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装突击-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核弹一直是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从核武器发明直至今天,核大战的危险从未远离人类

但任何事情都有其截然不同的两面性

历史上,曾有无数人认为是发现质能方程的爱因斯坦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可正因为有了核武器,美俄冷战即使处于一触即发的战争边缘,最终还是克制住了发动战争的,最终,二战成为地球最后一次大规慕争,人类免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灾难

可以说,正是有了核武器,令双方都有全面毁灭对方,甚至毁灭地球的能力,才遏制了世界性大战的发生

屁股决定脑袋人类困在地球上窝里斗的时候,核弹无异于顽童掌握的炸药包,但是走出地球之后,核武器却是人类最强大的利剑,同时也是人类最强大的保护伞

从这一点上说,不管怎么赞扬核武器的发明都不过分,爱因斯坦,也无愧于人类最伟大物理学家这个实至名归的称号

核爆的光芒早已消散,空寂的宇宙恢复往日的寒冷寂静,只是遍布四处的小天体和外星飞船一起化做星际尘埃,一颗直径三十公里的巨型冰质小行星内,封冻着七艘外星飞船

王伟长出了一口气,兴奋和喜悦突然间淹没了他的心

火星战役要是有这样充足的准备,哪至于沦落到硬拼硬打的地步?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必将载入史册的战斗,身为舰队的指挥官,他也将同此战一起名垂青史

古往今来,多少人为留一名而不得,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然遇上这样的机会

若不是火星战役打得太惨,上级也不会给这支突袭舰队配备如此多的核弹

事后统计雷达数据,埋伏的敌方战舰多达二百余艘,这还只是暴露的,隐藏在暗处没探测出来的还不知道有多少很难想像,若是没有这批核武器,甭说六艘巨鲸舰,六十艘也没有用

a

h

ef=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152失落

以土星基地的产能,没个三年两载的全力突击,绝对不可能拿出这么多战舰

哪怕是整个国家的重工业全部转向军事制造,建造这么多的战舰,也需要不短的时间

话说回来,战舰只有要时间和资源,怎么都能造出来,可是人呢?

天军是人类有史以来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的军兵种,任何一个岗位都需要掌握极高的技术水准,所以必须经过长期的培养才能胜任战舰上的工作

军方使用的技术虽高,但民间能够胜任战舰工作的技术人员远远比服役的军人更多,哪怕是矮子里面拔高个儿,组成三五支满编的舰队毫无问题,但问题在于合格的舰员绝不是穿上一身军装

军人与平民最大的区别,就是纪律和勇气

只有受到纪律严格约束的军人,才能坦然面对弹雨纷飞的战争,在随时可能丧命的情况下向敌人发起决死冲击

只有经历过非人磨练的军人,才能坦然面对伤残和死亡,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身边的战友挡住致命的子弹

老话说得好,没上过战场的战士,不是真正的军人

激动的副司令满脑子里乱糟糟地,直到副官提醒,才想起来宣布战斗的胜利

许多年后,军史中有这样一段评价:塞德娜战役一箭双雕,第一次以弱势兵力歼灭对比悬殊的外星舰队……是第一次星际战争的重要战役之一,塞德娜战役的胜利,意味着人类与外骨人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战役取得阶段性胜利,可王伟并不觉得满足

外骨人的伏击虽然失败了,但如此多的舰队,说明太阳系外围,仍然存在大量的外骨人据点

尽管对塞德娜进行了全面轰炸,又与外骨人的舰队打了一超不过舰队的弹药储备仍有半数之多,足够再进行几次中等规模的遭遇战,用几个月的时间跑奥尔特云,只打两仗就撤回去?

