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王府家生子-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就听,榻上的薛云上道:“进来吧。”
  那里韩氏低低的哭声嘎然而止。
  而叶胜男和关雎领着丫头们端着早上洗漱的器物进来了。
  叶胜男过去给薛云上穿鞋披衣,完了,就随薛云上迈出了槅扇。
  而关雎则领着端洗漱物事的几个丫头过来,对韩氏福身道:“三奶奶安,请三奶奶起身梳洗。”
  韩氏那里还知道关雎在说什么的,只痴痴地望着槅扇外头的男人。
  直到文嬷嬷进来,对韩氏轻声道:“三奶奶果然没嫁错人,三爷是个好的。”
  韩氏一听又泪如雨下,只是脸上却在笑着。
  可让韩氏主仆未能放心多少功夫,外头就又来了两人,一个是宫里的来的喜娘,一个是王妃身边的刘嬷嬷,她们来收元帕了。?

☆、第 96 章

?  这二人远远的在门外就欢欢喜喜地给薛云上和韩氏道喜了。
  韩氏正淌眼抹泪的,听闻这动静,抬头往外头看,“谁来了,这么一大早的?”
  文嬷嬷是过来人,在韩家时也没见过的,一听这动静便知是什么人,又是做什么来的,于是忙对还等着伺候韩氏梳洗的关雎道:“奶奶才起,又是个新媳妇面子薄。你们且都先出去,看看来的是什么人。”
  关雎略抬头看了看韩氏,便答应着领人都出去了。
  韩氏不解,问道:“怎么把她们都打发走了?”
  文嬷嬷这才直言不讳道:“想来是收元帕子的喜娘来了。”
  在家时,韩夫人便告诉过韩氏会有这礼的,所以韩氏一听先是羞了一阵,后又忽然煞白了脸,“收元帕?”一面说,韩氏一面慌慌张张地从身子底下抽出一块洁白的帕子来。
  “这……妈妈……这可……这可怎么是好?”韩氏话都说得不利索了,“他们会不会……会不会说我是……说我是……”没了清白的人。
  末了的话,韩氏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的。
  文嬷嬷自然也明白韩氏到底想说什么,连忙安抚道:“不能的,三奶奶。这事儿,三爷再清楚不过了。”
  韩氏抽噎道:“可……可大喜的日子,我却……这样。在外……在外我又是……这么个名声,日后……让府里上下的人……怎么瞧我,又怎么……看三爷的。”
  文嬷嬷方才还觉着只要薛云上是知道的,再没人敢为难韩氏的,可现下再听韩氏这般一说,文嬷嬷也迟疑了,暗忖道:“大喜的日子,新媳妇却小日子不能圆房,确是太过晦气了。三爷是个明理的也就罢了,不知道的还不知道怎么说咱们姑娘呢。这可怎么是好?”
  其实元帕还是小事儿,法子文嬷嬷是有的,只是她怕薛云上那里就不过去。
  韩氏见文嬷嬷低头思忖,欲言又止的,便急了,“妈妈,事到如今还有什么话你不好说的。我母亲让你跟我进王府来,不正是让你在这样危急之时帮我的吗?怎么到这关节上了,你反倒不中用了。”
  文嬷嬷又忙道:“不是我不想说,只是这事儿不过经过三爷,怕是难办。”
  韩氏胡乱擦了一把脸上的眼泪,道:“你且先说。三爷与我乃同体夫妻,只要保住了我的脸面,又何尝不是保住了三爷脸面的。”
  闻言,文嬷嬷忽然想起昨夜薛云上说的话,“从今往后,她就是我的妻子,我与她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霎时对韩氏的话也就深以为然了。
  于是文嬷嬷凑到韩氏耳边,“三奶奶月信来得正好,三奶奶可以这般……”
