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鱼跃农门-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鲜味居里的头牌菜早不是金瓜了,而换了一味热锅子。旁人家的热锅子大多是清汤,讲究些的,拿骨头汤或是鸡汤吊味。偏鲜味居这热锅子与众不同,汤色金黄,异香扑鼻,完全不知道是用什么做出来的。
这咖哩热锅一经推出,就风靡了整个巴郡府,每日有不少饕客大老远赶来就为尝这一味,连江陵县本地的客人都要抢位子了,可见有多红火。
刚开始的时候,咖哩热锅还没这么香,那是因为有不少香料弄不到手。小鱼和常宁两个一起试验了无数回,才用大葱、蒜头、姜黄、辣椒,混和了花椒、胡椒、芫荽籽、桂皮、茴香等炒出味儿,配成咖哩锅底。
京里有李放帮她买西域过来的孜然、百里香,南边有裴简从海上给她弄来的丁香、肉桂。这些香料价比黄金,特别是如今大齐有海禁,从海上运来的香料更是可遇不可求。也亏了有裴简的关系在,否则她还真弄不齐全这些东西。
当年裴简送来的十三味药材中,她只试着种出来八种,经过实验,其中六种可以实现大规模的种植。裴简派了人过来学了一年,也没跟小鱼提过报酬的事,但是小鱼向他提出的要求,鲜有他做不到的。
比如说这南海的香料,便绝非一般人能弄的到手。
小鱼弄来香料,一是要做咖哩,还有一条也是想自己种一种。
花椒胡椒茴香这类的,早就有人种出来了,但那些南方特产的肉豆蔻、肉桂、丁香、紫苏这些,一般人见都没见过,更别说种了。
其实这些对种植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能得了种子、树苗,小鱼有信心能让这些比黄金还金贵的香料在蜀中落地生根。
裴简得知了她的想法之后,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给她弄来了种子和幼苗,把小鱼乐得,北都要找不着了。
这些哪里只是种子和幼苗?这是将来的金山银山呢!
如 今小鱼忙得像个陀螺,越忙越是开心。家里农庄的经营模式也改了,放着何崇现成的人脉商路,小鱼索性弄了个合作社,不向佃农要租金,她挑了几个人当助手,每 年向农户提供种子和技术,种出来的作物她统一收购,再经由何家的商铺和渠道贩卖。各家佃农只开了一块地当口粮田,旁的地都被小鱼规划好了,有种药材的,有 种大棚蔬菜的,还有种莲藕养鱼虾湖蟹的。一年的收入比全是自己家地种出来的还要高两三倍。弄得这片的农户们都想来租唐小鱼家的地。便连阳明村那些老乡亲 们,也通过杨三爷递了话,想让小鱼再挑佃户的时候能优先考虑他们。
陈氏如今活得滋润,原先因为愁苦而隐隐现于眉心的川字纹也早没了,快到三十岁的妇人,看着竟如双十少女一般,越发的年轻漂亮。
小鱼有心想撮合陈氏和何崇,只是陈氏一直死不松口,何崇每回来小鱼都要安排陈氏跟他见一面,二人俱是有礼的很,安全看不出有火花。小鱼不免有些气馁,想着是不是她自作多情了,觉得自家亲娘好,但人家压根就没那心思?
想想自己还不想让陈氏管她的亲事呢,她这样上赶着要把她娘和何主簿凑作一对似乎也不大好。
自己看他们再怎么合适,两个人不来电也没招儿。
何晖去年成了亲,如今升了何府里外房的管事,倒是时常因为生意的问题来见小鱼。小鱼每回都要挑几件事打听何府内宅的情况。何晖是个人精,一回两回,便猜出了她的心思。
“我 们家老爷的先夫人是他姨家表妹,两个人青梅竹马一道儿长大的,感情好得很。只是嫁过来之后只生了位小姐,就一直没再有身孕,当家老太太便给老爷抬了房姨 娘。谁知道这姨娘过了一年也没有身孕,老太太又挑了两个丫头开了脸给老爷放在房里头。这回子老爷死活不肯,老太太便怒了,以为是太太好妒,不许老爷纳妾, 就把太太叫去好一顿训。太太身子本就不好,被老太在训了几回就病倒了。”
小鱼插话说:“既然是何叔叔的姨表妹,就是你们老太太家的姨侄女儿啊,怎么还能这样打她脸?”
