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轮回1984-第8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张岚皱着眉头在苦苦的思索。显然,回避这个问题是不行的,回避问题不是艾丽丝集团的做事风格,同样也会被人耻笑艾丽丝集团只是一个欺软怕硬的软蛋!向政府部门求助也不行,虽然说摄于艾丽丝集团一直以来的强势,他们不可能做出太过于偏颇的事情,但这件事如果指望着政府出手拉艾丽丝集团一把的话,那有点儿白日做梦了,想都不要想。

那么,究竟要如何做呢?

如何解决艾丽丝造船厂项目目前遇到的问题,张岚还没有一个整体的清晰思路,但并不是没有什么好消息传来,艾丽丝造船厂这阵子还是有些好消息的,比如说现在,那些当年被张岚和艾丽丝从前苏联给搞来的、在中国安家的船舶制造方面的老毛子专家们,就给张岚带来一个一个好消息:他们成功的搞出来了一套喷水推进系统。

喷水推进技术,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非常清楚的了解,这是一种是利用向船后喷射水流的反作用力使船前进的一种船舶推进方式。喷水时推进系统出现的时间非常长,比螺旋桨式推进系统出现的时间要长得多,最早的第一台喷水推进装置的诞生时间是1661年!

从1661年至今,喷水推进系统已走过了34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什么样的喷水推进装置,其基本构成都大致相同,均包括吸水装置、输水装置和喷水装置这三大部分,并依次联接安装在舰船壳体的底面上。吸水装置就是用来将水吸入推进装置内作为动力源;输水装置就是将吸入的水加压,让其能量增大;喷水装置就是将加压后的水流高喷出,从而推动船体前进。

在船舶推进系统技术方面,相对于螺旋桨式推进方式来说,喷水式推进系统堪称是喷气式动机之与活塞螺旋桨式动机。而现在国际上对于喷水推进系统的研究,大概也只是相当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早期对于喷气式动机的研究,或者还要相对的晚一些。与螺旋桨/轴系这一传统的推进方式的理论和应用发展相比,喷水推进技术进展比较缓慢,远远不能够与螺旋桨/轴系这一传统的推进方式相媲美。

但在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后,喷水式推进系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喷水推进技术现在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虽然还不能够与传统的螺旋桨/轴系推进方式相比,但已经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应用了。

第1411章 事情,原来可以这么解决

相对于传统的螺旋桨/轴系推进系统来说,喷水式推进系统的推进效率更高。

这是因为传统的螺旋桨在旋转时不仅产生推力,而且产生无用的扭矩,推进的效率并不高,实际的转速并不能达到理论上比较理想的转速,非但如此,在船舶的航速较高时,螺旋桨还容易产生空泡,从而导致效率损失。

喷水推进装置则不同,喷水推进系统的导管起到了分割流场、产生推力增值的作用,相对于传统的螺旋桨/轴系推进装置,喷水式推进系统可以达到更高的效率,美国的海狼级核潜艇的隐蔽性之所以这么高,除了采用了各种减震减音措施之外,采用的泵推推进系统也功不可没。

而且喷水推进装置的动叶轮在泵壳内均匀流场中工作,可推迟空泡的产生,从而减小叶片的振动和噪声,这不仅可以明显减低内部噪音,船体振动量也会有所降低。而且,由于喷水推进装置的传动结构简单,推进效率甚至可以高达95%,这是传统的螺旋桨式推进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螺旋桨打在密集的空泡上,可以导致自己的噪音上升十几分贝。噪音大这一点对于隐蔽性要求更高的潜艇来说,无疑是非常致命的,这对于习惯于隐藏在大洋深处的潜艇来说,简直就相当于黑暗中在自己的身上挂满了通电的灯泡,一眼就能够看到你。

因为哪怕是现代化的海战,对于潜艇的侦查方式,也不过就是根据敌方潜艇的水中噪声来判断,噪音越低的潜艇,就越容易不被发现,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之所以被称为“大洋黑洞”,正是因为它独特的海底噪音控制能力和大斜度、低转速的七叶螺旋桨的设计,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空泡的产生。而采用喷水式推进系统对于潜艇,在隐身性方面已经有了先天性的优势。

相对于传统的螺旋桨/轴系动力机构来说,采用喷水推进系统的船舶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采用喷水推进系统的船舶在船只的转向和倒车的时候不需要改变主机的转速,而主要依靠改变喷射水流方向来实现船舶的转向和倒航,因此相对于传统的螺旋桨/轴系推进系统来说,采用喷水式推进系统的船舶的操纵性更好。

因而,在一定的主机转速下,喷水推进船舶可以做到无级变速、驻航和倒航。如果采用双机双桨,还可以像直升机一样实现船舶横移,这一点是传统的螺旋桨/轴系推进系统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现在喷水式推进系统已经开始应用于小型的军用快艇、高速突击艇、海军陆战队的两栖战车、鱼雷和对于隐形性能要求较高的小型潜艇方面,但距离应用于护卫舰、驱逐舰等中型船舶方面,技术还不成熟,动力显得还有些有心无力。

