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王府家生子-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妃气道:“你糊涂。孩子小,又是这么个身子,最是虚不受补的。”
  太医正好来了,太妃赶紧让奶娘抱康哥儿给太医瞧。
  薛云上听说儿子病了,也正好这时候过来。
  待太医断完脉息,薛云上一问病源,太医果然说得和太妃一般,正是虚不受补。
  只是孩子小,不便用药,太医只是给孩子做穴位按摩,缓解孩子痛苦。
  太妃见了越发想起了当年,她的儿子也是这般羸弱,若不是她没日没夜的小心看护,一出生怕就没了。
  所以太妃忖度了须臾后,对王妃道:“也罢,你这还有个小七,你一时照顾不过来也是有的。康哥儿就暂且由我照看吧。”
  王妃心有愧疚,没有不答应的。
  薛云上虽有顾虑,可他一个大男人又不好照看这么小一个孩子的,他倒是有心让叶胜男教养孩子,不说太妃和王妃,就是韩家也不答应。
  且看太妃的意思,是真心心疼这孩子的。
  末了,薛云上也只能点头答应了。
  周瑛见状,赶紧道:“姑婆到底是有年纪的人了,我也会不时过去帮着姑婆照看康哥儿的。”
  薛云上向周瑛看去,让周瑛不由得红了两颊。
  待人都散了后,薛云上与叶胜男一并往前头回,薛云上没头没尾地问道:“如何?”
  叶胜男却听明白了,但也回了一句没头脑的话,“太妃将一套凤凰头面给了周姑娘。”
  薛云上道:“那套先帝赏的凤凰头面。”
  叶胜男道:“正是。”
  罢,薛云上拧了拧眉,却只说了,“我知道了。”便不再言语。
  而在宫里,皇帝伤心过度龙体欠安,且大有一日不如一日之感。
  朝会暂停,国事也一概由内阁主持了。
  内阁虽深知皇帝不愿提及过继立储等事,但也不得不提升议程了。
  ?

☆、第 168 章

?  一时间劝皇帝为国本建储的折子,雪花一般的都到了内阁手里。
  诸位阁老一商议,便与宗人府宗人令泰郡王一并进宫陛见去了。
  这日皇帝的精神还算好,竟能在廊檐下晒会子日头了。
  宋志来是伺候皇帝多年的人了,最是知道皇帝的性子,这时候是最听不得和熙皇子有一星半点干系的话,听了一准又黯然神伤起来。
  所以宋志来一听说内阁和宗人府前来,为的就是过继立储之事,一时也顾不得启禀皇帝的,便先忙忙迎出去了。
  户部尚书郑承付瞧见宋志来,忙问皇帝龙体康健。
  宋志来躬身回道:“太医院寻得一古方,皇上吃了总算是有些效应了。只是太医们说了,皇上这是心病,还要心药医才对症。可这天下间什么药都好找,为有这心药难寻。”
  郑承付等人都是宦海沉浮多年的人了,那里会听不出宋志来的意思。
  宋志来这是让他们千万别提和皇上心病相干的事儿,不然可没有心药治皇帝的。
  而皇上的心病是何,可不正是熙皇子的。
  诸位阁老和泰郡王一时间也有些面面相觑了。
  这时,皇帝寝宫里的出来一人,竟是皇帝让他们这些都进去说话了。
  郑承付和泰郡王等人忙理了理衣冠,随宋志来进去。
  来到御前,郑承付等人叩拜山呼万岁罢,得旨起身,没想抬眼看到的竟是如此憔悴消瘦的皇帝。
  这才几日的功夫,皇帝竟已成了这般模样了,郑承付等人都不禁心内震惊,方才还有些动摇的劝谏皇帝立储之事儿,在这一刻才肯定了。
  皇帝虽一直在将息养病,可朝政上的事儿,他不必细问也能猜到都有些什么事儿。
  今年风调雨顺民心思定,可见外头是没大事儿的。
  既然外头无事,那便只剩下朝廷中的文武百官有事儿了。
  但天下安定,百官所思所想之事儿也唯有立储了。
  想罢,皇帝嗽了两声,满面病容之上再添了疲惫了。
  皇帝登基至今,虽并未开疆扩土,威震四邻,但他一心为民也算是个仁慈守成之君了。
  所以皇帝也不愿因他的后继无人,而让天下动荡,百姓遭殃。
  于是待内阁首辅董阁老将近日朝政一一回禀罢,皇帝便自个先提了个话头。
  这话头一起,果然让内阁等人以立储建储乃国之根本,滔滔不绝地劝说起皇帝来。
  宋志来直着急,好在皇帝只是闭目听着,并无异状。宋志来这才稍放下心来。
  内阁诸位虽长篇大论,皇帝却得以闭目养神,所以皇帝再睁眼时,疲态才去了些许。
  “诸位爱卿所言极是,但朕子嗣不丰,只能在宗亲中过继了。”皇帝说着,又嗽了起来。
  宋志来忙上前又是喂皇帝喝热汤水,又是给皇帝顺气的。
  好不容易皇帝的咳嗽止住了,这才又道:“只是不知诸位爱卿以为,朕该过继谁才好?”
