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的朝阳-第2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俄国人可以把问题商业化,自己是不是也能商业化呢?”

房间内静悄悄的,唐浩然的眉头紧蹙着,吸了口雪茄,又吐出烟,任由烟雾于面前弥漫着,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商业化,商业化……

俄国人想要合办铁路,是想染指东北?当然,俄国人肯定有这方面的野心和想法。毕竟这条铁路在战略上于俄国的意义,甚至大于中国,也正因为明白这一点,唐浩然才会修建这条铁路,从而避免俄国染指路权。

可即便是如此,也未能阻挡俄国人“合办”的想法,甚至他们随时准备投资5000万金卢布,用于购买铁路49%的股份,由此可见其“决心”,现在吞并了日本,势头正是强劲时的俄国,自然不可能接受自己的拒绝,如果直接拒绝的话,往轻了会引起外交危机,往重了说……那结果就是谁都无法保证的。

如果只是外交危机还好处理,但如果引发战争的话——沉吟着,唐浩然的眉头一皱,在唇边喃喃着,

“合办铁路是不是能,绝不能让他们插手铁路的筑建,请神容易送神难……”

想另一个时空中,沙俄与苏俄,假借着“合办”甚至“合作”的名义,对这条铁路的控制,唐浩然又怎么可能会接受所谓的“合办”。

“商业化,看样子只有这个办法了,先退一步,给你一条轨道用!”

于心底思索着,唐浩然自然想到了后世的“三轨铁路”,紧贴着俄式的宽轨中加一条钢轨,以开通准轨列车,这样的话,无论是准轨列车,亦或是俄轨列车都能与这条铁路上行驶。

“互惠互利,我这边给你加一条钢轨,你们在那边,也得给我加一条钢轨!然后大家互相收过境费,等到了将来……”

将来打过去的时候,也方便一些,火车可以直接开到海参崴,至于自己这边,反正沿铁路建移民点是原定的计划,无非再给铁路两侧的壮丁团加派一个任务——折轨的任务,甚至可以提前把工具下发到各个移民占,到时候一但命令下达,数以十万计的壮丁就会在警察的指挥下,迅速完成第三条钢轨车轨的折除,同时直接装上火车运走。

想到这,唐浩然的唇角一扬。

“无非就是一夜换轨罢了!”

第126章面对现实(下)第一更,求月票

一夜换轨!

这并不是没有先例,在另一个时空中,“中蒙苏国际联运铁路”最初即是俄国宽轨,在中苏关系吃紧后,随着中央的一声令下,在数万驻军和沿线民兵的努力下,一夜之间便将窄轨从集宁延展至二连浩特。

实际上,在历史上这样的先例太多。只要投入足够的人力,换轨、折轨,是再简单不过的任务,甚至可能只需要几个小时,近一千五百公里的铁路,就能从宽准并用,变成仅供中国一方使用的准轨。

当然,完成这一工作这一前提就是沿线安置的移民点,能够按计划完成安置,其壮丁团能够完成组织。对此,自然不需要怀疑,毕竟东北的移民是由政府主导的,未来几年,完全可以将吉林以及黑龙江作为移民的重点省,而沿线地区自然是重点中的重点。

“……还有一个办法,在折轨回收的同时,可以把轨木一端截短,如此一来,即可避免俄人于旧枕上铺设新轨,当然,我想在那里,铁路恐怕已经被破坏了,但这也不失一个办法……”

看着大帅,詹天佑能够体会大帅在询问自己,“三轨铁路”如何避免为俄人所用的无奈,现在俄国人势头正劲,在远东除去英国之外,谁人能够阻挡俄人之势?适当的让步,绝不是软弱可欺。

“另外还可以满洲里以及绥芬河两地借助地形,避免借隧道或深挖取直,而是将道轨铺设成弯道展线,一来可以让火车减速,二来,也可以利用铁道左右高地,歼敌于国门之外,再就是沿线的隧道,亦可于隧道中修建工事……”

作为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自然更多的是从专业的角度去分析铁路的筑建,实际上在欧洲这种于边界线中,刻意选择地形,降低车速,让列车通过精心选择的设垒地域,都是再普遍不过的事情。

“我们可以这么做,俄国人是不是也能这么做?”

