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香江一九八四-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八卦过的导演、演员间的各种新闻绯闻重新炒作一遍,文末留了口风,说今晚会将事实还原给读者。饶是如此,也把最近因闹出旧照片绯闻,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赵雅之压了下去。
只有一家小报以“邵氏嘉禾多年恩怨——今夕再战《警察故事》”为标题,着重以《警察故事》这部戏为中心,大扒特扒邵氏嘉禾多少年的“恩怨情仇”。
晚上七点半,各家媒体记者赶到利舞台,却发现利舞台门口围堵了大量市民。一问才知道,他们是来高价求票的。
84年香港电影票价,以后座为例,所有影院平均后座票价为16元,而利舞台今晚的后座票价是30元,几乎翻了一倍。即便如此,电影票也早就销售一空,许多不差钱的香港市民都想先睹为快,以至于形成一票难求的局面。
媒体记者肯定是不用买票的,毕竟陈平安还没打出自己名头,指望着人家替自己做宣传。送往各家媒体的请柬内都夹着两张电影票。
除了媒体记者,陈平安还送给邵氏十张电影票,嘉禾八张,新艺城七张,金公主院线老板雷觉鲲两张,不管人家来不来,派谁来,总之陈平安的礼数尽到就行。当然还有新安公司十张,永盛电影公司四张,虽然还弄不清自己老豆到底什么来头,不过向家四个叔叔肯定不能少。
向家四兄弟来的最早,还带了礼物,陈平安亲自将四人迎了进去。
向骅炎大笑着拍打陈平安肩膀:“安仔啊,当初我就知道,你肯定不会给你老豆丢脸。果然这才一个多月,你竟然在香港闹出这么大动静,真是后生可畏啊!”
向骅波温和的笑着,目光中充满赞赏:“好好干,将来让你老豆后悔当初扔下你们母子。”
向骅强和向骅胜最感兴趣的是电影,不断询问陈平安能找来程龙出演主角,是否向媒体报道的那样,动用了某种特殊手段。对此陈平安坚决否认,并说一会在记者采访环节会澄清一切。
时间很快到了八点,前排的记者,后排的观众,偌大的利舞台座无虚席。
陈平安有意宣传张蔓玉,因此点她当了司仪。为了让她更受关注,昨天上午陈平安就带着张蔓玉跑到香港一家有名的裁缝店,花了三倍价钱让对方为张蔓玉赶制一套旗袍。
今天张蔓玉的造型也是陈平安一手设计的,完全按照《花样年华》中的造型,硬生生把青涩的张蔓玉打造出几分成熟的感觉。
当张蔓玉穿着精致锦绣的旗袍,款款走上舞台,展现出低首蹙眉的风情后,前排的记者席闪光灯闪个不停,后排的观众们尖叫不停。
本是一个青春活波的青涩女孩,华丽丽转变为风情万种的熟妇,这种突如其来的改变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纵然一颦一笑间还带着些许刻意做作痕迹,但谁在乎?
后排的观众要看的是能让他们沸腾的美女,前排的记者要的则是吸引眼球的新闻,而如此造型的张蔓玉,全都具备了!


第二十六章 怒砸记者

“可惜了。”徐可摇着头轻声说道。
《警察故事》的首映式,徐可来了,带着夫人施南笙一起来了。但有件事陈平安不知道,新艺城还是新艺城,但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新艺城了。
他派人给新艺城送去七张票,本意是新艺城七怪一人一张。然而他不知道,因为钱多钱少的问题,新艺城的纷争越闹越大,最后心灰意冷的曾志韦远走台湾,徐可和施南笙也成立了电影工作室,不再挂新艺城的招牌。
用徐可的原话说:“我自己就不用新艺城的招牌了,免得‘连累街坊’。”
他是在电视上看到了《警察故事》宣传片段,对其中体现出来的拍摄手法、还有爆炸的壮观场面很感兴趣。管中窥豹,敏锐把握到这部戏里可能会参杂许多新颖元素,徐可决定来利舞台参加首映式,看看新闻不断的《警察故事》究竟是怎样一部戏。
施南笙小声问道:“什么可惜了?”
