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鱼跃龙门记-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隐哥哥,你又被爹爹关起来了么?对不起我也被姐姐关起来了。中秋节后爹爹回来要考查功课,姐姐不许我们出门。这根穿形度影针是从前冬桑哥哥给我的,可以用来松绑、开锁、刻字,扎中大穴还能令人昏迷,应该能帮到你。假若你想见我,请给我回信,我尽量想办法偷溜出去。你捉一只大老鼠,拔下鼠须,可以在那张白棉纸上写很多字……”
  亏得宋微视力绝佳,排得像胡饼皮上芝麻粒似的字迹也能分辨出来。读到“你捉一只大老鼠”,想象独孤莅也不知从侯府哪个角落逮的老鼠,再次证明此娃实乃囧萌极品,不由得嘴咧得老宽。他不敢笑出声,怕惊动门外的人,索性闷在被子里,抱着肚子大乐。
  笑够了,慢慢爬出来,就用独孤莅捎给自己的那根无所不能的穿形度影针,蘸着药碗里剩下的一点酱黑色汤药底子,开始写回信。
  自从初四晚上狠狠打砸一回,卧房里别说摆设没了,就是文房四宝之类也已消失不见。独孤铣太知道他惹祸作怪的本事,这回真是硬起心肠,下定决心,誓将一切意外扼杀于萌芽状态。
  “小莅,我被坏人行刺,躲在你家养伤,并非被你爹爹关起来了。伤得不重,别担心。你好好准备功课,每日给我写封信解闷就行。等过了中秋节,小隐哥哥带你跑马去。”
  钢针药水与鼠须墨汁不在一个级别上,宋微沮丧地发现,才写了几句,就写不下了。把白棉纸搓成小小一卷,别在发冠里,躺倒睡觉。
  当前大事,非中秋使团朝贡莫属。皇帝也好,太子也好,任何别的动作,估计都会等到中秋之后。独孤铣不回来,自己便不可能走出眼下这座牢笼。小朋友的善心,仅供排遣无聊,其余想法,毕竟可一不可再。
  一切,都等过了中秋节再说。

  第一三一章:闲来尤擅自消遣,忙里精专皆算谋

  八月初八,凌晨开始下雨,到晌午方歇。
  宋微吃完早饭,死乞白赖不许管家收拾,将吃空的碗碟一个个在走廊边沿上排开,承接廊檐上滴下来的雨水。
  瓷器陶器都是危险品,蓝靛见李易熬药去了,只好自己守在边上,等六殿下什么时候玩腻了,同意归还食具。
  宋微待每只碗碟都积了一定量的雨水后,挪到走廊里侧,盘坐地上,开始叮叮咚咚敲起来。一边敲,一边增减水量,调试音高音色,将食具摆出不同序列,最后居然当真叫他敲出了调,清脆悦耳,煞是好听。只是那水面上多数漂着油花,略煞风景。
  蓝管家认命地从室内抱出个蒲团,请六殿下尊臀落座,以免着凉。心想,单论玩乐,六皇子端的是个天才。一时担心不知宪侯回来前,六殿下拘在这方寸之间,会不会很快玩到黔驴技穷了无生趣。当真暴躁起来,凭眼前这些人,只怕安抚不住。一时又觉得凭六皇子的本事,哪怕连房门都不让出,他也有办法引蛇逗鼠风生水起,真要使起坏来,身边这些人,谁能拿捏得住?
  宋微谢过蓝管家的蒲团,塞到屁股底下。两根筷子在十指间翻飞转动,时缓时急,或高或低,叮叮当当的敲击声跟雨水声相应和,硬是把凄切的秋风秋雨衬出一片热闹活泼。
  蓝靛当然不知道,六殿下正在模拟一种叫做“架子鼓手”的姿态,自我陶醉,不亦乐乎。
  怀着既欣慰又怜悯的矛盾心情,蓝管家给自己也搬了个蒲团,坐在侧后方听候吩咐。
  宋微玩了半天打击乐器,很是惬意,午后琢磨着玩点儿别的。因为才下过雨的缘故,许多肥肥软软的长蚯蚓,纷纷从台阶下泥缝里爬上走廊。宋微瞧见,大喜。连蹦带跳截住蓝靛手里的食篮,抢出一只大碗,弯腰就往里边捡。把蓝管家恶心得,话都说不利落了:“殿、殿下,你这是做、做什么?”
