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轮回1984-第5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人有意见,也没有人愿意当那只出头的鸟,很多人已经明白,自己的老板让自己到这里来,恐怕最多的还是做出一个姿态,一个表示,真正的协议,恐怕自己老板早已经和艾丽丝集团达成了。

“作为这次我们大家合作的诚意,我们艾丽丝集团会将目前我们已经掌握的大规模低成本制取氢气和质子交换膜的制造技术贡献出来。”艾丽丝说道,“这是我与各位公司的董事们之前达成的协议,各位的公司里也会在协商之后将自己已经掌握的技术贡献出来,然后根据自己的技术研发特点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几项技术进行研发,然后根据对我们这个新技术联盟的贡献程度来获得不等的利益,这点我希望各位明白,各位公司所获得的利益的大小,是与各位公司对联盟的贡献的大小来计算的,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从此之后在座的各位,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我们就需要共进退了。”哪家公司在燃料电池汽孝领域擅长什么,艾丽丝集团早已经知道的清清楚楚,在象征性的分派完各家公司的研究任务之后,晚上的宴会上,艾丽丝优雅的举起自己手中的酒杯,向众人示意。

一片举起斩酒杯,直到这个时候,众人的心头终于松了一口气:这个协议的达成,也就意味着艾丽丝在会上提出的“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联盟”正式的成立,至于这其中这些家伙在研究当中是不是那么尽心尽力?这对于艾丽丝集团来说很重要吗?

这些技术对艾丽丝集团来说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现在艾丽丝集团来说,要做的并不是将这些技术搞出来,而是要将他们赛博斯星球原有的这项技术如何的简化到地球这落后的技术由能够应用的程度。这真是讽刺,在别人看来很高深的技术,在艾丽丝集团眼中却是已经落后了。

艾丽丝集团为什么这么做?当然有这么做的理由,张岚这小混蛋就喜欢这么折腾算不算是其中一个比较合理的理由?

仿佛是一夜之间,整个欧洲和美洲的各类新闻媒体上都在报道着同样的一件事:由艾丽丝集团牵头,联合了通用汽车、克莱斯勒汽车、福特汽车、戴姆勒汽车、菲亚特集团、标致…雪铁龙集团、雷诺汽车、大众汽车集团、宝马汽车集团等等欧美十数家汽车生产厂商们组成了一个全新的、以研发燃料电池汽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目的的“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联盟”正式成立,这家汇集了全世界在汽车技术研发领域最顶尖力量联盟的成立,将大大的促进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速度,并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燃料电池汽车推向老百姓的面前,全面取代现有的矿石燃料的内燃发动机汽车……

报纸、杂志、电视、网络上铺天盖地的都是这个消息,哪怕是街头乞讨的乞丐们都知道了这个消息。至此,这次欧美汽车界的头头脑脑们齐聚康拉德酒店的目的也终于显露在众人面前:原来,他们是这么打算的!他们竟然隐藏的这么深!

第1037章 丰田汽车出问题了

受到这个消息的刺激,原本在宣布将进行燃料电池汽车联合研发的日本本田、丰田、日产、三菱和富士斯巴鲁四家汽车制造厂商以及其他几家中小汽车生产企业如铃木、大发等组成的燃料电池汽车研发联盟,在刚刚宣布的消息的时候受到这个利好消息而刚刚开始有上扬趋势的股票市值,立变仿佛是挨了当头一棒,以近乎高空跳伞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竟然忘记了背降落伞的速度飞速的往下降!整个情形就一个词形容:凄惨!

所谓站得更高、摔的更惨。也不外乎如此。小日本在得意了不到两天之后就重重的跌了一跤,凄惨的程度已经不能够用鼻青脸肿来形容,只能说是头破血流,离筋断骨折就差一步。老百姓们对两家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联盟的态度由此也可见一斑:谁都不看好日本的这个技术联盟。

这是理所当然的,一个是由世界所有的汽车技术强势公司组成的联合体,另一方面只是日本一国的汽车制造厂商的联合体,两边的技术力量的对立,高下立判!

