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千娇-第3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耶律璟根本控制不住自己想太多,若是他觉得安稳,这宫殿的窗户被封死作甚?
  他又灌了一口酒,碗已经空了,当下想丢在桌案上,但临时却轻轻放了下来,冷冷道:“一个月能有多少人马?”
  北院宰相道:“聚集上京外围诸地的宫帐军、部族军,能有十万到二十万骑。”
  耶律璟明白,幽州干系重大,要是见死不救丢了幽州,更会激发内部的不满和冲突。
  他不再犹豫,当下便道:“先调四万骑宫帐军精锐迅速南下袭扰周国人攻城,一个月后,本汗自率大军‘二十万’从上京南下!”
  众臣纷纷附和道:“大汗英明神武!”
  耶律璟俯视群臣,一个个看过去,目光在年轻的耶律休哥脸上停了下来:“耶律休哥,你带本汗的精兵先军出发!”
  耶律休哥立刻出列,雄心勃勃地一掌拍在左胸上,有力地鞠躬道:“末将领旨,肝脑涂地定不辱使命!”
  “好!”耶律璟又指着杨衮,“还是你做副将。”
  杨衮道:“臣领旨。”
  耶律璟一掌拍在桌案上:“赐酒!”
  宫女急忙抱着酒罐子上来,先给耶律璟满上,又放两个碗倒上酒送到两员大将面前。
  耶律璟端起酒碗。
  “谢大汗!”两员大将一齐拜道,仰头把酒喝了个干净。
  耶律璟也端起碗咕噜咕噜猛灌下肚,身上更加燥热了,他挥手将碗摔成碎片,站了起来指着南方:“不给颜色瞧瞧,以为大辽是好惹的!”
  ……耶律休哥与杨衮拿了圣旨来到上京北部的营区调兵,二人率侍卫奔出宫城,很快就看到了宫帐军的驻地。
  耶律休哥面有激动地看着面前的景象。
  成片的毡帐,横平竖直十分严整地在草地上,好像是天上的白云一般宏大。这里和南城的景象完全不同,根本没有建筑,就是空旷地,契丹军队不需要房屋,保持着本来的习惯,都住在帐篷里。
  耶律休哥吆喝了一声,率众冲下缓坡,奔入营地。随行的宫廷官吏交接凭据,召集各部武将前来确定军令。
  耶律休哥立刻巡视了宫帐军诸部,他确定上京北院的宫帐军才是真正的精锐!
  大多骑兵都有铁甲,以鳞、锁甲为主,至少也有坚固的硬皮甲。
  辽国自辽太宗之后就不是纯粹的游牧国家了,虽然主力依旧在草原上,但渤海国、幽州等地都有大片的农田,有城镇;就连上京南部也有专门为汉人修建的区域。大量的各族工匠为他们制造瓷器、工具,打造盔甲兵器。锻造盔甲比较费事,不能满足大部分辽军披甲,但宫帐军优先装备、着甲率很高。
  上京北院的宫帐军装备精良,兵强马壮。甚至有一股人马是连马都有甲胄的重骑兵,不过那股亲卫耶律休哥带不走,那是只在皇帝身边的近卫。
  辽军主力本来就到处游猎,驻军的帐篷收拾了就可以开拔,出兵没花两天工夫。
  大量的马群出上京,草原上万马汹涌,自然难以掩藏。南城有大量的汉人,很多人知道辽军宫帐军出京了……其中就有大周的奸细。
  先是,少量细作装作是毛皮商人进入上京南城,与当地建立贸易关系,这条途径比较麻烦艰难。后来北汉亡国,许多北汉官员担忧被周军清算,举家向辽国逃亡,其中有很多奴仆。
  彼时兵荒马乱人员混杂,本在晋阳的细作头目趁机按照事先的部署,让卧底伪装成各种身份混进逃亡的人群里,随之跑到了上京。有的说是某家的奴仆走散了,各家奴仆太多实在不好查清楚、也没人去管;甚至有个人居然号称是晋阳的官吏,正好被一个官儿问他在哪个衙门哪个房,结果穿帮。北汉官员认为他是浑水摸鱼的青皮,哄走了事。
  南城门外,两个挑着柴禾的汉子就站在那里驻足观望,在起伏的草原上,黑压压的马群像洪水一样弥漫。大地如此开阔,马队都不需要道路,展开行军,看起来慢其实已经算很快的行军速度。
  其中一个汉子在放风观察周围的情况,另一个则仔细地估计大概有多少人马。数以万计的人马,数是数不过来的,不过算个大概只是时间问题。
  辽军出动,刚刚出上京,就被周国人知道了虚实。在这方面,周朝廷比辽人干得好。


第六百零八章 无法交流
