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鱼跃农门-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守在地头边的那四个妇人惊叫了一声。这些日子她们可是把这些不高的秧子当祖宗一样伺候着,每天浇水捉虫不知道有多小心,这熊孩子俩手一使劲就连根拔了,可不跟拔了她们心肝一样。
  绿苗苗的根很长,上头挂着几个黑乎乎的蛋蛋,大的如拳头,小的如鸡子,密密的,也看不清有多少。小鱼浑不在意地在地磕了磕,把那些泥蛋蛋一个个揪下来放在手边的竹篮子里头。何主簿一步跨过去,拎起竹篮子来。
  里头都是杨三爷带来给他们看过的那种东西,有大有小,足足五六颗,掂一掂,差不多有四斤多重。他是听小鱼说过的,一颗种子要切开来种,一个芽是一个苗,三颗种子种了这么一片,一根苗就能结出四斤多的果实……何主簿只觉得热血冲头,一时间眼前都有些发花。
  唐小鱼却是蹲下身子,拿着小锄头继续刨,刨着刨着又从泥里翻出一个断在泥里的土豆,一会功夫,就捡出大小不一的四颗来。
  “差不多了,一颗苗可以结这么些。”
  唐小鱼将土豆都扔在篮子里,拎着送到黄知县面前:“大人,何大人的地是精作的,肥水都足,所以这产量要比正常的多一些。”
  看着满满近一篮子土豆,黄知县手都抖了,他颤着声儿问小鱼:“这这这,每棵都能有这些?”
  唐小鱼抿嘴一笑,转身随机挑了一棵,继续拔,拔了甩,甩了摘,摘完又拿小锄头刨,这回居然给她刨出一颗足有三斤重,大如小儿头的土豆来。
  知县大人嗷一嗓子,也不顾身上簇新的官袍和官靴,踩着泥就进去了。拿着双手跟小鱼一起刨。
  “还有一个,还有一个!”
  在知县的带领下,主簿大人,县丞大人都冲进地里,学着小鱼的样子拔一棵,刨一棵。三人弄得一头一身的泥,心里的震惊化为畅快,一亩地里,可以种这样的苗一千三到一千五百棵,这样算下来,一亩地何止是杨三爷当初说的十五六石,四五十石都摆在这儿呢。
  唐小鱼说这是精作出来的,产量较一般的高,就算打个对折,一亩地有二三十石的产量也是惊世骇俗的成绩了。
  这足以称得上是惊天动地的结果可以说是喜从天降,也不知道是不是祖坟上冒了青烟,这么大的喜讯就哐当一下子砸在了黄知县的头上,砸得他先是晕头转向,再是欣喜若狂,后又细思恐极。一天一地,一冰一火,将他煎熬得显些失了神智。
  一时之间,不知自己是不是还在作梦,又患得患失起来,狠狠往自己脸上扇了个嘴巴。火辣辣地疼,却让他转惊为喜,纵声大笑起来。
  好啊,知道疼,这便不是在作梦。
  是真的有这天赐的神物,种一亩可抵六七亩地,更难得的可以种上三季!
  这么多粮食,再也不会有人饿死了,也不会再有人因为挨饿而生民乱。民安则国安啊!他忽又放声痛哭。
  黄知县抱着裹着泥的土豆,又是哭又是笑。何主簿和左县丞比他冷静得多,却也是笑得合不拢嘴。
  “天佑大齐,天佑大齐!什么是祥瑞?花鸟鱼虫都算个屁!这才是真正的祥瑞!有此神物,天下人肚皮可饱,哈哈哈哈!”
  黄知县手舞足蹈,几欲忘形。
  “去,去去,我们再去阳明村,看看那边一般的产量去!”一向温文的知县老爷大吼一声,也不换脏了的衣袍了,带着人,拉着小鱼,把所有衙役官差文书等,不拘官职全都带着,浩浩荡荡杀向阳明村。
  开道的锣鼓在在山路上敲得震天的响,惊得林间的鸦雀张着翅膀没头地乱飞。人还没到,村子里已经鸡飞狗跳了!
  全村老少都涌到路边看进村的队伍。
  那可是县大老爷啊!还有县里的主簿大人,县丞大人,还有那么些官差大人,哎哟我的娘喂,老汉活了一辈子都没机会见过知县老爷啊!没想到县太爷今儿个亲自还村子上了!
