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的朝阳-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四九城自也是如此,不管是那平素提着鸟笼子打千喝茶无所事事的,还是那忧国忧民的主,这会都似疯了般的到处传播着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

“这下可让那个姓闫的包衣奴给坑苦了!”

这四九城里聚着百多万旗人,虽说他们中的许多人打从生下来就没去过关外,至于什么白山黑水的祖宗之地,也就是听老辈人那么说罢了,可眼瞧“祖宗之地”要被汉人占了,又如何能不心慌。

心惊之余,不知多少人把事儿都归罪到那他姓闫的包衣奴身上了,似乎若是没有他姓闫的在那里挑着事儿,就不会逼的姓唐的起兵造反,其十万大军自然不会打到奉天。

总之缩头乌龟也好,得过且过也罢,对于四九城里那些个担鸟笼子的爷来说,打仗,那可不是什么好事儿,万一到时候朝廷再借口减了旗饷,那是一家老少的活计,不成,能不打就不打的好,至于姓闫的忠心,那在这些人眼里头,压根就是个笑话。

“可不是这个理儿,照我说,那姓闫的定是通了浙江的匪,你说人家姓唐的在朝鲜呆的好好的,非去挑人家的刺,逼着人家去砍几百个人的脑袋,这不是逼人家造反嘛!”

“可不是,今个砍的是旁人的脑袋,明个没准就有人要他姓唐的脑袋,那小子又不傻,捧着脑袋让人来砍,这下可好,当年圣祖爷……那是吴三桂自个有反心,可他姓唐的……哎,你们说,皇上能有圣祖爷的本事嘛!”

“就是,圣祖爷是圣祖爷,皇上是皇上,昨个儿圣祖爷能用的招,又岂皇上今个儿能用的!”

显然,这此平日里习惯了喝茶遛鸟吹牛的旗中爷们儿,提起典故来那是一套一套的,可就是没有一个人能说到正题上,对于他们来说,这会所在乎的恐怕就是自己那几两的旗饷,千万千的别给减了。至于什么国家大事……与我何干?

“嘿,小子,那姓唐的若是忠臣又岂会造反……”

一提着鸟笼子主不过刚嚷了句,那边顿时招起不乐意来,

“造反,我听说,那姓唐的可不是造反,人家是要清君侧!清君侧知道不,若不是姓闫的那龟孙惹出祸害来,又岂会要清君侧,我瞧着……嘿,没准咱们把他姓闫的脑袋砍了,他姓唐的就罢兵了也不一定……”

清君侧!

这个消息在这四九城里流传着,谁也不知道消息是从那里来的,可恰到好处的在一夜之间,便传遍了整个四九城。

养心殿内,一班王公大臣,无论年老年少,无论官职高低,都是愣站在那里,你看我,我看你,并不说一句话。在太后身前坐的光绪带着些倦容,还算清秀的脸泛着苍白,眼圈周围发乌,三个钟头前,当朝鲜统监府发出的通电传到宫中的时候,他整个人都被惊呆了。

唐浩然怎么会造反?

他怎么敢称清君侧?

他难道不应该乖乖的束手就擒吗?

可还未等他见着师傅,那边太后也得着的消息,如雷霆般的训斥便落了下来,那训斥只让光绪惊恐的浑身发颤,以至完全不能言语,只是唯唯诺诺的应声说着是。似乎所有的错都是由他犯下的似的,可若是他唐浩然是忠臣,又岂会“清君侧”,“清君侧”这从古至今有几个忠臣“清君侧”的?

其实别说是光绪,甚至就连同慈禧也未曾想到,唐浩然的反应居然如此激烈,原本以她的想法,那唐浩然至多也就是不停的上书抗辩,反正朝廷又不可能真个派人去朝鲜拿人。然后疆吏一体的李鸿章、张之洞他们自然会为其出头,到最后,让他交出十几个人来应付一下便得了。

如此,朝廷的面子也就保全了,而另一方面,她本人亦能借此事,重新插手朝政。在这时局乱起来的时候,有些事情得睁只眼闭只眼。可那唐浩然却压根就没给她闭眼的机会,一记响亮的耳光却抽在大清国的脸上——清君侧!