  就这样,文嬷嬷与韩氏低声耳语了几句。
  韩氏拿着元帕的手,紧了又松,松了又紧,在文嬷嬷说毕后,道:“我知道了。”
  文嬷嬷起身去看看外头,又回来道:“奶奶赶紧的。”
  韩氏看着手里半点瑕疵也没有的雪缎元帕,一咬牙,竟然又塞回身子底下。
  少顷,就见韩氏羞得满面通红的,又把元帕拿了出来。
  此时再看元帕上头,已染了红在上头。
  文嬷嬷连忙接过帕子,再烛台上烤了烤,没多大一会子功夫,那红就不再那么鲜明,现了些许的暗沉。
  完了,文嬷嬷先去扶韩氏从床上下来,坐镜台前,这才开了槅扇的门,把人请进来。
  喜娘和刘嬷嬷进来,喜娘嘴讨喜,那什么早生贵子,三年抱两的话,不要钱的往外说。
  韩氏是又喜欢,又害怕。
  待到刘嬷嬷去取来元帕看过,喜娘将之收进一个匣子里,又道了吉利话告退了,韩氏和文嬷嬷这才暗暗都松了口气。
  所以这对主仆便都没瞧见关雎的神色变换。
  韩氏月信忽然来了,关雎是不知道的,但昨夜薛云上并未和韩氏圆房,她是知道的。
  且方才薛云上出去练剑时,已吩咐她该怎么对喜娘她们说了,这会子韩氏却出横插这么一脚,关雎知道这事儿非同小可了,只得忙忙去回薛云上。
  彼时,薛云上一套剑法练毕,宝剑入鞘,接过叶胜男递来的帕子擦了擦脸,在石桌旁坐下吃茶。
  叶胜男一面折着帕子,一面道:“三奶奶的事儿,奴婢可是瞒不长远。榴绯轩到底多少是太妃的耳目,奴婢也没个准。”
  薛云上呷了一口茶,笑道:“傻丫头,做什么瞒住的,只管去回祖母。不说祖母那里,府里也迟早会知道的。”
  叶胜男还是迟疑道:“可这般一来,三爷你就成笑话了。”
  薛云上道:“我一个大老爷们儿的,什么要紧的。女子才不易,所以昨夜我才没歇别的屋里了,保全了她的脸面。且我和她都还年轻,来日方长,又不是错过了这回,日后就再不能了的。”
  叶胜男正还要说话,就见关娟慌慌张张地来了,“三爷,不得了,不知三奶奶那里得了块‘那样’的元帕,给了喜娘和刘妈妈收去了。”
  “什么?”叶胜男和薛云上异口同声。
  薛云上当下站起来,又道:“不是吩咐你同喜娘说了吗?”
  关雎道:“可屋里人太多,奴婢不好说当着人说,就打算着等人都去了,才告知的。谁知道三奶奶竟先奴婢一步,拿了‘那样’的元帕出来。”
  “糟了。”叶胜男低呼,“这元帕若落心怀不轨的人手里,可就成了把柄了。”
  说毕,叶胜男就要去追。
  薛云上却拉住了叶胜男,又打发了关雎先回去,思思默默好一会子才开口道:“我到底还是有用的,祖母不会让这些落旁人手里的,她只会自己收着。”
  叶胜男回头,“那奴婢该怎么回?”
  薛云上道:“祖母那里,可容不得有半分对你的疑心,不然你就危险了。你只管照实情回就是了。”
  “那……那元帕,三爷就不想法儿要回来?”叶胜男道。
  薛云上又摇头,“不能。落祖母手里也好,有我这把柄在,祖母也能安心些,不怕有朝一日掌控不住我。”
  “那王妃那里,奴婢们又该怎么回?”叶胜男道。
  薛云上笑道:“放心吧,太妃让你怎么回,你就怎么回,横竖逃不出是要隐瞒我娘的。也好,我娘身子大不如前了,少让她操一份心的,也好。”
  叶胜男抬头看薛云上,张了张嘴,终究还是什么都没说出来。
  罢,叶胜男和薛云上回榴绯轩上房。
  那时韩氏已穿戴齐整,准备同薛云上一道先进宫谢恩。
  薛云上在耳房盥洗了一番出来,在镜台前坐下,叶胜男才要上前,就听韩氏道:“三爷,我身边的映雪旁的不行,但梳头却是个好手,不若今儿就让这丫头服侍你一回?”