与日本的各大汽车厂商们的股票狂跌相比,欧美各大汽车厂商们的老板们原本有些不开心的嘴巴已经笑的咧到了耳朵根:虽然在日本的几家汽车制造厂商们宣布他们成立技术联盟联合搞燃料电池汽车的时候自己公司的股票价格有些下降,但在自从宣布了这个新的消息之后,受此空前的利好消息的影响,公司的股票居然连续几天涨停,所有的股民仿佛是疯了一般的追摔着这家新技术联盟的各家成员公司的股票,以至于市场上短时间内出现了这十几家汽车公司的股票一票难求的场面:所有的人疯狂的要买,可惜没有人肯卖!傻子才在这个时候卖,谁都知道多持有几天就能够多赚到不少的钱。

“八嘎!八嘎!Fuck!Shit!”日本东京的那栋规模绝对不小的庄园里,一脸阴狠的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的会长丰田章一郎气急败坏的拿着一把泛着寒光的武士刀在屋子里乱劈乱砍,如同一条发疯的疯狗。

在骂出了日本的国骂的同时,连英语的经典骂人话语都骂了出来。屋子里的几个穿着日本和服的日本女人吓的瑟瑟发抖,唯恐那寒光闪闪的武士刀的刀锋一个“不小心”就落在了自己的身上:这可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自己的主人丰田章一郎正在气头上的时候,死了可就白死了。

与欧美各大汽车制造厂商们正好相反,受此利空消息的影响,丰田汽车集团的股票的价格在短短的数天时间内已经跌了很多。

如果这还不算很糟糕的话,那么更糟糕事情出现了:忽然之间有个出了交通事故的美国人起诉丰田公司,说他购买的丰田佳美轿车在紧急转向的时候方向盘忽然失灵,导致了这次交通事故的发生。

这家伙认为丰田汽车存在严重的安全质量隐患,向法院申请对自己的这辆丰田佳美汽车进行技术鉴定,以证明自己确实采取了紧急避险措施,只是丰田汽车在设计上存在问题才导致了这次事故的发生,事故本身与他本人没有太大的关系,自己是无辜的。

消息一出,整个美国和欧洲都为之哗然,美国和欧洲的媒体对这件事情进行了大肆追踪报道,一时之间仿佛是丰田汽车都存在着质量安全隐患,丰田汽车在全世界的销量顿时直线下降,丰田汽车成了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原本代表着品质和质量的丰田汽车顿时成了劣质的代名词。

按照道理来说,既然事情已经闹的这么大,自己家的产品出现了如此严重的问题,一个处理不好就是一场严重的公关危机,会让消费者对自己公司的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度都会产生严重的怀疑,如果这个时候处理不好,对自己公司产生的负面影响可能需要公司需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时间来重新修复,丰田汽车公司无论如何也应该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场纠纷、避免自己公司和产品的形象受到严重影响比较好。

但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原本最应该着急的丰田汽车的反应异常的迟钝,在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一个星期之后丰田公司才似乎有些不耐烦的发表自己的官方观点,声称经过丰田公司的产品在出厂之时都经过了严格的检测,品质可以放心,丰田佳美这款车型的设计上被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该消费者所遇到的情况完全是属于个例,根据丰田集团多年来的经验来看,这应该是该消费者的驾驶习惯不当所造成的,并不意味着丰田公司的产品存在着安全隐患或者设计上存在着缺陷。

丰田集团另外表示,尽管如此,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如果该消费者愿意的话,可以将车子送交丰田集团,丰田集团将免费为该消费者的车辆进行技术鉴定,以确定该起交通事故是丰田汽车设计上的问题还是该名驾驶者自己驾驶不当所造成的问题。