盯着詹天佑,唐浩然反问一声。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但在肯定之余,却还有惊喜。

“如果我们攻入俄国境内,除非俄国人彻底毁掉铁路,否则并不影响我们改变其铁路轨距,毕竟,我们用的是准轨比俄式宽轨窄了85毫米,虽说废点事儿,可只要投入足够的人力,就没有任何问题。”

点点头,沉思片刻,唐浩然朝着窗外的夜色看了一眼,而后像是问人又像是问已似的说道。

“这样的让步,是不是很软弱?”

“让步?”

反问一声,詹天佑反问道。

“这怎么是让步呢?然帅,如果俄国人同意您的方案,吉黑两省可以获得新的出海口,我们通过海参崴转口物资,无需支付关税,甚至就连同运费,都是以双方商定价格,皆不得高于对方本国运费10%,如果这是软弱的话,那么什么是强硬呢?再则,横线铁路不能连接出海口,原本就是一个遗憾,现在反倒可以弥补这个遗憾,”

最重要的是,可以避免战争的爆发,至少可以令俄国人暂时满足于这种“商业运营”,为东北,为自己争取时间,

“可,说的再好听,也没办法掩饰让步的现实,眷诚,这件事,就由铁路公司去同俄国人谈,全办铁路是原则问题,不能让步,商业运营是基调,只要在这个框架内,都可以去谈,至于其它……”

话声稍顿,唐浩然闭上了眼睛,在过去的几天中,毛瑟手枪的出现,导致他的脑海中,总会不断的感觉到一丝“历史诡异”,甚至生出了其不可逆转的错觉,纷乱的思绪总是不断的在脑海中碰撞着。

对甲午的警惕,随着这一年的即将度过,又变成了,对日本变成俄国,中日变成中俄忧虑。更为关键的是,相比于日本,俄国,这可是有着蒸汽压路机之称的传统列强,甚至这台压路机完全是凭借着蛮力,将刚长出一些肌肉的日本碾压成历史。

面对这样的列强,同样刚长出些许肌肉,力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逊于日本的东北,又当如何?如果俄国入侵,自然是没有任何余地全力抵挡,但在实力不济时,是否应该全力避免战争,从而赢得准备的时间?

在另一个时空中,三国干涉还辽时,如果日本选择抗争的话,又岂会有其所谓的“十年之后君再来”,时间,现在东北需要的时间,而不是一味的强硬,只要原则上的问题不让步,适当的让步,不是不能接受的。

“就效仿勾贱卧薪偿胆之志吧,十年……”

话声沉着,站在窗边的唐浩然,将视线投向东方。

“眷诚,十年后,我们一定能会把国旗插到的海参崴,你相信吗?”

别人是否相信,并不重要,但是唐浩然却相信,他相信十年之后,自己一定能够击败俄国,一定能够重新收复故土。

海参崴、库叶岛,被满清割让的中国故土,都将在自己的手中被收复,甚至还有大海对面的日本。未来日本也将会作为中国的行省,如朝鲜一般,在时机合适时并入中国。

几日后,大连。

随着第一场冬雪的降临,大连这座城市在一夜之间被染成了白色,街道两侧的树木上更是落着一层厚厚的积雪,而那冬青绿篱更是于雪中变成了一条雪墙。在领馆街的各国领事馆前,执勤的警察尽管大衣上落着雪,可是却仍然忠诚的立于自己的岗位上,派出警察保护领事馆,这是东北的特色,至于他们是否愿意,都无权拒绝。

偶尔的,这些警察会将视线投向领事馆的院内,隔着铁栏能够看到领馆内的仆役正在为圣诞节作着准备,对于这些洋人来说,这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目。去年美国领事馆用彩灯装饰了整个领馆,成为当夜领馆街的中心和第二天的新闻之后,今年各个领馆似乎都准备争一口气,以至于无不是憋着一口气,将领馆打扮的更有圣诞氛围。

