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两世姻缘今古情-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玄宗微叹一声,对杨国忠说:“杨爱卿,把真相告知大家吧!豫儿,你起来,朕已特许你可与群臣议政!”
  殿上传来轻嘘声,有轻微的骚动,原来此事只有皇上与杨国忠知道,江枫心底暗骂;这个万恶国贼,历史都是真实的,他真的要激反安禄山。
  郭子仪问:“杨大人,皇上召见安禄山,不是封赏,那是要贬职,抑或处死!”
  杨国忠做出一副忠心无二的神态说:“各位大人,安禄山反叛之心由来已久,这次送马入京就是一个一箭双雕的诡计,欲在京城安插伏兵,如果皇上退马,他就说皇上不领情,会即刻举兵造反,谁知,广平王年少有为,足智多谋,即留下了马,又逼走了安贼的人,这口怒气安贼能咽下吗?我为皇上计议,与其他谋反作乱,不如以赏赐为名邀他进京,如果他不来就以图谋不轨的抗旨罪名,发动举国官兵讨之,如果他来了就去其兵权,扣押在京,使其部下不得不顾其安危放弃反叛计划!”
  听来的确是一条妙计,难怪皇上会采纳。
  等他自认为是说完,江枫反问:“杨丞相以为扣押了安禄山,去掉了官职,范阳、平卢两镇的官兵就已回归朝廷,不再有战祸了吗?”
  “不是这样,广平王以为如何?”杨国忠反问。
  江枫缓缓走了一圈,看了看每一位大臣,才说:“各位大人,你们认为会吗?安禄山生于蛮荒之地,既生他心,岂有不早作打算之理?他一个人看不出丞相的用意,皇上的目的,难道他手下的谋士看不出来吗?此时此刻,千里迢迢召他进京,只为了献马有功而封赏,如果皇上真心封赏,又何须他入京?他能不知道此时来京可能有去无回吗?”
  江枫停了一会,又说:“安禄山领兵多年,兵权在握,明知凶险仍然要来,为什么?因为他相信皇上权衡弊利之下,不会动他,但是以一个军人多年的经验,手握兵权之人,功高震主,如惊弓之鸟,可以说,他们睡觉都会睁着一只眼,他竟然轻装简从,风尘仆仆,只身来京,如果没有精妙布署,没有万全之策,他敢来吗?”
  群臣大都点头赞同,这么周密的逻辑,这般细腻的思维,出自一个常年在外的少年之口,太不一般了,大臣们早就对广平王李豫既敬又佩,这几个月的共处,更是对他刮目相看。
  江枫又对玄宗说:“皇上,如果安禄山被扣留不归,不到一个月,范阳必然燃起战火,他的部将会打着营救主将的旗号举兵,而声讨檄文便是皇上赏罚不公,屈待功臣。他们举事即成了声张大义,兵谏朝廷的正义之师。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皇上再派大军平叛,也是理亏之举,难以激烈将士用命,”
  杨国忠接言“无论皇上如何仁义安抚,安禄山造反已势在必行,怎么样也避免不了,不如先行下手。”
  “皇上,豫儿之见,我们可以积极备战,也可练兵布防,至于一些可能造成后患的行为还是不做为妙。”江枫强压火气,心平气和的说。
  杨国忠驳斥“广平王,一旦安禄山作乱,以范阳平卢两镇数十万大军,朝廷如何应对?王爷不会真的以为自己可以领大军迅速平乱吧?”
