了,便叫人准备车马护卫。
  当下便携曹泰左攸等上了一辆马车,在一行马队的护卫下离开了府邸。郭绍府上长期都有一两百口人,来往较多,不过就怕已经被盯着。
  他的府邸周围设了哨,只是一直没发现可疑的眼线。不知道赵匡胤是怎么部署的、究竟设情报眼线没有,但肯定要小心点好。
  郭绍直接先赶去城西。现在东京已经入夜,街上还有点行人。各城门是早已关闭了,但城内却还能畅行无阻……唐朝的市、坊城市结构解体后,促进商业发展,已经没有了分割封闭的坊。(所以不去东、西两市在街巷中照样能做生意买卖。)
  街道上还是有维护治安的官铺,不过官差不管达官贵人。
  郭绍的队伍去了城西陈佳丽府!当此时,就算赵匡胤的人像郭绍一样铺开了情报眼线,那他也肯定没有注意陈夫人……一个商贾,值得花力气盯防么?郭绍最近情势紧张后都没和陈夫人来往,毫无迹象。
  郭绍叫人敲开了门,把自己的拜帖递了进去。不一会儿角门开了,孙大娘走了出来,瞧着门口停靠的车马。郭绍走了出来,随从提着的长杆戳灯一照,郭绍抬起头顶上的雨伞,孙大娘立刻认出郭绍,忙屈膝道:“不料郭将军现在大驾光临……”
  “天确实太晚了,给陈夫人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不过有要事必须见陈夫人一面,不知可否?我见一面就走。”郭绍诚恳地说道。
  孙大娘微微有些犹豫,忙道:“郭将军见谅,夜里确实……您先稍候片刻,奴家再去问问夫人。”
  不多时,孙大娘复出,径直道:“郭将军请。”
  郭绍等一行人打着伞进了府邸,然后留下一些人在门口,与曹泰等人一起进了院子里的正堂。这地方郭绍来过。
  孙大娘道:“郭将军及诸位在此稍候,我叫人上茶,夫人很快就到。”说罢看了一眼左攸和曹泰,可能以为他们是男子的缘故。
  这陈夫人还是那么矫情,不过人家大晚上愿意放郭绍进家门,也算是不容易了。
  郭绍见厅堂上有奴婢,便道:“请立刻带我们见陈夫人。”
  说罢很不讲理就往里面的小门里走,上次陈夫人就是从那道门出来的。孙大娘不好强行阻拦,急忙跟了上来。郭绍走出小门,只见是一条走廊,旁边有几间小屋。陈夫人和几个侍女已经来到走廊上了。
  陈夫人见状面有惊讶。但还是镇定地在原地屈膝作了个万福:“妾身见过郭将军,多谢郭将军替先夫报仇雪恨。”
  郭绍道:“我今晚冒昧打搅,实在有事相求。不知能否借一步说话?”说罢看着她身边的侍女。
  陈夫人一脸严肃,轻轻抿了一下嘴唇,说道:“你们先下去罢。”
  “是。”侍女们行礼退下。
  这大户之家礼仪仪表很注重,一副不慌不忙的样子。但这时郭绍是看得有点心急,他在陈夫人这里只想稍作逗留,却不得不浪费一些时间。
  这时郭绍便随手掀开一道屋子的门,见里面没人,当下便道:“陈夫人,我们进来说罢。”
  陈佳丽身边只剩一个孙大娘了。陈佳丽看起来脸色有点惊慌,还带着红晕,小声:“郭将军,你想做什么?”
  “进来再说。”郭绍道。
  陈佳丽犹豫了片刻,低下头和孙大娘进门。郭绍立刻招呼随行数人一起进屋,马上把门闩上了。他现在根本顾不得别人的感受和处境,二话不说就开始脱衣服。
  “郭将军!”陈佳丽捂住脸。
  “我只换外衣。”郭绍皱眉道,一面招呼几个人一起换衣服,一面又道,“今天我来找陈夫人帮忙,就是想从这里脱身;临时想起来,陈夫人这里是最不可能被注意的地方,府邸也大、不容易看住。我的对手就算临时要派人来四面盯梢已经来不及了……诶!陈夫人,你别这样,我要是想对你做什么,需要如此急急忙忙吗?”
  陈夫人总算认可的郭绍的说法,放下手来问道:“郭将军为什么要脱身?”
