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鱼跃农门-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着呢,就是我娘成天叨叨着,想极了你跟你娘。”杨小山微红着脸,憨憨地笑起来。
  “那个叫啥杨高成的后头来没?”
  “怎么没来啊,来了好几回。”杨小山说,“开始他还不信你们离开村子了,后来找了几回没找见人,也就算了。倒没难为咱们。那天我在三爷家后院偷偷瞧见他哭来着。就蹲在院子里,哭得可伤心了。打那以后就没再见到了。”
  小鱼嘴巴微微一撇:“那就是死心了呗,不来最好。”
  “那他都不来了,你们啥时候回村子啊?”小山眼睛发亮,看着几个月不见已经大变样的唐小鱼,目光中充满期待。
  “不能回。”小鱼摇摇头说,“现在你看着是死心了,等我们回去,他立刻又能来闹腾。这事没这么快完结的,等过个三年四载的,他娶了媳妇过日子,把我娘给忘了的,我们才能回来。”
  杨小山极为失望,忍不住又咒骂了几回杨高成。
  “对了,那个姜老头,不是跟人合伙算计你娘吗?你们走了之后,村里头有人结了伙,给他套了麻袋狠狠揍了一顿,躺在床上一个月下不来地呢。”杨小山说着嘿嘿直乐。
  “他家地也被人踩了,姜老头那婆娘坐在地头哭爹喊娘都没人理的,可解气。”
  “哎哎,怎么糟蹋庄稼啊,你们也真是的……小山,你不会也掺和进去了吧。”
  “我年纪小,他们不带我玩儿啊。”杨小山很不服气,“只能帮他们望个风啥的。三爷说姜老头是童生,要是打了他会吃官司。现在人套他麻袋,他就算想找人告都找不着。”
  何况他与人伪造契纸这种事是上不得台面的,若真捅到官衙里,姜老头的名声就全完了。
  也算是他自作自受,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这事一闹,村子里的人都不肯请他教自家孩子了。就这品行,能教出什么人材来?怪不得六十好几了,读了一辈子书,也只能考个童生出来。
  “小山,我要跟你们回村子里一趟。”唐小鱼对杨小山开门见山地说,“你是我最信得过的,这事只让你一人知道,别对旁人说啊。”
  杨小山头回被人这么托以重任,顿觉身子都拔长了,立刻点头如捣蒜,连声应了。
  “我先去见你爹娘,再去看看三爷爷,赶天黑前回来,到时候可能要麻烦你送送我,不白送的,你肯不?”
  杨小山拍着胸脯说:“怎么不肯?说什么白不白送的,咱们打小一块儿长大,你要当我是哥哥,就别说这样见外的话。”
  “好,谢谢小山哥。”
  杨小山叫好了伙伴们,急急往村子里赶,小鱼远远地跟在他身后头,小山不时回头看顾一下。
  那些孩子们卖了柴,都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或是赶路,或是笑闹,倒真没人注意。
  等他们到了村子里,正赶上晌午饭,村里子炊烟袅袅,安宁静谧,不像城里头不管什么时候都人叫马嘶的闹腾。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唐小鱼觉得村子里空气都格外的清新。
  她深深吸了两口气,便熟门熟路地摸到了杨进宝的家里。
  谁知道她还来巧了,杨三爷正好就在进宝叔家里坐着呢。
  杨进宝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庄稼把式,家里种着近十亩地,算是远近闻名的种田能手了。此时跟里长一个坐在桌前,一个坐在门槛上,正愁眉不展地吸着烟呢。
  杨小山进院子就大呼小叫地喊着他娘,让他娘过来瞅瞅是谁来家了。他娘上前对着他脑门子就是一巴掌:“瞎吵吵啥?没见你爹跟你爷商议事呢。快去洗个手,一会儿就开饭了。”
  唐小鱼从杨小山的背后钻出来,笑嘻嘻地对进宝媳妇扬了扬手:“婶子!”
