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的朝阳-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行出海百日,一林辛苦了!”

朝李涵走去时,唐浩然伸出右手,紧紧的握着李涵的手说道。

“大人,辛苦谈不上,此行幸不辱命,现在已经下了186吨鲸肉和12。5吨骨粉,这鲸肉才只下了不过三分之一,大人,这浩瀚之洋确实是天下第一大牧场啊!一次出海所获便达五百余吨!”

像是为了彰显自己此行的收获似的,李涵又特意强调道。

“大人,便是按特区的猎肉价,这次出海所获也不下十万元!若是再有几条船,一年下来,至少能府中捕回一条军舰来!”

几乎是在“新裕号”抵港的第一时间,李涵便吩咐水手去打听肉价,然后稍算了一下,这一吨肉差不多两百元,换句话来说,出海三个来月便挣回了十条船来。

五百多吨!

唐浩然却是被这个数给吓到了,这得杀多少鲸鱼啊!但再听所获不十万元,那眼睛更是猛然一睁,连连说道。

“一林辛苦了,辛苦了!”

然后更是紧握着他的手说道。

“这百日以来,我可是无时不想您啊!走,我们先回事务厅,今天晚上,我亲自给你接风!”

这风自然要接,这可是一笔财源,虽说一年挣回一条军舰来不过是戏言,但唐浩然又岂会不知,这趟航行对于统监府的意义——意味着中国走向了大海,尽管只是捕鲸。

可这越是一个开始,人们之所以踊跃的走向大洋,正是因为大洋带来的无尽财富,或许现在中国错过了蕴藏着无数财富与机遇的大航海时代,但至少现在远洋渔业同样蕴藏着无尽的财富,而自己所需要就是抓住这个机会。

“现在,各国渔业仅停留于近海捕鱼,至于远洋渔业中捕鲸因鲸油为石油所取代,除挪威等国依然坚持捕鲸用于食用外,其它各国远洋渔业仅限于猎杀海豹、海狮、海象以获取皮毛或象牙,至于肉食受限于保鲜等各方面因素,而未被重视,而通过这次航行证明,采用软木、锯末保温层的储存冰块,完全能够支持远洋捕鲸,且其利润可达数十倍,以标下看来,府中非但展开远洋捕鲸,更应支持并且鼓励发展远洋渔业,非但支持捕鲸,一般远洋捕鱼亦应加以支持和鼓励。”

放下筷子的李涵望着大人不无认真的说道。

“我们现阶段不可能于东亚航线上与垄断东亚航线的欧美以及日本竞争,但我们必须要走向大海,这发展远洋渔业,则是另一条捷径,在大洋上,几乎没有任何国家的与我们竞争,我们可以建立一支拥有数万吨,甚至十数万吨、几十万吨的远洋渔船队,他们既可以捕渔,又能随时补充进入商船队,待我们有足够的资金,并有一定数量的商船后,这些早已熟悉大海的船员便可以补充进商船队……”

当李涵语气激动的提出他的“远洋渔船队”设想时,同样放下筷子,认真聆听其想法的苏跃扬却反问道。

“大人,虽说这次航行获利颇丰,但是,我有一个疑问?不知当问不当问!”

“平涛,但说无妨!”

得到大人的同意后,苏跃扬道出了自己的疑惑:

“一林,此次出海捕得507吨肉食,而以警察部规定每人每日150公克肉食计算,警察部每日所需不过0。5吨,即便是包括特区以及矿区的工人,每日所需要亦不过5、6吨,也就是说新裕号出海一次,足够咱们耗用百日,而以朝鲜百姓之贫,其米食尚需加以节制,其又岂会食用海鱼?若如平涛所言,建立大型船队进行远洋渔获,确实可以万吨以至数十万吨获得渔获,然后如此数量的海鱼、肉食,又有谁人来食用?”

