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商道人生-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嘉义地产当初在松台北区一共拍得两块土地,其中一块是一百十六亩,而另一块是九十亩。由于当时提早知道松台大学城要落户松台的消息,因此金大牙和韩易的目光也就不再执着于在当时看来属于黄金地段的那几块,而是把重点投向了这两块地方。而得到的结果也和他们的想法相同,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几乎是没什么人看好这两块地,所以遇到的竞争也几乎没有。嘉义地产也便很顺利地拍下这两块地,花费的总金额为一亿三千多万。
  当初的价值为一亿三千万的土地,后来*经过大学城项目的催发和有心人的炒作,整个北区的地价曾经在一个多月之内蹭蹭蹭地猛涨了百分之八,后来才放缓涨幅,但最高曾经涨了百分之二十多。土地是一种特殊商品,和股票的性质有很大的区别,基本上都是属于大宗的交易,牵涉金额巨大,百分之八的涨幅算是惊人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两个月前才又缓慢回落。
  不过无论如何,大学城的概念还是对北区以及整个松台的地价是有所影响的,现在那两块地的价值比起当初拍卖时的价格拉来,也已经上涨了大约百分之八左右,有几块公认为比较热门地段比较好的也还保持在十以上,其中就包括了嘉义地产所购买的那两块土地。
  在北区土地价格最高的时节,金大牙其实也动过要脱手的心思,毕竟就几个月的功夫能够赚上好几千万,这可是比辛苦做事甚至是抢银行都来得更快更便利。
  可以说,对于金大牙的提议,韩易也曾经心动过,毕竟对于大学城的整体规划他们从罗海江的嘴里也是有所了解,要真的说大学城大有可为,那也是两说的事情,最终的结果还是要捏在政府的手里,先决条件就是要看政府舍不舍得投入了?另有一个就是要看中海市政府有没有意向要借取大学城的机会让松台区趁机上一个台阶,又或者仅仅是把松台区当成一个孵化器,等大学城成长之后就丢开一边,独自当家。
  当初罗海江透露消息给韩易和金大牙两人,也包含了让他们两人提早囤地,然后再转手赚取差价的意味在里面。这是许多高层人士通常要用的手段,尤其是一些红二代三代之类的,更是对此类的操作得心应手。
  相对于最早期的那类红二代开了一些所谓的信息咨询中心,其实就是依靠上层密布的关系网来搞一些特殊的批文,在那个刚开放的年代,全民计划经济刚刚转型之时,很多事都是要摸着石头过河,某些领域的批文自然是不能随便开放。众所周知,在那个时代,如果能够拿到某个领域第一手的批文,就可以很轻易地赚个盆满钵满,所以说,那个时候的许多高官子弟就是靠这个轻易地挖到第一桶金,而后再转型,办起各种实体,从而成就各种商业帝国。
  而进入九十年代,这个门路开始转换,变成了土地资源,包括当时南海和北海的开发热,都是如此。商品经济发展到商品房产的年代,土地在今后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必然更加增值,这是高层的人早就可以预见的,他们的消息来源更加全面,也更加准确。
  罗海江的背景不简单,对此类事当然也是耳熟能睹,驾轻就熟了,当然了,罗海江现在有了博思科技这个庞然大物在,自然是不再屑于搞这种花路,但是罗海江没兴趣,并不代表他不可以照顾身边的人,尤其是韩易这样关系亲密的小师弟。
  土地转让,可以让韩易和金大牙两人轻松地赚到一大笔,不过相对于长远的发展,细水长流,韩易经过细致考量,和金大牙商议之后,取得了共识,决定还是走土地开发这条道路,毕竟这才是正道,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正道,那种转手打太极推手的事只能是偶尔为之。
  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土地拍卖之后应付的这一亿三千多万的土地款嘉义地产并没有一次性地全部付清。实际上,嘉义地产所付出的仅仅是先期的四千来万。
  按照国内房地产开发通常的套路和规矩,嘉义地产也并不需要一次性全部付清全额,而是根据松台区政府对地产开发的支持政策,首期只要支付百分之四十,而剩余的百分之六十,则是按照合同条款在两年内付清。
  百分之四十,也就是意味着嘉义地产先期只要拿出四千多万就可以拥有整个土地的所有权,这样一来,就大大减轻了嘉义地产的资金压力。
  也即是说,嘉义地产拿出了四千万,只是短短的九个多月的时间,便获利将近两千来万,其利润差不多达到了百分之五十,可以说是非常的惊人。但是韩易和金大牙仔细算计,如果能够把这两块地全部成功开发,他们所能赚取的利润可就远远不止这两千万,而是两千万的好几倍,如果操作得当,把握时机,就算是赚上个十倍或者十几倍也不是个难事。