简而言之,丰田的这番官方表态的意思所表达的就是这一切都是这个家伙自己驾驶不小心造成的,跟我们丰田公司没有任何的关系。

傻子才会将自己的车交给丰田公司来检测,真的将车子交给他们来检测的话,可能原本能够检测出来的问题现在也检测不出来了。丰田公司觉得自己很聪明,可不代表别人都是傻子,可以任凭你们摆布。

丰田公司的这一官方论调一出炉,顿时举世哗然,所有人几乎不敢相信这样的话是从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厂商的口中说出来的:这是一个负责人的国际性超级大型企业集团应该具有的态度、应该说的话吗?

整日里削尖了脑袋找新闻的精明的记者们顿时意识到这极有可能是一个具有爆炸性的新闻,既然在丰田这边暂时找不到什么新鲜的材料,那么可以采访那位倒霉的司机嘛!总之此处没新闻,自有新闻处!各路记者们仿佛是闻到了臭味等热苍蝇一般蜂拥向那位倒霉的司机家中奔去。

面对着镜头,这位倒霉割司机指天画地、拿着自己的信仰和自己的家族祖宗十八代来赌咒发誓自己在当时确实是采取了紧急避险措施,可是在当时自己车子的方向盘无论如何都不听使唤,无论怎么做车子都没有反应,这才酿成了这样一场悲剧。造成现在的结果,绝对是丰田的汽车在设计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自己其实也是一个倒霉的受害者。

当有记者将丰田公司的公方表态告诉这位倒霉的司机的时候,这位倒霉的司机顿时出离愤怒了,怒吼着对记者们表示,现在车辆安全检测部门正在对自己的那辆丰田佳美进行检测,自己坚信车辆安全检测部门检测的结果也一定会证明自己的清白,丰田公司在公司的产品设计上绝对存在着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当证明自己的正确的时候,届时自己一定要向丰田公司起诉,来证明自己的名誉云云。

并且在这个时候,这个倒霉的家伙面对着镜头还有意无意的提到,日本的产品的质量还是比较值得商椎的,比如说几年前的丰田汽车的召回问题等等,以自己亲身的教训向大家提出了真诚的建议,建议大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还是不要选择日本公司的产品,他们不但产品的信誉度不好,而且人品视乎也不怎么滴。

几年前的那次丰田汽车质量召回事件?很多记者们拍拍脑袋:要不是这家伙这么说,自己都差点忘了。嗯嗯,那还是丰田公司在美国打市场的事呢,对比当时丰田公司的反应,再看看现在丰田公司的反应,真他妈的该死!

车辆正在检测?对啊,这个问题自己怎么没有想到呢?一众记者们拍拍脑袋:既然在这里得不到答案,那么就去给这辆车进行安全检测的部门采访一下不就成了?就这么办!一众记者们离开这倒霉家伙的家,一窝蜂似的涌到了事故车辆安全检测部门。

作为国家单位,负责人所说的话比较谨慎,只是表示就目前所得到的技术结论来看,该司机的车辆似乎确实存在着某些问题,但到底是司机驾驶的问题还是车辆设计方面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分析才能够得出结论。

这家伙的话是这么说,但在实际报道的时候自己怎么说可就是这些记者们自己的问题了。既然车辆安全检测部门都已经这么说了,一众记者们兴奋的仿佛是被打了鸡血,一个个面红耳赤精神扑擞的酝酿着自己的稿子应该怎么写或者自己主持的节目应该如何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短短的几天时间里,一场席卷了整个美国的超大型讨论活动开始了,报纸、新闻、各类娱乐节目全都就丰田汽车的质量是否存在着问题展开了讨论,正方反方、支持方反对方各有各的论据,各有各的观点,唇楼舌剑,你来一招撩阴脚,我还你一招“猴子偷桃”,大家你来我往,热闹不已!