王伟征询了几位舰长的意见之后,向舰队下达了搜索前进,摧毁沿途所有外骨人据点的新命令

此次并非中方一家独自行动,而是中美俄三国的联合行动,但是美俄两国的战舰速度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塞德娜本就是距离最远的目标,可直到巨鲸舰队第一阶段的行动结束,美俄两国的舰队仍远远地拖在后面紧赶慢赶,没有十天半个月,甭想进入预定战场

很难说美俄最终完成战略目标是什么时候,也许到那时,巨鲸舰队已经在返航的路上了

巨鲸级战舰,绝对是领先这个时代,若是换成战争之前,从设计定型,到实验舰建成,再经过一系列的试航,没个三年五载,别想进入量产阶段即使进入量产,军方也要青工斟酌再三,才会抠着钱袋子建上个一艘半艘,没个三五十年,根本不可能替代现役主力舰

从这个角度来说,倒是外骨人成全了天军

火星一役,巨鲸级战舰第一次公开亮像,虽然没有正面接战,但其强悍的纵使性能,没少让美俄瞅着流口水暗地里美俄也用盟友这个理由向中方提出过购买巨鲸舰图纸,不过中国根本不差钱,哪肯答应这么离谱的交易?

只是顶着个盟友的帖子,不好直接拒绝,中方谈判代表干脆借机提出一系列技术做为交换条件,交换条件可谓十分苛刻,美俄答应的可能性极小

若是美俄答应以技术交换,那么即使将巨鲸级战舰交给美俄,中方也是大赚特赚——交出去的图纸,肯定是缩水版

国之利器,岂能交于敌手?

不是中方没有觉悟,而是这个世界太现实,国与国之间没有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今天的盟友,也许明天就会变成敌人

直到目前为止,三方谈判已然陷入僵局,没有分毫的实质性的进展——政客比商人更善于投机倒把和讨价还价

巨鲸舰虽好,但两国都有自己的秘密武器,并不一定非得将巨鲸舰弄到手

说实在的,现在的情况很诡异,虽然三国之间已经达成了军事同盟,但那是国家层面的事情,涉及到军方的,自然有国防部出面,天军从上到下,所谓的同盟在各级官兵中没有任何存在感

和巨鲸舰一比,美国现役的纽约级和俄国现役的德洛科夫级无论速度还是火力都落后了不止一筹,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选手

现在的天军财大气粗,牛气得不得了,实在看不上盟友蹩脚的舰队,有点不拿豆包当干粮的意思

假如美俄不拿出点干货显示显示肌肉,很难说两国的地位会不会受到其它国家的强力挑战

毕竟风水轮流转,传统大国中英法已然退居二线,说句难听的根本就是苟延残喘,仅仅维持个大国的头衔,只有中美俄三方的大国地位实至名归,这些年取而代之的后起之秀无不野心勃勃地想将其中之一挑落马下,取而代之

战斗终于告一段落,解除武装的士兵们返回住宿区,直到这时,叶飞和战友们才知道刚刚发生了什么,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个个满肚子的话却不知道该怎么说

第一个打破沉默的是姜宇飞,他闷闷地说:“以后没咱们什么事儿了”

胜利自然是值得高兴,可是大伙就是高兴不起来

从战斗开始一直到结束,突击队起了什么作用?从始至终,一直是战舰在唱主角

这是一个再明确不过的信号毕竟突击队只能用于地面战和突袭战,和外星舰队对上,估计上面很难舍得将突击队投入残酷的突袭战

毕竟外骨人不是海盗,今后打地面战的可能性实在小得可怜

可是不战斗,又怎么体现军人的价值?

所有人都隐隐地感觉到,突击队在这场人类与外星人的大战中,突击队正在渐渐边缘化,已经变成了无味的鸡肋——凭战舰能解决的问题,何必投入地面部队?

