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极品女友-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的不错,来的都是客!”过了好一会,庞文澜微微点了点头,吩咐道:“来人,看座,上茶!”
  这些事情本来应该由勤务兵去做,但是林继文和蒋耀隆没等庞文澜话音落地,便“噌”的站了起来,一溜烟的去搬凳子、倒茶了。
  以林继文和蒋耀隆的身份亲自去做这些事,难免有些降格,不过他们并没有其他用意,更不是为了讨好史忱。只是因为他们在异域漂泊了这么多年,所以见到了来自故国的人感到格外亲切,热情的有些过了头而已。
  庞劲东倒是觉得,林继文和蒋耀隆的举动是很有必要的,刚好可以化解眼前这种尴尬的局面,让史忱等人知道,并不是所有果敢共和军的人都敌视他们。庞劲东坚持认为,果敢共和军现在的希望只能是在北方,而史忱的到来或许就是一个机会。如果能够借此缓和果敢共和军与北方的关系,并取得支援,就绝对不应该放弃这个机会。
  看到林继文和蒋耀隆的这番举动,庞文澜无奈的瞪了一眼这两个人,问史忱:“果敢地区现在战火连天,真的是辛苦两位了!”
  或许史忱本来以为,庞文澜接下来还会重复刚才的问题,开门见山的问自己此行的目的,却没有想到庞文澜此时竟然改注意了,像朋友见面一般嘘寒问暖起来,因此史忱不由得就是一愣,然后才回答说:“是啊,这一路上确实挺难的,经常可以见到贵军或缅甸政府军的士兵,不过幸好通往北方的道路没有被封锁。”
  庞文澜又问:“这一路上的诸多关卡,你们是怎么通过的?”
  史忱倒是没有隐瞒,把事情原原本本的说了出来。
  原来,这两个人准备有Z国驻缅甸大使馆的外交证件,从陆路口岸入境之后,一路上就是依靠这个证件才摆脱了种种麻烦。
  尽管果敢共和军的上层领导普遍敌视北方,但是普通军官和士兵对北方的人还是很好的,这既是因为同胞血脉上的联系,也是因为果敢地区这些年来的发展委实离不开北方的支援,而且北方还是果敢地区唯一的贸易伙伴。这些官兵脱下军装就是普通老百姓,只关心自己的生活是否可以温饱,对于政治上的分歧根本就不了解,更是不感兴趣。他们平日里与来自北方的人没少打交道,根本提不起任何恨意。
  对于缅甸政府军来说,Z国是军政府唯一、也是最有力的一个支持者,对于其外交人员自然也不敢加以刁难,于是也就痛快的放行了。
  当然,双方都有一些军纪败坏、想要趁火打劫的士兵,史忱也是使用了一些非常手段,才能一路走到这里来。
  在接近长箐山的时候,史忱被果敢共和军的巡逻队发现了,果敢共和军的大本营不可能让人仅凭一张外交证件随便出入,因此史忱这一次没有被放行,而是被直接带回了长箐山。当史忱说出自己要见庞文澜的时候,负责看押的士兵倒是没有犹豫,直接禀报了上来,于是才有了刚才的一幕。
  可以想见的是,史忱需要莫大的勇气和毅力才能来到长箐山,因此当这个过程讲述完之后,在场的人或多或少都对他有了敬意。
  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史忱冒了这么大的风险到这里来,究竟是为了什么。
  庞文澜还是不着急问明来意,反而向庞天宠丢了一个眼色。
  庞天宠立即会意,对史忱说:“你刚才说持有外交证件,这么说你们这次来不是私事,而是公干了!”
  史忱点点头:“虽然我很敬仰果敢共和军的威名,一直都很想拜会一下,但这一次的确是因公前来!”
  “既然是因公而来,总应该有个凭证吧……”庞天宠微微一笑,进一步解释道:“你们说自己是什么身份,至少也得有个证件,才能让大家相信!”