  泰郡王年轻,至今只一女儿且方一岁,所以他不必避讳,于是便将宗亲中适龄的兄弟子侄名册献上。
  罢,内阁诸位上前又是一通国赖长君的长篇之说,但归总起来也不过是让皇帝选年长有经历的。
  皇帝被内阁众人说得头脑发胀,越发不耐烦听他们说了,只道:“你们只说他们中那几人适合。”
  董阁老上前回禀道:“启禀皇上,臣以为宗亲子弟之中,怡亲王世子为首选,次之为安南王与襄郡王三公子。”
  皇帝听了直点头。
  内阁将怡亲王世子列在首,其用意皇帝也是知道的。
  只因怡亲王可是当今太后的亲生儿子。
  当年若非怡亲王年纪尚幼,太后扶持怡亲王当皇帝也不是不能够的。
  听罢,皇帝道:“这虽是朕的家事,但到底事关国运国本,大意不得,还要朝堂之上听百官商议,朕方能定夺。”
  内阁众人自然是无异议的。
  次日,皇帝竟然就上朝了。
  这日朝会,百官三本奏罢,皇帝便说起过继立储之事儿,再将候选三人一提,顿时朝上一片哗然。
  起先群臣还能按部就班各抒己见,到了后来争议过大,便开始都面红耳赤起来,只差没动手了。
  就听这边有人道:“安南王祖辈可是因错立下誓言,子孙后代将永世镇守云南。如何还能立他为储君。”
  话音方落,那里就有人道:“怡亲王世子一心风花雪月,正经差事没当过,如何能堪当重任。”
  才完,就又听别处有人道:“薛云上不过毛头小儿,侥幸办得几件差事就敢张狂。”
  群臣越说越没个顾忌,安南王不在听不见也就罢了。
  怡亲王脸上就很不是那么好看了。
  皇帝只冷眼看着殿内的混乱与争吵,忽然就瞧见郑国公躲在人后,依着盘龙柱在那打盹儿。
  皇帝一怔,再找襄郡王却不见,要问宋志来才想起韩氏新丧。
  想罢,皇帝也觉着累,便起身退朝。
  底下的人好半晌才发现皇帝不在了,这才都怏怏地散朝。
  郑国公走得最快,可才到宫门便被锦衣卫拦下了,“国公爷慢走,皇上有旨,郑国公宁定宫陛见。”
  后头跟来的人听闻,不由得都窃窃私语开来,说定是皇上让郑国公去商议过继之事,还有人说郑国公可是薛云上外祖之类的话,云云。
  少顷,郑国公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有人让郑国公在皇帝面前美言薛云上的。
  也有人义正言辞劝说郑国公要为天下计,万不可因为薛云上是他外孙便偏颇的。
  郑国公听得头疼,忽然就真的扶着头哎哟了起来,“哎哟,不行了,我旧疾又犯了,要赶紧家去服药,不能去觐见皇上了。还请这位小将军待老夫回禀皇上了。”
  闻言,有人正要怒其不争,就看那锦衣卫像是早便知道了一般,道:“国公爷放心,皇上知道国公爷身子不好,已命刘御医与下官随行,谨防国公爷身子有何不测。”
  这下不说郑国公了,就是旁人也没话说了。
  郑国公只得跟着锦衣卫去了。
  到了宁定宫,宋志来直接便领着郑国公进去见皇帝了。
  郑国公跪地呼万岁。
  皇帝也不着急着让郑国公平身,还道:“这回你又是什么旧疾犯了?”