  “说来话长,以后告诉你。”郭绍道,“虽然只是暂时在府上逗留,但陈夫人也帮了大忙。”
  现在郭绍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在每个细小的环节做到最好。
  他换上了一身布袍带上幞头,动作非常快,又把自己穿的武服丢给左攸:“换上,一会儿你出门,坐我的车径直回府。记住打好伞,压低。”
  左攸抱拳道:“在下明白。”
  郭绍又转头对陈佳丽道:“府上别的方向肯定有小门吧?叫孙大娘去把沿路的人支开,一会儿我要走小门离开这里。”
  陈佳丽一脸疑惑,渐渐紧张起来。
  郭绍看了她一眼:“我会记住陈夫人这次的恩情。”
  “我什么都没做,怎谈得上恩情,郭将军言重了。”她说道。
  郭绍沉吟片刻:“若是有人来问今晚的事……通常别人没那么多力气注意这些细枝末节的,我是说万一有人问,你就叫孙大娘说我是来道别的,因为明天要离京为皇上寻丹;另外陈夫人最好换一个地方居住,避十天之后再出面。”
  陈夫人道:“替皇上寻丹?”
  郭绍点头道:“照我说的做便是。”
  准备妥当,郭绍和曹泰两个人由孙大娘带着走内宅小门摸出了陈家府邸,立刻走进一条小巷,俩人打伞靠着街边步行快走。
  步行了几条街巷,便见京娘在一条巷子口子上。她牵着三匹马,见到郭绍便把两顶斗笠递了过来。三人一句话都不说,郭绍和曹泰立刻带上了斗笠,翻身上马。
  三骑沿着小街慢跑,径直往城东而去。
  最近好长一段时间,郭绍出门都是前后亲兵武装护卫,也很久没这么骑马在东京行走了。但现在他根本顾不得危险,早已经豁出性命……这关头要去找禁军大将密议,总不能前呼后拥大摇大摆。
  郭绍等三人径直摸到了李处耘府。
  及至李处耘府附近,郭绍叫曹泰上去送拜帖,拜帖用信封密封了的。等了许久,曹泰返回回禀,郭绍和京娘这才牵着马快步来到府门,把斗笠压得很低,见了李处耘径直被放进了门。
  三人跟着李处耘疾步走进内宅,就在这时,忽见李娘子站在走廊上,颤声唤道:“郭将军。”
  郭绍掀了一下斗笠,抬起头看着她。
  李处耘呵斥道:“你出来作甚?”
  郭绍当着李处耘的面不好说什么,只是望着李娘子以目光对视。如今这光景,他自然顾不得和李娘子的事,当下只得说道:“等待不会太久了。”
  在场的人猛一下都听不出他这句话的意思,但似乎又感觉得出来是对李娘子说的,因为刚刚只有李娘子开口和他说话。郭绍也只能用这种玄虚的方式说话,不便说得太直白。


第二百三十三章 战神
  “这里透风吗?”郭绍看着摇曳的烛火。
  李处耘大胡子上的红脸愣了愣道:“里面还有间卧房,两边是耳房锁了的。前面京娘不是在门口么?”京娘之前攻打后蜀时在军中呆过,李处耘也认识的。
  郭绍听罢毫不客气地掀开里面的木门,站在门口观察了一下卧房。李处耘没有说话,但见郭绍如此做、他的脸色越来越紧张了。
  回过头,郭绍才从怀里掏出一卷白绸来递了上去:“李将军先看看这个。”
  李处耘忙展开绸缎在灯下瞧了起来,他的红脸仿佛已经不是那么红了,一双大眼也瞪得很圆。李处耘读书识字,古人看这种文字阅读速度很快,几下李处耘的目光就放在了末尾的落款和印章上,多看了几眼。
  郭绍见状心里也微微有些紧张,但一想就算是李处耘也瞧不出来的。落名自不说了笔迹问题,印章盖在丝绸上本来就很模糊,没见过真印的人肉眼能瞧出问题就奇怪了。
  因为私自动兵是非常严重的事、不小心诛灭全族也不为过。所以郭绍为了最大地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犹豫,对李处耘等武将也号称是皇后的懿旨。
  李处耘看了几眼末尾,又从头开始读一遍。
  这时郭绍从衣袋里又掏出半块玉来:“李将军。”
