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雄霸楚汉-第3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虞姬在床榻内看着帐外床榻前站立发呆的汉王,嗤地一笑,道:“夫君,你还在磨蹭什么呢?我身子还有些乏力,你不上来,没人抱人家了。”

龙天羽如梦初醒,走上前去掀开丝帐,只见绣着锦瑟鸾凤的红缎丝被面上,被虞姬的圆臀坐在股下,一头乌黑的长发如云般披于背上,全身只剩下抹胸和亵裤,万千风情,眉目盈盈。

两人目光一触,虞姬满心的甜蜜,自相识以来点点滴滴虽然苦多甜少,而今日自己奇迹般生还醒来,苦尽甘来,以后就能在诺大的皇宫与丈夫长相厮守,再也不分开了,不再是歌姬的身份,不必担心青春老去的时候被贵族卖掉送人,如今可是堂堂汉王的妃子,能陪着夫君一直到老,以往受尽的坎坷和苦难那也不枉了。

龙天羽迅速向佳人看齐,也脱去衣衫,跳上了床榻,手臂揽住佳人的小蛮腰躺在了床上,封住了虞姬醇美的樱唇。

过了一会,两者之间情热如沸,龙天羽转念一想,她身子大病初愈,经不起伐挞,万一她经受不住,因过度兴奋再引发什么病情,岂不害了她,当下冷静下来,温柔道:“虞儿,醒醒啊,你病情刚有好转,还不能事,来,今晚咱们就在床上好好聊一聊,等你好了,为夫再好好宠幸你……”

虞姬闻言泪光婆娑,却不是失望,而是深深地感动,本来她抱着‘舍命陪君子’的心态,只要他高兴,要自己做什么都心甘情愿,这时感受着夫君的体贴,一时间芳心有些痴了,她的头埋在龙天羽怀抱中,如云的秀发披在光滑的背上,黑的黑、白的白,淡极而惊艳,轻叹道:“龙郎,虞儿真的好爱你,爱你爱到甘愿为你去死……”语气真挚而坚定,这就是流传千古的虞美人。

第659章 早朝议政

秦末时代还未形成三更起榻,五更上朝的说法,不过汉室朝廷却有规定,早朝的时辰定在卯时三刻,如今汉王出巡归来,要主持大型朝会,文武百官哪敢怠慢,天色微明就已经等候在禁宫大门外。 。

玉阶丹陛,黄瓦朱檐,双龙蟠着汉白玉的石柱,巍巍的龙凤纹雕石牌楼显出威武庄严的帝阙。当第一缕晨曦映在金碧辉煌的奉天殿上顶时,时辰已到,宫门开启。

文武百官徐徐走过金水桥,穿过了皇宫大门和校场,走上石阶,来到政和大殿,按照文武官职阶品站好,手捧着玉笏,袖装奏折,里面记载着自己管辖范围内的政事,如果要做汇报,正好能用上。

丞相萧何站在文官之首,御史大夫在他旁边,由于翰林院太傅张良未回汉中,他的位置空缺,随后是六部的人。

兵部尚书周勃,侍郎吕皓、邱忠廉,刑部尚书陆贾,侍郎张九毅、齐欣,户部尚书娄敬,侍郎慧明农、华无害,礼部尚书叔孙通,侍郎潘风清、管钟,吏部尚书周昌,侍郎邢延峰、庄不识,工部尚书陈婴,侍郎隋何、宣义,六部正二品以上的官员全部到齐了。

翰林院文华殿大学士,内史部门的御史台大夫,丞相府的长史、司直也全都来了,至少有七八十人。

大殿左侧首位是太尉曹参,由于汉朝廷的上将军全部在外驻军训练兵马,因此今日上朝的将军数量有限,大部分上朝的武官都来自军方枢密院。

“汉王驾到——”大内官宦高唱,只听殿内哗啦啦跪倒一片。

“汉王万岁万万岁!”

龙天羽登殿升座后,百官三叩九拜,汉王正襟危坐,目光俯视下方,喜怒不显于色,沉静如水,显得极具君王的威严。

“众爱卿平身!”