  一连多日的晴天,积雪已经化了。幽州城外,一队矫健的骑士在离城墙半里地外绕城疾奔,中间的人就是大周皇帝郭绍。
  毛皮乌黑油亮的大马轻轻松松就跑得很快,它仿佛只是在平地上撒个欢儿,强壮的战马带来了如风的速度,郭绍的脸上感受到了春的丝丝暖意湿润。身边是他的两个结拜兄弟杨彪和罗猛子,他们正当壮年、勇武有力,让郭绍感觉心里很踏实。
  天地十分鲜明。蔚蓝的天空好像大海,白色的云朵洁白无瑕。近处看地面的春草还不明显,但只要把目光放长远,就看得见原野上一片娇嫩的绿意。
  崭新的大自然,陈旧的城墙砖石褐色中带着斑驳,仿佛在倾诉着岁月的故事。
  郭绍年轻力装,身披甲胄、红色的斗篷在风中飘起,他的脸上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场!
  这里,是河北、是九州的基本地盘之一。现在郭绍在这里肆无忌惮地策马奔腾,观望着城池和围城工事。
  马队飞驰掠过南面的城楼,郭绍看见城楼上隐约有个被前呼后拥的人在向这边观望,一时间猜测或许是南院大王萧思温?
  此时幽州城内外无数人马聚集,但气氛有种很诡异的感觉……双方完全没有交流。
  城池诸门紧闭,辽军完全龟缩在内,没有主动进攻,也没有实用远程兵器……够不着。周军修建围城工事,尚未准备妥当,也没攻城。多日以来,敌对的双方大军云集只在咫尺之遥,却仿佛能共处。
  没有人去劝降,辽国南院的辽军要是会投降,就见鬼了!
  没有人叫骂挑衅,因为普通将士之间压根听不懂,骂破喉咙都不知你在说啥!
  郭绍绕城跑马一圈,仍旧没有派人靠近城池一步,径直返回中军大营。他进了大帐,大步走到上面的地图前面。
  这时诸大将纷纷交了佩戴的兵器,走进大帐来拜见。
  郭绍转过身来说道:“都免礼。”随即看向王朴。
  王朴起身作揖一拜,然后转身面对帐门方向,说道:“以下是塘报,上京的辽军第一批援兵已于十天前出动,总兵力应超过三万五千骑;现在何处未知,预计五日内进入河北。
  这是第一批援军,辽军能出动的骑兵远不止此数。前营军府估计,辽军后期还能出动契丹、奚骑兵十万人以上,仆从各族人马难以估算。”
  王朴顿了顿道:“因此,大周军应在攻城其间寻机击溃辽军第一批援军,至少将其阻挡钳制在幽州城之外。
  奉陛下旨意,幽州前营军府军令如下……”
  王朴指着一侧挂在木架上的形势图,“右路,以殿前司都点检李处耘为主帅,史彦超为前锋;率殿前司二军(控鹤、虎贲)骑兵二万八千骑。左路,侍卫马步司都指挥使韩通为主帅,罗延环为前锋;率侍卫马步司二军(龙捷军左右二厢、虎捷军左厢)骑兵二万五千骑。”
  周军禁军骑兵主力总共就五万三千骑,为了对付北面援军出动了全部精骑;因为攻城不需要骑兵,虎贲军骑马步兵也有机动,可以当步兵用、还能勉强当骑兵用,可以作为临时预备队。
  虎贲军左右二厢总兵力四万,骑兵占一半,余部步兵都装备了坐骑,是周军最精良的部队;控鹤军骑兵大概八千骑。李处耘部带领的就是这些机动兵力。
  龙捷军隶属侍卫马军司,骑兵比例也很高,约有二万骑;虎捷军左厢就主要以步兵为主,各军能凑足五千骑。韩通部便是这些人马。
  大周全国精锐骑兵就五万多骑,这也已经是郭绍掌权后一直发展军备的成果。因为中原要养骑兵确实很费钱粮,好马也不多。
  不过步兵就很多了,加上刘仁瞻、高彦俦等部,周军有步兵十几万。
  王朴伸手指着图道:“这里是幽州,南面这条线是桑干河。北面斜的这条线是温渝河,这些是支流;西北面这一片是西山……辽军最近的路线是走北口(古北口),从东北面过燕山南下,因此右路精锐放在北口方向。
  李将军的右路应率军过温渝河,深入北面,以延伸前线和幽州之间的纵深。”
  王朴横走了两步,继续道:“右路既深入北面,便要防辽军从西山迂回,攻击我围城大军。所以韩将军部要在居庸关(已废弃)、得胜口附近活动。
  左路有两策,一则防备辽军从西山南下;二则,东面若确定辽军主力在北口方向,左路应即刻调大部向东越过温渝河,在河岸附近伺机而动,与东路形成南北呼应之势。”
  四个大将一起出列,抱拳道:“臣等遵旨!”