  闻言,映雪则紧忙跟着上前,挤开了叶胜男。
  薛云上瞥了映雪一眼,道:“不必了,这些事儿自来都是我自己亲力亲为的。”说罢,让叶胜男去找他的玉发冠出来。
  映雪拿着梳子顿在那里,不尴不尬的进退皆不是。
  这时又听薛云上道:“王府不比尚书府,你身边这些人的规矩,再学学吧,日后才没大错。”
  映雪顿时涨红了脸。
  韩氏也是怔了一会子,才福身道:“是。”
  待薛云上梳好发髻,叶胜男将玉发冠递上,薛云上束好发髻,又对韩氏道:“你让她们且都出去,我有话与你说。”
  文嬷嬷一听便知道薛云上要说什么,可她又不能留下,只得暗暗给韩氏使眼色,让她稳住。
  屋里的人如鱼贯出,薛云上这才开口对韩氏道:“唉!你可知你犯了欺君之罪?”
  韩氏当时就两腿一软,跌坐在地,“我……我……”
  之后,薛云上再对韩氏说了什么,就没人知道了。
  等薛云上和韩氏从上房出来,韩氏是红着两眼随薛云上出了王府进宫去的。
  而优昙婆罗院里,太妃看了那匣子里的元帕,笑了笑,便让人小心收好。
  叶胜男送了薛云上和韩氏出门,便来优昙婆罗院给太妃请安。
  太妃用罢早饭,得空见叶胜男了。
  叶胜男问了安,便一五一十地将昨夜和今早榴绯轩里的事儿都回太妃了。
  太妃听了直点头,“好孩子。”说着,就拉过叶胜男来说话,“他们年轻了,不知道这里头的轻重。安哥儿和韩氏的亲事可是太后所赐的。倘若让人知道这事儿,一个欺君之罪就逃不过了。”
  说罢,太妃歇了口气又道:“也罢,这事儿就我给他们小两口收拾了,事情也到我这便止了,你不要再告诉别人去了。”
  叶胜男忙福身答应,又道:“那王妃那里,奴婢又该怎么回?到底三奶奶的小日子可不是昨夜一夜就能完了的,接下来这几日,只要有心人想知道,不怕查不出来的。”
  太妃又点了点头,“你说得是。那你一会子去王妃那里回话,你就这般说……”?

☆、第 97 章

?  叶胜男得了太妃话,便告退出了优昙婆罗院。
  一路往如今王妃坐月子的院子去时,叶胜男只觉一身发寒。
  太妃那些教叶胜男的话,面上听着是并无不妥,实则却是隔阂了王妃与韩氏的婆媳关系。
  韩氏不得王妃的喜欢,只会越发在王府难以立足。
  这还是次要的,让薛云上两相为难烦心,厌弃韩氏才是关键。
  到了那时候不管是她叶胜男,还是旁的什么人出来给薛云上分忧解难,没有不得薛云上的心的。
  而韩氏定会觉着委屈,若太妃出来给韩氏主持公道,韩氏便也在手了。
  韩氏瞧着没用,可她娘家不会不承太妃的情的。
  由此可知这其中的厉害。
  薛云上那里倒是不用担心,就韩氏了。
  韩氏年轻,定瞧不明白这里头的门道,就不知她身边有没明白人的。
  然,让叶胜男没想到的是,太妃连这样的人都不让韩氏留下的。
  想罢,叶胜男两手抱着肩,觉着暖和些了,这才继续往王妃院里去。
  今日新媳妇见姑舅,王妃也一早起来了。
  儿子终究成亲了,王妃心里高兴,故而今儿的气色瞧着也好了不少。
  听说叶胜男来回话,王妃就让她进来了。
  王妃一面选着首饰,一面头也不抬地问道:“你们三爷和三奶奶可好?”
  叶胜男笑着回道:“回王妃的话,三爷和三奶奶可好着呢,当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先说一车喜庆的话,再末了忽然来一句,“就是今儿一早起来有些忙,好像是三奶奶月信来了。三爷瞧着有些不痛快。”
  说毕,叶胜男觑了一眼刘嬷嬷,又垂下眼来。
  王妃立时惊诧道:“什么?来月信了?”