  “这是应该的!”史忱说着拿出一个红皮证件,但没有递给庞天宠,而是直接交到了庞文澜的手里。“我很理解,现在形势这样复杂,对任何陌生人都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防止出现特务和卧底!”
  庞文澜仔细的看了看这个证件,然后交给了庞天宠,庞天宠看过之后又给了庞劲东。
  这个证件上标注的内容与史忱所说的完全一样,但是庞劲东并不懂得如何分辨这种证件的真假。回想起国内满大街的牛皮癣广告,连猛男证、**证都可以给办,做个军官证也不是什么难事。
  庞劲东把证件交给了沈佩绂,后者看过之后还给了史忱,问:“你们此次前来,究竟是为什么呢?”
  史忱看了看屋子里的人,然后把目光落到了庞文澜的身上,对这个问题笑而不答。
  庞文澜明白史忱的意思,坦然告诉他:“你放心,在场的这些都是我的弟兄,没有什么事情需要瞒他们,你尽管说就好了!”
    第三部 自由理想 第六十一章 迟来的荣誉
     更新时间:2009…8…18 0:16:26 本章字数:4359
 史忱微微一笑,缓缓的说:“我倒是不是担心被人听了去,而是因为我这个人一向很怯场,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谈事情,我会很紧张的!”
  史忱话音一落,屋子里便充满了一阵低低的哄笑声,双方之间的气氛直到这时才有些缓和下来。
  史忱从刚一出场到现在,虽然总共也没有说几句话,但是庞劲东却对他很是欣赏,也明白了何以来到长箐山的是这个史忱,而不是其他人。史忱说话大方得体,不失风趣幽默,又不卑不亢,能够很好的处理所面对的局面。就像刚才这句话,明明是他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来意,却用了这样一个轻松的借口,给大家都留足了脸面。
  庞文澜的情绪也有些缓和了,轻轻的摆了摆手,示意屋子里的其他人回避一下,只把庞劲东、庞天宠、沈佩绂、林继文和蒋耀隆留了下来。
  “好了……”庞文澜端起茶喝了一口,语气里带出了一些笑意:“现在屋子里只有这么几个人,你总不会再感到紧张了吧!所以有什么话,就直接说吧!”
  “好的!”史忱没有再推脱,缓步走到庞文澜的面前,从怀里拿出了一个小盒子和两个信封,十分恭敬的放到了庞文澜的面前:“其实这个工作本来应该由民政府出面,但是考虑到果敢地区现在复杂的形式,所以才交由我们!”
  “民政部?”听到史忱说出这个部门,庞文澜感到十分的奇怪,因为实在也想不通民政部派人到长箐山会有什么样的事。庞文澜放下茶杯,冲着桌子上的东西一努嘴:“都是些什么?”
  “我建议庞将军还是亲自打开来看!”史忱又是微微一笑,继续说:“庞将军完全可以放心,我们没有恶意的!”
  “我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你们大陆民政部没必要派人给我送过来一颗炸弹!”庞文澜一边说着,一边新手拈起了一个信封。这倒不是因为他担心那个小小的盒子里真的会有炸弹,而是因为史忱有意将信封放在上面。
  信封里装着一张薄薄的纸,庞文澜打开之后看了两眼,脸色顿时凝固住了。他呆坐在那里,没有做出了一点反应,许久之后,那张纸从他的手指间滑落,如同一片秋天的树叶般飘落到了庞劲东的面前。
  庞天宠立即站了起来,躬身向庞文澜关切的问道:“父亲,你没事吧!”