“臣遵旨——”

文武百官齐刷刷站起身来,恭敬站立,一丝不苟。

龙天羽率先开口道:“本王出巡数十日,见到西川之地,都在推行变革,兴修水利和道路,造福一方,雄关大军日夜操练,兵马强壮,西川百姓忙于秋收,一片升平景象,让本王甚感欣慰,说明我大汉的变革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和成效,目前正是群雄割据的紧张时期,我西川当休养生息,鼓励生育,增加人口,屯积钱粮,积蓄财力,练兵备战,因此不论中原如何动乱,我西川都要坚持稳定、发展,不可受外界的影响而终止变革。”

百官闻言不住点头,均觉得汉王所言大有道理,一时无人奏本。

龙天羽说完后,转向百官道:“本王有几件大事欲与众卿相商,其一,本王要在第一次变革基础上,完善变革,设置稍微感动官员行政机制,最突出的就是三权分立,所谓三权,就是政权、军权、司法的分立,众所周知,自商周以来,春秋战国百个小国,都是施行封王制和县令一体制,为了使权力分化,提高各自的履职能力,本王初步决定,设立司法部门,监察院,各郡县都有检察机构,有专门的衙门负责当地的各种案例,比论官员受贿犯法,渎职朝廷权力,还是亡命之徒犯法,百姓纠纷等等,都归于监察部门来负责,有专门破案的提督、捕快、衙役,朝廷监察院下,分有地方司法院、监税司等。”

“而郡县城池的守军以及各地的大军调遣权归属太尉府和枢密院,郡县设县尉,各地调军授予兵符,无兵符和圣谕者不得擅自动兵,地方军队的兵符分有两半,一半归属将军,一半归属县令掌管,兵符合一,方可动用大军,如县令与县尉有分歧或紧急情况,县尉可通过向上一级将军申请虎符调兵,或请旨出兵。

“不论司法院提督,还是县尉,在地方都要辅助于县令,以主政的县令为主,这两个部门都不得涉政,军权和司法不得干涉地方行政,如县令要调兵或调查某些案例,两个部门要服从配合!这就是司法、立法、执法三权分立的意思,诸位爱卿可听明白?”

文武百官都脸色微变,听出了汉王的意思,就是要削弱丞相府下面的官员的权力,谁都清楚,县令主政,包括推行新政、发展经济、规划城池、征役充远、战事怃恤、粮秣调兵、审理案情等等,一个人要负责很多方面,涉及太多的事情,政令不行,延误了许多大事,一旦分离出来,的确能提高办事效率,只是这监察院的职位由谁来担任却又是个问题。

谁配做上将军、谁能做丞相、谁应是尚书侍郎,每个人心里都有他的一本帐,若是汉王的安排与他们心中推断相差太远,又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便会牢骚满腹心生怨尤,这碗水永远也不可能端得让所有人满意,所以例来开国之君大封群臣这种大喜之时,背后也多多少少总有一些不愉快。

这时刑部尚书陆贾有些忍不住了,刑部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具体职掌是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刑部的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是按省设司﹐如今在西川巴蜀各地设有六司﹐名称与户部诸司同。

秋审处﹐掌核秋审﹑朝审各案﹔减等处﹐掌汇核各省及现审各案之遇赦减等事﹔提牢厅﹐掌管狱卒﹐稽察南北所监狱的罪犯﹐发放囚衣﹑囚粮及药物等﹔赃罚库﹐掌收放现审案内赃款及没收各物件﹐并保管本部现银及堂印﹔赎罚处﹐掌罚罪事﹔律例馆﹐掌修订法律。

陆贾担心如果这监察院一出炉,等于把刑部架空起来,那么他这个尚书与门下侍郎,近百大小官员都要官场失意了,他迈出一步,捧着玉笏恭敬道:“汉王,臣有不解,我刑部本是掌管刑罚和律法,如果建立了监察院,职责岂不相互重复,使朝廷机构臃肿,不如由刑部代办!”

龙天羽微笑道:“不妥,这监察部不是刑部,分职有很大区别,主要负责侦查、收集情报、监督百官、审理地方刑法案件,以执行律法为主,是执法、判法机关,与刑部立法部门并不冲突,就如同军方枢密院和兵部一样,相互区分,职责各异,如果当有重大案件时,最后的审理和复核,由刑部和监察部共同会审!”