  郭绍等王朴部署完,这才开口道:“一个半月内,大周军占尽主动,拥有优势兵力,诸位应有必胜之决心。
  也要洞察战机,临机应变。只要战后能讲明决策的合理动机,可临机决断;只要对全局有利、并且看结果赢了,在本次战役中抗旨也可无罪!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呆板行事,胜利是唯一目的!”
  众将纷纷抱拳谢恩。
  郭绍又正色道:“此战干系深远,丰功伟绩正在此时,愿诸将戮力杀敌!”
  大伙儿纷纷激动地说道:“肝脑涂地在所不辞……”“愿为陛下之前驱……”
  郭绍挥了挥手,众将谢恩告退。接着一个武将便走出账外道:“宣余者诸将入账议事!”
  另一批大将成两列纵队,陆续大步走进了大帐。
  郭绍依旧和前营军府的大臣一起,部署兵力。主要是攻城的方略、预备队的部署,这些武将将留在幽州城攻城。
  周军半个月前就围困了幽州城,但几乎未发一矢,便是在准备,先修工事围死城池免得萧思温有机会出城捣乱。也在等待后续步兵、火炮、物资运到幽州城下。
  大帐内换了一张又一张地图挂在木架上,郭绍君臣从午后一直商议到傍晚。围攻城池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但是至今为止十分清晰有条理,也很详尽务实。
  所有的准备都在高效运转,沉重的火炮和石弹等物资在恰当的时机就开始运输,此时已经到达前线。


第六百零九章 一艘巨大的船
  幽州城的清晨,空气很清新,绿幽幽的草叶子上还挂着昨夜未散的露珠,空中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白雾。太阳还没升起,但是天色已经亮了,天空一片湛蓝。
  不知什么地方还有麻雀偶尔叽叽的几声聒噪。
  郭绍带着随从在炮阵上大步走过,不得不觉得,用青铜铸造的龙啸炮十分漂亮,比铸铁的好看多了!黄灿灿的炮身打磨光滑后,做工很好,看起来很新。
  成排的火炮炮口斜对天空,郭绍回头看时,能看到一排排偌大的黑洞洞炮口。
  阵仗十分强大!它们依旧只是打石头的臼炮,实际作用无法像印象里能摧毁一切的榴弹炮一样轰炸,威力有限得很;但郭绍知道,只要使用得当,这些玩意对攻城作用很大!