  “这可是好东西,风干了当鱼饵,吸引鱼群最合用!”
  宋微抬头,瞥见蓝靛一脸吃了苍蝇的表情,促狭心起,嘻嘻笑着拈了一条最肥硕的,直晃到蓝管家鼻子尖儿上,作势松手,就要把扭动的蚯蚓掉到人家衣领子里去。可怜蓝管家年纪比起六殿下至少翻倍,在皇宫那般高大上的地方待了大半辈子,何等矜持淡定,这时竟被吓得面无人色,连退数步,嘴唇直抖,不知如何控诉才好。
  幸亏李易及时出现,半途接过那肥蚯蚓:“地龙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正是一味好药。六殿下攒了这许多,不如送与我入药。”
  宋微撇嘴:“我攒了风干当鱼饵用的,你要你自己抓。”
  李易段数可比蓝靛高出不止一级,当真蹲下,和六皇子一同抓起蚯蚓来。两人度过了一个十分愉快的下午。
  蓝靛被恶心得晚饭都没怎么吃。傍晚时分,宋微照例拿饭团喂鸟,李管家站在走廊里,翻动着满栏杆的死蚯蚓。蓝管家在药房替六皇子熬今天的二道汤药,暂时不在现场。熬药本该是李管家的活儿,叫他临时抢了去。
  宋微从鸽子脚环里摸出独孤莅的信,装作不小心,一转身袖子扫了许多蚯蚓干在地上。李易忙着捡拾他的地龙,宋微背转身看信。居然通篇都是独孤莅汇报今日怎么带弟弟偷偷摸摸抓蚯蚓。宋微一边窃笑,一边直接掐了段蚯蚓尸体裹在来信中,让鸽子捎回去。
  正是惺惺惜惺惺,尽在不言中。
  他这里可算闲得蛋疼,别人都一个个忙得跳脚。
  独孤铣八月初六半夜抵达北郊兵营,立即投入极端忙碌之中。增派人手追查逃脱的刺客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须暗中调兵遣将,加强京畿防卫,以防叫人钻了空子。西部北部所有朝贡使团,一律由府卫军接引,先在北郊新建的官方传舍休憩几日。等到八月十三,再统一自北面玄武门入城。
  如此安排,有诸多好处。一上来先用宪侯的名头威势将蕃邦部落来使都震慑住,然后在北郊传舍老实待几天,趁着正式朝拜之前的空当,认真学学上邦礼仪规矩。而府卫军则借此机会,搞清使团成员底细,以免别有企图者浑水摸鱼。由于皇帝龙体欠安,此次朝贡势必由太子独挑大梁。使团经过提前培训,再统一进城入宫,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主人接待方面的麻烦。
  此次外交活动,乃是太子代议朝政后,首次代表皇帝独立做大事,自是殚精竭虑,务必精益求精。日日早出晚归,看上去勤勉得不得了。
  六皇子遇刺,太子为表关爱,第一时间派人去休王府上探视慰问。听说休王受伤静养,无法见客,遂作罢。等了两天,见皇帝除却问过一声五皇子去向,再没有更多表示,太子殿下略有些忐忑的心渐渐笃定。随即借迎接使团一事,试探着提出某些人员调动申请,得到皇帝默许,顺利得出乎意料。
  如此一来,宋雩心情大好。原本杀死老六气死老爹计划,在他心目中,干脆利落十拿九稳。谁知两名重要手下一去不返,老五踪迹全无,竟似石沉大海,杳无回音。他无法知晓当夜休王府中究竟发生了什么。然而两名手下皆是死士,万一事败,不过是个死无对证。皇帝找老五找到太子府上,才真正蹊跷。宋雩很快反应过来,心知此番竟被老五狠狠摆了一道,暗中愤恨不提。
  无论如何,事后老六受伤,老爹病情加重,似乎此举算不得成功,可也不算完全失败。他也曾担心皇帝震怒之下不顾后果,使出雷霆手段。事实证明,自己多虑了。事到如今,父皇即便明知是自己做的,又能如何?