  “我大唐地大物博,兵精粮足,只要拥有民心,将士协力,平叛并非难事。无论如何,做为皇上,绝不可以落下口实,预先做出伤害人心之事。李豫虽然无能,如果到了国家有难那一天,也会全力以赴。尽微薄之力保国安民。”
  杨国忠却激励坚持原见“皇上,臣的建议可使贼兵投鼠忌器,有利无害。”
  李倓也是聪明绝顶,看出了杨国忠隐藏在心底的目的,忍不住开口:“倓儿觉得杨丞相此举不妥,纵然安禄山不在,他的子侄也不会顾虑他的安危,照样作乱。到时,叛军反成义师。”
  郭子仪附和:“皇上,臣以为广平王、建宁王所言甚是,万万不可对安禄山用非(提供下载…)常手段,否则,局面会不可收拾。”
  殿上陷入了短时间的沉寂,群臣各有所思。此时,金銮殿外刮起了一阵疾风,瞬间扫进大殿。使群臣心里都生寒意,彩帐纱帘随风轻晃着。让人感到如在寒风肆虑的夜晚,独自一人走夜路般又惧又冷。大臣们都不是傻子,谁人看不出杨国忠的险恶用意,也就只有玄宗这个不是昏君胜似昏君的当局者还糊涂着罢了。
  江枫无比憎恶,眼见杨国忠得寸进尺,他忍无可忍了:“杨丞相为官多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判断大事的经验比李豫强千百倍,可你故意把皇上引向极端,我看,最想让安禄山造反的人就是你。”
  杨国忠大报委屈,跪在殿上,泪水横溢:“皇上为老臣做主,老臣十几年来尽竭忠纯,扶保朝廷,却被广平王如此污蔑,老臣冤枉啊!”
  玄宗忙喝斥:“豫儿,朝堂之上,诽谤大臣,罪同欺君,快给杨丞相赔罪。”
  江枫口气强硬:“豫儿所言,句句事实,豫儿无罪,何来赔罪之说?”
  “你有证据吗?”杨国忠之弟杨琦问。
  “证据?你还要证据?杨国忠字字句句不怀好意的建议就是他唯恐天下不乱的证据!”江枫侃侃而言“现今局势,对安禄山的任何决策都不是小事,杨国忠他给皇上出此计策,为何不让大家知晓?为何要瞒天过海?陷皇上于不仁,更置天下于危难之中。
  “如果皇上真的这么做,各位应该都明白,安禄山没有了兵权。那又怎样?军队的调派、指挥大权还是在他亲信子侄手中,仍然有反叛的实力,还送给了他们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如此简单的道理,杨国忠身为丞相,能力非凡,聪明绝顶,他敢说想不到吗?”江枫转身郑重的拱手说“皇上,李豫弹劾杨国忠,他欺君罔上,居心不良,蛊惑圣聪。十恶不赦。”
  大殿之上可谓剑拔弩张,隐含着浓烈的火药味。满朝文武认可了江枫的见解,他们都清楚的知道杨国忠的目的,但是没有人敢去惹权势熏天的杨家。郭子仪等一干忠良心中默赞:广平王有胆有识,身系天下。实为真英雄大丈夫所为。
  李亨虽怨儿子冲动,但也深赞他的坚韧刚强,不再出言喝斥他了。
  玄宗并非昏君,这些利害关系他也明白,明知此举不妥,却仍听信杨国忠建议,存了侥幸心理。以为削夺安禄山兵权,把他扣留在京,他的子侄部属也必虑其安危,不敢轻举妄动。豫儿所言把其中问题分析的很是透彻。只是这孩子言辞犀利,字字如刀,不留任何余地。可是,朕爱豫儿,却也不可没有玉环啊!朕岂能处置杨国忠让爱妃伤心呢?为何朕最在乎的两个人非要针锋相对,让自己为难呢?
  群臣静静地,他们在看皇上如何应对广平王的弹劾。
  玄宗故作轻松的笑道“豫儿,你太言重了,杨爱卿的出发点是不错的,可能一时疏忽大意,他哪会故意欺朕?”
  忠良义士们大为不忿,广平王已把杨国忠故意挑拨激使安禄山反叛的居心揭露的清楚明白,皇上仍在袒护杨家,枕头风的威力不容小觑啊!可他们谁也不敢多言,包括李倓,扳不倒杨家,反为自身埋下祸患。
  江枫万般失望,暗叹:自古多少君王毁于美色之下,搞得国破家亡。吴王夫差、周幽王、商纣王、隋炀帝。真是数不胜数。无论我如何努力,也难以撼动杨家一点皮毛。不过可以使杨国忠不能得逞,也算有一些作用吧?
  许久江枫才问:“就算皇上不以杨国忠欺君论,也已知道此计不可行。不知皇上要如何安置已经抵京的安禄山?“
  “豫儿有何注意?”
