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的朝阳-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然乐意从之,对于张之洞而言,可以避免其成为洋务阻力,而对唐浩然来说,却可以借此控制地方士绅。

“诱之以重利!”

搂须沉吟,张之洞看着唐浩然,眉头微蹙,却又点头道。

“如若操之得当,地方原抵触洋务者,其中大半必不再言阻洋务!”

毕竟禁烟和洋务已经捆绑于一体,心叹一声,桑治平在一旁看着唐浩然时,目光更加复杂,这唐子然啊!

香涛自然不会拒绝此等妙事,他和一众幕僚甚至会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分予三等商贾的烟利,看似只有一成,可即便是这一成利,亦足以让人趋之若鹜,地方士绅为争夺其位,必然甘愿为总督府所驱使,巧妙的把烟土贩卖的部分利益赏给听话的士绅,这些人特准贩卖烟土的条件,表面上看似为于国有功或有功名,但实际上,得与失之间,全在禁烟局,换句话来说,帮助总督府兴创洋务的有功者,自然可分此烟利。

“按你我约法三章,我本不应该插特许商之事!”

张之洞沉吟着却又故意摇头,似乎这违反了先前的约法三章似的。

“香帅,卑职既为香帅之幕,为香帅解忧自是卑职份内之一,这一成烟利谁人得不是得,难道支持香帅兴办洋务的人,便不应得此烟利吗?”

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唐浩然有他自己的考虑,一但烟土实施专卖,特许商资格自然会成为地方势力争夺的肥肉,到时候那地方上的人物,那一个都可能给禁烟局带来诸多麻烦,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这一块丢出去。现在不过只是拿出一个自己难处之事,借着为张之洞考虑之名,巧妙地把实施初期的麻烦丢给其,让幕内众人去权衡、去头痛特许权一事,如此一来,刚刚创办的管理局那边的麻烦自然减轻不少。

更何况,自己吃肉总得让别人喝到汤,与其说是将此事丢给总督府,倒不如说是丢给幕府以及地方官府,仅只是全省几百个批发商之位,便能为他们带来数百万两的收益,若是加上供应商、零售点的特许权,各级官府从中获利,甚至将超过千万两,如此便能在事业初期,将各级官府与禁烟管理局捆绑成一个利益团体。

至于以后……三年后特许权还会再次分配,到时候已经站稳脚的禁烟局,自然不会像现在这样,顾虑重重每一步都要考虑到。

“此事,待禁烟局成立后再说,子然!”

点点头,张之洞看了眼唐浩然,然后询问道。

“这禁烟局的内部章程你可有什么想法吗?”

“回香帅,在下准备俱仿海关制!”

(新书艰难,因为转站的关系,无语现在完全依靠各位的推荐,各位大大的每一张推荐票对于无语而言,都是极为宝贵的!拜谢!求推荐、求收藏)

第22章雪夜长街(求推荐、求收藏)

时当子夜;万籁俱寂;天上;一片漆黑;地上;却是白茫茫的一片;时值腊月,武昌的第一场雪降了下来,总督府内些许古树的枝条轻轻地于寒风里飘摇着。

“下雪了!”

步出书房,望着窗外的雪,作为北方人的张之洞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他已经4年没见过雪了。

“是啊!瞧着天色,这场雪似能下大些!若往蛇山走去,不知这江南的雪景与北地相比又是如何?”

跟在张之洞身边的桑治平在走出房门时,望着那雪花却是一时无言。

“仲子,禁烟局交予唐子然,你放心吗?”

未了张之洞又叹了一声。

“换成旁人只怕更不放心啊!”

张之洞的无奈,听在桑治平的耳中,却让他莞然一笑。

“换成旁人,只怕是忧心才是!也就是唐子然,能道出那句俱仿海关制!”

“若他能把禁烟局办成海关一般,不出二十年,我便能保举他个封疆之吏!”