  “没事!”庞文澜木讷的摇了摇头,呆滞的看着前方。庞劲东注意到他的双眼,在一瞬间变得浑浊了。
  庞劲东捡起了那张纸,只大略的扫了一眼,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那张纸是一张公文,抬头的标题是《关于向原国民党军第一兵团整编第七十四师少将副师长庞文澜颁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勋章的决定》。
  国内的公文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看了标题之后即便不再看正文,对内容基本上也有所了解了。这一篇公文也一样,只不过正文对整件事做了进一步的说明,大致意思是说,庞文澜在抗日战争期间,指挥其所属部队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其间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万家岭大捷,全歼日军第一零六师团。庞文澜及其部队充分发挥了中华民族优良品质,勇敢抵抗外来侵略,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到来之际,向庞文澜颁发这枚勋章以资表彰。
  整篇公文对庞文澜及其所属部队在内战中的表现只字未提,但是结尾有一段话,倒不像是公文应有的语气。庞劲东仔细读了几遍,发现字里行间十分隐晦的流露出了这样一个意思,那就是在历史上由于某些因素,对庞文澜这样的人曾有过不公正的评价,但是现在这一错误已经得到了纠正。
  公文是联合下发的,末尾署的发文机关是Z国中央军事委员会、Z国民政部和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纪念活动组委会,同时还盖有这三个部门的公章。
  庞文澜从不主动提起自己的过去,庞劲东也从没有问过,一直以为自己的四爷爷只是一名普通的将军,知道此时此刻才从这篇公文里面知道,原来庞文澜所属的部队竟然是原国民革命军五大主力之一,素有“抗日铁军”之称的整编第七十四师。虽然庞文澜只是副师长,但是已经足以代表这支部队光荣的历史了。
  对抗日战争有过一定了解的人都会知道整编第七十四师,这支部队由原第七十四军整编而成,在其整编之前和之后,几乎参加了正面战场上的大多数重要战役,其中不乏可歌可泣的悲壮之战。
  例如一九四三年的常德会战,七十四军五十七师八千余人对抗日本第十一军数万人,坚守常德城半月余,顽强抗击了日军的空地协同攻击,在日军猛烈炮火甚至释放毒气情况下,仍死战不退。日军后来只得围三阙一,放七十四军一条生路。而此时全师已不足六百人,只有师长率一百八十人突围,其余官兵则自愿与常德共存亡,与突入城内的日军逐屋争夺,最后全部壮烈殉国。六天后,逃走的师长随反击部队杀回,收复了常德。此役正逢开罗会议,罗斯福总统听取了中方的战况介绍,特意将这支部队记在备忘录上。
  同样还是这支部队,一九四五年时空运至南京,接受日军的投降,因为从此拱卫首都,所以被称为“御林军”。
  就在庞劲东琢磨这封公文的时候,沈佩绂在那边已经冲史忱发难了:“你到底是来干什么的?”
  庞文澜无力的摆了摆手,目光依旧呆滞:“不关他的事!”
  沈佩绂被这一幕弄愣了,看了看自己的爷爷,又看了看一脸严肃的史忱,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庞劲东不失时机的将这封公文给大家传阅了一遍,众人全部愣在了当场,没有料到过了几十年之后,庞文澜竟然会得到这样一枚迟到的勋章。
  庞文澜指了指盒子,问史忱:“那……。就是吗?”
  “是的!”史忱用力的点了点头,郑重地说:“希望庞将军亲自打开它!”
  庞文澜无力的点了点头,小心翼翼的拿起那个盒子,又同样小心翼翼的打开,就好像那个盒子里面装着他过去数十年的人生。当盒子打开一半的时候,庞文澜又猛地停住了,似乎不敢向里面看。一旦发现这个盒子是空的,一个珍藏在心底数十年的愿望,或许就会随之化成了泡影。
  众人都没有做声,而是一起关切的看着庞文澜。
  庞文澜举着盒子傻傻的坐在那里,直到史忱轻声提醒了一句:“庞将军……”
  庞文澜重重的长叹了一声,用力的将盒盖打开,一枚金光闪闪的勋章立即呈现在面前。
  这枚勋章直径大约五公分左右,正面铸有象征革命人民大团结的五颗五角星、象征人类和平的鸽子和橄榄枝,还有军民合力抗战的战斗场面。
  史忱介绍说:“这上面有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亲笔签名!”