  “不妨弄假为真,明日召他上殿,加以封赐,礼送他回范阳。”
  “只好如此了。”
  当天夜里,下了整整一夜的雨。直到五更仍未停息。但是早朝是风雨无阻的,文武官吏在午门外下马下轿时,大雨仍旧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尽管有随从撑着雨伞走上皇宫门前的玉阶,都被这倾盆大雨浇透了朝服。
  天空灰蒙蒙的,皇宫的琼楼玉宇尽被雨幕遮挡。云蒸雾涌。犹如神话中描绘的天上宫阙。当皇帝传旨宣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上殿时,群臣看到一个浑身湿透的武将跨进了大殿。看得出他并没有任何防雨设备,他的官袍上还在往下流水,走过一路。鲜艳的红毡上留下一片水渍。
  安禄山胡须颖长,四十多岁年纪,长得彪悍魁梧。谈不上英俊。却也颇有几分豪气,群臣之中有许多人见过他。太子李亨对他更不陌生。天宝二年,皇上召他入朝,其人内藏奸诈,外表装作愚直,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样。玄宗信以忠诚。宠遇渐隆。得以随时出入**。
  有一天,安禄山觅得一只会说话的鹦鹉,欲献于玄宗,希望以其愚弩表现更得皇上信任。闻听皇上在御花园,就携其入宫,正遇上皇上与太子李亨在鲜花丛中散步。
  安禄山忙提着笼子趋步上前朝拜,却故意只拜皇上,不拜太子。
  “爱卿为何不拜太子?”
  “安禄山一副茫然的样子:”臣愚钝,不知太子是何官爵,要臣于圣驾前参拜?“
  玄宗含笑:”太子乃是一国的储君,岂论官爵?是朕千秋万岁之后,即位为君者,卿何能不拜?“
  “恕臣愚笨,一向只知对皇上尽忠报效,不知对太子要视之如君。”
  那鹦鹉喊道:“安禄山,快拜见太子!拜见太子!”
  安禄山方才向太子行大礼。
  玄宗听得吃惊“爱卿,此何物。为何会人语?”
  “回皇上,这是鹦鹉,会学说人语,是臣觅来献给皇上与贵妃娘娘解闷的。”
  玄宗大为欣喜,忙连声说,“有赏,有赏!”
  李亨冷眼望着安禄山的神情,满腹鄙夷,此人分明包藏祸心,却极力装出忠心。实不该重用。然父皇对其信任有加,他是无可奈何罢了。
  这时鹦鹉又叫道:“贵妃娘娘到了。”
  杨贵妃一眼看到笼中的鹦鹉,娇美绝色的面上露出喜气“皇上,这只鹦鹉哪来的?”
  玄宗笑道:“爱妃有见识,一眼认出是鹦鹉,这是安卿特意为你找来的。”
  杨贵妃见到安禄山身体结实,鼻准丰隆,一股英锐之气,越看越喜“这个安禄山,到可以做我的儿子这么孝顺”
  玄宗大笑:“你几岁,有这么大的儿子吗?”
  安禄山忙说:“能的贵妃娘娘为母,臣三生有幸。”
  “爱妃既然喜(…提供下载)欢,即可抚之为子。
  杨贵妃面含怜意,望了望安禄山,笑而不语。安禄山急忙趋步向着贵妃下拜“儿臣愿母妃千岁!”
  太子李亨轻叹。安禄山隐藏的颇深,博得父皇信任,委之于重兵。命其身兼两镇节度使,时常托词入朝,公然入宫去拜见干娘,幸得杨国忠对其反感,于驾前谗其奸诈。不然,这个阴险的胡儿还不知会谋夺多少兵权。
  李亨思想之时,安禄山已经恭敬地行过见驾大礼。
  安禄山刚站起来,就冲皇上抱拳说:“皇上,微臣为朝廷进贡数千宝马,原以为除了范阳的马夫,无人可驾驭,正替皇上忧急,范阳的马夫又不能永远驻京驯养。想不到皇长孙广平王爷天纵聪姿,轻易驯服,微臣终于可以松口气了。还请皇上引荐为臣广平王的绝世风采。”
  如今,不论安禄山如何会表演,皇上也已对他的野心了然于胸,不过彼此心照不宣而已。
  江枫走进前,拱手道:“安大人盖世英雄,忠肝义胆,多年来驻守边关,李豫早想一睹尊颜,今日如愿,有幸了。”
  安禄山用衣袖拭拭脸上的雨滴,双目直直的望着江枫,万分喜爱,又赞又谈:真是风采卓越,气度俱来啊!我要有一个这样的儿子,早就攻占长安,改朝换代了。何必要被逼无奈,冒险来京呢?“广平王爷年轻俊逸,才智无双,禄山钦敬之至!严庄说皇长孙轻易制服宝马,臣还以为王爷有三头六臂,今日见了,原来为此般飘逸少年,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大唐江山有望,皇上洪福齐天啊!”