  这是出了什么大事喂!


☆、第19章 神迹啊神迹
  杨三爷亲自迎了黄知县的大驾。三个多月前,知县老爷不过是心存疑虑地对他点头笑个两声,到今儿,知县大人却是紧走了几步,一把搀住杨三爷的胳膊,不让他行大礼,言辞亲近,比对自家长辈还要尊敬热情。
  杨三爷受宠若惊,直到看见站在队伍里的小鱼正笑嘻嘻地冲他挥手致意,这心里才落了定。
  地一直是杨进宝家的在看顾,黄知县自然是慰问两句,只可惜杨进宝是个锯了嘴的葫芦,原本就是个不爱说话的,当着一县之主的几位老爷面前,连声儿都吭不出了。
  黄知县心急如焚,也不想多费时间在跟乡民拉聒家常上,拉着杨进宝一个劲儿说走走,一分一秒也不肯耽搁,要去看这大面积种的地产量跟何主簿家小花圃种出来的有什么不同。
  起第一棵土豆这么光荣又艰巨的任务,黄知县当仁不让,袖子一卷便下了地。
  远远围着的村民们这时才发现,这清心观后头,不知何时被人种上了——这是庄稼?还是菜?绿油油的,神马玩意儿啊?
  ”这不是唐小鱼家的地吗?怎么给杨进宝种上了?“
  ”小鱼都搬出村子了,还种什么地?那地都开出来了还能再荒着?人家杨进宝一定是给观里租钱了,不然那几位仙姑能让他种着?“
  ”什么搬出去了,你们没瞧见吗?那几位老爷身后站着的闺女是谁?“
  ”瞅着怎么这么眼熟呢?哎呀娘喂,那不是小鱼吗?怎么回来了?“
  ”哪儿呢哪儿呢?哎哟,真的是小鱼啊,这几个月没见,人长高了这么许多,真是越长越水灵,都不敢认了。“
  黄知县亲自动手,刨了三株,貌不惊人的圆蛋子堆在田头,小小的一堆看着还挺惊人。有文书拿了称来过称,三株共收了十四斤三两的土豆。
  虽然比何主簿家的少点,但也相差并不太多。
  一亩地杨进宝是按一千株来植的,这样一算,亩产真的能有四十石。
  四十石!不是四石,不是十石,而是四十石啊!
  整个村子都沸腾了!杨进宝种的这是啥?粮食?这黑乎乎的泥蛋子,真的能当粮食?一亩产四十石的粮食?杨进宝这是疯了吧!拿了什么玩意儿哄县大老爷耍的?
  差役们手里拿着长棍将涌上来的人群努力抵着,不许他们再向前靠近。再近一些,可要挤着大老爷了。就算没挤着老爷们,便是踩坏了一根苗,大人们也得跟他们玩命啊!
  班头见人潮汹汹,实在挡不住这些村民了,手一撑,跳到了一块大石头上,”呛啷“一声,身上所佩的钢刀出了鞘:”都吵吵什么,吵吵什么?谁敢再往前来,阻挡大人们办事,便以妨碍公务之罪,全都锁到县衙大牢里去!“
  小鱼好玄没笑出声来,敢情这年代也有妨碍公务罪啊。
  村民们没见过官,自古民不与官斗,对官府的惧怕是根深蒂固的,见差人挥着明晃晃的大刀,早吓得腿软了,当下真噤了声,再没人敢上前了。
  黄知县拔了三株过了瘾,便不再亲自去验看成果。他指了几个差役,按着田的四方位,又在中间随机挑了几处,分别拔了几株,虽有差异,但平均下来,一株四五斤总是有的。黄知县这颗心都浮在半空中了,摸着胡须只知道笑。
  何主簿凑近了问道:”大人,如今验看实证,这的确是可解民生的神物,咱们是不是该向上头报喜了?“
  ”对对对,本县这是乐晕了头了,立刻报给知府大人,这司农局,你看是咱们递折子还是让知府大人来?“
  何主簿笑了笑说:”这样的大事,自然是要知府大人亲自上达天听。“
  杨三爷凑到近前,给知县唱了个肥喏道:“大人,这地里的是不是要全刨出来?”