距离应用于航母这样的超大型船舶,更是还有相当的路要走,但相对于传统的螺旋桨式推进系统来说,喷水式推进系统已经显示出了自己独特的优势,但是可以预见,随着喷水推进技术的不短完善,技术不断成熟,未来大多数舰艇的动力装置将从现在的螺旋桨推进装置变为喷水推进装置。

从各国海军舰艇的使用情况看,喷水推进在小型高速舰艇以及浅吃水的作战艇上已有较多的应用。

对于对低噪音低速稳定性有特殊要求的舰艇,如安静型潜艇、隐身舰艇、扫雷舰和猎潜艇等,喷水推进已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预计今后在这些舰艇上将会有更多的应用。

虽然目前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也正是因为看到了喷水式推进系统的广阔应用前景和如此巨大的优势,所以张岚决定,无论如何也不能错过这次的机会。

喷水推进技术的另一个趋势是向大型化发展,使得大型的舰艇采用这一技术成为可能,可以预见,如果在大型舰艇上使用了喷水推进系统作为推进动力的话,甚至将会引起一次海军装备的革命。

如果自己能够紧紧的抓住这次的这个机会,对于自己以后的诸多发展计划,都将会起到极大的助力作用。

正是因为张岚对于喷水式推进系统如此的了解,所以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这小子才如同忽然中了500万大奖一般的兴奋。隐约间,张岚预感到,这次的喷水推进技术,或许就是艾丽丝集团打个翻身仗的好机会,尽管这个预感并不强烈,但张岚确实迫不及待的想要对这个技术先睹为快。

***********************************

艾丽丝和张宗君、杨芝的这三位艾丽丝集团的头头们最近一段时间为了艾丽丝造船厂的这件事情忙的不可开交,这样一个能够为艾丽丝集团极大的缓解目前窘境的好消息怎么可能不告诉他们?情况也果然如同之前所料,让他们三个人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便立马放下了手头上的工作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看来,他们对于最近一段时间内艾丽丝集团遇到的情况真的是被愁着了。

实验的地点在即墨市艾丽丝造船厂的一个船坞边,今天天气很不错,风和日丽,唯一的问题就是太风和日丽了些,海浪的高度达到了1。5米。这个条件,已经属于四级海况了,即便是海边,海浪的高度也超过了80公分,岸边飞溅的浪花碎末在空气中建起了丝丝的水丝,如果现在一个比较合适的角度的话,可以看到水雾形成的彩虹。

通常来说,这样的海洋气象条件并不适合出海,即便是强行出海,也非常容易发生一些意料不到的意外,那些出海捕鱼的小渔船也早早的返回了港口避风。

来自于海上的海风吹的张岚的眼睛都有些睁不开,幸好这些家伙准备的还算是充分,已经从海事局那边了解到了今天的海洋情况,每人准备了一幅风镜。只是没有多一会儿的功夫,风镜上便是一层薄薄的从海面上打过来的水雾。

倒是停靠在岸边的这艘等待着自己老板前来审阅的穿浪双体船表现的很是不错,虽然海面上的浪头不停的翻涌,但小船却稳坐钓鱼台,随着波浪轻轻的晃动,一点都没有因为自己的体型小而担心在这种海洋气象条件下应付不了的意思。

得益于独特的船型设计,并没有出现传统单体船那种左摇右摆、看上去随时都有可能翻船的让人揪心不已的情况。

张岚倒是知道,排水量在200吨左右的小型穿浪双体船可以在六级海况的条件下都能够如履平地,在七级海况的恶劣条件下也能够安全的航行。虽然自己的这艘实验性质的小船的体积小了点儿,只有几十吨的排水量,但应付五级海况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没看在现在的四级海况条件下这艘船依旧显得轻松自如么。

当杨芝、张宗君和艾丽丝赶到时候,张岚已经和小晨曦、小贝贝两个小丫头蹲在岸边看着眼前的这个造型稍微有些奇怪的船了。说这艘船奇怪,是因为这艘船的造型并不是传统的船舶的造型,而是一艘双体船。确切的说,应该说这是一艘在国外十分流行的穿浪双体船,长度在10米多一些,对比岸边的参照物的话,大概是在15米左右的长度,宽度最宽处为6米左右,长宽比大约为5:2,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穿浪双体船的长宽比,既能够保证船只有着足够的速度,有能够保证在大波浪条件下的适航性。

有些在大洋上使用的电子设备必须要在大洋上的恶劣条件下进行测试才能够得出准确的数据,如果是建造这么一艘在大洋上进行测试使用的船舶,那成本也未免太高了些,可有这么一艘船的话,事情就简单的很了,除非是极端严重的海况条件,这艘船都能够出海进行正常的测试。

负责今天的解说工作的家伙是个老毛子,名字叫做亚历山大·马克西姆,亚历山大·马克西姆这家伙来自于前苏联北方设计局,当初张岚将这家伙“请”来的时候,还是用了一点小小的手段的。

作为前苏联时期水面舰艇的最主要的设计单位,任何一个人对北方设计局都只有景仰的份儿,张岚自然也不会例外,不过张岚对于北方设计局的景仰方式比较特别,这丫喜欢把自己景仰的对象收藏到自己的麾下。