作为醇亲王的亲信,张之洞岂不了解由赫德主持的海关?二十多年前,赫德接手海关总税务司时,那不过只是如其它各衙门一般,积弊丛生、贿赂成风、不讲规矩的烂摊子,可他接手不过数年,不但让海关焕然一新,成为全中国最清廉的衙门,且又让海关关况达两千余万两,如此之能,岂不能让人赞叹,就连醇亲王亦感叹若有一百个赫德便好了,大清国的事情便无忧了。

“他既然能说出仿海关之制,保证管理局如海关之廉,想来也能成此事!”

对于海关的制度,桑治平并不了解,但无论是在广州道听途说,亦或是从广州取海路往上海,沿途亲眼目睹,他都见识过海关的效率,那种效率绝非国朝衙门所能相比。

“仲子!”

突然,像是想到什么似的,张之洞哈哈大笑起来。

“子然他说要仿海关之制,初时我还尚有不解,现在我倒是明白了,他现在的处境倒是与赫德一样,”

“哦!这是如何说?”

“相比其它洋人,作为大清国总税务司的赫德非常清楚,他之所以要这么清正廉洁,除了个人修养,更有外在因素,一是当年李泰国的前车之鉴提醒他,朝廷是绝不允许他犯错的;二是英国官府视海关为与我大清关系之根基,他的任何贪腐行为都会有损英国之利,还有就俄、法、德等国对海关总税务司宝座虎视眈眈,就等着他出丑闻,“彼可取而代之”,仲子,你看,子然的处境岂不与赫德相同。”

张之洞这么一解释,桑治平立即想通了所以然来。

“香涛兄,我想通了,子然其人本就不是贪财之辈,虽未受国学之教化,可却也受教于西洋大学,个人素养自然可见一二,他的一切都是香涛兄给他的,若是他贪污,上有所行下有所好,到时候,这禁烟局自然也就成了摆设,而禁烟局烟利关系湖北洋务成负,到时候香涛你自然不会容他,且全省烟利岂止千万,如此一块肥肉摆在那,不知多少人对那个位子虎视眈眈,等着彼可取而代之的时机,确实、确实……”

感叹着唐浩然与赫德境遇的相似,桑治平又长叹道。

“不过,子然如此年青,能想通这一点倒也属难得!当年醇亲王为大清找来了赫德,香涛兄却为大清找来了唐子然。香涛兄,能得此人才,实是可喜可贺啊!”

若是换作平常,桑治平的恭喜定会让张之洞一阵得意,但这一次换来的却是他的一声长叹。

“哎!”

突然的一声长叹,让桑治平不禁好奇道。

“香涛兄,这又是为何?”

“仲子兄,过去我最忧的是身边无才可用,现在,唐子然来了,我反倒……”

话声稍顿,张之洞摇摇头说道。

“暂且不说这个了,”

突然又像是想起什么似的。

“仲子,从子然入府,幕仪几何?”

“当初子然入府时未曾提及幕仪!”

“既然他想做我湖广的赫德,便不能亏了他,仲子兄可记得李合肥府中的伍文爵!”

桑治平自然知道入李鸿章幕的伍文爵,听张之洞这么说,眉头微微一皱。

“香涛兄您的意思是……”

“他与沈翰宇欲招其入幕,便由天津、上海两关给伍文爵每年开六千两白银的年薪,现在其每年从天津关领万两年薪,子然之才又岂是伍文爵所能相比,既入我张幕,便不能亏待于他,否则我张香涛焉不让人耻笑,嗯,以后每年便由江汉关支予一万五千两!”

张之洞的一句话,却让桑治平的眉头皱的更紧了。

“香涛兄,这恐有不妥!”

府内幕仪最多者便是辜汤生,不含四季之敬每年不过四千两,虽是如此,已让辜汤生倍受孤立,更何况是一万五千两。

“你是怕我捧杀了他?子然之才,焉能捧杀之?”

哈哈大笑一声,张之洞望着空中飘落的雪花。

“赫德是英国人,子然……”

他是大清人!

