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的朝阳-第3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国运相赌之!

“老师,根据我们目前掌柜的情报分析,最迟明年五月份,俄国就会开始修建贝加尔湖路段的铁路,届时,那将整个西伯利亚铁路最后一段铁路!”

也是最复杂的一段铁路!

唐浩然并没有说,而只是在心里默默的想着,贝加尔湖一带是整个西伯利亚铁路中最困难的一段铁路,那一段贝加尔湖沿岸的地势十分险要,几乎到处都是坚硬的岩石,建设者们不得不把绝大部分铁路铺设在隧道中,或是铺设在人工托架上;根据铁路工程师们的分析,这一段铁路,俄国人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方才有可能完全,甚至可能需要三至四年的时间。

参照另一个时空的历史,唐浩然知道铁路工程人员的分析是极有道理的,实际上,这也是日本人选择在1904年开战的原因所在——根据其计划西伯利亚铁路将在1905年完工。

但是日本的情报人员显然忽视了一点——在战争期间,俄国人为了建设铁路直通车,曾在环贝加尔湖铁路建设竣工前,采用贝加尔湖铁路轮渡的方式来连接贝加尔湖两岸。寒冷的冬天到来之后,俄国人更是将铁轨被直接铺设在了贝加尔湖的冰面上,从而为战争的进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实际上,在战争爆发几个月后,当被折散的铁路轮渡于贝加尔湖边重新组装,当从欧俄折去的铁轨于河畔边铺通的时候,铁路也就连通了。

在铁路连通的那天起,俄国人便一点点的夺回了陆上战场的优势,如果不是因为一系列的国内外的问题,加之外部环境的影响,俄国人很有可能会是那场战争的赢家。

现在,自己是继续等待,还是……

只剩下不到一千五百公里了!

一千五百公里!

这是西伯利亚铁路尚未完工的部分,按照正常的施工进展,俄国人极有可能在未来一年至一年半内完工,到那时,也就只剩下环贝加尔湖段未能完工,然后俄国人会一如历史上一般,用铁路轮渡以及冬季的厚冰去连通那条铁路,从而令西伯利亚铁路充当战争的大动脉。

这无疑是不符合自己利益的,更准确的来说,是不符合未来的战争需求的,因为自己希望在这场战争中获得更多的、更为丰厚的回报,而这就意味着,绝不能让西伯利亚铁路发挥其作用,否则其结果对于东北无疑将是灾难性的。

在没有输掉最后一点希望时,俄国人绝不会做出实质性的让步!至于铁路,对于俄国人而言,无疑就是希望,绝不能让俄国人的看到希望,那怕只是一线希望!

“老师,一但铁路完工的话,我们将失去最后的优势!”

又一次,李幕臣重复着他的态度,同时加重了他的语气,作为情报主官的他知道,现在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了,不能再拖下去了。

是啊!

不能再拖下去了!

从办公桌上的雪茄烟盒中取出一根雪茄烟,点着雪茄烟后,管明棠又一次拿起了那份报告。

这是一切计划的前奏,也是整个计划发动的前提,可以说,这个计划直接关系到此后一系列的计划。

如果自己点头同意这个计划的话,那么无疑就是通过了对俄国的宣战!现在宣战,会不会太早了点?毕竟,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

如果现在暂时中止这个计划呢?

继续拖下去,那么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

慢慢地从眼前推开那份报告,缓慢地从桌前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步。唐浩然站在窗边,注视着绿树成荫的府邸街,透过那树荫唐浩然感觉自己可以看到,在街心的花园中,妇人们正带着孩子在公园里游玩着,尽管那街心公园并不大,但却是夫人们的一个交际场合,同样也是孩子们游玩之处。

也许,现在自己的孩子们也在那里正玩闹着。

我会给你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这是作为父亲给儿女们做出的诺言,同样也是唐浩然给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诺言,而现在,是时候兑现这个诺言了!

十年!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自己准备了十年!

十年寒窗苦,谁人可知?

十年来,超过三千万东北以及朝鲜农民看似美好的生活着,但事实却有如农奴一般,在过去的十年间,东北的粮食价格非但没有上涨,反而下跌了,现在甚至不仅关内的七成。

十年如一日的榨取,只为了支撑东北的工业化,军事化,现在,是时候“进京赶考”了,从数千万民众口腹中挤出的金钱换回的工厂、换回的兵舰,都是时候向世人展示其存在了,同样,也是时候给民众一个交待了,用一场胜利向他们证明,一切都是值得的。

当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自己需要一场战争去扭转内地民众对东北,尤其是对自己的印象,即便是对于并不好战的国人来说,他们同样会因为东北的胜利而欢呼,可以毫不犹豫的说,只要东北能够击败俄国,所有的,被满清和所谓的“精英们”强加在自己上的什么“乱臣贼子”之类的名头都会消弥于无形,届时舆论将会完全倒向东北,倒向自己,而携对俄大胜余威的东北军,又有谁能抵挡?至于那所谓的“八督”也会终成为昨日黄花,无论他们是愿意,对于他们而言,届时只有一个选择,要么顺应潮流,要么为潮流所吞噬,至于还心存着一线希望的满清……谁又会在乎他们呢?

