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的朝阳-第3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战争没有结束之前,谁也不知道战争会议什么样的方式继续演变下去。

对于东三省总督唐浩然而言,战争似乎一直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一直都按照着最初的计划进行。

总督府作战地图室是总督府内的军事机构,这里的军官大都是青年参谋军官,还有陆海军军校毕业的年轻人,相比于年长者这些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而且进入总督府作为侍从参谋,对于他们而言,这是某种程度上的犒赏,只有极少数最优秀的青年军官,以及陆海军校前几十名的优秀毕业生才有机会进入总统府成为总督本人的侍从参谋,这无疑将有益于他本人未来的晋。

在这些年轻的侍从参谋之中,蔡锷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另类,她并非是出身于东北陆军军官学校,甚至他并不是一名职业军官,在成为军官之前,他只是东北大学的一名助教,但是现在他却是总督府侍从参谋,是总部本人的侍从官,当然只是其中之一。

“随着计划的顺利展开,我军正在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对俄军形成包围,”

这当然不是什么围三阙一,实际上,这不过只是借助地理上的优势,用有限的兵力将俄国人层层包围起来,现在对于俄罗斯的远东军而言,他们唯一的生路,在北方,但是往北区却是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对于几千甚至几万军队而言,西伯利亚的森林,也许是一条生路,但是,对于近六十万远东集团军而言,那却是一条死路,那里除了茂密的原始森林,只有一些散落其中的人口几百人以致千余人的乡村或者小城市,也正因如此对于东北军而言,西伯利亚成为了一个包围圈,帮助他们对远东军,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包围圈。

现在蔡锷正在报告蒙古方面军司令官向参谋部提交的大规模破交作战计划,作为大学助教的他说话声音响亮,抑扬顿挫,说话内容又条理分明,详略有当,远远胜过其他人那种一成不变的沉闷节奏,这使得与会的众人有能量保持与瞌睡虫划清界限的状态。

“……为阻挡俄罗斯对远东地区的增援,我们计划在1000公里战线上组成三个主要破袭集团和若干破袭支队,对伊尔库茨克到叶卡捷琳娜堡之间的铁路线实施广泛的破坏,每个破袭集团由一个骑兵旅和一个预备骑兵旅组成,加强一个骑马工兵营和一个独立骑炮兵营,总兵力一万三千八百人,携带的补给以深入敌境200到300公里,彻底破坏10到20公里铁路线为考虑。破袭支队则以骑兵团以下单位编组而成,配合破袭集团实施小规模作战,主要用于突袭敌铁路线上的关键地段,如桥梁、隧道、车站等……5月20日到30日间将视情起全面进攻,估计一星期内可结束第一轮作战……”

被俄罗斯后防实施破袭作战,是整个计划的一部分,早在战前,东北及派出大量的间谍以及军官对西伯利亚铁路沿线附近进行了参谋旅行,对那一带的了解并不比俄国人差。

现在之所以提出派出军队孤军深入,俄罗斯腹地,完全是因为自伊尔库茨克到乌拉尔山以东,几乎没有从建制的俄罗斯军队,可以说,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他们的进攻,而对于他们而言,他们所需要的只是摧毁铁路,然后迅速撤退。其目的只是阻止俄罗斯对远东的增援。

认真地盯着地图板上的符号和箭头,频频点头,听完报告后,唐浩然简单地出指使:

“回电给蒙古集团们,同意他提出的作战计划,但作战起时间不得再有延误。”

一旁的青年参谋立即拟好电文,交给另一人到隔壁的电报室出去。

所谓的决策,其实也并非什么神秘复杂的东西,有时候只须在同意或否决两种意向之间选择其一便是了。

“我看可以考虑一下,敌后的特种作战,不要那么保守嘛,可以考虑派出突击队,深入敌后上千公里摧毁铁路桥,摧毁铁路。毕竟这是一个机会,难得的练兵的机会!”

在双城子要塞的破袭战中,突击队发挥的作用震惊了陆军,现在陆军方面已经组建了自己的突击队,在搜索连队的基础上抽调精英组建的突击队,不能仅仅在训练场上进行训练,他们还应该接受实战的考验。

唐浩然的建议自然没有任何人会反对,而对于他来说,之所以建立侍从参谋制度,除了让这些青年军官给与自己更多的专业角度的军事建议之外,更重要的是,向他们灌输一种理念,一种现代化的理念,进而通过影响这些青年军官,去影响整个东北军,甚至未来的中国军队,就像在过去,唐浩然不断地向他们灌输机枪大炮,汽车以及飞艇,甚至正在研制的飞机等现代化军事机器的作用。

甚至对,乌兰乌德的摩托化行军,也被唐浩然是为闪电战的雏形,进而从这些年轻的参谋们一起讨论未来战争的进行方式,当然还有发展方向。

从汽车到装甲汽车,再到真正的装甲战车,甚至还有装甲战车与飞机的配合,总之通过那种讨论,几乎所有人都确立了一个方向,未来的战争是装甲战车以及飞机的战争。

尽管对于许多人而言,这有些太过科幻,可是对于这些是从参谋来说,他们却看到了一个崭新的未来。

而这正是唐浩然建立侍从参谋的目的所在,向参谋们灌输理念,当然这只是公心,而至于私心上却是想通过这种相对亲近的方式,去掌控这些最优秀的青年军官,进而去掌控未来的军队。

“好了,你继续,回头你们制定一个详细的突击作战的计划!”