  李处耘把“懿旨”递还给郭绍,又接过那半块玉,上面刻的字应该是个“符”,只不过只有半块。郭绍道:“这是皇后的随身之物,敲开一半送过来,为了紧要的时候核对军机真伪。这位公公叫曹泰,是皇后身边的近身侍从。”
  曹泰拿出自己的腰牌和印信道:“杂家内侍省内常侍曹泰。”
  李处耘忙看了一番他的东西,拱手道:“见过曹公公。”曹泰也抱拳道:“李将军,皇后娘娘对这次立功的大将,今后会额外倚重……您想想高平之战,和官家站一块儿的人现在是什么光景罢。”
  郭绍对曹泰从容不迫的应对十分满意,到底是在母仪天下的皇后跟前混迹的人,场面见多了。
  果然李处耘板着脸怔在那里。郭绍伸手微微示意,让曹泰先别说话。是的,在这种大事关头,李处耘估计一下子也没反应过来,起码得给人家时间慎重想一想。
  但郭绍相信李处耘能想通。
  首先是危机,懿旨上“居心叵测者”明显指赵匡胤等人,李处耘被认为与赵三之死也有关系,又是郭绍的心腹核心部将,如果郭绍倒台,他能被轻饶就奇怪了。
  (赵匡胤此人平时的表现也不是特别厚道,只能算厚黑。历史上成事后立刻屠赵家的世仇颜家满门几百口人;韩通及全家成年男女被部将王彦升戮,也是叫赵匡胤事后“痛心疾首、悲痛不已”。实际上王彦升和韩通平素根本没什么仇,反倒是韩通在柴宗训朝权力很大、很受小符后倚仗,长期影响赵匡胤兵变前的谋略布局。)
  只要郭绍玩完,李处耘左右都是死,全家都得死!怎么做不是很明白吗?
  再者是巨大的诱惑,别人或许因郭绍从来不说有什么大志向而不懂,李处耘这等人是懂的……皇帝驾崩后,一旦皇后当政,郭绍的权力地位不可同日而语;在紧要关头站在郭绍腹心的少数人,会不会乘鹤至上贵不可言?这时代的武将,没点追求还当什么武将?
  长久的沉默。
  就在这时,李处耘忽然开口镇定地说道:“初期准备不能叫太多人知情,人越少越好,每一个知情的都要完全信得过、而且有用。”
  郭绍一听大喜,激动地拽住李处耘的手掌,眼睛在灯火下凯凯生辉,声音低沉却有力:“李将军!今后你我就像亲兄弟一样!”
  李处耘忙道:“不可不可,乱辈分了。”
  郭绍与他怔怔对望一眼,不由得一起露出一丝强笑。
  这时李处耘又道:“老夫进言,主公的那个‘外侄’董遵训不能太早拉进来参与密谋。主公救了他娘有恩,但仅仅有恩还不够,此人和高怀德都是世家、牵扯太多。”
  “李将军言之有理,再说董遵训只是军都虞候,在虎捷军威信不高,最多能动员他麾下的几百骑兵。临时通知拉他进来都来得及。”郭绍点点头道,“我的打算,准备部署阶段只让两个军都校参与,一个是李将军、一个是杨彪。杨彪和李将军一样,他是我多年的结拜兄弟、患难之交,天下人皆知,信得过而且敢拼。”
  李处耘道:“罗彦环是我多年好友,也是信得过的人……但这种关头,还是听主公的,就咱们三人先部署。”
  郭绍一听,沉吟片刻,当即决定道:“既然如此,明天一早就找杨彪到李将军府上来,共谋大计!”
  他又道:“眼下这驻防情况,对我们非常有利。第二军(杨彪部)、第五军(李处耘部)都是七指挥的大编军,且分驻内城南朱雀门、崇明门,能在驻地当场动员的兵力达三千五百人。而虎捷军余部全都在城南外城,免去了绕路,直接可以从南门两道入内城。
  不过这城防半个多月没变过了,就怕紧要关头王朴发现有问题,要改变防务。如果内城南门不在咱们手里,远道绕路入城的话,就耽误时机。”
  李处耘道:“是要防着这手。不过调防一般都是每月初一、十五趁各军轮换值守时调防;现在这不上不下的时候,一般没有临时调防的情况……就怕王朴发现问题。”
  “眼下这驻防部署,是大军刚回东京临时分派的,多有不周全之处。不料一耽误就是半个多月。”郭绍皱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