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的朝阳-第3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轰!”

在那剧烈的爆炸中,随着一阵地动山摇,升腾至半空中的黑烟瞬间弥漫了山腰,那硝烟几乎将整个六号炮垒吞噬……

第209章牛刀小试(求月票!)

地动山摇!

尽管那地动山摇的剧烈爆炸将大山完全吞噬,数以百计的士兵在爆炸中瞬间气化于爆炸的灼焰之中,但战斗的号角并没有因此而停下,尽管那些由滑车投掷的顺着山坡丢下来的重型水雷威力极为惊人,每一枚水雷爆炸都会席卷方圆百米以内的生命,但却无法战胜军人们的意志,在不惜一切代的意志中,那看似威力强大的实则数量却相对有限的水雷,并未能阻挡六号炮垒的陷落,在六号炮垒陷落后不到六个小时后,五号炮垒也跟着陷落了,至于两座炮垒之间的那道以“树堡”为核心的防线,更在六号炮垒尚未沦落时,既然靠陷落。

在幕色再一次被朝阳的撕破时,在已经变成一片焦土的五号炮垒上,到处都是一片断垣残壁,那曾坚固非常的堡垒被炸成了一堆瓦砾,就连忙那重达数十吨的重炮也被炸飞至数十米外,数以千百具尸体散落在这片焦土上。此时,战斗已经结束了,在那断断垣残壁中,早已经成疲惫不堪的战士们或躺在那,或坐在那,而另一边数百名满面尘土的俄罗斯军人则神情紧张的看着这些敌人。

投降并不是可耻的,至少对于这些群士兵来说,他们已经尽力了,他们曾不惜一切的去阻挡中国人的进攻,但是最终他们的抵抗还是被瓦解了,但他们足以为之骄傲了,在他们的阵地前方,躺下了近一千五百名中国、军人。

“长官,我们赢了……”

焦土上那面弥漫的硝烟之中,一群战士发出一阵阵抽泣声,在他们的面前,一名肠子都被炸淌出来的军官躺在血泊中,血在他的身后淌出一条数十米的血路,这名军官在曾拖着断肠继续冲杀了数十米。即便是到死的时候,军官的双眼依然死死的盯着五号炮垒的山顶。现在,他那不甘的灵魂也许可以满足了,在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一面赤旗插在那里,在旗杆的旁边,疲惫不堪的旗手默默的吸着烟,他的眼睛朝着后方的俄军要塞投去。

在他们的正对面,还有更为坚固的堡垒,那些要塞堡垒与这孤零零的炮垒不同,那是更为坚固的大型要塞,那才是海参崴要塞真正的防线,至于现在,这刚刚攻下的炮垒,甚至是只是不值一提的“小试牛刀”。

五六号炮垒的占领,使得东北军获得了进攻海参崴要塞的良好跳板,得以在两山设立观察哨的同时,又撕破了海参崴的第一道防线,若是能再顺利的撕破第二道防线,那么整个海参崴就等于向他们敞开了大门,至于中间的那些独立的炮垒,根本就是不值一提堡垒。

铁丝网!

在五号炮垒与眼镜蛇堡之间,一片绵延的铁丝网散布冰原上成了阻挡东北军进攻最有力的武器,对于进攻部队而言,这些看似简陋的铁丝造成的威胁甚至大过机枪,对于俄军而言,机枪是罕见的,但是铁丝网却是极易布设的,而且是极为廉价的障碍。

相比于其它的人工障碍,铁丝网即便是遭遇爆炸,也几乎不会给他造成太多的影响,往往在一场炮击之后,战场上总是还残留着大量的铁丝网,即便是残存的铁丝网仍然会阻挡战士们的脚步,令他们成为敌人的靶子。

作为最早研究铁丝网障碍物应用的的军队,东北军对铁丝网障碍可谓是研究极深,毕竟这种廉价的障碍,于东北军看来是加强要塞防御最高效的障碍物,尤其是对于机枪数量众多的东北军而言,那些缓慢的于铁丝网中挣扎的敌军,根本就是再好不过的靶子。