“张蔓玉的旗袍造型不错,可惜她现在太年轻,过于刻意,演绎不出真正的风情韵味,反倒落了下乘。不过对她来说是也算是个新方向,将来要是有合适的角色,倒是可以考虑。”
“你管人家落不落下乘呢?你还没看出来今晚是故意给她造势么,难道说邵氏打算力捧她?不对啊,听说她到现在还没跟邵氏续约,邵氏怎么会力捧她?难道是……”
“不用难道,肯定是陈平安,而且她的片约到期后,一定是加入黑马国际。”黄白鸣的声音从二人身后传来。
徐可夫妻愕然转头,施南笙问道:“你怎么来了?”
“我怎么不能来?”黄白鸣笑笑,“那个陈平安,用嘉禾的钱嘉禾的人嘉禾的设备拍了这部戏,然后在利舞台举办首映式,邵氏院线上映,还不忘给新艺城送来首映式的电影票……他可才二十岁啊!”
徐可施南笙夫妻俩对视一眼,同时将目光落在陈平安身上。
舞台上,陈平安、程龙、林清霞和张蔓玉正在接受记者采访。在此之前,是无线二、三线艺人的歌舞表演,还邀请台下观众上台一起表演,整个场面其乐融融,足以显示出陈平安与邵氏的亲密关系。
当记者接二连三抛出一个个尖锐问题后,陈平安总能轻易化解,甚至把张蔓玉面临的刻薄问题都揽到自己身上。至于程龙和林清霞,那都是老江湖了,自然不缺少应付记者的手段。
记者最关心的问题其实只有三个。一个是程龙是否被陈平安胁迫拍戏;一个是陈平安和林清霞的姐弟恋;最后一个是陈平安如何说服邵氏上映《警察故事》。
面对第一个问题,陈平安和程龙均表示那纯属子虚乌有,是某些无良媒体捕风捉影,程龙之所以愿意自降身价加盟《警察故事》剧组,除了对这部戏极其看好外,还有就是他被陈平安诚意打动,而这份诚意一年后会真相大白。
为了证明两人的友情,程龙现场清唱了《警察故事》片尾曲《英雄故事》,获得热烈掌声。他直言不讳告诉众人,这首片尾曲由陈平安作词作曲,连带版权一起送给他。到最后两人更是勾肩搭背笑容满面的让记者拍照。
两人展现出来的友情,足以打消曾经的传闻,甚至有那头脑极为灵光的记者,隐约猜到了程龙口中所谓“陈平安的诚意”与《警察故事》的版权有关。
对于第二个问题,陈平安坦然承认拍摄期间林清霞掌掴自己,不过那是因为自己冒犯在先。而他之所以会那么做,是因为拍摄一段戏时,林清霞迟迟无法进入状态,ng多次,害的程龙白白挨了好几个耳光。为了让林清霞找到戏中感觉,他只能剑走偏锋冒犯林清霞。
面对他的说法,林清霞大大方方承认,还向程龙赔礼道歉,作为受害者的程龙也笑着附和,笑称林清霞手无缚鸡之力,又说陈平安是他见过的导演中最另类的一个,为了拍戏可以“不择手段”。还举了棚户区爆炸引起混乱的例子,说陈平安冲进火场冒着生命危险救出被大火围困的张蔓玉。最后还问记者,为什么会传出他和张蔓玉的绯闻,而不是陈平安和张蔓玉的绯闻。
这两个问题记者不太满意,因为新闻性不够,好在还有第三个问题,那是今晚最大的新闻。
陈平安也知道得给记者点甜头,因此言论较为狂妄。他先是感谢了嘉禾前期支持,然后话锋一转,说嘉禾没有给他安排档期,而邵氏慧眼识珠不但把《警察故事》这部戏安排在圣诞档期,还答应十六家戏院全线联映。他保证自己这部戏能给邵氏带去丰厚的回报,会让嘉禾后悔当初的决定。
当有记者提出,陈平安此举有“有奶便是娘”之嫌后,陈平安很愤怒的将手上麦克风砸过去,把对方的脑袋都砸破了。
“我也想反问你们一句,你们这些人中有几个知道独立电影公司的艰难?黑马国际是很小的独立电影公司,《警察故事》是公司倾其一切的劳动成果,如果不能如期上画,那么公司就会有倒闭的可能,公司员工也要面临失业的危险。如果换成诸位,你们又会作何选择!”
