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儿女成双福满堂-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邱晨转身从杨树勇手中接过胭脂的缰绳,道:“大哥,你回去吧!”
说着,踏着马镫,腿上一用力,翻身上马,转脸看向杨树勇:“大哥,放心吧!”
杨树勇哽着声音,红着眼点了点头,转头抹了把眼,这才颤着声音道:“你既出门,就不要挂记家里。家里有我呢!”
邱晨也红了眼,仰起头,让盈满了眼眶的泪水慢慢地退下去,流进心里,这才眨着仍旧泛红的眼睛,看着马下的大哥粲然一笑:“大哥,我走了!”
说完,再不犹豫,一抖手中的马缰,双腿一夹马腹,马蹄踏踏声里,李震北和十名镖师也随即跟上。
因为时辰尚早,清水镇街道上没几个人,邱晨还是控着马缰,缓缓出了镇子,这才驱马飞奔起来。
马儿快速奔驰起来,带起初夏清晨微凉的风,吹拂着她的面颊,拂动了鬓边的碎发,也渐渐把邱晨心中因为离家的郁卒吹散开去。这一刻,似乎她又回到了现代的马场,可以不理会什么可畏的人言,可以恣意地纵马驰骋,可以畅快地大声说笑……
“哎,我说你慢些儿啊……”一个颇显狼狈的声音在耳边拂过,邱晨满脸笑意地转头,然后她脸上的笑意就渐渐凝固了。
跟在她身边,狼狈地控着马匹跟上来的不是李震北,不是哪一个镖师,居然是压根儿不该出现在这里的--廖文清!
“你怎么跟上来了?”邱晨甩甩头,挥去满脑子的愕然,转眼就看到后边也咬牙跟着的小厮没药,更加惊疑,直接开口就问。
廖文清见邱晨回了神,心情很好地一笑:“我跟着去送送!”
邱晨一口气哽在嗓子里,淡淡地瞥了这个没正事儿的,索性转回头不屑地打理了!
他是廖家的三公子,有钱有闲,爱去哪儿她也管不着。但她却不会勉强自己去搭理这样的无聊之徒!
等了半天,不见邱晨搭理,廖文清只好腆着脸继续搭话儿:“你不说我未见识过商路的艰险么?我送送你,也正好可以见识见识!”
邱晨控着马缰,扭回头上下打量了一番仍旧穿着锦袍玉带的廖文清廖三公子,鄙夷地一哂:“廖三公子这副模样……啧啧!在下奉劝你还是不要轻易涉险的好,以免被哪家山寨的匪婆子看中了,抢上山去做那压寨郎君,岂不可惜了得!”
说完,也不理会廖文清一脸的愕然、窘然,转回头专心控着马匹赶路了!
廖文清一口气憋在胸中,被揶揄的差点儿呕出一口血来。
滞了滞,他倒是会自我安慰,转念就忽略了邱晨那些揶揄之言,只想着,邱晨那些话虽说气人,可不也觉得他……一表人才?!
嘿嘿一乐,廖文清抬头就见邱晨早已经超出他跑出去一段距离了,赶紧催着马儿追上去!
××××××××××××
刘家岙林家,虽说林娘子出了门儿,但林家内外却仍旧忙忙碌碌,有条不紊的。
反应最大的要数阿福和阿满两个小家伙了。
一听说娘亲自己个儿去了府城,阿福是一脸委屈,阿满小丫头是直接哭了。
刘氏和青杏玉凤哄了半天哄不结声,还是玲儿和梅子说后院的杏子熟了,带着阿满去摘杏子,这才把小丫头哄得止了哭声。
刘氏几个长长地呼出一口气,赶紧让俊言俊章跟上照应着,别让几个小丫头去爬树摘杏子,万一摔着磕着就麻烦了。
阿福不哭不闹的,就被众人忽略了。默默地从屋子里走出来,柱子跑过来找他玩儿,他也不乐意搭理,只默默地自己洗了手脸,散着头发就往院门外走。还是玉凤看到了,赶忙跑过去把他抱回来,给他把头发梳起来,又整理了一下衣裳,这才放了他,让柱子跟着去门口玩一会儿。
阿福走出大门,就见大哥俊文也站在荷塘边的木栈桥上,默默地望着一池渐渐层层叠翠遮盖了水面的荷叶出神。阿福也没出声叫人,只默默地走过去,挨着大哥站住,和大哥一起看向一片片一层层挤挤挨挨的荷叶,好一会儿,才闷闷地开口道:“大哥,我娘去府城怎么都不和我说呢?”