  “哎哟!”进宝媳妇一嗓子,连忙又将手捂上,赶紧关了院门,回身一把就把小鱼搂进怀里好一通肉啊肝啊地乱叫。
  “你们一走两个月也不说托人带个信,你们过得好不好啊,还需要点啥不?”进宝媳妇拉着小鱼左看右看,见没缺没少还长胖了不少,心里又是高兴又是难受。
  “你这是越长越漂亮了,可见在那边吃好喝好的,小没良心的,出了村儿就忘了咱村的人了。”进宝媳妇吸吸鼻子,眼圈就红了。
  “这不是怕给大家招麻烦呢嘛。”小鱼嘻嘻笑着,抱着进宝媳妇的胳膊撒娇道,“您瞧我这不是想您想得肠子都快断了,巴巴儿又跑回来吃您做的馍馍了?您放心,这一路我都悄悄地,没人瞧见我来。”
  “呸,就一张小嘴抹了蜜似的,你还能稀罕我家做的粗馍?”话虽这样说,进宝媳妇还是眉开眼笑拉着小鱼进屋坐。
  主屋是留给爷们的,小鱼跟着进宝媳妇进了堂屋才问,“家里有客?”
  “这不你三爷爷在这儿呢嘛。”进宝媳妇收了小鱼递过来的竹篮子,里头有烙好的饼和放冷的灌汤包子,她也没细看,就随手放在桌子上,“正愁着呢。”
  “愁?三爷爷来您家,是找叔有啥要紧事吧。”
  进宝媳妇长吁短叹着,可不就是要紧事吗?
  开了春,这天老爷就收了雨葫芦,整整两个月也没下过一场透雨,眼见着是要到插秧的时候了,外头的山溪已经缩了又缩,不过够人和牲口喝用的。灌地用的水都要靠老天,现在老天这么整,可不是要了人老命了!
  “你叔和你三爷啊,这两天心急火燎的,嘴头都一圈泡了。”一谈起这个,进宝媳妇也是一字三叹,眉头都拧成了个结。


☆、第14章 救命粮食
  “保不了墒吗?”小鱼站起来,满地乱转。
  “可不。再不下雨,就误了时间,现在育秧还能凑和,可是等插了苗,要长,要灌浆,哪处不要多多的水?再这样旱下去,村里的口粮都会成问题。”进宝媳妇颓然地靠在床沿,半天又打起精神来,“这事跟你也没关系,你现下住在城里头,不像咱们,天天要看天下地。”
  “怎么会没关系啊。”小鱼捏了捏鼻子,“今年这样旱,种稻子怕是不行了,得赶时种点耐旱的豆麦。”
  “没有好种,再说了,豆麦也不一定能保得了口粮啊。”进宝媳妇说,“对了,你回城里赶紧多去屯些粮食,现下这样,说不定过些日子城里的粮食就要涨起价钱来了。”
  “你们当初送给我娘和我的粮食都还存着,没舍得动呢。”小鱼想了想,说,“婶子,劳烦你,我让你帮我看着的那口窖还在吧,我想去看看。”
  “吃了饭再去,不急的。”
  “急着呢,婶子,咱先去看,看一眼就回来,说不定我有好法子。”
  在唐小鱼的一再催促下,进宝媳妇想着那俩老爷们犯愁成这样,估计一时半会也不会有食欲,便带着小鱼去了清心观的后院。
  杨进宝家就在清心观那小土坡的下头,离着很近,名符其实的邻居。走不多会,便到了后院的空地处。
  贴着院墙根,那儿有个简陋的小柴房,平日用来堆放木柴。
  柴房推开,里头四下摆着一些碎木头,不过看着也还干净,能瞧出平时有人会来打扫。
  “家里活多,不能天天来看着,小鱼你别怪婶子啊。”进宝媳妇挪开一捆柴,露出唐小鱼当初亲手挖的地窖口。
  看着小鱼从里头搬出好些黄色的发褐的沾满泥土的块块儿,进宝媳妇好奇地问:“这是啥啊?模样咋这么怪?”
  小鱼仔细检查了,这些都是她挑下来的种薯,好在这儿环境,温湿度都很适宜,放了几个月,这些土豆都还挺新鲜,没有烂腐变质的。
  小鱼挑了几个放在筐里,又将这些种薯都小心放回去,堆上木柴,推着进宝媳妇出去。
  “婶子,我今儿烧几件好菜给叔叔婶子和三爷尝尝,保证你没吃过!”