  江枫心里厌恶,却不能不寒暄“安大人谬奖。李豫愧不敢当。”
  玄宗满足的笑了笑“安爱卿,但愿借你吉言,豫儿能有一番作为。你贡马有功,对朕一片忠心,朕要褒奖你,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听封!”
  “臣在!”
  “朕封你为燕国公,赐黄金千辆,锦缎两千匹。”
  “谢皇上天恩!”安禄山叩头谢恩。诳我来到长安,封了个不痛不痒的燕国公。原以为皇帝会不利于我,肯定有高人献计,皇上才会这么沉得住气。长安真是藏龙卧虎啊!
  “爱卿,朕赐封严庄为延平侯,由你代传旨意。”
  安禄山再次跪下叩头:“臣替严庄叩谢皇上恩德,吾皇万岁!”
  安禄山随驿馆官员走了。殿上安静片刻。大家都知道,胡儿面上恭顺,骨子里一肚子坏水。他双目显得忠诚,但若仔细观察。他从容不迫,异常的冷静。他一定防备着最坏的结果。幸亏皇上采纳了广平王的谏议,否则,还不知会惹出什么麻烦。
  皇上锐利的目光扫扫群臣,清楚又果断地说:“朕观那安禄山,不论他怎样会隐藏,也看出他有不臣之心。严旨天下,各藩镇做好战事准备。大唐已经太平了几十年,将士们难免懈怠,各地将帅要抓紧练兵。各道总管备足粮草。特别是河北道,严密防守范阳通往京畿要道,命潼关守将哥舒翰,王思礼守好潼关。另外郭爱卿整肃朔方军,随时待命。河东节度使李光弼未曾来京,拟旨快递,命其扩充军备,广存粮草!”
  玄宗皇帝真不愧为当年除韦后,诛太平公主的一代霸主,自有其非凡的魄力。果断,坚决。由此看出,他并没有垂垂老矣。
  大内总管高力士追随玄宗五十余年。当年玄宗还是临淄王时就是王府总管,其人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克勤克俭。睿宗复位后,玄宗进位平王。高力士又沉着献策,终于让其立为太子,并承续大统。太平公主又几番用计,欲毒死玄宗。高力士早在宫中安插眼线,迅速粉碎太平公主阴谋,使玄宗皇帝逐渐坐稳了皇位。
  玄宗感念其功,赐宫女吕丹凤与其对食,并在京中置有府邸,又与开元二十五年将一双丧失双亲的孤儿赐为其义子,也就是高长春高长庚兄弟。高力士深感圣恩,更加小心谨慎。宫女太监对食,古有之,但也乏之。高力士是至今为止大唐首例。应该说,他的人生已经荣宠至极,无有奢侈了,只是他眼见两个义子帮助广平王与杨家做对,大感担忧,奸人奈何不了广平王,但我们是惹不起的。他把两个儿子叫回家,想劝他们停手。
  “你们兄弟自幼跟随广平王,情同兄弟,本当劝他息事宁人,勿要太偏激。可你们竟然帮助他一再得罪权贵,这样树敌,我高家灭门之祸为期不远了。”
  高长春说:“广平王爷胸怀大志,心系苍生。处处为国家社稷舍生忘死,是真正的豪杰,忠良孝子人人敬,孩儿兄弟协助广平王乃顺天应人,大安天下之举。”
  “傻孩子,过于正直的人必吃大亏,广平王是好人,可他仍然斗不过杨家兄妹,长此以往,终有一日会毁于奸佞及**女人之手啊!”
  高长庚大义凛然:“既然追随王爷,当与王爷生死与共,荣辱不弃。爹爹,您老人家不要为我们担心,自古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官场如战场,你们也太天真了!”高力士摇头叹息“这个世上没有人斗得过杨国忠,其人奸诈阴毒,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广平王毕竟年轻,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爹放心,王爷胸满机智,无论他有什么阴谋诡计,王爷都会有对付之法。我们感觉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