  黄知县正要点头,何主簿轻轻拉了拉他,笑着说:“留一半吧,等知府大人来了当着他的面再起余下的。”
  黄知县忙点头,迎合上意的方面,他还真比不上何主簿。产量说得再高,东西出得再好,也不如亲眼得见,亲手去称让人心情舒畅。
  他自己便是一例。
  地头已经堆了不少土豆了,看着差不多有三百多斤,杨三爷忙叫人都点好了,搬到他们之前便建好的大窖子里。
  唐小鱼俯身拾了一篮子,对知县笑着说:“这东西产量高,但是不是能当粮食,几位大人一定还心存疑虑。小女不才,就做几道菜饭,请大人们尝尝吧。”
  此话正合心意。
  黄知县自然大声言善。
  周围围着的村民还不肯散去,有与小鱼相熟地便大声叫起来:“小鱼,这东西真能吃?”
  小鱼回头大声应道:“能吃,还很好吃呢!”
  “那你也不说做点给我们尝尝?”
  “叔啊,你们看这东西堆的多,可是这些全都做种还嫌不够呢。你们放心,以后每家都能种一些,只怕以后你们吃到腻味不想吃呢。”
  庄稼人最是重视留种。听小鱼说这两亩地里种出来的东西全是留种的,将来还要分给各家去种,心里高兴之余,谁还要去贪那口舌之欲?
  若真是粮食,一颗蛋蛋能生四五十斤,哪人能舍得下嘴啊。
  不过大家都舍不得走,想看看唐小鱼到底要怎么把这黑乎乎黄歪歪跟个泥疙瘩似的蛋蛋做成美味的吃食。
  杨三爷和杨进宝都是吃过土豆的,知道那滋味,杨三爷便笑着对小鱼说:“做几个给大人们尝尝是对的,你只管去,这儿我守着,断不叫少了一颗,咱们还指着这东西能做种呢。”
  “进宝起来,一个大老爷们掉什么眼泪,你都蹲这儿半晌了,还没哭够呢,没得给咱阳明村丢人现眼了。”杨三爷走过去,用力拍打着杨进宝宽厚的肩膀。
  杨进宝抽了两声,拿袖子用力擦了擦眼睛:“三爷,真的能有这许多收成,我爹我爷爷,他们种了几辈子地,也没见过这样好的东西。以后有了它,再不能挨饿了。”
  “是啊,不能了!”杨三爷满面红光,人像年轻了十岁一样,插着胸大声地笑道:“不能了!”
  唐小鱼请三位大人走了杨进宝的家里,隔着差役们,后头跟着二百多村民,呼啦啦都想往杨进宝家的院子挤。
  有那身子灵活的半大孩子,早踩着墙角柴垛子上了他家的院墙头,吸溜着口水往里面探望。
  杨进宝媳妇从井里汲了水,两人将七八个土豆洗去泥,还是上回给杨三爷吃的那几道菜。醋溜土豆丝,土豆炖风鸡块,灶里焖了三颗土豆。
  “婶子,家里有肉没?”
  “不炖了鸡了嘛?”
  “别的肉,红肉,猪牛羊,随便啥都行……”
  进宝媳妇想了想说:”前些天老深家娶媳妇杀了两头猪,只怕还有点猪肉,要不我去帮你要点来?“
  ”行咧!“
  进宝媳妇把湿手在裙子上蹭了蹭,刚要出院子,就发现外头堵得人山人海的,墙头还爬满了人,笑着骂道:”干什么呢,兔崽子们,一个个都上房了?婶子家没吃的,都下去下去,猴子似的看以后谁家闺女肯给你们当媳妇。“
  男人女人老人孩子都笑起来。
  进宝媳妇见出不了门,便直着嗓子冲外头喊:”老深家他大叔,家里还有点猪肉没?借点给咱,请县里来的老爷们吃饭哪!“
  不多时,便听着人群外头传来略哑的声音:”要是那东西真是好粮食,别说一点猪肉,就是给你扛一头猪来,我杨老深也乐意啊!“
  过不多时,果然有一篮子带肥膘的猪肉从人群外头传到里头来。
  小鱼一看,上好五花肉,这可正好。
  农家人都把牛当命根子,当家里人。除了病的老死的牛,没人肯为了吃肉去杀牛。那些豪门贵户的,将猪肉看成贱肉,觉得难吃,没人肯吃,只知牛羊。却不知道猪肉比牛羊肉细,脂肪含量高,烹调得法,可比牛羊肉好吃得多了。
  黄知县难得来乡间亲民,得了神物,心情正是大好,索性让人将屋里的桌椅都扛到院子里去,吃也要让人吃个明白,丝毫不介意在众目睽睽之下会不会影响吃饭的情绪。
  大半个时辰之后,简陋的木桌子放了三个大海碗,碗里是焖土豆,一碟子醋溜土豆丝,一砂锅土豆炖风鸡,一大坛土豆块红烧猪肉。
  早在小鱼掀锅盖的时候,那满院的香气飘出来已经引落了无数的口水。大家都不说话了,几百双眼睛,都盯着坐在院子里的那三个人。
  黄知县也不客气,袖子一卷,先挟了块土豆丝。
  酸脆爽口,好吃!