唐浩然的新军非但越过了鸭绿江,还袭夺了旅顺。

而坐在御桌帘后的慈禧仿佛有点吃力似的睁着一双眼睛,目光游移不定地扫视殿内的奴才们。瞧着他们时,那脸上微微带着些怒意,这些人难道当初就不知劝劝皇上吗?反倒是任皇上一意孤行,现在慈禧反倒忘记了,甚至就连同她自己,也想趁乱取利。

只不过超乎所有人意料的却是,唐浩然在三次上折抗辩之后,直截了当的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起了兵。

“……先南有兵乱,而朝中诸臣工不知匡正朝纲,反倒一味倾轧,吾于朝鲜苦心经营,以固藩蓠,被指心怀汉心,吾本汉人,纵心怀汉心亦有可妨,朝廷言称“朝廷素无满汉畛域之心”,焉知如若真无此心,又岂会加罪于吾?方今朝纲不振,奸佞当朝,天下臣民理应共伐之。

吾本乃驻朝统监,今见朝纲不振,奸佞当朝,特起兵十万,邀直隶总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共倡义举,共商国事,以还我朝清明盛世!”

太监的那细腔声于养心殿中回荡着,到最后每当其提及一位总督时,朝中诸臣的额间便是滴下一滴汗水来,这当口那些满臣才意识到,这天下八督俱是汉人,而且过半出自湘淮,这当口唐浩然邀八督“共倡义举”,如若八督响应,那大清国可就……

坐于龙椅上的光绪,听着“天下八督”那张脸变得更加苍白了,甚至就连同嘴唇亦是不住的轻颤着,后背亦被汗水浸透。而隔着一层黄纱帘慈禧的脸色,外人根本看不清,可这会纵是见惯了大世面的她,脸色亦是煞白全无一丝血色,那套着金甲的手指亦是不时微颤着。

如若“天下八督”响应,那大清国可就真个完了,至于什么各地驻防满城的八旗子弟,慈禧更是深知他们是什么货色,康熙爷那会就靠不上的东西,这会自然也就指往不上了。还有咸丰爷那会靠不住的绿营兵,也就是充个数。大清国可堪一战的防军可都是各地总督把持的。

想到这一点,慈禧反倒是后悔起来,为何这些年对汉臣让步如此,搁老祖宗那会,这“天下八督”至少之半具有旗人所掌,那像现如今……这大清国的八个地方总督,可都是汉臣,若是这些个汉臣与朝廷离了心,这大清国如何是好?

就在慈禧惶恐不安的想着“天下八督”谋逆的当口,盯着殿中汉臣的她心底突然“咯噔”一声,顿时意识到唐浩然这通电为何冠冕堂皇的提到了“天下八督”。

这分明就是离间之计!

是想离间朝廷与汉臣之间的信任,那一丝信任正是大清国赖以生存的根本,若是这天下八督皆不信朝廷,这大清国的日子可就到头了……

“太后,皇上,奴才请诛唐逆九族以为效典……”

就在慈禧意识到这是个离间计,正欲开口说话时,一个话声却传到她的耳中,是闫崇年!

是那个该死的狗奴才,若非其蛊惑皇上,又岂会有今天的乱子!

“来人,给我把这个妖言惑众,煽动满汉臣工离心的狗奴才拖出去砍了!”

恼怒旨意从帘后传出的时候,只惊的原本暗自为自己押对宝而兴奋不已经的闫崇年,顿时变得了哑巴,直到侍卫上殿时,他才反应过来,连忙叩头道。

“太后,奴才是忠臣啊!太后,奴才的忠心可表日明……”

惊恐的嘶叫声从闫崇年的嗓间发出时,他亦不断的用眼神向周围的臣工求助,可却没有得到任何响应,眼瞧着就要被拖出去时,他的心下却是一发狠,目光顿时阴冷起来。

“太后,祖训有之“汉臣不可用,汉臣不可信”,奴才请太后易督……”

闫崇年不住的叩头恳求的话声还未说完,非但奴才大臣们被吓到了,甚至就连同慈禧也被吓的从座上惊起,猛然大声斥道。

“把这狗奴才的嘴给哀家缝上,休得再让他胡言乱语,朝廷素无满汉畛域之心,岂有汉臣不可用之理,若有此理又焉有今日天下八督皆用汉臣之实!”