既有汉王强调和解析,陆贾也不敢多做执拗,退回尚书一排,众官沉吟一下,都觉大有道理,一时无人再有异议。

龙天羽见这一事揭过,继续说道:“第二件事,整军备武,迫在眉睫,目前短缺的兵甲军械、马匹粮草、训练新军、军饷开销等都需要有详细的规划,此事兵部和枢密院共同负责,兵工厂、养马监、演武堂都在增设建立之中,太尉曹参和尚书周勃都要及时交流,紧密关注。

“当然这军事,必得有财力支撑,制造精良地甲胄兵器需要钱,训练士卒行军演武也需要钱,以前战国七雄用兵,多为战时征召,战后遣散,这样势难保证军队地训练和战力,如今各地诸侯都有常备军队,但纵观天下,唯有楚军和我汉军人数最多,突破了五十万众,可我汉军大多是新军,还有部分降军,如何迅速提高战斗力和素质,乃当务之急,为了有效划分几路大军,本王提议,重新封将,分有平西军、东征军、北伐军、镇南军、护蜀军、镇远军六大军区,具体统帅和上将军人选,由太尉、枢密院、兵部共同协商选拔拟定,三日后呈递给本王审核批阅。”

“臣领旨!”曹参、兵部尚书周勃,枢密院指挥使贺元杰恭敬领命谢恩。

龙天羽点了点头,又说道:“如今天下大势,中原十几路诸侯相互讨伐,北有匈奴、东胡残部虎视眈眈,西北有乌孙、月氏等西域诸国,西南有藏原羌人不断在边境滋扰,东有强大的楚国,异军突起的卫国,巴蜀之南有古滇国、夜郎等小国、土著部落林立,这些不利因素,如蛇盘腹心,随时会寻机噬咬,我汉室不得不防。”

“中原连逢战乱,以致误了农耕,各诸侯国库空虚,赋税不足,眼看就要入冬,恐怕会出现大面积的粮荒,诸侯断不会安抚难民,到时候大批中原百姓进入西川,那时从朝廷到各地都要做好安抚流民的准备和举措,巴蜀西川除了大城大邑,交通要塞处,乡野间常常时湖泊野草一望无际,走上半天才偶见一个小村庄,人口虽有翻倍,但比起中原之地仍少得可怜,要是靠自己生养人口,地确是旷日持久,以优惠政策安抚流民,吸收中原各地百姓徙居下来,在目前天下大乱的形势中确实是个好办法,那些移民便是只开荒种地,对汉室来说已有不少好处,何况其中必然还有不少的贤者异士、百家士子、能工巧匠,真正有才学之士等。”

萧何迈前一步道:“汉王所言极是,眼下随着入冬在即,各地早有不少流民来投西川,加上我汉室版图扩大到了陇西县,以及巴蜀两地的加入,新增的郡县数目比汉中大了五六倍不止,人口由先前三百多万,变成现在八百多万,编入汉人户籍的已有四百多万人,如果经过一冬的休养生息,明年开春,人口很可能突破一千万人,那时西川人口,将占了天下人口的三分之一,便有了与天下争雄的强大后盾。”

百官倒吸了一口气,千万人口,多么庞大的数目,光是税收也非常巨大了。

龙天羽心知肚明,问道:“人口急剧增多,将会带来不少负面因素,萧丞相可曾考虑周全?拿出定计来?”

萧何答道:“禀汉王,臣与长史等人商议,在大力发展农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经商,开通与西域三十六国、番邦的商业联系,比如生丝、棉布、锦绸、铁链、铁锅、瓷器、漆器、毡毯还有药材、新发明的竹纸、牙刷等等,将获利数倍甚至十几倍,如此可使西域番邦的白银黄金源源流入汉室,东西南北的通商,百姓富裕,朝廷税赋充足,稳定货币流通的物价,也可以购买他们的马匹和粮食备战之需,到时候,我大汉王朝不但能奠定一统天下伟业的基础,更能让四方番邦蛮夷朝拜!”

龙天羽闻言大喜,心忖这萧何,果然不是吃素的!