也正是因为对铁丝网障碍的研究极深,使得他们非常清楚铁丝网会给进攻部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于是没有任何例外的老虎钳成了制式装备,既可以用来修补已方的铁丝网,又能用来剪断敌军的铁丝网,有了考虑钳至少他们不至于像南北战争时的士兵一般,途劳的用枪托或者军刀砍砸着铁丝网,同时作为靶子被敌军一个个的打翻在地。

即便如此,老虎钳也只是一种应急装备,作为铁丝网的运用者如何摧毁铁丝网,同样也是摆在东北军面前的迫切问题,最终军工部门给出了一种似乎极为简单的武器——爆破筒,也就是一款可单兵携带的轻型爆破器材。。实际上就是一根和玻璃酒瓶粗细差不多粗细的铁管,装填的是苦味酸与硝酸铵的混合炸药。爆破筒靠的就是爆轰进行破坏,此物对雷区和铁丝网及三角桩等构筑的障碍物效果奇佳,爆破筒简体的一端设有外螺纹,用于连接另一节爆破筒,储存时此端用一薄金属帽加以保护。简体的另一端设有内螺纹,用于旋接引信,也可以连接另外一节爆破筒。如此相连甚至可以连出一根十几米长的爆破筒,在战斗中将其塞进铁丝网中,既可以摧毁铁丝网,也可以引爆附近的地雷,从而形成一条长达十几米的通道。

尽管对于爆破筒的使用,可以说极为熟练,但面对那些复杂的铁丝网,爆破筒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尤其是其使用还需要派出工兵深入前沿,更为其使用带来了众多不便,为了解决战场上的铁丝网,现在前线的战士们总是能想到一些看起千奇百怪的方式。

战壕中,一门不知从什么地方,也许是从博物馆中,也许是从某座旧式军械库内翻出的一门前装火炮的炮管直指前方,而在炮尾炮手正瞧准着前方,而在那炮口处那足有一尺大小的钢钩,看起来是分外的醒目,而在那钢钩的尾部在炮口的下方,还有一个大木桶,木桶下盘着成盘的绳梯。

若是有人曾在捕鲸船上工作一定能够认得出,这几乎就是一门简易的铺鲸炮,当然,仅只是捕鲸炮原始而落后的简易版,可为什么要在战场用这种“铺鲸炮”,突然随着一声炮响,那钢钩朝着两百米外的目标飞去,它的尾部拖着粗重的绳索,在空中划过一道并不算规整的抛物线。

“我说一定行,一定行……”

面色黝黑的战士大声的言语着,他甚至还像是不服气的嚷喊道。

“如果是捕鲸炮的话,一定可以打的更远……”

在战士的嚷喊声中,那拖着绳索取的钢钩晃动地方向一直朝着铁丝网的方向飞去,最终落在战场上。就在那些堑壕中的俄国人百思不解的时候的,那钢钩被拖动了,快速拖动的钩子猛的挂上了铁丝网上。

这是要干什么?

在人们的诧异中,那门小炮继续炮击着,与此同时,在炮位后方的射击死角时,战士将绳索扣在马拉的炮车,而在战场上,还有十几辆炮车在等待着挂扣上那绳索,差不多忙了近半个小时后,终于所有的钢钩都挂到了俄军的铁丝网中。

在战壕中一直用望远镜观察着的军官。从腰间拿出信号枪对着天空扣动了扳机。伴着一声枪响,一条烟龙拖着白色的烟尾飞向了天空,

在距离俄军前沿的数百米的战壕后方,那些马挽炮车旁的辎重军官在看到升空的数信号弹后,立即冲着马车上的辎重兵大吼了一声。

“驾……”

辎重兵立即赶动着挽马,八匹挽马牵引的炮车拖着那绳索往前行走着,而那些被钢钩钩着的铁丝网随着挽马的拖曳,立即扭曲起来,一开始,一切都非常容易,在重挽马的拖曳下,那钢钩拖曳着铁丝网,如摧枯拉朽似的轻易解决了数道铁丝网,即便是那些桩木也被轻易燃易的拖了出来,可慢慢的随着拖曳的铁丝网越来越多,重挽马的动作变得缓慢而吃力起来。

