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楚汉争霸启示录-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章邯扶了扶自己的头盔,但却没有从头盔中掏出什么新思想。

“早知项羽如此勇猛,便不用此战术。”他说毕就传令各阵重新布置,并命司马欣、董翳等人分兵从两侧主动攻击。但是战争中有物质力量,更有精神力量。物质力量被削弱了,可以重建,精神力量被摧毁了,是难以恢复的。楚人勇猛直前、先声夺人的气势,令秦军始终处于下风,惊怯被动,无力抵抗楚卒急风骤雨的攻击。这些迅如怒狮、击如苍鹰的楚军将士,其勇往无前的搏杀气势,压过了秦军战术上的任何努力。秦军阵终于被楚卒纵队反复分割、冲击、撕咬,前后九次战斗,秦军遂无从收拾,被楚军战士打垮。章邯只得无可奈何地收兵向旁侧的安全地区“解去”(撤退)。

章邯退去了,章邯北边,王离所围困的巨鹿,就敞开地浮现在了楚军和诸侯救兵的视野中了。

章邯在退去的路上,一直思考着自己失利的原因。是什么东西激发了楚军强大的精神力量呢?章邯思前想后,不能明白。是什么力量把楚军十来万人个个调动得都以一当十,令秦军矮了一头?能做到这一点的将军,也实在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了。

那大约正是从前一两日的破釜沉舟,到战场上项羽等一干将官身先士卒,而前后激扬起来的吧。

章邯心想:“虽然我撤退了,但是我的兵力并未大损,先让这项羽去跟王离火拼一场吧,待楚兵疲钝,我再与之决战!”

巨鹿大战

当章邯退去,项羽收拾战场,然后命校尉骑着马,依次跑到诸侯各国壁垒下,传唤壁垒上的诸侯诸将:“楚上将军命尔等立刻赴楚壁垒会议,有不从命者,楚必攻之!”

壁垒上的诸侯众将,耳朵中回响着的还是刚才楚军呼啸搏战之声,个个不免心颤胆寒,赶紧都骑了马,带着卫兵,出了各自的壁垒,奔楚军壁垒的辕门去了。

项羽的意思是,要诸侯的诸将军队,都受项羽指挥,否则,楚军必攻之。这固然是对战役胜利很有益处的事情,而秦的失误就在于章邯和王离这两支大军互无统领,各自为战。但项羽要用攻他们的办法来臣服这些诸侯军,一如当时用杀的办法解决宋义,体现了他对于外交和纵横谋划的相对轻视和不耐烦。

诸侯的诸将带着亲兵,都来到了楚军营垒前。他们看见项羽楚军的营垒修得比较简陋,似乎本没有借此固守的意思,就是拿两辆缴获的秦军战车,面对面仰翘起车辕相对,作为营门,上面还悬着猎物和人头作为装饰品。这样的营门叫做辕门。

诸侯众将下马走近辕门,但见门内外的楚卒戈戟耀眼生光,一见到这些楚卒,诸将腿不觉得就全软了,歪眼咧嘴全跪在地上。诸将面无血色,全部用俩腿跪着,膝行着向前挪动,从辕门口直用膝盖“走”到大帐门口,俯伏帐外。项羽走出来,诸将莫敢仰视,项羽对诸将好生劝慰,说:“男儿行于天地之间,宁死沙场,不亡席上。现在王离军围困巨鹿城已有三月,你们愿不愿意择日与我共击王离,上报君王的嘱托,下洗雪自己的前耻?你们也许会死,但至少是死在了男人的战场上。”

诸将无不激奋知耻愿战,于是诸侯各军皆以兵相属于楚上将军项羽,布置分工,共计二十来万,到了下一个月,即公元前207年一月,遂对王离军摆出包围攻击的态势。这时王离已经围攻巨鹿有三个整月了,可以说,宋义的疲敌策略,还是客观上被兑现了。王离三个月不能拔下巨鹿,其士兵的士气必然已经低落,在章邯战败而自引走后,王离其实就应该撤离巨鹿,改去据守城池或者险要处,待楚军也进入赵国地区日久,给养不济,始来的锐气也开始削弱,乃至走向疲钝时,再以奇计来战败楚军。