叶飞轻轻一叹:“随便怎么样吧,这些狗屁不通的事,让上面伤脑筋去,咱们这些当兵的哪有说话的资格?怎么下命令,咱们就怎么办,其它的就别想了……”除非突击队员能对抗外星飞船,否则,永远只能是宇宙战场上的配角

“我就是觉得,不甘心啊”姜宇飞闷闷地说

“不甘心又能怎么样?”叶飞长叹,“休息吧,很晚了”

叶飞嘴里这么说,钻进挂在墙上的睡袋之后,却怎么也睡不着,眼前总是浮现火星那些惨死的同胞

难道,就这么结束了?

a

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a

153星系预警计划

舰队又在奥尔特云徘徊了半个多月,期间不断地搜索外骨人的行迹,但有限的几次发现,仅仅捕捉到小股的敌军部队,而且全部是地面部队,外骨人的飞船就像全部消失了一般无影无踪

从始至终,突击队除了在塞德娜打了一回酱油,就再也没有出场的机会,彻底地边缘化大部分队员已经在这半个月里分批进入冷冻状态,只留下很少一部分充当警卫sg

在王伟的严令之下,舰队实施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值班制度,光学影像系统不间断地搜索星空,但结果实在差强人意

人类的主要活动区域集中在内太阳系,可以说,越过小行星带之后的空域全部少有人迹,越往外,未经人类开发的原始空域就越多

远在伊柯伯带之外的奥尔特云,干脆就是人类心目中的蛮荒之地,别说一支舰队,就算把人类所有的飞船全拉出来,跑遍奥尔特云也不是三年五年能完成的任务

失望的王伟有一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错愕感,他本以为外骨人会集中于塞德娜附近的空域,没想到居然毫无收获

虽然很不甘心,但他还是在收到总部的通讯后向舰队传达了返航的命令

通讯的内容很简单,美俄两国的友军已经完成了既定任务,消灭了盘据在鸟神星和妊神星的外骨人据情报显示,阋神星上也有外骨人的遗迹,美国的舰队正在开赴阋神星的途中

由于任务区的位置问题,只有美国舰队的目标距离阋神星较近,这个任务自然落到了美国佬的头上

尽管战役开始前的计划中,美俄两国曾经极力要求由中方完成这个任务,可是塞德娜实在太远了,如果交给美俄两国的舰队,只怕再有两个月,也不一定能摸到塞德娜的尾巴

最后,美国人只能摸着鼻子认了

完成既定任务的舰队开始返航,与此同时,七十七艘巨鲸舰分批分次向外乎星区进发,这是迄今为止建造完成的所有巨鲸级战舰,足够组成三个满编舰队还带拐弯的战舰,并没有组成任何舰队,甚至连双舰编队也没有一支,而是单舰开进

七十七艘战舰即不是战斗,也不是侦察它们的任务很简单——抵达外乎星区,按预定方案布设远程预警卫星!

这是太阳系预警网络计划的一部分,这个计划是火星遭到外骨人偷袭后提上日程的计划之一,计划的核心就是利用人造核动力预警卫星,在整个太阳系布置一套完整的预警网络,防止火星事件重演

该计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远程预警网络,即布置在乎星轨道外的卫星网,其基本功能是通过详细的计算,科学地布置卫星位置,使远程预警网能够在敌军舰队进入乎星轨道前发现敌军的行动

这样的预警目标并不难实现

二是乎星轨道至小行星带的中程预警网,目标是在敌军闯入乎星轨道后,能够探测敌军的大致动向及大概方位,误差不超过十光秒

三是小行星带以内的近程防御网,也是三大预警网络中要求最高的部分,要求必须能够实时监控整个区域内的所有飞行特,提供其详实的方位及速度信息,误差不超过一光秒

近程防御网络是最容易的部分,因为中美俄三方都曾在内太阳系中安置过侦察预警卫星,现在只要将三国的卫星联互相联结,再向空白星域补充一些卫星就可以

预警网络全部完成之后,能够将乎星轨道内的所有空间,包括部分外乎星区置于预警网络的监视之下,实现监控太阳系内的大部分目标,越接近地球和火星,监控力度就越高

这一计划,是联军重点防御战略的组成计划之一

毕竟人类的战舰数量实在少,如果分兵,只会削弱人类的军事力量,犯了兵家大忌反之,若能掌握敌军的动向以及实力,就能及时做出调控,集中盟军的舰队,发挥人类舰队攻击力高的优势,人为地造成局部战略优势,以对抗来势汹汹的敌军