生怕闫崇年的胡言乱语把这时局搅乱的慈禧,在补救之余又急声说道。

“闫氏狗奴蛊惑人心,妖言惑众,实为乱逆之徒,其罪无可恕,传旨诛其九族!”

虽说是慈禧尽力补救,可闫崇年的话还是落到了所有满汉臣工的耳中,诸臣工齐喝着“太后英明”的同时,那脸色却是变幻不定,瞧着臣公的神情,心知得好好补救的慈禧又急忙补充道。

“天下八督皆为我大清股肱之臣,他日若不八督拼命相保,我大清国又岂有今日国势之盛!对八督朝廷焉有不信之理,唐氏起兵所邀八督不外离间朝中臣公,八督焉能不知?朝廷焉能不知?”

纵是精明如慈禧,这会除去好言安慰之外,也没有了别的法子,甚至她都能想象的得,今天这廷议传出之后,这天下八督又将如何去想,恐怕其心思之暧昧,远非外人所能料,甚至朝廷短期内能不能调动这八督都尚是一说,而且纵是八督抗命,朝廷亦只能好言安抚,若是当时弹劾他唐浩然时,朝廷好言安抚,又岂会有今日?

可归根到底,还是他唐浩然不是忠臣,若是唐浩然如其它大臣一般,受点委曲又有何妨?

这唐浩然着实可恨至极!

若是说杭州逆乱不过只是指出“满汉畛域”,号召逐满,那么今天唐浩然却是在离间地方,纵是八督有股肱之心,恐怕也会犹豫一二。

心下暗恼着,慈禧看到惶恐不安的醇王等人。再看着那些沉默不语的汉臣,慈禧的心下不禁长叹了口气,若是说先前,还能就旅顺失守追究李鸿章的责任,迫使其从速派兵击退唐逆,那么现在非但不能下旨申斥,反倒要好言安慰,非但要安慰李鸿章,即便是其它七位总督亦需要加以宽慰,康熙爷那会不过出了一个王辅臣,而现在呢?如若八位总督中有一两位如唐浩然般起兵,这大清国……

“汉臣可用,但不可尽用!”

这会慈禧不禁想到了恭王当年的话,自打平定发乱起,这天下八督便尽为汉臣所把持,后来恭王虽有意收笼地方权力,可……想到这些年对汉臣的任用,慈禧的心思略微一沉,这大清国的天下,还是得用旗人,至于汉臣……不可尽用!

“诸位臣工,这天下虽是大清国的天下,可大清国却未有满汉畛域之心,若当真有满汉畛域之心,又岂会有天下八督皆为汉臣之实?这朝堂中虽有满席汉列,可归到底,满臣也好,汉臣也罢,都是大清国的臣子,自祖宗打下这片江山,若是无汉臣相助,又岂有我大清享近三百年国运?”

言语补救着闫崇年一言挑起的“满汉之别”时,慈禧又把话丢给了皇上。

“皇上,这些年,这朝政国局全赖汉臣们的扶持,尤其是在地方,若无地方疆臣维持,又岂会有我大清国得享今日,皇上这汉臣,若不可信,不可用,谁人可信?谁人可用?如何赏赐,你看着办吧!”

(弱弱的求一下定阅和,无论您看的是不是正版!)

第175章督难安(求月票!)

天津,北洋衙门高大的辕门外卫兵荷枪而立,此时的北洋衙门内只显得诡异非常,进出其间的官佐、吏员、幕僚无一人敢喘口粗气,所有人无不是偶尔把视线投向大签押房,就在几个钟头前,这北洋大臣衙门便似乱了套一般。

唐浩然反了!

不对,是唐浩然起兵清君侧。

大签押堂内,李鸿章心脏激烈地跳著,如同阵前的战鼓,轰隆轰隆的闷雷在耳朵深处鸣响回荡;体内彷佛有火焰的伏流窜动,将身体里每一滴水分蒸发。难以遏抑地,早在几十年前便淡去的脾气这会却是在他的心头涌动着。

“……吾本乃驻朝统监,今见朝纲不振,奸佞当朝,特起兵十万,邀直隶总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共倡义举,共商国事,以还我朝清明盛世!”