站在院子里,桑治平默默的在心里轻喃道,现在他总算明白了张之洞先前为何会有那一声叹,他舍不得唐子然,可若是其蒙朝廷诏召,又岂是他张香涛所能拒?

但湖北要办洋务却离不开唐子然,现在他倒明白了为何香涛会大刀阔斧的将禁烟局人事诸权完全交予其,不为其它,只是为了阻止朝廷召其入朝,其主持禁烟局后,因用人、做事不知会积下多少怨,单在湖北便有数千补官,成立禁烟局却不用补官,那些补官又岂会心甘,朝中诸人又岂会甘愿。

在湖北有香涛保他,他们自然动不得他,可却也堵住了他的晋身之路,大清国要的不仅仅只是能办事的官。

“论做官,你远不及香涛啊!”

一声长叹,却是不知是为自己,还是为唐浩然,置身于走廊下的桑治平只是静静的望着随风飘荡的雪花,那眉间似带着些许忧色。

寒风刺骨,孤身一人走在街上的唐浩然顶着头上的雪默默的走着,在雪路上每走一步,都能听到踏雪声,寒风一阵阵刮进衣内,可他却像是没有任何感觉似的在街上走着。

“为了达到一个最高尚的目的;可以使用最卑鄙的手段!”

念叨着这句话,唐浩然从未来想到,自己竟然完全沦为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信徒。

“只要目的正确,不择手段又何错之有?”

内心感叹之余,心底的一个声音却又为他辩解着。

“是的,何错之有?自己只不过是说他们想听的话罢了,只不过是按照他们的思路去做一些事情罢了!”

“是他们驰禁**,是他们把**合法化?还是他们鼓励种植!还是他们……”

“他们只是为了敛财而敛财,我是为了办大事!”

“有了钱,我可以办特警,为将来作打算!”

“有了钱,我还能办学校,启民智,”

“还能办工厂!”

“我还能建试验所,培育良种……”

内心中无数个声音在为自己辩解的时候,唐浩然的内心深处,还有一个声音在那里不断的告诉他一个事实——这是罪恶的!既便是他们同意禁烟,也不过是为了敛取更多的财富。

“我想禁,可是他们,他们,谁想禁!”

突然,唐浩然冲着夜空大声吼道。

“他们想的是银子,他们要的是银子,他们的眼里只有银子,他们谁真正想过禁烟,他们都没有,他们从来没有拿百姓当百姓,我有什么办法?”

吼声从唐浩然的嗓间发出时,泪水同样也从他的脸上流了下来,然后他又喃喃道。

“至少,现在我去做,我的本意是为了禁烟!”

我的本意真的是为了禁烟吗?

这时,甚至就连同唐浩然都怀疑起自己的本意来,如果真是为了禁烟,为何自己能够如此坦然的规划那一切呢?

不,我是为了禁烟!

这不过只是一个手段,一个实施禁烟的手段,在他们视烟土为财源的时候,自己只是利用他们的这个心思罢了!只有如此,自己才能成就一番大事。

或许,我的手段是卑鄙的,但是我的目的却是崇高的。

有了权,我才能够去办事,有了钱,我才能办成事……

“我会给这个国家带来一个更光明的未来,我会改变所有的一切,我会弥补的,我一定能够弥补……”

就在唐浩然站地雪地间,在那里喃喃自语的时候,突然一个声音从他的身后传了过来。

“这位仁兄,既然错事已铸,那你又如何弥补呢?”

第23章谭嗣同(求推荐、求收藏)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帝国的朝阳》更多支持!

傍晚时分,武昌的码头显得极是热闹,码头上尽是刚刚抵达武昌的乘客,在上百名乘客中,有一个青年书生甚是显眼,他穿着一身青袍,神色显得有些兴奋,在他的身后则站着两个仆人。

“终于到了!”

走进了旅馆房间,青年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房间不大,设施也很简单,只有一张书桌和一张床,虽是如此,但对于连日奔波的青年来,这地方倒也算清静,正适合读书。

“再看一遍吧!”