而且三大预警网络还只是计划的第一期,完成基本的网络“铺设”后,网络中的每一颗人造卫星都是预警的节点,所有的节点联系在一起,就能组成一张遍布太阳系的无形巨网,将所有的异抽况置于监控之下

不过外骨人大军距离太阳系越来越近,布置完善的预警网络根本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事,只有先布置出一个勉强可用的预警网络,才能赶在外骨人抵达太阳系之前,完成初步的网络建设

如果还有时间,将继续充实网络中的卫星,加强中远程网络的预警能力

另外,这个计划其实还有第四部分,这部分的内容比较超常,因此目前还处于计划之中

众所周知,太阳系是个盘状恒星系,所有的天体都位于黄道平面之内,但是外骨人有什么必要,必须按部就班地从外乎星区向内太阳系突进?以人类的眼光来看,完全可以跳出黄道平面,采用垂直于盘面的轨道,实施定点突击战术,直接打击地球或者火星

若说黄道平面之内,多多少少还有几颗三大航天国留下的预警卫星,超出了黄道平面的空间,即使三大航天国也从未涉猎

黄道平面之外只有一片虚空,哪个吃饱了撑到的笨蛋,会跑出黄道平面,只为俯视一眼太阳系?

人类进入第二类文明一个多世纪,敢这么想的肯定有很多,但是敢这么做的,一个也找不出来

除布置预警卫星之处,光学系统的探测一刻也未曾放松,几大天文望远镜,更是日夜指向逼近太阳系的矮行星,并给它取了个恐怖的名字:骨冢!

a

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a

154人类的逆袭

“我勒个去,啧啧!”黑熊的眼睛几乎贴在显示器上,赞叹声不绝于耳

画面上,一群很不起眼的黑点静静地飘脯然而画面的背景,却是一颗表面布满大大小小三角形气闸的小行星

小行星上,有几处巨大而明显地黑色弹坑,在暗绿色的小行星表面无比地刺目

突然间,黑点绽放炙热明亮的尾焰,以极快的速度和一往无前的决然冲向小行星

一石激起千层浪,小行星附近密密麻麻的外星战舰像受惊的鱼群般骤然炸窝,一窝蜂地冲上来阻拦进入攻击程序的导弹

无数导弹绽放耀目的闪光,将外骨人密密麻麻的舰群炸出一个又一个巨大的空洞上百枚导弹大部被拦载,只有寥寥几枚幸运地突破外骨人舰队的封锁,一头撞在小行星上,小行星表面又添了几处弹坑

“怎么样,帅吧?”剪刀一脸地得意,“奶奶的,真他娘的解气”

那颗小行星,就是骨冢,骨头坟墓的意思,用来形容外骨人的老窝,再贴切不过

黑熊恋恋不舍地挪开眼睛:“哪儿来的?”早就听说上面袭击了外骨人的老窝,但是一直只是传言而已,没想到剪刀居然能搞到视频

“也就你还当个宝吧”叶飞呵呵一笑,“上面刚公开的视频,舰队也是刚接到没多久”

再有半个月,返航的舰队就能抵达土星基地,恰好轮到叶飞和他的分队轮值

大概是塞德娜战役结束后半个月,位于土星基地的深空七号天文望远镜捕捉到了一点不同寻常的画面——一枚熄火的导弹

这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信号,意味着人类向骨冢发射的导弹已经进入最后的飞行阶段

发射导弹的并不只有航天三大国,国力早已退居第二梯队的英法等国同样发射了大量的的导弹

深空七号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监视骨冢的动向,导弹模糊的影子进入镜头两个半月,第一波导弹终于进入了进攻程序,此时距离它们的发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