“你应该知道,现在,我们还没有准备好一切!”

转过身后,唐浩然看着李幕臣,他是自己的学生,同样也是东北的情报负责人,连续抽了几口雪茄,然后定到桌前,头向文件卷宗点了一下,问道:

“喏,如果现在动手的话,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少?”

尽管现在还没有完成准备,但是,现在已经不能再拖下去了。

“老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如果您同意的话,局里将会在三个月后动手,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届时其将会成为历史!”

迎着老师的注视,李幕臣认真的回答道。

“局里准备怎么办?会不会牵涉到我们?”

唐浩然更关心的问题恐怕还是会不不会牵涉到自己,这件事必须要绝对保密,绝不能让世人发现,这件事与中国,与自己有关。

“完全可靠,绝不会与我们有任何关系,对于外界而言,这是别人的事情,可能会是俄国人,但绝不会有人会怀疑到我们的身上,毕竟,至少在我们卷入之前,在世人的眼中,这一切都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毕竟我们是因为事件卷入其中,人们关注的是我们被迫卷入其中,而不是为卷入其中创造事件,毕竟……”

在过去的一年之中,为了取信于俄国,东北海军甚至放弃军备上的扩充,当然相应的作为回报,俄国也同意放缓对太平洋舰队的扩充,换话来说,东北一直对和平充满了渴望,自然不可能卷入其中。

“我明白了!”

又一把报告拉到面前,唐浩然再次浏览了一遍,然后他抬起头看着李幕臣说道:

“好吧!如果我同意这个方案的话,那么,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我们是不可能动手的!”

说完这句话之后,唐浩然在办公室走了很久,然后站到李幕臣的面前,审视地看了看他的面孔,然后反问道。

“假如说,我们不能同英国签署同盟条件的话,那么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谈,我们将不得不考虑其它的问题,”

唐浩然朝着南方看了一眼。

“比如说关内的问题,关内会不会为俄国人所诱,还有就是美国人,美国人是否有可能卷入战争,趁机夺占夏威夷呢?”

这才是唐浩然真正担心的地方,与英国的同盟条约,将是一道保险,一道把这一切风险都阻挡在门外的保险。

“我不认为有这种可能,至少在我们失败之前!即便是没有同盟条约,美国人也不会对我们动手!毕竟,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结果是我们和俄国人在太平洋上拼个两败俱伤!至于关内,他们还没有那个敢于卖国的勇气!”

“嗯!”

点点头,唐浩然说道。

“也许吧,但是我们不能将一切放在这样的希望之上,所以,我们需要同英国达成协议,需要英国的外交背书!”

皱了皱眉,唐浩然看着桌上的那份文件。

“……把文件给我留下……想一想!怎么能做更完美一些……现在可以开始了,照您们的计划的去做吧。至于英国这边……”

现在英国那边才是最重要的国家,毕竟自己还离不开英国的支持。

“嗯,我想很快,我会同英国公使见上一面!”

第176章交谈(年初二,求月票)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汽车开始成为东北最时髦的交通工具,而那在阳光下有如镜面一般能映着人影的车身漆面,每每停于路边的时候更是为人所瞩目,可以说,对于许多人而言,汽车总是一种新鲜物。

别说是对于普通人,就是对于作为世界第一强国驻华公使的萨道义,对于汽车同样充满了好奇心,准确的来说,是对于东方牌汽车,在京城的公使团中,总有着这样那样的说法,但毫无疑问的一点是,东方牌小汽车的乘坐感受是极为舒服的。

对此萨道义从未曾怀疑过,尽管并不是第一次坐上东方汽车,但每当坐在那软软的坐椅上的时候,他总感觉极为舒服,这是一种与坐马车截然不同的享受,

“也许,我也应该定上一辆!”

心里这么寻思着,萨道义心下倒是动起了这样的念头来,似乎法国公使馆就定购了一辆东方汽车,也许英国公使馆也应该买上一辆。

想到这汽车是东北制造的机器,萨道义先是一愣,然后满面尽是诧异之色,似乎在先前的片刻,他又一次习惯性的忽视了这个帝国,尤其是东北这个地区在过去几年间的锐变居然如此之大,以至于很难让人相信,这里会是亚洲!

黑色的东方牌汽车在街道上行驶着,坐在汽车上的萨道义总会不时的把视线投向车外,投向车外的这座城市,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城市依然显得极是繁华,不过只是短短八年,即便是繁华如上海,亦未见得能与这座城市相比。

从四年前出任驻华公使,萨道义便一直关注着东北,即使是在直隶等地为新政所改变的时候,他仍然关注着东北,在中国没有任何地方比东北更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在列车驶过沈阳往大连的一路上,一座座现代化的厂矿,向他展示着这一地区的所贮藏的力量。

在这个工业就是力量的时代,有什么比工厂更能展示其力量呢?