  “这孩子,咋这样神神叨叨的。”
  回了进宝家里,小鱼留了一个土豆在筐里,另挑一个胖大的洗净剥了皮,一半切丝,一半剁块。又挑了两个洗干净了,连皮埋在灶灰里头。
  不一会,炒了一盘醋溜土豆丝,炖了一锅土豆风鸡块儿,又将焖透的土豆从灰里扒拉出来,吹净了灰,拿个盆儿盛着,跟进宝媳妇一前一后进了正屋。
  杨三爷还在跟进宝说话,一抬眼,见一个鲜亮水灵的闺女进来,怔了怔,又揉了揉眼睛,这才认出来。
  “小鱼儿,你怎么回来了?!”
  唐小鱼把菜和盆都放在桌上,拿了两双筷子给两个男人一人递了一双,笑着说:“三爷爷先别问我这个,您先尝尝这两个菜,只说好不好吃吧。”
  杨三爷挟了一筷子土豆丝,只觉得又酸又脆,口味很好。那锅炖菜里,土豆吸饱了鸡汁,又糥又香,吃得三爷连连点头。
  小鱼拿了盆里的土豆,剥了皮,放在他碗里:“还有这个,三爷爷您吃吃看,可能当饭食?”
  杨三爷闻言突地一震,惊讶地看着唐小鱼:“你说,这不是菜,这是粮?”
  “是一亩地能产二十石的粮。”小鱼伸出两根手指头,在杨三爷面前晃了晃。
  这话一出,杨三爷还没什么反应,杨进宝已经腾地跳起来了,那力道,险些把桌子给掀翻了。
  “啥?一亩地二十石?小鱼你不是在开玩笑吧!这这事可不能乱说。”
  她这还是照低了说的,阳明村的地肥,看管的好,别说二十石,便是一亩三十石的产量也不是梦想。
  这对常年种稻,一亩地能出个六七石粮食便是天大丰年的村里人来说,简直就是个神话。
  杨三爷捧着那碗土豆,像捧着碗金子,俩眼发直,浑身哆嗦。
  “丫头,你老实说,刚刚那话是不是蒙三爷爷的?说实话,爷爷不生你气。”
  “是真的。而且种下去,三个月就能收获,不贪水,除了天太冷的时候不好种,一年种三季没问题。”
  杨三爷捧着碗哈哈大笑了好几声,又抱着碗哭了起来。
  杨进宝此时也差不多要疯颠了,瞪着双牛眼抱着头叫不可能。
  小鱼坐到杨三爷对面,正色说:“今儿我悄悄地回村子里来,就是想请三爷爷帮我个忙的。”
  “村子里一直是种稻谷的,豆子和麦都种得少,咱们这儿雨水丰沛,当然适合种稻,但一旦遇上旱年,可没多少替代的粮食,灾年就难扛。这东西我也是无意间得的,只得了三个,在观里住的时候我试着种了,收了一大窖子,婶子是瞧见的。”
  进宝媳妇早就傻了,听着小鱼提到她,连连点头作证。
  小鱼把剩的那颗生土豆放到桌上,四个人八只眼睛都盯着这貌不惊人还有些丑陋的块茎,仿佛那上面凭空生出朵艳绝天下的花来。
  “我只是为了证明,这东西能当菜也能当饭填饱大家的肚子。窖里剩的那些,便一个也不能动了。”
  杨三爷立刻点头:“不动,不动,谁也不能动。”
  “三爷爷,我得的种不多,满打满算,不过够观后头大家帮我开的那二亩多地。我想着,如今我跟我娘不在村里,我将种这东西的经验教给进宝叔,请叔婶帮我看着那二亩地。过了三个月,照着二十石来算,能收上四十石的粮食。”
  听着她说这话,杨进宝激动得脸都红到了脖子根,他人憨厚不多话,只知道不停地点头。
  “四十石粮食其实也不能给全村人当粮食。得留下足够的种。”唐小鱼的双目发亮看着杨三爷,“三爷,小鱼这么些年都是靠着村里人拉拔着活下来的,现在是我报答的时候了。这头一茬种出来的,咱们全都留种。”
  全都留种?留那么多作甚?
  “我要给村子挣名声,挣光耀。”
  杨三爷双目微眯,迟疑道:“丫头,你的意思是?”
  “不可能只咱这一地遭灾,像咱们这样的村子一定还有很多今年会打不上足够的粮食,三爷爷,您跑一趟县衙,献宝贝!”