蓦然,那股火却是随着通电上的内容,再次猛然涌了起来,以至于李鸿章真猛然睁大双目,任谁都知道,大人这是真个怒了。

“汉城那边有电报吗?”

手中握著茶杯,李鸿章那双不怒自威的眼眸里隐隐有一抹忧色,显得有些苍老的满是皱纹的脸庞却抑制着一丝怒容。静默里,眼中彷佛有言语流∶

“怎么还没来电报吗?”

他并没有这么问,而是等待着幕员的回答。

“回中堂大人,至今未有一电!”

听到这句话后,李鸿章用尽力气,从齿缝间挤出一句话∶

“将朝鲜银行、北洋公司在直隶、山东一带的银行、商号全都查办了,所有人等一率捕入狱……”

不过才一开口,那心中的的怒火再一次燎原野火般升起,虽是无法压抑,但多年宦海浮沉的他,却深知此理更需要冷静。不能这么办,他唐浩然既然走到了这一步,就不会没想到这一点,查办银行、商行,却是下策,且不说租界中的银行商行不能查封,便就是山东等地的银行亦不能查办,不能牵连他人,唐浩然所做的,只能由唐浩然承担。

当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李鸿章现在还不想把路全都走死。

“大人,电报,电报……汉城的电报!”

就在这时,大签押房外传来的话声只让李鸿章的心头一清,连忙急步站起身来,全是一副急不可待的模样,此时,对于他来说,他最想的便是唐浩然的解释。接过电报,不过只是略扫视一眼,李鸿章便再出无法的近几年控制自己的怒火了。

“哗”地一声,几滴冷茶飞溅,众幕僚无不是抬眼望去,那张原本平静的脸上,此刻竟铁青如花岗岩,眼中怒气迸放如刀光森寒,摔在地上的茶杯碎作瓷片。

“唐子然,你竟然如些坑辱老夫!”

心中忿然呐喊。突然的一阵怒火让李鸿章那里还能控制得了自己的怒容;没有会怀疑,如若此时,唐浩然在他面前,李鸿章一定会将其斩首。

中堂大人的恼怒,只让周馥也不禁讶然。这么多年来,他可从未来见中堂大人如此恼怒过。

“大人,怎么了?”

在众人的疑惑中,周馥从中堂大人的手中接过电报一看,那张脸膛上顿时便没了血色,甚至就连同唇角亦是不时轻颤。

“兰溪先生,这是……”

张佩纶瞧见周馥的神色异常,连忙开口询了一声,待他接过电报,那脸色亦是猛然一变,就连同那视线又渐朦胧,但还真强聚起即将涣散的神智看着电报上的内容∶

“中堂大人钧鉴:浩然蒙中堂大人之信赖,统监朝鲜近两载,两年来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之懈怠,以百计之心巩固藩蓠,若无浩然即无朝鲜今日之平静,然朝中臣工,尤以旗奴为主子分忧,言浩然心怀反意,朝廷拒纳浩然之辩书,由此可见当今朝中实为奸佞当朝,浩然虽身在处藩,然亦心忧国朝,其间苦楚请大人体谅,今日起兵,所为无外“清君侧”,今日朝廷可言汉臣之浩然,他日亦可言之中堂,言之诸大人,浩然断然起兵,所争者实为我汉臣之将来,之生计,今日浩然起兵,所求者,只为清君侧、肃奸佞,如若朝廷能恍然醒悟,体谅浩然之忠,肃清朝中奸佞,自今之后,国家诸事皆由中堂大人与地方总督议处,浩然自当还兵,朝鲜之兵绝不入关内半步,如若不然,浩然唯一以朝鲜十万雄兵,兵逼京城,以清君侧……”

待看完这电报后,张佩纶惨然一笑,看着恼怒的中堂大人惨笑道∶

“笔者……杀人……不用……刀啊!”

话未说完,一口唇血已自唇边涌出。断续的话语中带着令人切齿的淡然。过去只道唐浩然谋事只重结果,可今日一看,其完全是不择手段,便就是这份电报,如若传至朝廷,中堂大人怕都脱不得干系。

笔者,杀人不用刀,这是文章的最高境界!

当年李鸿章用曾笔刀文章杀人,而现在唐浩然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