但是王离却没有离开,而且准备和项羽的诸侯联军在城外展开野战。

从前,王离刚刚受秦二世命令攻赵围住了巨鹿时,有人说,王离是秦朝名将,以强秦之兵,攻新造之赵,拔举赵国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可是这人的门客则论定王离必败,他所依据的公理是,为将三代者必败。为什么呢,因为世代杀死的人太多,最后一代势必要承受这种冤气和不祥。王离祖上为秦宿将已经三代了,爷爷是秦国宿将王翦,曾拔赵国、灭燕国、灭楚国,爸爸王贲灭魏国、降齐国,到他这里正是第三代。

王离大约也听说了这个让人沮丧的预言。他坐在营帐里,目光射向远处的巨鹿城,为什么区区一城却拿不下来,章邯又逃跑到安全地带去了,剩下自己就将更加玩不转了。

“章邯这个老狐狸!”

王离和章邯,可能是互相看不上眼,表现为项羽与章邯大战的时候,王离坐视未动,而章邯对战项羽略遇挫折就撤,把王离活活地丢在了楚军和诸侯联军包围的形势下。王离的级别很高,是武城侯,章邯则是九卿之一,可以算是旗鼓相当。章邯的战绩一贯傲人,王离的出身贵莫能匹,总之俩人都是大鳄,这就使得这两支军队互相不能统属,导致秦军主力被人为地分割为二。由于没有一个明确的统属关系,这两支主力很容易配合失度,这是秦最高统治者没有明确出谁是两支主力的总统帅这一失误的后果。而相形之下,楚国则是举境内之兵专属项羽。像章邯、王离这样,协同配合则是没有了。

这时候,司粮官来报告,由于章邯大军解去,甬道已经彻底被楚军断绝了。

王离说:“叫苏角、涉间将军来。”

苏角、涉间两位高级副将来了。王离说:“现在兵粮没有后续了,我们必须及早与楚军诸侯决战。我们就定明天早上怎样?即刻差人向楚军通报约定作战时刻和地点,我看就在……”

涉间说:“我看还是突围比较好,突围仍能保持主力,决战的话,士兵已经在巨鹿城下鏖战两月多,士气低落,前者章邯又败,其实章邯败的时候,我就说过咱们也解围先撤去,您……”

“你不要再说这个了,章邯没有用力打,我们决战沙场,死了也是国家荣耀,像章邯这样退却,按照国法,我就应该去抓了他,传车送到咸阳问斩。我爷爷和我爹一直给我讲,务必勇猛击敌向前。待我擒了项羽,一并把这老狐狸送到咸阳,下吏问罪。你不要再说了,否则军法从事。”

涉间赶紧把嘴闭上。因为涉间不积极主动,于是王离叫他次日守壁垒,次日自己和苏角引主力大兵和项羽诸侯军团决战。

这次大战,杀得同样是天昏地暗,楚军与诸侯联军舍身拼搏,屯在巨鹿北边的陈余数万人也参与进来,双方兵卒死伤者横枕草野,一次次互相反复冲锋。经过一番浴血拼杀,楚军与诸侯军最终大破王离,杀苏角,擒王离。随即攻到王离的壁垒,守垒的涉间不愿意降楚,自己把自己烧杀了。这涉间也奇怪,为什么选择自焚呢,难道抹脖子不更爽一些吗,烧起来多疼啊。大约他是不愿意自己的尸体受辱成为楚军拉回去行赏的一百多斤肉票吧。

不管怎么样,王离的十万大军,遂在公元前207年年初的一月份被夷平。一个帝国曾经繁茂的身影,一支曾经不可战胜、所向无敌的百年秦军团,至此走近了它们覆灭的历史尾声。

赵王歇和丞相张耳,遂率领着饿得面黄憔悴、风吹打晃的赵国士卒,打开巨鹿城百孔千疮的城门,迎接楚、齐、赵、燕等诸侯联军将领入城。

东方六国从前曾经在战国时代五次合纵攻秦,中间多是因为楚军是孬种而惨败。这次,以楚军功最大,冠于诸侯,巨鹿之保存,战争形势之逆转,全是楚人之力也。

章邯降楚

公元前207年一月,王离在被擒灭后,项羽离开残破的巨鹿城,还军南下四十公里,过了漳河,屯扎在漳河南岸。这样做大约是为了跟自己的南方基地更近吧,并且以河流护住自己的北面。章邯军这时候还退守在棘原(巨鹿以南十几里)。到了二月,项羽渡河发起进攻,将章邯战败,章邯退却。