  种种迹象皆表明,这一次,皇帝选择了继续妥协。
  当然,帝王的妥协,必定是有条件的。太子不再动作,等着父皇开价。
  八月初九,早朝过后,太子照例先往寝宫问安,迎面遇见玄青上人从里边出来。
  “见过太子殿下。”
  “上人安好。”宋雩回礼毕,面带忧色,问,“上人何时入的宫?可是父皇病况有变?”
  “玄青应陛下之召,昨夜进宫。陛下病况尚无起色,玄青欲暂留宫中,为陛下燃灯诵经,祈福延寿。”修道者勘破生死,玄青话说得诚挚,脸上倒是一派云淡风轻。
  自西郊青霞观到皇宫,马不停蹄也得一整天。玄青接到宪侯派人送去的消息,立即动身,于初八晚抵达。宫中本来就有供她修行做法的道观,随时可入住。
  太子听了玄青一席话,躬身道:“若能为父皇祈福延寿,上人但有所需,宋雩在所不惜。”
  玄青地位超然而又特殊。对于这个堂妹,太子以往不愿表现得太过刻意,这时却觉时机已到,态度不妨明朗些。玄门上清宗,地位相当于国教。宋雩忽然很想知道,玄青自寝宫出来,父皇是否刚跟亲侄女说过什么额外的体己话。
  “上人何时方便,燃灯诵经一事,宋雩亦想尽一份孝心。”
  玄青淡淡一笑:“太子勤于政事,为陛下分忧,便是最大的孝心了。”见他似乎不满于这句推托,又道,“陛下很为容王殿下担忧,太子不妨劝解劝解。”
  宋雩故作惊讶,问:“父皇可是担心五弟练功走火入魔之事?”
  老五人间蒸发,仓促间无可奈何,扯出这个荒唐的幌子,不想竟被皇帝接受。这也是太子认为皇帝妥协的征兆之一。
  “容王殿下醉心武艺,不理俗务。陛下感伤无奈,欲在狮虎山上辟一处庄园,供容王闭关,潜心修炼。又恐无人照料,故托付于我。”
  宋雩这下真吃惊了。玄青这般说法,莫非老五已经被父皇抓了回来?但不知他招了多少……转念一想,父皇若当真把老五发配去狮虎山,叫玄青看着,如此一来,既是监管圈禁,也是隔离保护。那么,他招了多少,其实并不要紧。
  见再问不出什么,与玄青别过,迈进寝宫,求见皇帝。
  父子俩忍功俱是一流,至今也没撕破过脸。太子不厌絮烦,问候父亲身体病情,又汇报朝会各项内容,皇帝静静听着,偶尔有气无力追问几句,均属正常公务范畴。
  太子汇报完毕,话题转到玄青上人祈福法事上,表一番肉麻孝心,终于提起容王。
  皇帝叹口气:“老五天生如此,朕活到这个岁数,也知道有些事强求不来。按说皇室子弟玄门修道,这一辈有一个明华足矣。只是老五既无俗世缘分,朕也不愿断了他的路。朕已谕知明华,为他寻个精通武道的玄门高人引导,他愿意修炼,便去狮虎山上修炼罢。”
  把五皇子弄去当道士,等于彻底剥夺了威胁皇位的资格。再找玄门武道高手看守,也不用担心他半夜闯进皇宫刺杀。太子忽然觉得这主意好极了,哪怕皇帝的本意,是要保住老五性命。况且高手又不是没可能收买,将来做出个真走火入魔,也就是了。
  假意敷衍几句,表态支持父皇决定。
  皇帝又道:“朕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老六。倘若有一日,朕不在了……”
  太子赶忙下跪,再次表白孝心。
  皇帝欣慰颔首,语重心长往下讲:“所谓长兄如父,老六年纪尚轻,天真懵懂,不谙世事。你这个做大哥的,须替父皇多看顾些。朕唯一的心愿,希望入土之前,能看到老六成亲。待中秋事了,你便替朕把这事筹备起来罢。”
  太子赶忙应承。皇帝把休王亲事交给自己筹备,那么休王妃人选,也就是自己说了算了。
  “老六性子跳脱,待在京中难免惹事生非。朕已然应允了他,待成亲之后,任他长居封邑。”