一片公里宽的铁丝网在挽马的拖曳下变了形,俄国人几乎是瞠目结舌的看着铁丝网扭曲的堆成了一堆,就在他们惶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时候,突然,在战壕的后方先是传来几声炮响,然后空中传出了一阵怪异的声响听起来像是尖锐的风哨、其间还伴着类似猪叫的“呼、呼”声,随后那一堆扭曲的在地上堆积着的铁丝周围,便发生了一阵剧烈的爆炸。

在那连绵不绝的爆炸声中,整个世界好像都随着爆炸声晃动了起来,在剧烈的爆炸之后,那堆成一团已经很难再拖动的铁丝网被炸成数截,赶着挽马的辎重兵再次喝着马,赶着炮车奋力的朝前拖曳着身铁的铁丝网。

用望远镜观察着俄军前沿的军官,看着敌军前沿那堆铁丝网几乎已经消失之后,他的嘴角露出了浓浓的笑意。

“拖曳铁丝网的效果似乎还不过!不过就是不能针对大型工事,若是铁丝网再多几道的话,估计就很难拉动……”

用重挽马牵引的炮车拖动绳索,拖曳破坏敌军的铁丝网,这是刚刚研究出的一种手段,引比于利用爆破筒清除铁丝网,拖曳破坏铁丝网的成本低廉、而且效果似乎还更好——可以清除战场上的铁丝网。不过拖曳出的大堆铁丝网混在一起会越来越重,以至到最后马车无法拖动数以百吨的铁丝网,这时必须要用高爆榴弹摧毁那些铁丝网,最后再将炸断的铁丝网拖走,尽管多少还会有些遗留,但至少总比爆破筒清除的面积更大一起。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整个滨海就像是一个试验场一般,在检验着东北军十年建军的成就的同时,同样东北军也在这里试验着各种各样的战术,战争总会促成变革,比事军事战术上的变革,尤其是在轻机枪等武器投入使用之后,那些在后装枪时代刚刚发生变革战术,再一次发生了变化。

在夜幕的掩护中,一小队穿着白色伪装披风的战士,悄然无声的在战场上朝着一座孤立的炮垒处逼近,他们的动作极小,即便是俄军的哨兵仔细观察,也很难注意到雪地中的这些人。两个排的战士说这么悄无声息的从炮垒两侧迂回到炮垒附近,那一个个射孔在战士们的面前根本就等于不设防。

不过战士们并没有继续动作,他们没有朝门边逼进,而是于射孔处,躲避着,听着听着地炮垒里不时响起的俄国人的说话声,随着一声令下,所有的战士都戴上了防毒面具。

戴着防毒面具战士的小心翼翼的从腰间的硬铁盒中取出玻璃球,那是特种手榴弹,也就是所谓的毒气手榴弹,这是一种试验中的武器,虽说受限于环境,毒气无法大规模使用,但是并不妨碍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内使用毒气,在战士取出特种手榴弹手,便依在射口附近。等待着命令。

在带队的军官用手指倒数,隐在射口两侧的战士们,立即把手中的毒气手榴弹从射口处扔进了炮垒内。

“咔、咔……”

在这寂静的午夜,玻璃制摔碎的声音是如此的刺耳,那些在炮垒中的俄国官兵,甚至都还未曾反应过来,他们所身处的掩体,便被笼罩在一片白色的烟雾之中,嗅着空气中古怪的味道,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是什么……”

尽管他们并不知道这烟雾是什么,但心中对未知事物的恐惧,还是让他们发出尖叫声,不过那法叫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

在过去的试验中,他们曾不止一次的将装着氢氰酸的特种手榴弹投入类似的炮垒中,特种手榴弹的外壳摔碎后,其内部的氢氰酸会立即变成高浓度有毒气体,人员在其杀害范围中心只要2秒就会失去意识然后死亡,像这种半封闭空间最多只需要十几秒,里面的人就会被全部杀死。

就在炮垒内再也没有任何声响之后,门边的战士才打开那沉重的铁门,进入封闭的炮垒之中,在他们面前呈现出的却是一副惊悸的画面——炮垒内的所有人都死了,那一具具尸体至死时都脸上都带着惊恐万状的神情,在战士们被这惊悸的一幕给惊呆时,那名带队的军队却轻说道。

“通知上级,我们已经成功夺取炮垒,特种攻击效果很好……”

第210章好天气

几乎每一天,当许自立都会抬头看着那旗杆上的旗,每当看到那旗帜迎风飘荡的时候,他的眉头便会蹙成一团儿,嘴里更是嘟嚷着。

“真是的,什么时候才能不起风?”