“谁说不是呢。不过姨侄女儿也不如儿子的香烟重要。老太太就因为太太是她亲姨侄女儿,说起话来就更没分寸。”何晖叹了口气,“那时候我还小呢,具体的事儿我也不清楚,只是听说有回老太太骂得实在太狠,太太身上不舒服,心里更难过,回房里就一根腰带把自己吊死了。”
“啊!”
“是真的,太太娘家人得了信,闹到何家来,直说老爷为了纳妾逼死妻室,要老爷偿命呢。”
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虽然后来解释清楚了,殷家人也没再来闹,但老太太连惊带吓,心里后悔得紧,哭了也不知道多少场,转年就没了。只可怜我们老爷,爱妻没了,老娘也去了,只剩了个女儿相依为命。”
小鱼跟着唏嘘不已,倒也淡了要再撮合他们的心思。
何崇的妻子是那样的死法,何崇定是要悔疚一辈子的。活人哪能争得过死人?何况又是青梅竹马有真感情的伴侣。
虽然当不成后爹有点可惜,但能当个有默契的合伙人也算不错了。
小鱼这头才熄了念头,可有人却惦记上了。
黄 仲明已经去巴郡府接了韩纶的位子,现在是巴郡府同知暂代知府行事,今年明年的两年考绩如果都是优等,他从临时工转正式工便指日可待。接任江陵县知县的是去 年的两榜进士,姓沈名初文,自年少便有文名,今年与何崇同岁。沈知县的接风宴便是在鲜味居摆的,小鱼因此上也见过沈大人一面。人长得没有何崇帅,不过看着 也是个温雅文士。因对小鱼家酿的淡酒情有独钟,时常遣人来买酒,一来二去的,沈夫人与陈氏熟稔了起来,二人相谈十分对味,没多久就成了闺中蜜友。
当年唐家对陈氏做的事,除了原先的黄知县那几位,还有衙门里办文书的书吏,县城里头也没多少人知道,沈李氏一直以为她是年少孀居,觉得以陈氏这样的品貌,这样单身实在可惜。
便 劝她道:“你若有个儿子傍身,便为他守一世也行。可是你如今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将来女儿终归要嫁人,你可怎么办?总不能随着女儿到婆家去住吧,这样让小鱼 要怎么过日子?咱又不是在京城里头,你家也没有什么长辈盯着论着。趁着年轻,再找一个搭伙过日子不是更好?说不定还能生个儿子,将来一生也有依靠。”
陈氏只是摇头:“我现在这样过得也挺好。小鱼就算出嫁了,我还就能饿死了不成?那时候让女婿帮我找几个婆子搭伴儿,有人照顾也不孤单。”
凭李氏怎么劝,陈氏只是笑着摇头。
沈夫人年轻虽轻,却是个热心肠。这热心肠单指她对红娘这个职业的热衷。
但凡她觉得般配的,总要想方设法把人给凑到一起去。
沈大人对妻子这独特的爱好十分头疼,但沈夫人总是理直气壮地回他:“成就一门姻缘,那可是攒大福报的事儿。人还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亲呢。可见能帮人促成一对善缘那是多重要的事儿。”
沈夫人自此对陈氏的事上了心,多方打听着。比来比去,看来看去,沈夫人觉得满江陵县都没有比何崇何主簿更合适的人儿了!
她当时一拍桌子,这事,我怎么着也得让它成喽!


☆、第70章 进香 
沈夫人是个想到就要做到的女人,自打她相中了何主簿;就看他哪儿哪儿都特别好,觉得他怎么样都合适,当红娘的心更是热切。
何崇那边心思难定;沈夫人便要丈夫出力;去打探何主簿的心意,看他是否有心续弦;有什么特别要求不。
沈大人被夫人搅得头疼,迫于家中老婆雌威;只得借着私下喝酒的时候旁敲侧击了一下。
何崇也没说想,也没说不想,只是苦笑摇头;说他现在这样,也未必有人能看得上他。
这话一带回内宅,沈夫人就跟打了鸡血似的。
没人能看得上他何崇?李氏只想呵呵。
何 崇刚过三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相貌出众,家底厚实。更加上他父母皆亡,家里人口简单。虽然有个女儿,但女儿终归是外姓人,过个二三年便要嫁出去,再也 不能管着何家的后宅。像何家这样,上无公婆压着,中无妯娌暗斗,下无子女烦扰,嫁过去便是当家夫人。放眼整个江陵县,哪怕是整个巴郡府,都怕找不到这样好 的人家。
只要何崇放个风声出去,何家门槛不得被那些官媒私媒生生踏低三分去?