  两者相较,孰轻孰重,韩易和金大牙当然分得清楚,所不同的是,这样操作的话,后续所要做的工作就非常多了,但是金大牙本身就是搞房产开发了,没什么意见,而韩易一心一意地要走实体发展的道路,对于那些击鼓传花般的转手自然也就没有太多的兴趣,在他认为,这类的事情只能是时机凑巧时偶尔为之,并不能作为长远之道。俗语说得好,打铁还得自身硬,企业发展也是同理。
  当然了,如果真的是要在拍卖之后就需要马上拿出全额资金,那又是两说了。也不是说嘉义地产拿不出来,但是抽取了这一亿多,相当于是把整个嘉义地产和立信公司的流动资金全部抽取了,到那个时候,又拿什么去进行后续开发呢?与其那个时候陷入窘境,还不如趁土地升值之际早点转手赚点差价了事。




  第四百三十六章 注资
  而实际上,就连这四千万,嘉义地产也大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财务操作手法,转手就能用土地抵押贷款来把它重新收回来,这些都是符合程序的。
  这样的操作手法,实际上就是后来的许多房地产企业十分热衷一种操作手段。通过种种关系,在政府和银行之间的来回倒手,只用了少许的资金就能撬动一个上亿的大型项目,就算是自己不开发,通过囤积土地等待升值,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房产开发企业所付出的,不过是少许的利息罢了。
  和土地升值所带来的巨额利润相比,这点利息简直可以说是微不足道。当然了,嘉义地产是不屑于用此类的手段来侵吞国家的财产,毕竟这种的操作手法,是适用于那些剑走偏锋,喜欢走钢丝的投机者,利益有多大,也就预示着风险有多大,而且在这样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猫腻,其中不无有许多的违规违法操作,无论是对于韩易还是嘉义地产来说,都没有这个必要去弄此类的手段。
  虽然没有走这种路数,不过该占的便宜还是要占的,总之,分期付款是肯定的。只要是顾江地产和立信公司注资嘉义地产完成之后,韩易就决定先要用其中的一块土地抵押贷款三千万,用于前期项目的开发资金。
  嘉义地产通过欧洲城的操作,可以说是在松台区获得了比较良好的口碑,现在和松台镇银行间的关系不错,尤其是松台信用社,对于嘉义地产更是有着另外一种特殊的感情。当初若是没有嘉义地产及时出手接盘,也许松台信用社想要收回压在天籁锦苑上的那一千多万的贷款还要再经过几番波折,更不用说最后还能另外再获利一千来万了。而在其中受益最大的,则是原松台镇分理处的古田林,天籁锦苑事件圆满解决之后,古田林便借势顺利升入松台区支行,并担任了信贷科主任,相比起他以前的职务,这级别虽然是一样,但一个是分理处,一个是支行,可以随时和高层领导接触,其地位当然不同了,更何况是手握主管信贷的这样重要部门。
  有古田林这一层的关系在,无论是嘉义地产还是立信药厂,和松台信用社的关系都不错,而对于嘉义地产,古田林也有足够的信心。松台信用社嘉义地产的资产评级也是优等。当然了,作为交换,相应的,松台信用社也是另有要求,那就是要求嘉义地产今后的所有建设开发资金尽量存入信用社,至少在三年之内,嘉义地产是不能把资金随意地转往其他的银行。
  其实这个约束也就是个纸面的东西,这个尽量也是值得思量,嘉义地产真的要操作,就凭信用社还是无法全盘掌握住嘉义地产的资金流向的,不过韩易倒是觉得,既然和松台信用社已经建立起了良好的客户关系和人情关系,那又何必舍近求远?反正这钱存哪里也是存,总不能都搬过来放在家里!和良好的关系比起来,其他的譬如一些利息优惠等等条件相比较起来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此外,韩易还另外许诺,立信药厂和新近成立的立信牙膏厂的开户行也将设在松台信用社,这个许诺也是让古田林喜出望外。
  立信药厂经过改制之后,现在的经营项目一分为二,一边还是按照原来的药厂发展;而另外一边呢,则是在原药厂的厂房基础上独立开辟出来了牙膏厂。从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两边厂子的发展前景都不错,尤其是牙膏厂成立之后,既减轻了原药厂的人员负担,又增加了新的利润点,再加上韩易在营销方面又舍得投入,牙膏厂的利润增长速度很快,目前已经超过了药厂,成了主要的利润点。
  当然了,牙膏厂只不过是药厂穷则思变后的产业,毕竟药厂是属于公认的暴利行业,不出什么意外的话,药厂还是发展的重中之重,这是不能改变的发展方针。而药厂在新的发展策略和经营思路之下,开始摆脱原先的窘境,缓慢步入佳境,其中几类常用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在韩易投入大量的营销费用和公关费用后也终于成功地打入了几家甲等的大医院中,算是从原先的计划经济向着市场经济迈出了结实可喜的一步,利润也开始有了增长。