  郑国公跪地上讪讪道:“回禀皇上,臣……臣只是饿得有些晕。用了刘御医的药油,臣现在好多了。”
  皇帝坐郑国公头顶笑道:“那你平身吧。”
  郑国公忙谢恩起身。
  这时,宋志来端着几样小菜和羹粥。
  皇帝见了,道:“给郑国公也准备一份。”
  郑国公府又赶紧谢恩。
  皇帝胃口不大好,用了几口便罢了,郑国公见了忙也放下了筷子。
  皇帝却道:“你用,咱们也好说说家常闲话。”
  郑国公只得又执起筷箸。
  宋志来伺候皇帝盥漱过后,皇帝才道:“听说前些日子你可是当曾外祖父了。”
  郑国公笑道:“可不是。就是孩子不足月,身子不大好。”
  皇帝便借着这话头往下说了一会子,忽然的才说起,“常言‘成家立业’。安哥儿也为人父了,该有一番事业了。你这个做长辈的就不为他打算打算的?”
  闻言,郑国公诚惶诚恐地跪下,“皇上明鉴。臣当真没那心思。”
  皇帝伸手虚扶郑国公,“不过是家常的闲篇罢了,不必如此。起身吧。”
  郑国公又是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谢恩起身。
  皇帝长叹一声,追忆往昔道:“想当年先帝在位时,你对朕可是知无不言的。到了如今你倒是处处避嫌了。”
  郑国公嘴上说着惶恐,心里却道:“正因当年老夫知无不言,才让你鸟尽弓藏了。”
  郑国公的心里所想,皇帝自然是不知道的,还道:“不过这回你怎么都得跟朕说句掏心窝子的话。那三人你以为谁堪当承嗣?”
  “这……”郑国公面上越发的诚惶诚恐了,“臣不知。”
  皇帝笑道:“那你什么时候知,就什么时候出宫去。”
  郑国公惊惶抬头,好半晌才道:“请皇上容臣细细斟酌。”
  皇帝也不催郑国公,扶着宋志来的手到里头去歇息了。
  待皇帝醒来,郑国公还在凝眉忖度。
  “如何?”皇帝问道。
  郑国公忙躬身迎接,“臣还是不敢妄言。”
  皇帝道:“你只管说,朕恕你无罪。”
  郑国公四顾了下,道:“那臣就说了。”
  皇帝道:“说。”
  郑国公道:“臣以为,唯安南王方能堪当承嗣。”
  皇帝还真有些意外,道:“为何是他?”
  郑国公道:“安南王祖父虽有过,但其一支多年镇守云南,忠心不二。远的不论,只说此番云
  南土司谋逆,安南王出兵平乱,其才干比之祖辈也是有过之不及之。”
  皇帝道:“为何怡亲王世子,和安哥儿不成?”
  郑国公道:“不怕说句让太后和怡亲王不快的话。世子才情是有,却不在正道之上。做个甩手王爷还成。”
  皇帝又问道:“那安哥儿呢?”
  郑国公叹息一回后,摇头道:“这孩子越发不能成,太重情。”?

☆、第 169 章

?  说着,郑国公竟然还哭了起来,一面擦眼泪,一面道:“安哥儿他媳妇死得冤啊!”
  闻言,皇帝一怔,“怎么?不是说她分娩时难产死的?”
  郑国公忽然就又悲愤了起来,“是这话没错,可安哥儿他媳妇到底是为的什么难产,还不是他们大房弄的鬼。”
  “竟还有这内情。”皇帝道,“朕还当是他们家长房因无知掺和进了皇儿逼宫,临阵逃脱了。”
  郑国公道:“这自然也是一桩事故。”
  皇帝道:“那襄郡王又是如何个态度?”