青年说着便从行李箱中取出一本书来,书面赫然写着《泰西策》三字。

“唐子然!”

念着这个名字,青年的脸上一笑。

“明日便去拜访他吧!”

青年说着,便掀开书面,把自己沉浸于书中,从五年前离家出走,五年来游历十省,其间更是远至新疆,可这本详述西洋诸事的《泰西策》,却给他打开了一扇前所未见窗口。

沉浸于书中的青年,并未觉察时间过的飞快,天色慢慢的暗了下来,而他一边看书,一边却又用笔记写着什么,时而皱眉,时而展眉,整个人完全沉浸于泰西诸多的历史中。

“……这满清之洋务,尚不及奥斯曼之坦齐马克改良,又如何能避免为“东亚病夫”之境?”

放下手中的《泰西策》,青年唇边自语着,眉头皱的更紧了,相比于其它章节,他反复看了“奥斯曼篇”、“俄罗斯篇”以及“日本篇”,三国之未来,尽管文中并未点名,但仍可观一二。

三国虽已衰败,但其国内不乏明仁志士,推进国家变革,而中国的未来又当如何呢?

若是是旁人或许不觉有异,毕竟二十年洋务的“成功”摆在那,赫赫北洋水师名震东亚,但游学五年,便游中国北方十数省的青年,却深知那洋务背后是什么,这个国家依然一成未变,而东洋近邻却早已举国上下一体变革维新。

“广兴会议,决万决于公议!”

想到日本二十一年前的“五条誓言”,青年的心中便是一震,同时眉头皱的更紧了。

“清为爱新绝罗氏持以种族之见,其焉岂能决于公议?”

在京师游学半年的青年岂会不知“满汉大防”,想到这青年的却又是一声长叹,在叹息时眉宇间似又隐带一丝怒意。

在过去的五年间,无论他走到那,他看到的只是这个国家的衰败与贫穷,同样也看到了这个国家的弊政所在。也正是出于这种想法,他的心中才会时时处于挣扎之中。

不知何时,雪花已经飘了下来。

站在窗边,两眼望着外面的雪花,青年的脑袋里却还在苦想着这些问题。他脑海中,无数个念头在那里挣扎着,同时还有一个声音在脑海中喊叫着。

“不行变法,中国必亡,君臣持种族之见,行以变法满清必亡,非反清排满,中华则无以变法……”又一次,在他的脑海中冒出这个念头的时候,他的神情变得越发凝重,但目光依然带着些挣扎与犹豫。

就在这时,他听到窗外传来一阵压抑着不知多少苦痛的嘶吼声。

“他们想的是银子,他们要的是银子,他们的眼里只有银子,他们谁真正想过禁烟,他们都没有,他们从来没有拿百姓当百姓,我有什么办法?”

那一声音嘶吼传来时,青年朝着窗外看去,只看到一位年岁与自己相仿,甚至还年青许多的青年,正站于路中在那里大声咆哮着。

要银子?禁烟?视百姓为无物?

路中那人似发泄般的吼喊,让青年一愣,若是说行走十数省,他还见到了什么,便是那烟毒于中国泛滥之祸,禁烟?谁人会禁烟?恰如路中人所言,官府为了银子,又岂会禁烟?

莫非其向张督递了禁烟的条阵?想到这,青年顿时好奇起来,瞧着他失魂落魄置于雪地中的模样,青年犹豫片刻,嘴边轻语道。

“若不去看看?”

脚踩在雪地上发出沙沙的声音,走出旅馆的青年朝着路中那人走去时,还能听到那于路中呆立之人的喃语。

“我会给这个国家带来一个更光明的未来,我会让这个国家变得富强,我会改变所有的一切,我会弥补的,我一定能够弥补……”

青年被路中之人的“雄愿”惊的一愣,这青年未免也太……想到这,青年却又想到自己,不也与其一般,似有相同吗?想到这,青年便向前一步,开口说道。

“这位仁兄,既然错事已铸,那你又如何弥补呢?”

“我自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