不过韩易清楚,这还只是目前的成绩,药厂要想后续的发展还是不能掉链子,不但要在营销和公关上下力气,最主要的是要自己努力研发或者是购买专利甚至是和其他企业合作生产推出市场接受容量大或者是高价值的拳头产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韩易心里十分明白,药厂这一步是主业,肯定不能轻易放弃,作为有名的暴利行业,只要是经营好了,药厂这一块那可是能下金蛋的鸡,假以时日便能给自己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两个厂子目前都是由秦云龙统一兼任厂长,程昱担任总工,然后在两边分设副厂长。药厂这边是原来的一个办公室副主任,名叫唐志坚,也是秦云龙多年的老部下,这人工作能力还是比较突出,在药厂改制之后并没有离开药厂另谋高就,而是被秦云龙挽留了下来。韩易对他有个印象,性格颇有点沉默寡言,话不多但是有想法,思维敏锐,行政水平也不错,当初他也是站在秦云龙这边反对药厂改建的人,在谈判过程中针锋相对,很是让人有几分头疼,但是这样的人也是能真正做事的人,只要是秦云龙提议的,韩易放心的很,也不会反对,更不会认为秦云龙这是培育自己的班底,然后把韩易这个大老板架空。
  总的来说,还是韩易对秦云龙的为人比较信任。
  而牙膏厂那边则是由施奇担任副厂长同时兼任技术员,牙膏厂的整体经营策略是求新求变,需要能够有想法有开拓精神,施奇年轻,倒也适合,从这点上也可以看出秦云龙的用人还是很有针对性。
  重新回到嘉义地产的注资重组上,至此,嘉义地产所有的资金叠加,明面上则是达到了两亿四千万。经过一番细致的核算对比之后,顾江的做事风格便体现了出来,没有再多废话,很爽快地转入七千两百万,取得了重组后的嘉义地产百分之三十的股份。而立信公司则是转入四千八百万,占有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经过注资重组后的嘉义地产,不但拥有了价值一亿多的土地储备,而且还拥有了将近一亿多的流动资金,这在整个松台区来说,都算是具有绝对的优势,毕竟许多的开发公司都没有那么多的现金流动,就算是原先松台区的房产老大保泰地产,号称好几个亿的资产,韩易心里也很清楚这种数据是从哪里来的,真要李宝泰拿出个上亿的资金来,那是不可能的,就算是五六千万,那也是相当够呛。
  毫无疑问,现在的嘉义地产,在松台区绝对是一个超然的存在。但是韩易觉得,一个隐藏在背后的庞然大物,比摆在明面上众矢之的更加地能够获益,尤其是在房产开发这样一个敏感而竞争激烈的领域。




  第四百三十七章 庆祝酒会
  嘉义地产重新整合,公司的管理层也随之做了一些微小的调整,顾江带过来的四个人全部纳入新的公司体系,毕竟对于顾江地产来说,投入如此大的资金,必要的监管还是需要的,在这一点上,无论是金大牙或者韩易都可以认同而不会有其他的想法。
  而且对于重新整合后的嘉义地产来说,规模扩大了一倍有余,在人员上的空缺也是显而易见,颇有些捉襟见肘,而顾江带过来的这四个人可以说无不是行业内的资深行家,可以说他们的加入,除了可以有效填补人员空缺之外,对于整个公司的实力也是有了极大的提高。
  另外,公司整合之后的第一次股东大会召开,会议决定,选举顾江为董事长,金大牙为执行董事,韩易则出任公司总裁一职,具体负责公司日常的实际业务。
  嘉义地产重新整合之后,依照惯例开了一个小型的庆祝会以示庆祝。庆祝会也没有特意的安排,就在松台大酒店摆了两桌,邀请的人员也并不多,除了公司里的几个主要高层之外,另外的就是邀请了松台区的几位主要高层领导和几位直属领导,包括了鲁海强和黄国诚。银行方面,除了古田林这位老朋友,韩易通过古田林的关系邀请到了支行的一位副行长,支行的行长太忙,要去京城出差开会。至于当地的同行,因为平时和嘉义公司的交际来往并不多,也就没有邀请,毕竟这只是算是嘉义公司内部的小型联络宴会,也没必要搞得多大的排场出来,就连李宝泰也免了邀请。
  “顾老板,我代表松台区政府热烈欢迎你来松台投资!”酒宴开始后不久,宾主之间寒暄笑谈了几句,一圈酒喝过之后,黄国诚端了酒杯对顾江招呼道。
  今天的宴会本来是邀请了鲁海强和黄国诚,不过鲁海强身为区长,事情繁多,抽不出身来参加这次宴会,因此现在这宴席上,黄国诚自然成了级别最高的人。黄国诚和顾江今天是第一次打交道,不过对于顾江地产黄国诚却并不陌生,毕竟作为行业内小有名气的地产开发商,顾江地产到了松江这个小地头上也算是大企业了。
  作为松台区新上任的副区长,黄国诚的姿态摆得还是比较低的,黄国诚算是嘉义地产的老朋友了,从韩易的口中,黄国诚已经知道了嘉义地产整合的情况。虽然具体合作的情况究竟是如何还不清楚,但这不是重点,无论如何,就目前来说,嘉义地产实力的扩大,对于正在进行城镇化建设的松台区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黄国诚看得很清,现如今要说出政绩最快,那就是城镇建设发展,这是肉眼可见,清清楚楚摆在面前的东西,也是实实在在的。放眼全国,无论是县市乡镇,当下无不掀起轰轰烈烈的大建设热潮,这种情形就算是相比起当年的大*跃进来也可以说是不遑相让。当然了,以松台区现实的资源配置来说,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