  郑国公愤愤道:“还能是个什么态度,自然是百般维护的。可想而知安哥儿的伤心。皇上是不知道,那会子安哥儿的刀子都架上那畜生的脖子了,可末了,安哥儿还是看在父子,兄弟一场的份上,放过那畜生了。”
  说罢,郑国公一拍大腿,哀叹道:“这孩子真傻。那畜生那里会感激他的,只怕是放虎归山了。”
  “也是为难襄郡王了。手心手背都是肉不是。”皇帝道。
  一听这话,郑国公似乎更气了,“话说到这份上,臣也不怕再家丑外扬了。臣也知道十指有长短,世事也实在是让人难做到一碗水端平了。是人也总有偏心的,可也不能太过了。襄郡王纵容那畜生害安哥儿也不是这一回两回了。”
  郑国公把这些年来,大爷明里暗里做过的事儿,一桩桩一件件的都说了出来。
  有些是皇帝是知道的,就两淮盐案那桩,就是皇帝再清楚不过了的。
  而大多则是皇帝不知道的,所以皇帝不时道:“竟还有这内情。”
  就这么皇帝留了郑国公半日,让太后都惊动了。
  如今可是定承嗣的关键时候,太后自然是一心想要自个孙儿他日继承大统的。
  而郑国公可是薛云上的外祖父,在旁人眼里他是再不能支持另外二人的。
  现下皇帝竟留郑国公在宫里说了半天的话,这怎么得了。
  让太后如何不紧张的。
  所以正当皇帝和郑国公说起旧事时,就听外头高声唱报,“太后驾到。”
  皇帝不可见地咬了咬牙。
  郑国公则忙起身跪迎。
  少顷,就见一身雍容端庄的太后进来了。
  皇帝扶着宋志来起身道安,“儿子给太后请安。”
  郑国公接着道:“太后金安。”
  太后睨了郑国公一眼,冷声道:“郑国公。”
  郑国公不敢迟疑,忙道:“臣在。”
  太后道:“你也是朝中老臣了,皇帝龙体欠安,你不说多谏言让他多将养,反还让皇帝因你费神半日。你该当何罪?”
  郑国公一惊,磕头如捣蒜,道:“臣罪该万死。”
  太后冷哼一声,“既如此……”
  只是不待太后说完,皇帝便道:“太后息怒。儿子正因身子欠安,这才留下的郑国公。近来西北的镇西候可是又蠢蠢欲动了。郑国公与之还有些交情,朕正要委托郑国公探听一二。不然,西北动荡,朕还如何安心将养。”
  这话一出,太后也不好再说别的了,只冷笑道:“那倒是哀家错怪郑国公了。”
  郑国公忙道:“臣不敢。”
  太后又道:“也罢,皇帝也劳神半日了,就是有天大的事儿也不急在这一时。皇帝也该歇息了。”
  这位到底是太后,皇帝还是要敬着她的,便答应了。
  郑国公也连忙告退。
  只是回到郑国公府,郑国公便又旧疾复发了。
  次日便传出郑国公支持安南王,太后不满将这位老臣贬斥羞辱。
  郑国公不堪受辱,这才病了的。
  怡亲王进宫,太后听说后当下就气病了,这下宫里安生了。
  皇帝扎挣着从太后宫里请安出来,宋志来便听皇帝嘀嘀咕咕道:“牝鸡司晨亡国之兆。还是安心养息才好。”
  宋志来听罢,身子霎时便僵住了,待皇帝上了龙撵这方好些。
  回到寝宫,皇帝歇下后,宋志来这才偷偷摸着额上的冷汗,暗道:“我说咱这宫里何时成了筛子了,怎的这般机密之事,竟还能传出来了。”
  郑国公听说太后病了后,也只冷笑着说了句,“不是自个肚子里养出来,如何能让你爬头上去。”
  次日,宋志来忽到襄郡王宣旨。
  原来皇帝赏下祭礼了,还敕赠韩氏二品通奉夫人。
  这算是给韩氏天大的哀荣了。
  末了,皇帝还宣了薛云上进宫去说话。
  薛云上让叶胜男给他更衣。
  叶胜男忙取来吉服,给薛云上换上,还道:“三爷,皇上到底是因废皇子才病重的,可见是皇上是看重父子之情的。”
  薛云上抚上叶胜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