  献宝贝啊!可不是宝贝吗?
  一亩地能打二十石的粮食,不挑地头不挑节气,这可是天大的宝贝。
  “可是,你说的这二十石,靠谱吗?”
  杨三爷心里发虚,若种出来跟报的有差,差得远,那可是戏耍官家,欺骗朝廷的罪啊。
  “您别就这样直接空口说白话啊!”小鱼笑了起来,“这东西的产量我是有数的,只要照看得当,只会多不会少。但咱不能把话对上头这样说白了。您得转弯抹角地找县官老爷先透个口风,请他着人留意着。咱们闷头种出来,到收成那天,当着他的面算,看咱说的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不止村里得好处,县官老爷报了上去也是顶大的功劳,就算是假的,达不到这么好,于他也没有损失,不过是多拨两个人的事儿。”
  杨三爷想了又想,老爷憋得通红,猛地一拍大腿:“你说的对,若真能成,不止能解了饥荒,还能为村里的伢子们铺条大道。这事值得冒险啊!进宝你跟小鱼学着怎么整这地,我找人日夜守着那两亩地,断不叫任何人或牲口给祸祸了。明儿一大早,我就进城,托关系,看能不能见着县老爷!”
  杨三爷想见县老爷还真的不一定能成,不过小鱼已经想好了路。
  “三爷爷您先别急,这种好事咱不怕多些人摊功劳。我今天先教叔怎么切芽育苗,晚上我就回城里去,我先托人找找关系,能不能搭上主簿老爷,得了信儿我就回来请您老过去。”
  唐小鱼事事都想周到了,杨三爷也不再拿她当个未成年的小丫头片子看,几人先约定要闭紧了嘴巴,事情一天没定下来,一天不叫外人知道。三个大人带着一个小丫头再次到了观后的地窖口子,看着里头堆得像个小山似的种薯,杨三爷老泪纵横,差点没跪下来磕谢天恩。
  这只是小鱼用三个这样的瓜蛋蛋种出来的,若这些全都当种子种了,又能生出多少宝贝蛋啊!
  唐小鱼丝毫不藏私,挑了几个土豆就回去手把手教进宝两口子怎么切种,怎么育种,地要怎么耙,育的苗怎么栽怎么加肥,直说到日头偏了西。
  杨进宝亲自套车送小鱼回城里去,约好了出苗的时候再来接她回村,这才急忙赶三地回村里去。
  唐娘子倚门等着女儿,从黄昏等到日落,正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时,总算见着唐小鱼的影子了,免不了又是好一顿数落,直到唐小鱼赌咒发誓再不扔下她出门这才作罢。
  忙累了一天,小鱼是头挨着枕头就睡了。
  临睡前一刻,她脑子里想着的,是要怎么才能见到主簿老爷呢?


☆、第15章 运气真好
  早上头一波客人散去之后,小鱼坐了个马扎歇了会,便对唐娘子说:“娘啊,我有事离开下,这会客人不多,您来收账吧。”
  唐娘子应了一声,洗了手上的面粉走过来。
  小鱼早写好了一张条子,将各项吃食的单价列清楚,方便唐娘子算钱,然后拿了长竹筷,从油锅里捞了四根新炸好的油条,拿油纸纸包了放在篮子里,跟唐娘子挥挥手就要走。
  “哎,你要去哪儿?什么时候回来?”唐娘子忙扯住了她,“别跑太远。”
  “没事,我去主簿老爷家给晖哥送点吃的,前些天我应了他的,一直没得空送去。”
  晖哥是洪大叔家的大儿子,名叫洪晖,今年十七岁,是主簿老爷的贴身小厮,一个月才能回家一趟,前几天回来,唐小鱼专门请他吃了顿饭的,唐娘子一听也放了心,挥手让她去了。
  唐小鱼挎着竹篮子,脚步轻快地穿街过巷,不多时到了城东一处大宅院的角门口。
  县里的主簿姓何,在县里也算是个大户,他家祖上曾跟随太祖皇帝起事建国,虽然他是分支旁裔,但也沾了不少光,家里算是富庶,人也聪明,二十岁上以孝廉入仕,当了六年的主簿,倒也有些手段。虽然年纪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