第1038章 急转而下的形势

但不管怎么热闹,有一件事倒是无比肯定了:丰田汽车在北美市场的销量直线下滑,仅仅只是一个星期的时间,丰田汽车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量骤减百分之三十,在欧洲市场的销量也衰减了百分之二十七点五,丰田汽车在整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遭受了重创!

谁都不愿意买一款有着质量问题的汽车,如果说有质量问题还可以原谅的话,那么在出现了问题的时候还不承认,那就有些让人心寒了,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整个西方社会完全是建立在“信用”这俩字的基础上的,当一家公司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已经丧失了最基本的信用,那么这家公司的前景……嗯嗯,可悲的很。

如果只是汽车的销售量下降也就罢了,伴随着汽车销售量同步下降的,还有全世界股民们对日本丰田汽车的信心,反映在股市上就是丰田汽车的股票不停的下跌,导致没有信心的股民们更加接连不断的抛出自己手中的股票,结果恶性循环出现了:一边是不停下跌的股票价格,另一边是不停出手自己手中股票的股民,接着再是不停下降的股票价格,形成了一个越来越大的黑色的雪球……

丰田公司几乎要吐血了,他们有些没有想到,事情怎么就发展到了这一步?

倒霉的还不止是丰田汽车这一家,受丰田的影响,整个日系品牌的汽车厂商如日产、本田、三菱、富士斯巴鲁、马自达等日系品牌的汽车在北美市场和欧洲市场的销量同步开始剧烈下滑,在美国市场,紧随着丰田汽车下滑力度的是日产汽车,可怜的日产汽车,还没有走出亏损的泥潭,又被丰田拽进了销量下滑的泥沼,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日产汽车在美国汽车市场的销售量骤减了百分之十五!

这个巨大的下滑,足以让日产汽车北美分部的总裁为之抱头痛哭:这有自己啥事啊?凭啥丰田汽车出了问题自己日产汽车就要跟着倒霉?自己招谁惹谁了?为啥城门失火就殃及池鱼了呢?

除了丰田和日产这两家之外,其他几家日本品牌的汽车的日子也都不好过,嗯嗯,反正是只要挂着日本品牌的产品的日子都不是很好过。

在整个日系品牌的汽车都在倒霉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通用汽车、克莱斯勒汽车和福特汽车等美国汽车市场的三家大鳄和欧洲币场的菲亚特集团、戴姆勒集团、大众集团、雷诺集团和标致…雪铁龙集团还不知道趁势而起、使劲的打压日本的汽车产品、强势的占领市场的话,那也太辜负他们这上百年汽车文化的历史积淀了,在这一周的时间内美国本土的三家汽车生产厂商和欧洲几大汽车生严厂商趁此机会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促销措施,意图全面收复自己被日本汽车占领的失地——过了这个村,下一个店可就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遇到了,狠狠的干挺小日本那丫的。

大家你来我往,刀光剑影,够筹交错,新闻点一个接着一个,就像是在看一出跌宕起伏的好莱坞巨制大片,让人大呼过瘾不已。已经有人在猜测,如果这件事让好莱坞的导演来拍摄一部电影会怎么样?甚至连导演的人选都想好了:斯皮尔伯格和詹姆斯卡梅隆两个好莱坞的鬼才石头剪子布,谁赢了谁上!

就在所有的新闻媒体都在从丰田汽车本身上找新闻的时候,大名鼎鼎的《时代周刊》独辟蹊径,在众人还在为丰田汽车到底是不是存在着质量问题而吵的头破血流的时候,《时代周刊》的记者们却深入汽车生产的一线,采访了丰田汽车的零配件供应商,试图从他们那里得到第一手的资料。

结果得到的材料让他们欣喜若狂:所有披采访到的丰田零配件的供应商面对着记者的镜头和录音机都会对记者们叫苦连天,对着记者们大吐苦水:丰田汽车客大欺店,给他们的利润太低,根本就不足以让他们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