  太子明白,这是第二个条件来了。在他心里,野猢狲般冒出来的老六,从来没有被当成对手过。皇帝在感情上对老六的偏倚,意外归意外,用好了却是一步妙棋。等自己登基之后,这么个小玩意,杀或不杀,还不是反掌之间?宪侯那里或许稍微麻烦,不过自己也并非没有筹码。以后的事,谁说得准呢?等他不再是皇帝面前得宠的六皇子,还有几个会巴巴往前凑?皮相长得好的,这天下间可有的是。
  想通此节,太子慨然允诺,在休王去留问题上,必不会违逆父皇与六弟本人心意。
  皇帝心情看上去好了不少,话也说得愈加顺畅:“你有此爱护兄弟之心,父皇甚感欣慰。这一回老六遇刺,自那刺客身上,搜出来一样东西。有人说是你太子府门客信物,朕是不相信的。故此叫你亲眼瞧瞧,看是否知道是何来路,也好堵了那起小人的嘴。”
  说着,皇帝从枕头底下摸出两块小东西,托在掌中,正是刺客身上藏着的鎏金乌木牌。
  宋雩完全没想到皇帝会来这一出,一时猜不透背后用意,怔愣片刻,只得顺着皇帝的话说:“儿臣府中门客,以阴刻蟒纹铜符为出入凭证,断然不是此物。此物儿臣未尝见过,并不认识。”
  皇帝点头:“有人认出,被俘的两名刺客曾出入姚子彰别院。此事既与你无关,看来定是他背后捣鬼了……”
  太子这回彻底愣住。皇帝最大的条件,原来在这里。
  三公五侯当中,真正与太子绑在一起的,唯有襄国公继任者,姚府嫡长子姚子彰。撇开嫡亲舅甥关系不提,因二人年岁接近,名义上虽差了一辈,实际相当于兄弟。姚子彰颇具政治投资意识,很早就表示效忠于太子,与其他公侯家族子弟保持敏感距离的态度截然不同。
  咸锡朝的传统,君主臣辅,共治天下。君永远只有一个。作为皇子,哪怕是太子,唯有成为皇帝那一天,才有资格做主。如今仅历三代,开国先贤定下的治国精神尚未泯灭,贵族世家的品质也还没有开始堕落。或者换一个说法,以太子和姚子彰为标志,恰是堕落的起点。而现任皇帝及部分核心集团成员,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个趋势,欲图加以修正。正是在这个大前提下,皇帝于心中反复考量,更换继承人的可能性。
  太子看似还在发愣,实则心底已经转了无数个圈。
  皇帝的意思相当直接:给你皇位,只不过,坐上去之前,先砍掉你一只手。
  皇帝一口咬定姚子彰背后捣鬼,非要为他开脱,便是引火上身。原定计划中,万一失手,现成的替罪羊是老五。然而皇帝顺着太子自己给出的荒唐借口,先就把老五摘出去了。
  宋雩很久没有额头湿冷的感觉了,这时明显感到发际冒出了薄汗。
  “舅舅……怎会做这种事?总得……证据确凿……”
  皇帝摩挲着两块乌溜溜的木牌:“这个自然。朕已着奕侯并大理寺及刑部共同审查,定不会冤枉了好人。太子眼下重任在身,这些个琐事,就不要管了。”

  第一三二章:闺门不意生疾病,纨绔能期作栋梁

  姚子彰顶着小公爷身份,行事比太子本人方便得多。宋雩许多见不得光的活动,背后皆有他参与。相应地,也难免留下把柄,经不起细查。不论过去还是将来,须借重这个舅舅之处甚多。宋雩不觉万分踌躇,既舍不得壮士断腕,又不愿意功亏一篑。
  嘴里敷衍道:“不管怎样,儿臣信得过舅舅为人。堂堂襄国公世子,断然不会为此大逆不道之事。若无真凭实据,冤枉了好人……外祖那里,不知该怎样伤心……”
  话里话外,无非提醒皇帝,别忘了姚子彰身份,更别忘了其父襄国公的地位。
  皇帝淡淡看他一眼,道:“到底是不是好人,不仔细查一查,怎生知晓?若是襄国公教子无方,朕不问他的罪,已是格外开恩,哪来的脸伤心?再说了,世子又如何?他姚家又不是只有一个儿子。就连嫡子,亦不止一个。姚子彰做不好,换个懂事的兄弟来做,便是了。”
  宋雩听罢这番话,呆了呆,才反应过来,父皇只怕是已然拿到真凭实据,与外祖姚穑谈妥了条件。怨不得今日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