在萨道义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系列的数字,现在东北各个工业部门公司总数为18875家,在过去的四年间,东北的纺纱设备扩大了7倍,产能提高了13倍,但相比于纺织以及消费品制造业,东北重工业开发公司主导的的重工业发展却更为迅速,尤其是作为重工业标志的钢铁工业发展更是极为迅速。早在去年其鞍山钢铁公司的产量即已经突破60万吨,加之本溪的15万吨以及仁川的50万吨,东北的钢铁产量已经远远超过俄罗斯。

在钢铁工业的带动下,机械制造业等其它部门也迅速发展起来,而最为世人所瞩目的恐怕还铁路与海运业,包括朝鲜在内其铁路里程超过6874公里,且短短四年间,其海运力量增加了将近两倍,船只由770艘增加至1614艘,总吨位超过95万吨。

也许,另一个数字更能说明问题1899年,东北的税收21456万元,而其财政总收入则高达73756万元……

一系列的数字,无不在向世人展现着这里所拥有的力量,可以毫不客气的说,现在的东北已经完全符合伦敦的“大国”标准,当然,如果东北是一个大国的话。

但是,在亚洲,还有比他们更为强大的力量吗?

正是怀揣着这样的心思,在唐昭仪的陪同下萨道义来到了总督办公室,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来到这间宽大的办公室,实际上在过去几年间,他几乎每年都会来这里几次,当然每一次来这里的目的都是不同的,但更多的时候却是为了“友谊”。

身材瘦削的萨道义是一个典型的19世纪英国人,干尖的鼻子下蓄着一团胡须,时常快速转动的碣色眼睛中闪动着异样的神采,这位英国驻华公使可以说一个语言天才,他精通汉语、俄语以及法语,在过去的四年间,唐浩然不止一次的同其打过交道,甚至还曾欠下其些许人情,比如在去年东北地区单方的关税问题上,根据同英国达成的协议,从今年的1月1日起,东北将开征关税附加税,而这实际上已经为关税自主铺平了道路。

在关税谈判问题上,萨道义就曾站在东北的立场上,给予过自己支持,他支持的理由非常简单——东北是唯一不加征厘金的地区。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作为对俄强硬派的他希望通过增加东北的财力,令东北能够与俄国进一步对抗下去。

“你好,公使先生!”

在其走进办公室的时候,唐浩然迈着有力的步子,在距离还有数米时,便主冲着萨道义伸出了手,依如往日一般,他仍然穿着一身白色的海军军装,对于他的这种特殊的着装习惯,萨道义以及其它各国公使,早已经习以为常了。

“晚安,总督阁下!”

身着一身浅灰西服,系着黑色领结的萨道义,连忙再伸出右手来,与唐浩然握着。

“请坐,请坐!”

唐浩然笑容可掬地指了指沙发,亲自从茶几上的小铁盒里抽出一支雪茄来,请萨道义抽烟。萨道义并没有拒绝,实际上,他也是雪茄烟的爱好者,在英国的上层社会,有几个人不爱好雪茄烟,甚至这正是他喜欢同唐浩然打交道的原因,相比于李鸿章,眼前的这位极为年青的总督,在大多数时候,都会让他忘记对方是个中国人。

点着雪茄烟后,唐浩然转过脸对站在一旁唐昭仪说道:

“少川,今天我同萨公使的谈话,只是朋友间的谈话,你明白吗?”

“多谢总督阁下。”

萨道义脸上露出了外交官职业笑容,他当然知道这是这位总督的故做姿态,但这至少可以避免发生将来同唐绍仪打交道时,对方会拿今天的谈话做基调。

“您忙了一天,我又来打扰,实在对不起。”

“哪里,哪里。”

唐浩然自个儿抽起雪茄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呼,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了,我很高兴见到你。今晚我们是朋友之间的闲谈,用贵国的话来说,与朋友聊天是最好的休息。”

萨道义连忙笑着说:

“对,对,能与您随便聊天,这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

“公使先生出任驻华公使有四年了吧。”

吐出一口烟,唐浩然随口拉开了话匣子,就像是任何与老朋友见面的人一样,完全没有任何掩饰,可只有他自己才明白,所有的一切不过只是“忽悠”。

“整整四年了。”

萨道义眨了眨眼睛回忆。

“在过去的四年中,我亲自见证了贵国的变化,尤其是总督阁下您所主政下的东北,在过去的四年间所取得的进步,可以说是令人震惊的,在欧洲,甚至有人称这里的一切都像是奇迹一般,甚至在欧洲的大学中,已经有经济学家在形容东北的统制经济政策,看着这里所取得的成就,不禁令鄙人敬佩至极。”

这并不仅仅只是萨道义的恭维,实际上,透过那些德国经济顾问的论文,欧洲许多国家都对东北的“经济统制”充满了兴趣,当然他们更为惊讶的恐怕还是“经济统制”究竟是什么样的灵丹妙药,可以在短短数年间,令一个原始而又落后的地区迅速完成原始积累,达成其它国家需要用数十年之功方才能完成的工业化。

“好了,老朋友,我想,你我之间是不需要这种恭维的!”

摆了摆手,唐浩然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