第660章 革鼎机构

龙天羽听过萧何的政论,神情大慰,想不到这萧何对从政治国还真有一套,在古代重农抑商的时代,真正的大儒学士、名望贵族,都瞧不起商贾,有钱无爵,而且战国时期各国从政者认为如果都去经商言利,不切实际,谁来耕作种粮,良田荒芜,一旦出现大旱之年,粮食减产,经商人多,便会使物价大幅度提高,超出了朝廷的控制。

要是寻常儒生贤者,想都不会想如何扩展商业,而萧何却懂得变通,举一反三,可见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三人没有一个浪得虚名的!

龙天羽接着道:“不错,想要逐鹿中原,问鼎天下,没有民心的向背,没有长期的准备,没有经年累月的经营积累,没有稳固的根基,没有世家大族的支持,没有百家儒士文人的投效,根本就是一个笑话,但要打稳根基,得到民心,就是让百姓都过上好日子,衣食充足,民心才会靠拢过来,如今人口增长,发展经济,稳定物价,朝廷的宏观调控非常重要,尤其是一些重要经济命脉,比如铁矿铜矿等矿物资源、贩盐、马匹、兵器军械等,朝廷必须控制住,而且掌握大股权,才不会受制于民。”

百官听的七七八八,什么‘宏观调控’、‘经济命脉’词语,新颖独特,似懂非懂,觉得汉王学问之高,还在丞相之上,难怪事事惊人,纵横天下游刃有余。

萧何又道:“自古以来,矿山之利尤厚,朝廷可公布檄文,许可富民贵族用钱粮购买一些小矿山的开采权,但有权限期,如五年或十年,各地贵族商贾岂有不动心之礼?这样一来,在朝廷目前能力不足时可以得到一笔巨款和粮食,储蓄国库,二来当地的百姓也能被雇佣出工,赚到工钱,等到期限后,由国家斟酌收回或继续租赁,当然开采的矿石不允许外卖给敌对的国家,否则就以私通乱党罪诛杀九族,如此便可控制矿石资源不外流给敌国,还能促进经济。”

龙天羽以现代人的思想考虑,自然觉得萧何这提议虽大胆,却很合适,这就像改革开放施行的私有承包制,汉室初立,在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等方面上都无法兼顾到,承包出去给个体,会经营的更好,而大规模的矿山资源和命脉,朝廷要牢牢把握住,这就是国企支柱。

萧何继续道:“朝廷开矿后不但满足了军械兵器的资源,还能大量铸造铜币,自从汉朝建立这半年来,西川仍以白银黄金为货币,由于金银较少,有的贵族甚至储藏起来,不外流出,导致货币流通起来不够使用,乃使物价上涨,百姓生活温饱尚且不足,却更加艰苦,臣建议,应当迅速制定钱币,流通于市,然后建立钱庄,发行大额银票,这样方便交易和货币流通,朝廷还可以用青铜钱币逐渐来代替金银,将金银储备在国库,无论任何时候,都不会贬值,也不会造成物价上涨。”

龙天羽眼睛一亮,这一招画龙点睛,非常关键,任你如何发展经济,最关键还是要流通,货币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想到古代的铜板,改朝换代都会更换本朝的货币,汉室建立后,就需要发行大汉钱币了。

他沉吟片刻,点了点头道:“丞相所言极是,关于矿山开放和铸造钱币的事就交给丞相府全力着手开办。”

“臣遵旨——”萧何躬身一礼。

这时翰林院一位大学士蔡闵之迈出一步道:“启禀汉王,萧丞相所言虽大有道理,可是矿山一事,颇为可虑,一是恐有一些别有用心者将来会私铸钱币,流通于市,致使钱币贬值,物价猛涨,实为一大患;二是以防日后有图谋者借此开矿屯兵,聚集流民武士,图谋不轨,乱法闹事,这些都不可不防啊!”

萧何转身回声道:“丞相府已拟定法令,除朝廷外,不得任何世家和商贾私自铸造钱币,也会制定相关举措来预防这些可能性,汉室初立,严肃法纪,至关重要,但如何施法?臣以为,治不如防,如果失去了约束监督,渐渐造成官吏,政令不通,倘若对天下官吏仅以酷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