苏跃扬的反问却让原本雄心勃勃只想着立即建立远洋船队,于那片浩瀚的牧场上收取财富,进而以渔获暴利支持海军建设,最终踏上真正军舰,指挥真正的舰队驰骋大海的李涵的雄心,顿时消于无形,确实,这想法虽好,可捕了那么多渔又该卖到什么地方去?若是没人买,那岂不是连本都裹不住?

“平涛,我觉得可以卖到上海一些!”

就在李涵沉默不语时,一旁始终保持着沉默的方子民,这位三人中的第一个船长“中华号”客货轮的船长,于一旁轻声说道,在三人之中,他的性子最沉稳,平素沉默寡言的,轻易从不言语。

“卖往上海?”

“这“中华号”往返上海、仁川,上海的肉食之贵,可谓是远东第一,以我看来,如渔获过多可以考虑销往上海一部分,相比香港等地,上海地方全无渔业,”

外销到也是个办法,可苏跃扬的却依还是不饶的说道。

“上海又需要多少?数十万吨渔获又岂是上海一地可销?”

“那要是卖到全世界呢?”

默默地坐在那听着三人讲话的唐浩然反问道。

“卖到全世界?”苏跃扬诧异的看着大人。

“没错,就是卖到全世界,朝鲜人吃不完、国内吃不完,我们就卖到全世界。”

看着三人,唐浩然认真的说道,相比于李涵,来自后世的他更清楚远洋渔业蕴藏的财富,同样也知道,远洋渔业现在甚至连萌芽也未萌芽,抓住这个机会,完全能够促进国人走向大海,像这个时代,同样不了解海洋的德国,试图通过远洋航运业去了解大海,走向大海,而相比于竞争激烈的远洋航运业,远洋渔业的竞争力更小,且更适合国人去了解大海,只需要适当的鼓励与支持。

而相比于远洋航运业,远洋渔业的利润更为直接,且又能带回这个时代国人所欠缺的肉食。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只是需要解决保鲜以及出售过程中长途运输问题,保鲜可以借助冷藏的方式加以解决,至于长期保存,现在已经有了成熟的办法。

“先生,可是怎么卖鱼卖到国外呢?怎么保存鲜鱼?”

“不一定非要是鲜鱼,即便是鲜鱼,到了夏天于家中又如何保存?”

“先生,莫非您的意思是罐头?”

对于罐头众人都不陌生,在大海上,罐头肉是不或缺的食物之一,即便是像“中华号”那样的客货轮亦需要用罐头弥补食物的不足,不过其罐头大都进口自美国。

“没错,就是罐头,我们把鱼加工成罐头,然后再出口到国外,”

之所以会提及罐头正是因为几年后罐头大行其市,与百年后拥有成熟保鲜、速冻技术不同,在这个时代,在解决罐头的封口问题后,罐头立即成为了欧美家庭日常食物的必须,不再局限于船员和军用。咸牛肉的味道首次由美国出口到英国,英国人也第一次广泛食用桃子和热带水果。生活在内陆的欧洲人第一次品尝沙丁鱼和皮尔彻德鱼罐头,而且无一例外它们的价格都非常实惠。

“但是大人,现在虽说英美等国的罐头销量极度,但马口铁罐焊接粗糙,总不免有腐烂变质的,在船上可以丢掉,可普通百姓又岂会……”

“只要解决封口问题就行!”

对于这个时代的罐头并不陌生,也曾食用过,与后世靠着掠夺连接的罐头不同,这个时代的罐头完全依靠烙铁焊铅密封,非但容易引发铅用毒,且会因焊接粗糙导致密封不严,这也是其至今仍局限于海上以及军营中的原因,而根据以前看过的资料上记载解决马口铁罐头接缝问题的办法是五年后澳大利亚人发明的“双重接缝技术”以及喷枪锡焊法,这个技术实际上并不复杂,只是在现有技术上加以改进罢了。

“嗯,”

看着面前的三人,唐浩然笑说到。

“咱们确实应该办个罐头,先不出把罐头卖到全世界,就是将来军队中也需要罐头!”

第82章讲武堂(第二更,求月票!)

军队更需要的是军官!

“军队之威力,在于素质之优良,军队之作战潜能,基于军官团教育之培养!”