俊文没有回答,只将手掌抚在阿福的头顶,轻轻地摩挲着,片刻后才道:“你还小,你再长些,你娘有什么事儿就会和你商量了。或者……”
或者,有什么事儿,就不需要姑姑亲自出面奔波操心了!
他还是小吧!虽然他自觉已经长大成人了,可在姑姑眼中,还是个小孩子吧!所以,姑姑这次去边关寻找二叔他们,才只和爹爹商议,只让爹爹知道……
“嗯,我一定快快长大,我长大了,娘有什么事儿就会和我商量了……嗯,我长大了,就不用娘再受累操劳了……我好好孝顺,就让娘在家享福……”阿福没有在意俊文未尽的意思,却从自己心里说出这么一句类似宣誓的话来。
俊文心头一暖,也有些隐隐的惭愧。这个道理连阿福都明白,他怎么还会隐隐生出那种不虞之情来?
不论姑姑还是爹爹,之所以没把他当成大人,固然是因为自己年龄还小,但更重要的是自己表现出来的能力不够,不足以让爹爹和姑姑把他当成大人看待啊!
想通了这个关窍,俊文只觉心中一松,俯身牵住阿福的小手,笑笑道:“好,大哥和阿福都要努力,快快长大,早日替大人们分忧!也早日能够好好孝敬他们!”
阿福仰着脸看着大哥,郑重地点头。
然后,由着大哥牵着他回了家,准备吃早饭去上学堂。
俊文如今负责炒药和收购罗布麻,下午收完罗布麻,就也去学堂听半天课。因为他年龄大,领悟力和理解能力要强一些,而且也更加知道用功,是以课程基本都能跟得上。而且,之前邱晨已经将简单的加减法和珠算口诀教了他,这些日子,俊文每天晚上写字读书之余,总会拿出小半个时辰来,拿着家里的账簿子练习珠算,如今也算是比较熟练了,每日罗布麻和收支账目都算的清清爽爽的。
俊文带着四个弟妹和刘氏一起吃了早饭,四个小的带着小厮丫头去学堂,他也给帮工们提了药料,然后去了后院。
前院有了两个大丫头和三个婆子,又有兰英、玉香和秀儿三个,准备午饭的食材,做着针线,一群人陪着刘氏说说笑笑的,倒也不寂寞。
杨树勇回到家里,也不敢流露出什么,和刘氏打了招呼后,就带着大兴和青江去了东院。
东院的门窗装好了,也上了漆,如今每日打开门窗通风,如此晾上七八天,墙壁也就干了五六分,届时还要在墙壁和顶棚糊纸,安装窗帘、门帘和帷幔,再然后才能装修。
在东院前后看过一遍,杨树勇嘱咐顺子媳妇和青江媳妇看顾着些,把东跨院的菜园子翻一翻,准备种伏菜。这才带着大兴和青江去了二魁家。二魁家已经开始建房,邻居百舍的,二魁夫妻又和海棠交好,海棠和林旭都不在家,他也得代表林家去帮帮忙,捧捧场。
二魁家建的毕竟是个小院子,屋子也只有三间正房,五十个力工也用不开,再说了,有那么一些人怕二魁家不会如林家那样支付工钱,就找借口没来。是以,杨树勇绕过林家西院,就看到林家西院和兰英家之间的空地上,青壮们已经开始挖地基。不过只有二十来口人,都是平日和二魁一家交情好的。
杨树勇和二魁、满囤爹打了个声招呼,就带着大兴和青江,拎着铁锹寻了一段地基开始挖起来。不过,他也将今儿来二魁家的这些人记在了心里。
能够来给二魁家帮忙的,都是些重情义的,那些只认钱不认人的……哼,以后再有什么事儿,还是远着些的好。
如此忙碌了四天,因人手足材料也早就备好了,二魁家的院墙眼瞅着起来了,房子的架子也搭起来了,杨树勇安排大兴媳妇三个妇人和兰英三个帮着二魁家做了几个菜,也备了两桌席面,热热闹闹地上了梁。又过了两日,二魁家的房子就盖完了,连门窗都装好了,内墙也抹了灰。索性,二魁家如今住在学堂,也不等着搬家,就每日开着门窗晾晒通风。
在二魁家帮忙的一干人,二魁家也拿出了工钱,却被大伙儿齐齐谢绝了。