在俄罗斯驻大连领事馆中,佣人们在官员夫人们的指挥下忙碌着,以争取赢得今年的圣诞装饰比赛,无疑没有什么比产自东北的彩灯更适合点缀圣诞的气氛。

当夫人们为圣诞忙碌着时候,在领事的办公室中,米哈诺维奇这位驻大连总领事,正在端详着悬挂于曾办公室内的沙皇米哈伊尔二世的画像,一个月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去世,乔治大公继承了皇位,直到今天,从欧洲运来的沙皇画像才送抵大连,急忙在第一时间将其挂上,毕竟这面墙已经空置了一个月。

“似乎左边歪了一点,你觉得的呢?”

端祥着画像的米哈诺维奇走到画像边,轻轻的调整了一下,画像上的米哈伊尔二世,穿着军装目光坚毅。

“哎,真是一个可怜的人啊!”

他之所以会这般感慨,完全是因这位二世陛下,之所以能够登上沙皇的宝座,是因为两位哥哥的去世,才使得“全俄皇帝和专制君主,兼波兰国王、芬兰大公等等”皇冠落在他的头上,哦对了,现在还这个皇冠上还多了一个“日本天皇”的称号,这是用两位皇子和十余万军人的血嫡造的。

“同样,也是全世界最幸运的人!”

说话的是新组建的中俄铁路联运公司的总经理古达契夫,随着历时42天的谈判结束,中俄双方总算是就铁路联运问题,达成了一致,甚至有俄国报纸宣称,这是“献给米哈伊尔二世沙皇”的礼物,但只有作为总经理古达契夫才知道,所谓的联运公司,不过只是一家协商机构,对铁路的使用完全没有任何权力。但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至少中国人作出了让步。在谈判期间,当沙皇去世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一切就已经成为了定局,在圣彼得堡无意通过施加军事压力的情况下,谈判只能依据中国人的意愿进行。

他之所以会称其是幸运的人,正是因为他越过了几个哥哥,成为了俄罗斯帝国的沙皇,而俄罗斯从未像今天这么强大。

“也许有一天,我们的沙皇陛下,还会再为自己加上一顶“中国皇帝”的称号,您觉得的,领事先生!”

在古达契夫提出这个问题后,一切都寂寥无声。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似乎一直看着画像的米哈诺维奇才开口说道。

“我只能说,也许会有那么一天,但是,不要忘记,相比于中国,我们的沙皇陛下,似乎更关注尼古拉总督区!”

提及此米哈诺维奇的目光却是越发的深沉了起来。也许是因为两位兄长被日本刺杀,使得米哈伊尔二世陛下,对日本充满了敌意,很多谣言都在宣称很有可能加强对尼古拉总督区的统治,这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毕竟现在那里刚刚趋于稳定。

“嗯,我想,这些与我无关,现在我所关心的是……”

话声稍稍一顿,古达契夫神情严肃的说道。

“东北正在修建通往蒙古的铁路,我想,也许相比于那些岛屿上的黄猴子的死活,这才是更应该引起关注的!”

第127章铁路工地(求月票)

月光照得山沟如同白昼。地上铺了一层薄薄的霜,枯草随风起伏。尽管冬天里要人命的白毛雪还没有降下来,但此时的草原上已经被冬雪所覆盖,这天气却迅速冷了下来,零下十几,甚至二十几度的天气,更是已经习以为常。

草地中修建的简易公路边,一排简易马棚。穿着一身厚皮袄的赵得亮,手塞在裤兜里,站在洋马车边缩着头,瞧着对面一排排低矮的地窝子,在他的腰间,隐约可以看到两个转轮枪的枪柄,他头上戴着的狗皮帽的帽沿的阴影遮住了他的眼睛,可那双眼却盯着那一排排地窝子边的木屋,木屋内的灯光透到窗外,那是工程指挥所,同样也将来的站台,这正是沈库铁路公司的精明之处,将工程施工料场与车站结合在一起,从而降低工程成本。