虽然大部分观众都认为陈平安当众砸记者有失礼仪,但更多的观众却认可了他的解释。前几年因为中英谈判迟迟难以敲定,导致香港经济动荡,不少公司倒闭员工失业,到现在还有许多人心有余悸。
“这个陈平安到底太年轻了,他的话是没错,可他怎么能当众打记者呢?”施南笙小声说道,“看着吧,明天那些报纸说不定怎么写呢。”
徐可亦点头道:“是啊,那个记者的话确实太恶毒,但他不该那么冲动。”
其实他们夫妻俩一样,对陈平安的话很认同。想当初他们夫妻俩创立电影工作室,嘉禾答应支持,工作室的创业作《上海之夜》可以开拍,可宣传上映等一大堆问题嘉禾都撒手不管。这让精明的施南生一筹莫展,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宣传以及谈院线上映。
施南笙后来去找新艺城三巨头,试图挽回老朋友间的默契,跟三人解释:“电影工作室可不可以就像一个小房间,还是在新艺城这栋大厦里?”
结果新艺城三巨头不置可否,他们似乎已经受够了徐可。用某个人的话说,队伍里有这么一个思想上的空中飞人,比带一个团的兵还累。
最后是雷觉鲲出手,《上海之夜》临开镜前,幕后金主从嘉禾换成了金公主,《上海之夜》才能在今年顺利开拍上映,并且取得一千一百六十多万的不俗票房。但徐可与新艺城三巨头的关系,早没有当年奋斗房内那种友情和激情了。
所以夫妻俩能够理解陈平安选择在邵氏上映《警察故事》,甚至还因为相同的境遇有几分惺惺相惜的感觉。
“你们太小看他了。”黄白鸣的声音再度响起,“你们又怎么能肯定,他砸记者不是故意的呢?”
“故意的?”
黄白鸣点点头:“你们不觉得之前的问题都没什么价值么?即便是他和林清霞的绯闻,都被他轻易化解。那帮记者为什么来?他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如果不弄出些爆炸性新闻,明天怎么占据娱乐版头条,那些记者又怎么可能满意?现在好了,话题有了,等着看明天的报纸,肯定都是有关《警察故事》的。”
徐可夫妻俩消化片刻总算反应过来,施南笙疑惑道:“可他今年才二十岁啊!”
“所以我来了,就为看看他是怎样一个妖孽。你们知道他给新艺城送来几张票么,七张!”
“七张?”这倒是有点意识。施南笙若有所思的问道:“那他们呢?”
陈平安派人送去新艺城的七张票,早被麦加等人当做福利发给手下工作人员了。
功成名就的麦加、石添根本看不上名不见经传的黑马国际,陈平安在他们眼中不过是跳梁小丑,只会哗众取宠;泰迪罗斌则是对新艺城现状失望,无心电影拍摄只想着玩音乐;曾志韦远走台湾;至于徐克夫妇,麦加可没想过让人把票送到电影工作室。
只有黄白鸣感兴趣,但他感兴趣的对象是陈平安这个人,而不是《警察故事》这部戏。嘉禾出资出人出力拍摄,最后居然在邵氏院线上映;上映前搞个首映式还不忘给新艺城送来七张电影票,这个年轻人究竟想做什么?
听完黄白鸣的话,徐可莫名其妙丢出一句:“可惜了,早知道就不用花钱买票了。”
“是啊,我可是花了三倍价钱从别人手里买的!”黄白鸣也跟着抱怨一句。
记者提问环节即将结束时,最后一个问题是明报记者问的,询问陈平安对票房的期待。
“两千万——底线!”
四周灯光熄灭,仅剩下正前方的大屏幕闪着白色光芒。突然间一匹黑马横空杀出,昂首扬蹄飞奔疾驰,黑马国际出品、陈平安自编自导的第一部戏,终于在1984年12月10日正式亮相!