随后两个月,两军隔着漳河,相互对峙,一直未发生战斗。大约项羽需要休整兵卒,而章邯因为王离败亡导致自己军心也沮丧,所以也暂不愿主动进攻。章邯的策略可能是,项羽背后(南部)的中原多数城邑,还在秦军手上,项羽军属于远来疲战,自己只要坚持据守不战,就能把项羽拖垮,后者粮尽兵疲,于是不战而退。

但是,章邯同样也是远出陕西关中来到这里的,他的给养线也颇漫长,虽然有赵国粮食可吃,但是还是需要关中继续给自己送来士兵和粮食,才能保证拖垮项羽。

这时,四月份的时候,关中咸阳的赵高看章邯总是不战,而反倒数次退却,于是生气了。自从前年夏天陈胜造反以来,赵高就有句口头语:“关东这些群盗,无能为也。”秦二世听他说得这么自信,于是尤其地喜欢他了。可是现在都拖了一年半多了,章邯、王离还没有肃清“群盗”,章邯还在前敌拖着乃至退却,赵高就没法交差。

为什么没法交差呢?中丞相赵高掌管整个国事,前敌不能取胜,自己就没面子,秦二世就会责怪他光会吹嘘而把“国事”败坏至此。于是赵高就想着把责任推给章邯,让章邯做自己的替罪羊。他对秦二世讲:“群盗本来是好破的,但是章邯作战不利,手上二十多万大军,光在赵国花钱,还数次退却,不能替陛下尽忠灭盗。”

秦二世明白了,原来一切责任都是章邯不好好打仗,于是三月四月期间,秦二世就屡屡派出使者,到棘原前线的章邯这里,来“责诮”(责问)章邯。

章邯于是在这四月时,召来自己的长史(政委)司马欣,说道:“不如你辛苦一趟,替我跑到咸阳那里跟陛下解释一下。我们并不是畏敌而退却,而是楚军强悍,现在又破了王离,其锋正锐,凭着战胜之威,与我们决战,我们胜算不大,所以需要相持,待他粮草吃尽,士卒懈怠,我们再一举击他。并且,我们的兵也比叛军少,需要关中再继续发兵发粮来,支持我们随后克敌。因此,你还要请陛下再分兵粮来。”

这司马欣从前当过栎阳县的狱掾,算是法吏,自然说话也颇有条有理,于是说道:“将军放心,我肯定都明禀给陛下。”

于是司马欣带着卫兵,向西跑去了咸阳。咸阳城里,满是暗淡的暮春阳光。司马欣在皇宫的外宫门外徘徊了三天,说要求见皇帝。结果赵高就是不让他进去,生怕他替章邯分辩,这样秦二世不责怪章邯了,就该责怪我了。司马欣转悠了三天,脑子里一片茫然,好像全世界的昆虫在冬日里穴居,并没有被春暖花开所唤醒,距离春暖花开还有好长一段夜路。

司马欣茫然的心中,逐渐鲜明起来的一种感觉是恐惧。赵高不让我见皇帝,那是不是因为赵高想制裁我们啊。如果赵高突然把我抓住,然后乱审问一番,给我定个私通盗贼的罪,我不就完了吗?而赵高则照样什么责任都没有,接着享他的福。

赵高也几乎和他同时想到了这个办法,赶紧派人去捕司马欣。但是司马欣已经踏着昆虫般的轻快脚步不见了,连痕迹和气味都没有留下来。顺着出关的大道寻找,也没有。

司马欣像一个小飞虫那样穿小路回到了军中,报告说:“将军,我这次根本没见到皇上,只能托朝中别的大臣,去给皇上递话。但是现在赵高用事,群臣谁敢替您说话,即便替您说话,在皇上那里听上去,也没有蚊子响。而赵高说话,皇上则是句句入耳。想来赵高把前线不利的责任,都推给咱们了,皇上只信他的,我这次很抱歉,什么话也没跟皇上说上。”

章邯说道:“那你觉得下面到底会怎样啊?”