  再喝了口风鸡汤,鲜咸浓郁,美!
  又去挟了块红烧五花肉,眼珠子都凸出来了!这是猪肉?怎么没一丝土腥味儿?
  酱红色的土豆块绵软鲜香,绝味啊!
  三个人对视了一眼,没人说话,只是筷子动得一个比一个快。
  ”别光吃菜啊,这有这个呢。“小鱼指了指他们的碗。
  何主簿先放了筷子,拿起熟乎乎的土豆,将薄薄的表皮撕开,露出里头色白如玉的肉质来。
  绵软细腻,除了淡淡的香气,却没有多余的滋味。
  何主簿吃了几口,连连点头:”不争颜色,不夺滋味,果然是粮食!“
  这一句话出口,院里院外都炸开了锅。
  是粮食,是菜!
  大人们都说了,果然是粮食,是粮食啊!
  村人们欢呼着,嚎叫着,有哭的有笑的。
  阳明村里,真的出神物了!


☆、第20章 天赐玉薯
  一顿饭风卷残云一般,三人吃得感慨万千。
  ”这宝贝到现在都还没名字呢,总不能一直叫着神物宝贝吧。“左县丞喝着粗茶,对知县说。
  黄知县想了想,说:”这宝贝外头不好看,去了皮却是色白如玉,质地细腻,有几分像芋头。莫如叫它玉芋?“
  唐小鱼在一旁插嘴说:”这不是芋头,是薯类的粮食,不如叫玉薯吧。其实我本来想叫它地瓜的,没想到大老爷给起这么好听的名字。“
  地瓜?倒也形象。黄知县捻须而笑。
  这天的阳明村,像过大年一样的热闹。直到县里人都走干净了,村子里的人还聚在一起不肯离开。
  现在他们都知道了,这是神仙通过唐小鱼的手送给阳明村,送给江陵县,送给大齐朝的宝贝。杨进宝这几个月神神秘秘地,便是在伺候这些宝贝,让它们发芽长大结实,好有更多的种子,让全村的人都能来种。
  杨进宝被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周遭七嘴八舌全是在问这玉薯还是地瓜的。
  他本就是个笨嘴拙舌的汉子,被乡邻这样围着,身上出了一斤的汗,最后还是自家的婆娘发威,把他从人海中解救了出来。
  不提这边多少人家彻夜无法入眠,单说江陵县这工作效率,当真快捷利落。回到县衙时日头刚刚过午,黄知县亲手写了信,将县衙班头亲手送到巴郡府知府衙门去。千叮万嘱,不管什么时辰送到,务必要亲手交到知府大人手中。哪怕知府大人在睡觉,你也得给我把人拎起来看过信了再去睡。
  那班头是跟着去阳明村,亲眼看着唐小鱼烧土豆饭菜的,当然明白这关系的重大,当下也不多言,把信贴肉揣了,打马扬鞭,一路不歇气儿地向巴城赶去。
  巴城离着江陵县其实并不远,不到八十里路,那班头将马催得几乎要飘起来跑,用了一个多时辰便跑到了。
  巴郡府的知府大人姓韩,原是个五品京官,外放来巴郡这才第四年,再熬一年就能回京了。但凡外放出来做官的,谁不希望自己任上能做出政绩,吏部评核得个优等,风风光光回了京,便又是个迈步的台阶。
  农为国事之根本,越是上层的官员,对此感触越深。天下粮仓,一在江南,二在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