虽然亚历山大·马克西姆这家伙并不是北方设计局最厉害的舰船设计师,甚至不是最厉害的设计师之一,但这家伙还是能够拿得出一些让自己比较骄傲的成绩来让别人证明自己的实力的:他参与设计了前苏联的“毒蜘蛛”级导弹快艇Ⅲ型和Ⅲ型改进型的改进工作,并且还是当时主要的几名设计师之一,虽然并不能同北方设计局的那几位大拿相比。但即便只是这个成绩,也足以让亚历山大·马克西姆相当的自豪了。

虽然亚历山大·马克西姆在北方设计局当初主要是做船舶的设计工作,但对于船舶的推进系统同样有很深的造诣,在被张岚给弄来艾丽丝集团之后,这家伙被就被分配到船舶的动力系统部门进行船舶推进技术的研究,这家伙当初选择了小型船舶方面最有应用潜力的喷水式推进装置,现在看来,这家伙取得的成果应该非常不错,要不然这丫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来向艾丽丝集团邀功。

“老板,这是我们用于实验的一艘实验性船舶,之后研发的很多设备也将会在这艘船上进行试验,我们核算过,在这艘船上的试验成本是最低的。”负责船舶动力系统设计的亚历山大·马克西姆一脸笑容的迎上去,对张宗君、艾丽丝和杨芝说道,“现在我们研制的推进系统就是装在这艘船上的。”

得益于穿浪双体船的独特设计,而且这艘船本身体积并不大,所以这艘小船的吃水并不深,在水面上细细的两个小脖子,像是两把不甚锋利的刀,看上去很是有些搞笑,但如果你敢小瞧它的能力,你可就大错特错了。

“嗯,”张宗君对亚历山大·马克西姆点了点头,声音很温和,“麻烦你了。”

“不麻烦。”亚历山大·马克西姆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能够给自己的老板留下一个好印象,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丫屁颠屁颠的赶上去,指着那艘吃水深度不超过1米的小穿浪双体船说道,“在这艘穿浪双体船上,我们应用了最新的喷水式推进技术,因为采用了四台大功率的柴油发动机作为动力,两组喷水推进系统推进,这艘船的最大行进速度可以达到42节的超高速度,这是目前的单体船很难达到的,能够实现这一点的原因就是,除了大功率的动力系统之外,革命性的推进方式也功不可没!”

张岚在一边暗笑,貌似现在的穿浪双体船上,采用喷水式推进系统是个很热门的技术吧?基本上对于穿浪双体船的技术有些研究的国家或者船舶研制机构,都能够很成功的解决这一个问题,如果你今天不拿出点真本事来的话,想要靠着这点儿东西糊弄过关,恐怕是很不容易。

张宗君和杨芝煞有介事的点点头;艾丽丝集团搞船舶搞了这么长时间,虽然说到具体的技术方面他们未必清楚,但说到船舶的各种推进方式以及优缺点,他们对还是非常清楚的,他们很清楚,在小型船舶上,水线面穿浪双体船加喷水式推进系统的组合,在同等的排水量条件下,不仅比单体船装载的更多,而且速度更快、适航性更好、航行更稳定,而且在同等速度条件下,前者的方式可以提供更大的续航里程,但是这种推进方式用于大型船舶上还有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说将喷水推进器装到船上去就行的。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亚历山大·马克西姆他们说要搞一艘小水线面穿浪双体船进行研究的时候,杨芝非常痛快的批准了他们的要求的原因:建造一艘造价只有100多万的船用来进行各种船舶设备的实验,其实非常的划算,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发展自己的小水线面穿浪双体船技术,或许以后还可以借着这个技术向更先进的小水线面穿浪四体船进发:现在世界上对小水线面穿浪双体船的研究,只不过是停留在试验阶段而已,但这种全新结构的船舶造型,已经显示出自己独有的优越性了。

当然,建造价格这么便宜的原因,自然是这上面不需要军用船舶上面的各种导弹的武器装备,也不需要各种雷达等电子设备,所有的设备只要保证船舶能够安全的航行、并且在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的时候,提供足够的电力就行。

只有这么低的要求,这艘船的整体造价自然不会贵到哪里去。

“咱们上去体验一下?”张岚向自己老爸老妈提出了建议。

以42节的速度在水面上高速飞驰?这个主意很是不错。

张岚的心里头很是有些蠢蠢欲动的小心思:貌似自己还没有一艘自己的游艇呢。不说自己的游艇,说起来自己就连船也没有坐过吧?这次倒是一个机会,嗯,就是不知道晕不晕船,不过根据自己从来不晕车的经历来看,自己应该不会晕船吧?

42节的航速,说起来只有77。784公里每小时,在公路上,哪怕是小奥拓这样的微型车都能够跑到这个速度,似乎这个速度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不要忘记,这个速度可是在大海上啊,海水的阻力可是比地面的阻力大得多了,能够跑到这个速度的船舶寥寥无几,基本上也就一些小型的高度突击艇之类的军用船舶能够达到这个速度,大型的军用船舶的最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