林家做着大买卖不缺那点儿工钱,二魁家却是净身出户,大伙儿都知道他家里日子艰难,来他家帮忙的,就没谁打算要工钱的。
二魁家的屋子建起来,林家东院也通了五六天风了,又日夜不停地烧了三天炕,屋子也烘得差不多了。杨树勇就带着大兴三个加上三个媳妇子一起,将盘了炕的屋子糊了墙纸,这些有炕的屋子通风加烘干,墙壁干的比较透彻,其他房间必经时日短,杨树勇怕墙体还潮湿,糊了墙纸后泛黄或者脱落,干脆先留着,等过些日子再慢慢糊墙不迟。
几间屋子糊了墙纸,都是一白到底的,又把早就备办好的门帘、窗帘、帷幔、床帐子都挂了,让青杏和玉凤两个大丫头帮着刘氏略一收拾,就把家搬进了东院。
搬家是要放鞭炮、安宅子的,因是林家的宅子,这些事儿杨树勇和俊文都不代替,好在还有小阿福,由俊文抱着他点了鞭炮,又让满囤爹刘大川带着小阿福在堂屋里安了林家祖宗的牌位--往高了去谁也不知道,就只安了林升的牌位,让小阿福代表林家子孙磕了三个头,也算完成了仪式。杨俊勇把西院堂屋的锅搬过来安在一进院角落的厨房里,这家就算搬过来了。
之后,再打扫整理,搬运细小物件儿,那就随便了。
原本林家就没多少物件,人手又足,仪式完成后,大伙儿七手八脚地,不过半个时辰,就把家搬完了。
俊文则带着帮工们把东厢的药料和半成品都搬进东院二进的倒厦里。这七八间倒厦靠近东边儿是三间敞屋,邱晨之前建屋子的时候,就打算好了做药料仓库和她的工作间的。帮忙的青壮们则把西院后院的那些锅灶、石磨等物也都搬到东跨院里,一番安置下来,也不到一个时辰,作坊就搬迁完成了。
这边俊文带着帮工们在新工棚里继续炒药制药,西院那边,杨树勇和满囤爹刘大川已经带了青壮们,把林家原有的两栋建筑--两间正房、一间东厢拆了!
拆着房子的同时,后院也把原来的公棚拆除了。然后就依着东院二进院子的规制,挖地基、打夯、打建脚……
忙碌操持中,大兴的作用渐渐显现出来。只要杨树勇吩咐到的,他无不做得妥妥帖帖的;杨树勇想不到的,大兴也会想办法提醒,是以,这搬家、拆房子盖房子一连串的忙碌,杨树勇竟觉得并不比邱晨在家时辛苦,反而因为有大兴考虑周全,执行到位,竟是让杨树勇轻松了不少的同时,工程也特别有条不紊地进行下来。
刘氏在最初对仆妇丫头不习惯了几日之后,也渐渐地放松下来。有了几个仆妇婆子丫头,打扫浣洗下厨,都不用她动手了,她就每日拿了阿福阿满的小衣服,坐在廊檐下做做针线,和一起做针线的青江媳妇说说话儿。
搬到东院之后,后园和东跨院的一部分闲置着,青江就自动自发地翻了起来,趁着马车去镇子上买菜的便利,买了些菜种子花种子回来,一一地种下去。这个季节面临盛夏不利于树木移栽,那个只能等秋后再说了。
还别说,不几日,原本光秃秃的东院,就被他不知从哪里移植来的几丛花草点缀起来,变得更有生机了。
阿福阿满也看着热闹,就去央着老何给他们捞了几条巴掌大的鱼儿,弄了一只大水缸,养在二进院的廊檐前,旁边是青江移栽的几丛射干鸢尾,开着粉红粉紫的花儿,也算给小院子添了一道景致。
一切顺遂的,在西院屋子起了建脚,这一日开始搭架子,明儿就能上梁了,屋架子比墙壁都重要,杨树勇自然要带着大兴亲自守在工地上关照着。
刚刚午睡起来,俊文带着四个弟弟妹妹都去了学堂,天气很热,刘氏在屋里也待不住,就又坐在廊檐下,和青江媳妇、青杏、玉凤一起说着话儿做针线。
自从搬到东院,帮工们和林家的厨房就彻底分开了。
加上西院起屋,还有几十个力工的饭要张罗,兰英就每日带着玉香和秀儿仍旧在西院里,带着二十来个帮忙的妇人忙乎着,作坊里的帮工们到了饭点儿,也去西院一起吃饭。兰英忙得脚不点地的,倒是少有功夫到正院这边说话了。