  “聒!聒……”忽然传来一只公鸡的惨叫,郭绍循声看去,顿时愕然。
  原来几个士卒杀了一只公鸡,把鸡血滴在一门炮的炮管上。身边的武将忙道:“那门炮最先点火,大伙儿图个吉利。”
  郭绍巡视之后离开了炮阵,一切具体战术不需要他亲自过问了。
  良久之后,忽然“轰”地一声晴天霹雳,地面一阵微微的颤栗,雷鸣般的大炮轰鸣撕破了天空的沉静。浓浓的白烟腾空而起。
  马的嘶鸣、人的嘈杂随之增大,远处的鸟儿也惊得拼命飞离。
  不过一炮之后,就消停了好一会儿,接着营地上的炮声时停时歇仿佛杂乱无章。远处的城楼城墙也没受多少影响,反而是周军这边硝烟弥漫,人马嘈杂。
  郭绍并不吭声,当然也不责怪……炮是他自己设计的,当然懂。这种臼炮精度实在有限,主要是铸造技术和测量工具很粗糙;要怎么才能打得中目标呢?没错,一炮炮地试!试出仰角和装药量,而且因为火炮尺寸无法完全标准,每门炮的射击参数也有稍许不同。饶是如此依旧没法完全精准,大概能打得到目标就行。
  炮阵捣鼓了半个多时辰,再度消停下来。
  此前的天地间如一潭清水,蓝的天、绿的地,清新的空气有湿润的白雾;而现在,天地间仿佛被倒进了一盆污水!
  周军营地上空雾腾腾的,仿佛灰尘漫天,火炮的硝烟和雾气混在一起了。营地上人来人往,一派狼藉忙碌。
  就在此时,一片马队慢慢涌到了前方的工事后,没有停止,又接着弥漫过木土营寨,缓缓向前而去。
  方才半个多时辰的炮响没对城墙造成多大的伤害,大部分都没打中,只是试炮,现在炮响一停就再也没响起。代之而来的,是骑马的人群。
  单是炮轰试不出对方的防御强度,这股马兵就是试探;而且以兵马靠近引诱守军上城,第一轮齐射能出其不意扩大战果!
  郭绍与诸大臣注视着场面,营地内外看起来有点杂乱,但他能感受到这纷乱之中的秩序,一切都照计划有序地进行着。
  轻骑马队如冲阵一般进入了前线,先是整顿,然后慢跑,接着快马向城墙冲了过去。
  马队几乎没受到什么远处攻击,顺利地就到达了护城河边,迅速转向迂回,马队从侧门射出了许多箭矢,纷纷向城墙上抛射上去。幽州城的护城河不算宽阔,在河边骑马抛射也能射上城头。
  郭绍在数百步外,看不太清楚城上的反击。但看周军的状况,守军几乎没有太强的反击。
  “咦!”王朴的嘴里发出了一个声音,便没了下文。
  其他人倒是没什么反应,只是瞧着,前后折腾了半个多时辰,战斗节奏并不激烈,大伙儿的神情似乎有些怠意。
  郭绍倒和王朴似乎有同一种直觉:开局很蹊跷。
  他嗅到了某种不同寻常的气息。
  骑兵进攻当然没法攻城,马匹毕竟无法驮着人游过护城河,更无法徒步爬上三丈高的城墙。但常理上,靠近城池会被守军一通攻击,毕竟距离也就二三十步了。
  守军为何不用远处反击?很大的可能是城墙上根本没多少人……
  远处的周军马队迂回在城墙外运动骑射了一通,然后军队首部就逐渐转向回来,一股马队好像流水冲到了墙上又倒流回来一般。
  王朴沉声道:“情势似乎和咱们预料得有所差别。”
  郭绍没有轻举妄动。周军规模太大,部署也比较繁复,就好像一艘巨大的船,转向会很缓慢……不能因为一点意外,就去改变策略。
  马队跑得很快,不一会儿就在城墙五十步外插上了一排三角形状的旗帜,然后蜂拥回来。
  远离百步时,忽然一阵地动山摇的轰鸣响彻天地。郭绍转头看去,一排白烟在营地上空腾起,大石弹纷纷飞上天空。
  石弹还没落到城墙上,少顷,“轰轰轰……”的炮响再度轰鸣,火光闪耀,一排白烟腾起。
  幽州城头土石飞溅,远远就能看到有女墙坍塌的场面。
  周军营地上远近的火炮依次齐射,场面十分震撼。那炮口像是在一齐喷射火焰一般,烟雾滚滚。炮阵之间稀疏的箭楼观察哨,好像从云端里竖起的一般。
  震耳欲聋的炮声络绎不绝,疯狂地炮击,完全没有停止的迹象。
  而第一道工事外面,成片的独轮车已经在炮声硝烟中向前蔓延过去了。无数的士卒推着土像洪水一样靠近护城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