  庞文澜看着这枚勋章,一动不动,如同一座雕像,尽管好像没有生命,但是却那样的坚强,无论怎样的风雨都无法撼动。又过了许久之后,一颗颗滚烫的泪珠夺眶而出,“噼噗噼噗”的掉落在了身上。
  这么多年来,庞文澜这个坚强的男人,终于又一次的哭了。这一次不是为了阵亡的弟兄,也不是为了叛变被处死的儿子,而是为了自己过去数十年的付出。
  庞劲东很清楚的知道,尽管四爷爷在意识形态和政治方面并不认同北方,但是北方如今毕竟是中华民族绝大多数成员的代表,庞文澜在内心中还是很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够获得北方的认同。
  在缅甸的这些岁月里,北方敌视他们,TW又早就忘记了他们的存在,他们就如同被亲人抛弃的孤儿在外流浪。尽管表面上可以装作很坚强,内心的脆弱却是无法改变的。但是这一刻,随着这枚勋章的到来,这一切都改变了。
  正如庞劲东所猜想的一样,庞文澜的内心正是这样一种感受。
  在无数个不眠的夜里,庞文澜都曾站在寂寥的月光下,怅然的望着北方,一望就是许久。那里是他的家乡,有他的亲人,有祖先的坟墓,还有死去的弟兄们的忠骨,有太多太多难以忘记,也难以割舍的东西。
  当庞文澜怀着沉重的乡愁睡去,午夜梦回的时候,又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了自己成长的那座庄院,还有自己幼时经常攀爬的那颗老槐树。每到夏天,槐树上的知了就会唱起歌,那歌声此时似乎又钻进了他的耳膜。
  梦境一闪,庞文澜似乎又回到了黄埔军校,重温那段难忘的学习成为军人的岁月。接着,是炮火连天的战场,无数穿着黄色军装的敌人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向自己猛冲过来,身边的一个个弟兄倒下了。而就在这个时候,后方传来消息,自己的哥哥阵亡了……
  庞文澜从追忆中回到现实的时候,整个人苍老了许多许多,无情的岁月在他的身上没有做到的,被内心中情感的剧烈冲撞做到了。他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轻轻的盒上盖子,将盒子放回到桌子上,嘴唇嗫嚅着唱出了一首歌:“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我们向日本强盗反攻。他,强占我们国土,残杀妇女儿童。我们保卫过京沪,大战过开封,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我们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
  庞文澜的声音很含糊,庞劲东没有全部听明白,只是通过其中简短的几句,想起曾经在书上看到过,这正是整编第七十四师的军歌。
  虽然庞劲东过去没有听人唱过这首歌,更不知道曲谱,却也能听出四爷爷走调了。但是这个时候这首歌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年唱着这支歌上战场的军队,终于获得迟来的荣誉。
  等到庞文澜的情绪有些好转,史忱用低缓的声音说:“这枚勋章早就应该发到您的手里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才一直耽搁到了现在!”
  庞文澜急忙说:“不晚,不晚……”
  “您的家乡现在变化很大,如果有时间,希望您能回去看看……。”
  “回去?”庞文澜看着史忱,哽咽着嗓子重复了这两个字。
  庞劲东拿出手帕,仔细的给庞文澜擦拭去了脸上的泪水,然后低声说:“是啊,四爷爷,有时间就回去看看吧!”
  庞文澜舒缓了一下情绪,缓缓的问:“真的可以回去吗?”
  庞劲东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看向史忱,后者用力的点了点头,告诉庞文澜:“相信您家乡的人民一定会热烈欢迎您回去!”
  由于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所以人对土地的依赖是非常大的,这种依赖体现在人们的思想里就是乡土之情。有一个词最能够代表乡土之情——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