至少在这个时代,于中国没有任何人比唐浩然更清楚的这两者,至于前者,唐浩然通过引用百年后的民兵训练资料编写了手册与操典,至于班排战术唐浩然则是睁眼瞎,只能立足于这个时代,只是一定程度上结合的诸如散兵线、土工作业等方面的经验。

在军官培养上,世界列强都实行的这样的制度。由陆军军官学校来培养正规军官,他们毕业后成为尉官,再从中挑选优秀的人才,让他们在诸如陆军大学之类的高等学校里深造,在那里向他们灌输战术,战略等高级军事学,将他们培养成为参谋和将官。

但相比于列强,统监府警察部无疑就是一个草台班子——中级警官不过只是在天津武备学堂,跟着几名洋教官学习过基本的陆军战术,至于那几名洋教官来中国不过只为淘金,不过只是普鲁士军中退役的老兵或者基层军官,自然也就谈不上优秀,至于那四位于德国留学归来的高级警官,不过只是于克虏伯公司学习操炮以至造炮,没错,派出的军官去学工程师去了。

正是基于对自身军团官的不满,唐浩然才会在朝鲜诸事立定之后,立即开始着手建立陆军军官学校,当然,至少现在还不能叫陆军军官学校,于是乎在仁川对面的永宗岛上除去“海警学校筹备处”外,又多出了一个“讲武堂”,相比于只是划了一片地点的海警学校,讲武堂早在去年,局势初定之后,便立即外包给上海的一家洋行设计施工,不过半年功夫,一栋西式堡垒式学堂便出现永宗岛南岸。

统监朝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作出设立“讲武堂”设立的决定,也拿出了一笔银子于永宗岛上建学堂,不过关键是找不到具备军事才能的教官,那只有一个选择到国外去找。

最后决定这样办。

开始,可怎么去找?如何去找?对于唐浩然来说,倒也谈不上睁眼瞎,基于后世的经验,这个时代德国的陆军最强,英国的海军最强。办陆军自然要向德国人学,自普法战争前直至二战,德国陆军的战术和军队编制才是世界最先进的,这是经过实践证明的。

可确定了向德国学习军事之后,应该找什么样的教官?这个问题却难住了唐浩然,对于二战名将唐浩然自然是了若指掌,可对于这个时代的德国将领却是睁眼瞎。而在另一方面,如果统监府是代表着中国,那么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直接向德国陆军参谋总部要人就行了。

这个时代,中国可是德国最大的军火进口国,以国家的名义提出了这个要求,德国人又岂会拒绝,可问题在于统监府不代表中国,最后和商德全等人商量一番后,他们提出了一个建议,委托尚于德国克虏伯公司留学的段祺瑞,代为物色的优秀教官数名,最好能直接向陆军参谋总部提出要求。

虽说在明面上统监府没有军队,只有警察,可再怎么着唐浩然也有“操练新军”之权,自然的便打着为操练新军作准备的名义,电请段祺瑞代予聘请几位德军军官,以供讲武堂军官育成之用。而段祺瑞在接到电报后,倒也不负同学所托,借着往德军参谋总部参观的机会,向德军将领提出了要求,作为堂堂大清国的在职军官,且又是那位“清国宰相”李鸿章的亲信,他提出的要求,自然没有被忽视,甚至可以说引起了重视。

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在接到报告后,又将此事报告给予德皇,而刚刚继位两年,野心勃勃的德皇威廉二世,自然不愿放过在东方发挥影响力的机会,立即责成施里芬办成此事。

可派谁最合适?