风!

在寒冬腊月的滨海地区,风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西伯利亚吹来的寒风,亦是从海面上刮来的海风,一天二十四小时,几乎从未曾间断过。

似乎,在冬天里,大小不等的风,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气象条件。可有时候,这看似不起眼的风,却会影响到许多军事行动,至少对于东北军而言,这风,总会给新的军事行动带来一些影响。

比如对空艇部队的行动就会造成影响,风会影响投弹的精度,同样也会对体积庞大的飞艇造成影响,影响其稳定性,甚至可能会导致其硬质的铝合金骨架变形,总之,风会给飞艇带来这样那样的影响,也正因如此,除非迫不及待,否则空艇部队就绝不会于大风天气中出发。而现在,这风虽然不大,但就像会对飞艇造成影响似的,成为了行动最大的阻力!

“该死的,这风吹的……”

在心里这么嘀咕一声,许自立只能有些无奈的继续等待着。

在过去的一天天中,许自立,甚至东北军参谋部以及滨海地区集群司令部,无不是有如当年的周喻一般,在等待着天气的转变,只不过与周喻等东风不同,此时他们所等待的却是一个无风之日。

他们所需要的仅仅只是一个无风之时,仅此而已。

似乎他们的要求非常简单,但有时候往往最为简单的要求实际上却是最为困难的,就像现在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实际上却是任何人力都无法左右的。

相比于天气,也许战斗更容易的受到人力的控制,在5号以及6号炮垒被攻克之后,大规模的进攻战便开始了,与先前那种密集的炮击不同,在随后的几天中,战斗更多的是小型突击作战,一个个百人规模的大小不一的炮垒被不断的攻克,那些战斗大都发生在夜间,每一次都是相似的小型突击集群,他们由装备精良的精锐步兵组成,担任整个部队的突击前锋。他们以小战斗群为主,却配备着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武器——往往每个班都会配备一挺轻机枪,每一名战士都会携带滨江造手枪,总之这些突击队拥有这个时代最优秀的单兵武器。甚至就连同小型的60毫米迫击炮,也是他们的标准装备,作为进攻力量的前锋,小股的突击部队配备轻型火炮,机枪和自动武器,寻找敌人的薄弱地带并进行突破。突破后突击部队继续向前推进,目标包括敌军的火炮阵地,进攻路线上的敌军残余部队则可以交由后续部队清理。

正是得益于这种战术,使得他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扫清了十数公里的纵深内的俄军的数道以小型堡垒为核心防线,进而为进攻俄军的最后一道防线铺平了道路。

“2号炮垒沦落了……”

前方传来的消息,康德拉夫的脸上再没有了一丝笑容,在5、6号炮垒陷落后,战争就对俄国越来越不利——中国人在夜幕的掩护下,派出一支支精锐部队切断了炮垒的后方道路,将原本看似稳固的防线扯的稀碎,甚至,就连眼镜蛇堡与鹰堡之间的防线也出现了中国人身影。

“真是的,要塞在他们的面前,就像是纸片一样!”

要塞像纸糊的似的,一个月前,如果有人这么说,康德拉夫一定会嘲笑他的无知,但是现在一个个堡垒陷落的事实,却在提醒着他要塞的无用。

“你听说那个故事了吗?”

柯尔蒂斯看着师长说道。

“那一个?”

“就是那个我们的司令阁下打电话的故事……”

参谋长的话让康德拉夫一阵沉默,他怎么没听过这个故事,故事非常简单,就是史特塞尔打打电话询问前线某一座堡垒的情况,军官回答说“我们这里安全极了,中国佬都不知道死到什么地方去了,战士们就等干掉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