  这时,刘嬷嬷说话了,“难怪今儿小的们去取元帕时,三奶奶还让关雎挡了小的们的,说是没起身。后来也是老半天儿才起了,让奴婢们进去取元帕。”
  王妃脸一沉,“可见是了。真是晦气。既如此,当日择期时,韩家怎么不说。咱们不知道,他们自己家的姑娘,他们还会不知道的。幸好圆房了,若圆房时正好赶上了,多晦气的事儿。”
  刘嬷嬷又道:“这般一来,那怕是新婚的,三爷也不好再在三奶奶屋里歇了。”
  王妃忖度了片刻,道:“我心里有数。”完了,便打发叶胜男去了。
  而优昙婆罗院里,在叶胜男一去,太妃便叫来了一个体面的管事媳妇,叫这媳妇往韩氏娘家走了一趟。
  “记住了,只可让韩夫人知晓。”太妃冷笑道,“韩为萧那老小子真真是比我这老太婆还要食古不化的。也罢,他夫人记我情儿,也一样了。”
  又说韩家。
  因嫁了女儿,韩夫人多少都有些不舍,故而昨夜里韩夫人想来一夜,也担心了一夜。
  韩尚书虽然也不舍得很,但不比韩夫人的,所以见韩夫人这样倒是也劝过的,只是不中用。
  次日一早,韩尚书还是要早朝的,韩家三位爷也是回军里的,也回去了,要念书的也到国子监去了。
  只两位儿媳妇陪着韩夫人。
  韩家这两位奶奶知道婆婆记挂着出嫁的小姑子,故而没少在韩夫人跟前凑趣说笑,让韩夫人笑过几回这才好些。
  可这时,却听说襄王府打发人来了。
  不说韩夫人,就是韩家两位奶奶也是心里一紧。
  女儿出嫁,三朝回门。
  回门之前若没大事儿,两家便无礼数上的往来了,除非出了大事儿。
  所以韩夫人一听说王府来人了,还是有些体面的媳妇婆子,顿时就慌了。
  韩家二位奶奶也是过来人,自然也知道这里头的厉害,心里没有不暗忖的,“可别是为了小姑子的清白而来的。”
  也不怪韩家二位奶奶这般想,不然昨个儿才成亲洞房,今儿还能有什么说的。
  韩夫人也是这般想的,只是女儿是在韩夫人眼皮子底下长成的,女儿请不清白,她比谁都清楚,于是便暗道若王府敢污蔑韩菲的清白,她绝不答应。
  所以韩夫人脸色不太好看地请了那位媳妇进来。
  倘若叶胜男在,定会认得那管事媳妇,正是常安家的。
  但还有一层,就是叶胜男也不知道的,这常安家的,还是王妃身边刘嬷嬷的妹妹,老早前认下的干女儿。
  可见这位刘嬷嬷又是谁的人。
  又可见若是叶胜男在王妃那里,并未依照太妃所说,挑起王妃和韩氏不和,太妃立马就能知道。
  而在封嬷嬷去了郑国公府后,优昙婆罗院里就常安家的最得太妃指望了。
  能在太妃的身边当差的,又那里是糊涂人。
  常安家的进来一看韩夫人的脸面,便知道该怎么个行事说话了,于是工工整整地给韩夫人纳福问安。
  韩夫人虽叫常安家的起身了,却也不让坐,也不给茶吃,还冷冷的就开门见山,道:“不知这位管事娘子是奉谁之命而来?又因的何事儿而来?”
  常安家的福了福,道:“奴婢夫家姓常,今儿正是奉了太妃之命来回话的。”
  韩夫人和二位韩奶奶一怔,“太妃?”那位在王府里深居简出,不问庶务的太妃?
  常安家的又福了福道:“正是太妃有要事相告。”
  韩夫人道:“什么事儿?”
  常安家的并未着急着说话,只四顾了一下。
  韩家二位奶奶自然明白,只是还才要告退,却被韩夫人叫住了,“都不必的,我这里并没外人。”
  常安家的听了又福了福,但还是压着嗓子声音,“既如此,奴婢就直说了。太妃让奴婢来告知夫人,三奶奶昨夜洞房前忽然就来了月信。”
  韩夫人和二位奶奶一听,没有都错愕不已。
  特特是韩夫人,知道女儿因外头的传言心思过重,闹得身上都不好了,月事或早了,又或迟了,都寻常了。
  所以常安家的这般一说,韩夫人没有不信的。
  可就算如此,韩夫人这护短的性子也不觉着算是什么大事儿,只要过几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