司马欣想了想,说:“我估计,看赵高这情形,是已经跟您作对了。即便您在前敌打赢了,他也只会更嫉妒您,在未来陷害您。如果您打输了,他更会以此为理由,把您法办。”

章邯思前想后,只觉得思绪如乱云飞渡,不好整理,于是说:“眼下先把这些统统丢掉不管吧,先接着跟楚军对峙吧。”

如果一个人需要躲避到打仗中以此去摆脱精神上的困扰,那他一定是愁苦到了极致了。

于是双方继续对峙,慢慢就到了六月。这时候,赵国大将军陈余,也给章邯写了信来。陈余不但素能交通豪杰,而且喜好儒术,所以把信写的援譬设喻,很有文采:“从前,白起为秦人做事,南征鄢郢,北坑赵括,攻城略地,不可胜计,最后竟被赐死杜邮。蒙恬也为秦人做事,北逐匈奴,开地数千里,竟被斩杀于军事监狱。怎么会有这么不可思议的事呢?因为他们功劳太大了,秦的主子吝啬,不能尽数封赏他们,于是借助法令把他们诛杀了(对于功劳太大的人,只有杀了他,因为没有晋升空间了)。如今将军为秦人打仗已经到第三年了,手中消耗战死掉的秦卒以十万这个单位来计数,可是诸侯并起越来越多,六国全都复立了。然而赵高这个人,一向阿谀上意,说关外诸侯不足为惧,如今形势紧急,他自己也怕秦皇帝醒悟过来是受他蒙蔽而杀了他。所以他一定会杀了您,以为自己塞责脱祸。总之,天意要亡秦国,智商从0。25到350的人都能看出来这个形势,将军有两条出路,一是继续与诸侯为战,不论有功无功妻子老小终将被赵高按在菜板子上斩了;二是倒戈与诸侯合纵,共同伐秦,最后因功割地称王,南面称孤(孤家寡人,这都是王的自称)。您自己考虑吧!”

章邯也是有私心的人,是自己称王称孤,还是像李斯那样被当作罪人屠宰,他在天堂和地狱的门口稍微徘徊了一下,就立刻开始积极要求进步了。

章邯于是派了自己信任的军侯(比将军低三级的,将军以下是校尉、司马、军侯),名字叫“始成”的,去找项羽,说:“章邯将军愿意率领大军投降诸侯。”

“始成”这名字吉利,就是开始求成讲和。

项羽听了始成的求告,又看了章邯的信,于是就和亚父范增等人商量。范增说道:“现在章邯手上还有二十万之众,即便他想投降,秦军的家小都在关中,若是降了,按照秦法,其家小都得连坐处死。所以,秦军并不愿投降,我们最近也未曾大破秦军。我们不如这样,趁着章邯想投降,没有斗志,其统帅下的秦军必然也疏于防范,我们引军过去,可以一战击败他。这样接下来,是继续攻灭秦军也好,受其投降也好,秦军将卒,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项羽觉得这主意好,于是派出蒲将军引部分军队,乘夜渡过黄河,跑到北面的三户这里,在三户把驻守这里猝不及防的秦军狠揍了一顿。

章邯闻讯,不知怎么办好了,就在漳河南北无目的地来回运动,跑去增援三户。项羽于是趁机悉起主力,跑到漳河的支流汙水边上,章邯忙调大兵过来应对,结果被项羽主力大破之。

如果不是章邯想投降,楚军怕是不易取得这两次胜利的。

时间到了七月,章邯又派始成过来谈讲和的事。项羽这时候的兵粮已经将尽了,并且发现自己并没有彻底吃掉章邯的能力,于是始成的求和终于“成了”。项羽批准接受章邯投降。

可以说,如果赵高不捣乱,而继续支持和接济章邯,章邯是可以把目前快要没粮了的项羽联军给打跑的。

而如果章邯不投降,即便不能战败项羽,率其主力二十万,撤退回函谷关以西,则秦还是可以继续割关中地区自保,恢复从前秦国时的地盘,并且,也许六国依旧是难以攻入和占领秦本土。

但是,章邯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降。此时章邯的秦军还有二十万,都是来自秦本土的。在受降仪式上,章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