这青江家的本就是廖家针线房里的,一手针线刺绣手艺自然不在话下。大家主里出来的人,说话看事儿也比一般的村妇强得多,加上青杏和玉凤两个丫头一起陪着刘氏说说话儿,评论评论针线,倒也把刘氏哄得乐呵呵的,把对二儿子和女儿的担忧消散了不少。
几个人正拿着一块天青色的茧绸商议着给俊文裁件直缀,顺子家的走进来回报,说是外边大门上有个姓常的妇人求见。
刘氏寻思了好一会儿,也没想起这些日子见过的有个姓常的,于是就让青杏去西院里把兰英叫过来,之后才打发顺子家的让那常氏进来。
林家的两进小院本就不算大,不过盏茶功夫,刘氏就听到二进门处响起了兰英的说笑声:“唉哟,这不是常婶子么,你今儿怎么得空了……可是给我们这儿的闺女小子说媒的,那我带你去,他们都在跨院里呢!”
刘氏的眉头一皱,随即就看到兰英伴着一个四十多岁,穿着一件暗红衫子的妇人从二进门里走了进来。
笑着站起身来,刘氏笑呵呵地看向兰英:“你看我也不认得,兰英啊,这个大妹子是……”
兰英立刻接口介绍道:“婶子,这个是常婶子。说起来,常婶子可是有一张巧嘴,咱们刘家岙和四邻村里的闺女小子,大半儿都是常婶子给说下的婆家,娶上的媳妇呢!”
刘氏立刻笑道:“噢,原来是她常婶子!”
说着,起身让着常氏进了正屋。
常氏还是林家搬了房子后,第一个进入正屋的客人,这一抬眼,不由也是暗暗吸了口气。乖乖,都说林家日子眼瞅着火腾起来,她之前没亲眼看到,还总觉得村里人说的有些夸大,今儿个进了这院子,再进了这屋子,不看别的,就看这堂屋里的一套家具摆设,还有那些由顶及地的素锦帷幔,虽说没有大红大绿,可那厚实紧密的素锦料子,可是普通人身上都穿不上的!就是比起刘地主家里也丝毫不差呐!
眼珠子骨碌碌地把屋里的家什儿摆设看了个遍,常婆子也在心里暗暗盘算。
今儿来林家说的那事儿,之前她还觉得是十拿九稳的,毕竟林娘子一个寡妇能够嫁进官宦人家做个侧室二房,也算是烧了高香了。可身处在林家之后,她就有些没把握了。
毕竟,前些日子还听说府台家的二公子还亲自上门,到林家来做客了。就林家娘子又能挣钱容貌又不差的,别人能看上,府台公子也能看上啊!
这事儿……一旦真是林家娘子与那府台公子有啥子瓜葛,她再在里边忙活的话,说不定就会被牵连了……
到时候,别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啊!
心里飞快地盘算着,青杏和玉凤已经沏了茶送了上来。
“她常婶子,喝口茶,润润嗓子!这天儿是一天比一天热啦……”刘氏坐在上手招呼。
常婆子醒过神来,端了茶笑着道了谢,转而装着拉呱的模样,扯了一会儿闲篇儿,这才问道:“怎么没见林娘子呢?”
“哦,她说作坊里有事,去了府城了!”海棠去府城的事儿帮工青壮们都知道,刘氏也不隐瞒。
兰英也笑着搭话道:“是啊,眼瞅着海棠这生意越做越顺妥了……前些日子,还有那府台大人的公子亲自上门来和海棠合伙儿开作坊呢。呵呵,以后,咱们有了府台大人做后台,给撑着腰,看看那些黑心肠子的,可还敢在背地后里,再生什么坏心眼儿算计咱们不!”
兰英并不知道什么同知公子,可却不止一次地听说村里一直有些不安分的,眼红林家发财,挖空心思算计着要来林家沾点儿便宜去。她这会儿插了这么一句话,也是想着借常婆子的这张嘴把话儿传出去,警告警告那些动小心思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