实际上,沈库铁路作为中国第一条商办铁路,从一开始,其建筑就可谓是“斤斤计较”,为了省钱,铁路采用的是窄轨铁路,当然,这窄轨铁路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将来最终还是要改为准轨铁路,但现在也就只有“因陋就简”了,甚至除去采用米轨轨距之外,其采用每码9公斤的轻轨铺设,这是一种用于矿区、林区的轻便铁路轨道,其运力自然远不及采用38公斤轨的准轨铁路。

9公斤轻轨再加上沙土地基,甚至就连同枕木也是较为松软的松木,总之,为了降低成本,铁路公司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当然,虽说其采用的一米窄轨,可并不妨碍其将路基修成准轨路基,甚至就连同路桥也是按照标准路桥制定,这是其与东北铁路公司达成的协议——保证将来铁路可以随时改建为准轨铁路。

不过这一系列的简化,在降低筑路成本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相应的结果——铁路筑建工程极为迅速,不过只是开工三个月,便完成了近两百公里的路基筑建,甚至就连同轨道都铺出了几十公里来。更为惊讶沈阳至少新民之间的铁路,甚至已经投入营运。

尽管外界对这条简易铁路评价不一,可是并不妨碍这条铁路一点点的往大草原上延伸,最终那轰鸣的蒸气机车将会给草原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这条铁路将会使得东三省能够直接把手伸进蒙古,伸进这片之前未曾真正触及之地。

亮着灯的工程指挥部内,在徐铁珊身边拥挤着几十位工地上的主要负责人。他们在争论,在叹气,在沉思,在计算……劳动力、材料、计划、生产等等字眼,最终都是围着“防寒”这两个字在转。

“防寒”这凉冰冰的字眼,徐铁珊的心头,只让他整个的眉头皱成了一团儿,这天气是越来越冷了,好不容易把筑路的款子筹够了一半儿,现在到好,这草原上的天气却变了。虽说对于铁路他是个外行,可是他却知道严寒会给露天作业的筑路工人,带来多大的祸害!不解决防寒的问题,一切都是白搭。

想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并不难,无非就是两个办法,一个是给工人发大衣,这个已经发下了,还是正宗的绵羊皮大衣,挡风不说,还暖和,虽说沉重的大衣,使得工人们干起活来不够灵活,但总比冻死人要好,冻死人公司可是要赔钱的。还有一个就是取暖,可取暖的燃料从那来?这才是真正的问题,因为铁路刚修过新民,从新民至彰武上百里间只是筑了路基,这意味着,如果在运煤的话,就要用马车运,这样的运输成本太高。至于砍柴?那更是连想都不想要,在草地上,最缺的就是的木头,甚至按照总督府的要求,沿途森林不得任意砍伐,非得获得许可证方才可以砍伐,至于河滩湿地森林,更是禁止砍伐。

他看了看怀表,已经两点钟了,可是会议的主持人——被大家称作总指挥的人,还在工棚里用他那带着广东口音的声音讲着话。

两点二十五分,房间里传出咳嗽声、哈欠声、板凳的响声和杂乱的说话声。人们从工棚里陆陆续续走出来。这些年岁不等,却都极为年青的青年们,无不让工地日夜紧张的生活煎熬得脸色黄瘦。有的声音沙哑,有的眼里布满血丝,有的心事重重,有的眉头拧起……大伙一出房间,都不约而同的望了望天空,又用脚蹭地上的冰实的积雪,仿佛希望这地上的雪只是月光造成的错觉。可是那冻实的冰雪,却在提醒着他们一个事实——天气越来越冷了。

最后,总指挥走出来,同样是一个非常年青的青年。

张自立是个身材瘦削的青年,在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徐铁珊甚至产生一种错觉,他会不会被草原上的风吹走,可随后,他却发现自己错的多么离谱,这个他在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