第二十七章 圣诞大战开幕

“恩怨再续,程龙出席利舞台,邵氏嘉禾恩怨升级!”——《明报》
“人体极限突破,视觉冲击突破,《警察故事》,香港最火爆的警匪片!”——《东方日报》
“两千万——又一部新戏出炉?”——《星岛日报》
12月11日一早,香港的所有报纸都对昨晚举行首映礼的《警察故事》进行了详细报道。从标题上很容易看出,跟邵一夫关系良好的《明报》,明显偏向邵氏,围绕70年代邵氏与嘉禾之间的恩怨大做文章。报道中先对《警察故事》这部戏大加肯定;然后特地指出程龙出席首映式,有蝉过别枝之意;最后套用陈平安昨晚回答记者的话——等到这部戏正式上映,嘉禾一定会后悔。
《星岛日报》是持怀疑态度的,从标题里那个问号就能看出来。报道中肯定了《警察故事》在许多方面的突破,例如飞车、爆炸还有打斗等,但在文末话锋一转,指出这样的突破,香港观众是否能接受还需要市场来验证。
《东方日报》是三大报纸中唯一一家从电影角度进行分析的,报道中指出《警察故事》以更加激烈的拳脚肉搏,突破了以往警匪片中枪林弹雨的套路,可以说是警匪动作片的开山之作。片中大量突破人体极限的动作,还有从未有过的爆炸场面,贯穿于整部影片,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观众的眼球……最后指出,虽然这部戏从片名上难以跟风,但笔者有理由相信,不用等到《警察故事》落画,一定会有大量的跟风片出现。
陈平安昨晚怒砸记者的事情,也被不少小报报道出来。这些小报很难跟《明报》等大报抗衡,只能另辟蹊径,于是就有了《导演素质低下,首映礼上殴打记者》、《记者提问尖酸,现场引发群殴》等夸张报道。
一大早尚各云顿就从外面捧回来一堆报纸,一份一份仔细翻看。那么多报纸,竟没有一份报道他的,甚至连提都没提,这让他沮丧的把报纸推在地上。
陈平安对这些报纸也不太在意,随意翻了翻,虽然有些报道是针对他打人的,但没有一家报纸针对《警察故事》这部戏,说明这部戏还是得到了媒体的认可。到最后他发现了两篇影评,让他睁大了眼睛。
“……依然是抑恶扬善,最后以正压邪,俨然已经有好莱坞的叙事风格……紧张节奏铺垫开来,仍然不忘穿插幽默,即便激烈打斗时,也又让人忍俊不禁的画面。不同以往警匪片的枪林弹雨,这部戏完全是硬打硬拼,迅速而有力度……影片后部分陈家驹在逼上绝境后蓄埋已久的无奈,失望与愤恨后爆发的怒吼堪称经典……
——陈佰生”
“很喜欢这部戏中的打斗风格,首先这部电影将程龙个人的武术风格展现的淋漓尽致,动作设计上尽可能注重灵活性和对各类小道具的运用,这也正是程龙功夫喜剧的卖点。其次电影的动作场面都很真实,无论是开篇双层巴士上的动作戏,还是结尾处那惊心动魄的一跳,都是程龙亲自上阵……
——亦舒”
陈佰生是《电影双周刊》的主编,而亦舒则是倪匡的妹妹,这两人写影评完全是自身真实意思表达,从不会当枪手也不会受到外在因素干扰,他们说好,那一定是自己感觉好。
12月12日,圣诞档期正式拉开序幕,一场圣诞大战揭开序幕。
嘉禾院线上画的是德宝出品、洪金保导演并和林子详主演的《猫头鹰与小飞象》,走的是巧妙千术加城市喜剧的商业线路,聚集了大量明星,像叶德闲、扬紫琼、冯淬矾、午玛、陈新健、卢大伟等,被嘉禾寄予厚望。
金公主院线上画的自然是新艺城作品《圣诞快乐》。该片由新艺城新锐导演高志森导演,演员阵容之强大不逊《猫头鹰与小飞象》,网罗麦加,陈佰强,徐晓凤,李丽轸,张国容等一批当红明星,整容强大。
安乐院线上画的是美国电影《圣诞故事》。由于旗下戏院较少,又主要放映西片,所以一般档期大战都不会将安乐戏院考虑在内。至于一些独立电影院就更不在考虑范围内了。
前几年的圣诞大战,一直是嘉禾和新艺城争锋,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