尽管驻北京的公使馆,早已将唐浩然以及亦有训练新军使命的相关情报告知柏林外交部,但对于德国而言,现唐浩然于清国的地位,远不及李鸿章,这意味着高等军衔者,自然无法派往,而在另一方面,唐浩然亦对德国极为了解,一般的普通军官自然也无法令其满意。

在几经选择考虑之后,最终施里芬选择了一个人,一位刚刚晋升为陆军上校,且又有着东方经验的总参谋部军官——梅克尔。

施里芬推荐的克莱梅斯?威尔汉姆?雅科夫?梅克尔,已经五十岁了,是老毛奇最欣赏的学生之一,曾于七年被派于当时在欧洲鲜为人知的东洋岛国日本,担任日本陆军大学的教官,其旅日三年,可以说现在日本陆军中中高级将领皆出其门下。

命运在这里似乎开了一个玩笑,嫡造了现代日本陆军的梅克尔被派到了中国,对此唐浩然当然不知道,至少在他来到仁川之前,根本就不知道,甚至还因其是个酒鬼,而且唯独爱好莫赛尔葡萄酒,还特意委托洋行从上海买来了足足上千瓶莫赛尔葡萄酒,以满足其嗜好。

就这样,梅克尔带着三名步兵军官、两名炮兵军官、一名骑兵军官、一名工兵军官和一名辎重军官乘船前往上海,又从上海来到了仁川,在仁川的招待宴会之后,便住进了永宗岛陆军学校内的别墅,也就是在那场招待宴会上,唐浩然才知道自己请来的这个德国专家就是那位大名鼎鼎“没教会日军防御”的陆大缔造者。

不过这会再后悔也没用了,甚至唐浩然不停的在心里安慰着,毕竟得其真传的日军打败了俄国人,横扫了东南来,自己条件尚还不高,先别提那么多要求。

办了学校,就开始招生了。招谁呢?

手下只有“四千警察”的唐浩然,自然不能像日本人办陆大时那样,在上千名军官中通过考海选出10%的优秀者。只能凑合着对付着,拿出武备学堂军事考卷,对所有的“警官”进行考试,虽说考卷并不复杂,可合格率却不到30%。

学生有点先天不足,老师也有点发育不良,这就是讲武堂的现实,不过,梅克尔到底也是德军中的战略战术的专家,所以他在课程设置上也是绝对的实务优先。

“目前讲武堂的课程分“普通学”和“军事学”两类。普通学包括“交通、历史、数学、统计、国际公法、法律、外语包括英语、法语、德语、俄语以及日语”,共608课时;军事学再分为“学科”和“术科”两种,学科包括“马学、卫生、会计、兵器、建筑、参谋学要务、战史、战术、海战术、地形、沙盘、要塞战术”,共1796课时,术科包括“马术、参观、野外测量、现地战术、参谋演习拉练、战史旅行、基层勤务、秋季演习、参加特别演习”,不算马术共304天,马术是806课时。”

作为武备学堂教务处主任的吴其藻,这位曾于水师任职的留美幼童,是常驻学校的最高官员,至于作为校长的唐浩然,平均一个星期才会来一趟学校,唐浩然之所以会再次关心起课时的安排,却是同另一件事有关。

“按照这个课程安排,一年能毕业吗?”

一年,这是讲武堂的学制,之所以将学制压缩到一年,却是因为自己根本没有时间等,现在对于唐浩然来说,他需要的是一年一批的快速培养出足够的军官,而现在这一期生不过242人,既便是其全部毕业,也不过只能满足一个师。为此,不得不通过增加了一年课时的方式,压缩学期。

“校长,按照目前的一年学时安排,一年毕业基本上没问题,但是……”

行走于校园中的吴其藻朝着校场上正在进行马术训练的学员看去,然后引用起梅克尔上校的话作了回答。

“以梅克尔上校看来,一年或许可以令其初步掌握陆军军官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但也只局限于此了,这极有可能限制其未来的发展,”

在引用了梅克尔上校的观点之后,吴其藻又继续说道。

“上校建议我们在未来应仿效日本陆军,建立陆军大学,以培养参谋及其高级指挥官,否则以目前讲武堂所学,绝不能满足军队高级指挥官以及参谋之用。”

“陆军大学……”

念叨着这词,唐浩然又岂不知梅克尔说的是实话,说白了讲武堂这一年期培训出来的军官只是中基层军官,而其所学有限自然限制自身成为高级指挥官可能,但问题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