偏偏他说人家看不上他。
还能有谁会让何崇这样心虚没底气的?早听说何家是与唐小鱼合伙做生意的,这何主簿隔三岔五要往唐小鱼家跑,她就不信跑这么多回他会见不着陈氏的面儿。差不多都是通家之好了。
沈夫人越想越觉得自己猜的对,越琢磨越觉得这事能成。
差的不就是个互相表白的机会嘛!
春暖花开,催生万物,沈夫人安排了安排,便去约陈氏和小鱼一道去江陵县郊鼎鼎有名的普济寺去上香。
江 陵县多山,这普济寺便是在距县城只有五里地的灵璧山上头。因几十年前,曾有高僧在此坐化,烧骨灰时烧出了五彩舍利珠而闻名整个巴蜀,香火旺得很。平日里每 逢初一、初十、十五便人如潮涌去进香,到了月末那几天才能清静些。沈夫人李氏便挑了这月的二十七日,提前了三天给普济寺的方丈去信,让给空出半日,好方便 女眷们入寺拜佛随喜。
因写信来约的是县官太太,普济寺方丈自然十分重视,收了信便贴了告示出去,那日要闭寺半天。
所以李氏和陈氏的马车到灵璧山脚的时候,四周人迹寥寥,山路也清扫得很干净。
礼佛至诚,马车是不能直接驾到山门的。李氏带着十五岁的女儿沈妙君,六岁的小儿子沈弘,陈氏带着唐小鱼,两家子身后跟着十几个婢女婆子,热热闹闹地顺着山路走了上去。
沈妙君戴着浅露,穿了一身烟波碧色的襦裙,挽了飘仙髻,只戴了两根镶真珠的银虫草簪子,腰上叮叮咚咚系了好几块玲珑佩,身姿婀娜。李氏与陈氏交好,也时常会带女儿去唐家玩,不过唐小鱼实在太忙,平日不是在田里,就是去县里的铺子,来了许多回也不过见过一两面。
沈家诗书传家,对女儿的家教很严,像这种时候,正当妙龄的沈家小姐出门就知道要戴个面罩遮一遮,而唐小鱼,十四岁的大姑娘了,就梳个最最简单的单螺髻,簪了只堆纱蝴蝶,掐了朵深粉的小香粉山茶,粉不施,脂不涂,欢蹦乱跳跟着陈氏出了门。
沈夫人就在一旁跟陈氏咬耳朵。
“您家这姑娘也太不讲究了,到底是姑娘家,这样不修边幅以后会被夫家不喜。”
陈氏理理袖口,温言道:“我家就靠着小鱼顶门户的,若那么多讲究,地也种不得,商也行不得,只怕我们早饿死了。不妨事的,田里养大的孩子不比你们官家的小姐金贵。小鱼是我闺女,我最知道她的性情。天大地阔的,若连这点都容不得,那还怎么能成我家小鱼的夫婿?”
沈夫人圆睁一双妙目,十分惊讶:“你这也太惯着她了。”
“女儿嘛,生来就是要疼的。咱们当娘的不疼她,还有谁会疼她。”陈氏看着走在一旁与几个丫头说说笑笑,不时跑到一旁去摘朵野花的女儿,脸上浮起一丝满足的笑意。“与其让她嫁到旁人家被长辈姑嫂磋磨,不如就招个女婿上门来,简简单单过日子吧。”
招上门女婿!肯入赘的家境定不会好,若是读书人,还要放弃将来科考的机会,这也太……
看 着沈夫人那瞠目结舌的样子,陈氏不觉掩唇笑了起来:“上门又不是要让人忘了祖宗。不过就是想找个家里人口简单,没有牵挂的人,不用改姓,将来生了孩子跟着 父亲姓也行。就是以后住到我家里来,一心一意跟小鱼过日子就好。”她们跟唐家已经绝了来往,小鱼以后的孩子姓不姓唐又能怎么样?不姓唐才好呢!
这是陈氏想了这两年光阴才想通的。
“谁家有好孩子肯舍得倒插门的啊。”沈夫人不住口地说。
陈氏拿着手帕子轻轻按了按鼻尖上出的细汗,只笑着并没解释。
小鱼能有个好归宿自然是她这个当娘的最乐意见到的结果,但若真找不到十分合心意的,她觉得小鱼以后自己过自己的也未尝不是一条路。若是将来怕孤单,到善堂领养几个孩子好好教导,也不一定就比亲生的差。
不得不说,唐小鱼这两年给陈氏洗脑洗得相当成功。陈氏对小鱼的婚姻观已经接受了九成,正因为想得开,对自己的事反而就不在意了。
这几年是她活得最恣意舒心的几年。家里一天过得比一天好,她才知道,原来女人除了相夫教子,伺候公婆之外还可以有这么自在随性的生活,将她从小受到的女子需三从四德的观念都放倒了。
现在能过得这样快乐,她还要男人做什么?嫁人还要受那么多拘束,万一又遇人不淑可怎么办?
陈氏才不想改变自己的生活。
只不过这些想法也就她们娘儿俩关起门来说一说,她才不会像小鱼那样没心没肺,把这种惊世骇俗的论调跟外头人讲。
春 深风暖,灵璧山向阳的这面因着半山腰的普济寺香火太旺,被香客们一年年整治过。上山的路都是青石板铺的台阶,山路两旁都空出不少空间来,林木疏阔,路边群 芳吐艳,有野生的迎春、石斛,也有善男信女们移栽过来的山茶、紫鸢、西府海棠。金辉遍洒山岭,开得一路姹紫嫣红,花香扑鼻。这条被花围起来的山径,也算得 上是江陵县的一景了。
普济寺的知客僧远远迎出来,将夫人小姐们请入大殿。
这是陈氏和小鱼第一回来普济寺。
虽然普济寺声名在外,但这些年她们日夜为生活奔波劳累,也从未想过要来这儿拜佛求神。
唐小鱼就不用说了,她以前还是个坚定的无神论者,虽然违反物理学定律地穿到了这个时空,并且年龄和身体都缩了水,但自小接受唯物主义教育的她,根本就没有形成宗教信仰。
而陈氏,在她最困苦绝望之时,是清心观收留了她,她日日夜夜听的是道德真经,见的是三清老祖的圣像,自觉自己是入了道门的,所以并不会到佛门来问道。
不过这回是知县夫人相邀,而且这个时代佛道两教并没有严重的排它性,向道的人偶尔去拜拜菩萨也是十分正常的事。陈氏对佛门是不大了解,但也听说普济寺香火十分灵验,便想着能趁这机会去求一份平安顺遂。
一 行人先拜欢喜佛,再拜十八金身罗汉,之后在各殿行礼祈愿。青烟袅袅,满室檀香,听得是木鱼清响,耳畔是慈悲声声的经文。不知多少僧人正在偏殿齐声念经,虽 然听不大清楚经文是什么,但那声音低沉浑厚,带着悲天悯人的情怀,似洪流,如清波,涤尽一切世俗尘念,让人心境不自觉便平和下来。
陈氏跪在观音像前,诚心祈祷着,愿小鱼今生幸福安康,万事顺意。
菩萨脚踏鳌背,手托净瓶,低眉俯瞰众生,宝相庄严,慈悲端肃。
待她站起身来,沈夫人笑着轻轻拉了拉她说:“你知道吗?普济寺最灵的是求姻缘,你难得来一回,不如也问一问菩萨吧。”说着,将手中的签筒递了过去。
唐小鱼跟着沈妙君磕了七八位菩萨之后就有些耐不住性子了。
她们每位菩萨面前都要三跪九磕,口中还要念念有辞地许着心愿,唐小鱼觉得自己头都磕晕了,腰也弯酸了,再一眼望过去还有一溜排的蒲团等着去跪,就觉得脑壳发紧,只想着要溜。
她跟沈妙君靠得最近,沈小姐声音虽低微,奈何唐小鱼姑娘有双猫耳朵,听得真真的,她是在为自己未来的夫婿许愿呢。
沈妙君早许了人家,未婚夫是沈知县的同年好友,也是个学问好的,年方十六岁,已经是个秀才了。今年秋天要下场去考举人,无论考不考得中,沈妙君八月都要嫁去那家。
也难怪她会这么紧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