在总督示意之后蔡锷又开始了新的报告,这次是关于给后背加尔俄军实施歼灭战的计划,当然,这一句话是他们不知根的计划,现在他只是重复这一句话一解释给总督大人听。

“……计划在两翼集结重兵,以迅有力的攻击插入敌阵地纵深,包抄敌侧翼与后方,同时在中央稳步推进,形成对敌包围的态势,迫使敌退却或视情歼灭其一部。两翼中的左翼为主攻,右翼为佯攻或助攻,中央为助攻,布置的兵力各有差别,左翼由第一军全部组成,中央为第四军的一个步兵师,右翼为第四军的另外两个师。所有作战部队均投入一线,不留预备3然的力量,去瓦解这支的军队,进而将这支军队变成一个诱饵,只有在最合适的时间才会吞下它。

“同意该计划,另外强调一点,注意保密,现在,最为关键的就是海战。”

唐浩然随即出了指示,报告继续进行着,他的命令和指示也接连出,战争机器的核心部分已经像这样子运转了几个月。

偶尔,他会把视线投向蔡锷,世事弄人,或许只有这句话才能历史的变化,原本蔡锷的命运已经发生了转变,他成为东北大学的一名助教,似乎远离的军队,但是因为他在留学归国后,并没有取消预备征召的资格,所以才会被意外的征召到军队,在接到征召令的时候,作为大学助教的他病没有拒绝这征召令,而是作为军官在军队中服役,知道被外界知道他是大学助教之后,由报纸加以报道,如此膛浩然才知道,蔡锷这位近代史上鼎鼎有名的大人物,在走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原地,成为了东北军的一名军官。于是他便直接插手了这件事,将其调入侍从参谋室,成为了自己的侍从参谋。

在提到海军之后,只是询问了一下海军的备战情况,八海十三波,这是海军的主力有了这只舰队,唐浩然绝不会怀疑自己会输掉海战,更何况这支舰队还在技术上有着绝对的领先优势。

唯一让人忧心的恐怕就是海军选择的交战区域,可以说海军牺牲了自己最大的优势,当然在另一方面,他后来却又赞同这种军事冒险,有很多时候,冒险,往往可以改变一切,就像对于海军制定的这个计划一样,至少可以打俄罗斯人一个措手不及。

进而赢得这场战争。

当然,所有的这一切,都不过只是往好的一方面去想,如果战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这当然是不可接受的。

“……于镇海湾警戒的海军主力一直对炮术进行严格的练习,现在海军已经把交战距离从六公里延长至12公里,命中率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可以好不客气地说,根据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情报,在这一交战距离,俄罗斯第二太平洋舰队发射的炮弹对我军不构成任何威胁!”

在某总程度上,这是一种自信,当然,这种自信同样建立与技术之上,如果没有采用一些新的技术,东北海军的命中率以及交战距离不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相比之下,在多佛尔事件中俄罗斯第二太平洋舰队所表现出来的命中率,可以说是完全不值一提的。

在很大程度上东北需要感谢英国,英国除了将最先进的海军技术转让与东北之外,更像东北提供了大量军事情报,比如英国海军对多佛尔事件进行的调查,那一调查,可是在俄罗斯军队为避免与英国发生冲突,不加保留地提供了全部资料,从而让英国队俄罗斯第二太平洋舰队的训练水平,尤其是炮术水平,有了充分的了解。

而现在那份,调查报告的副本正安安静静的躺在海军参谋部的保险柜之中,如果说让东北海军最为惊讶的是什么,恐怕就是第二太平洋舰队,那可怜子吓人的命中率。

“这个我并不担心,我现在最担心的是……”

好好,唐浩然的话声顿了一顿,然后他又继续说道。

“毕竟航行了那么远,会不会对官兵们造成什么影响?而且还有军舰的维护,这些可都是问题,当然,更让人担心的是……”

镇洋舰队离开基地之后,东北的海上防御又将如何?到那时,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威胁,又将如何破解?

毕竟届时其有五层的可能突破水雷封锁线,想到这里他的心里默默的想道。

“当初真的很应该,先不惜一切办法解决掉第一太平洋舰队。”

但是想这些,并没有多少意义,对于唐浩然而言,他非常清楚,现在最关键的是解决第二太平舰队,至于东北……

第249章远航

夕阳将海平线尽头的海天染成了红色,在夏威夷,在这片中国最为遥远的领地上,气氛依如往日般的祥和,尽管战争早已爆发,尽管美国人虎视眈眈的注视着这里,大有趁火打劫的念头。

几乎是在战争爆发后的第一时间,美国既派出了由印第安纳号战列舰与纽约号装甲巡洋舰、奥林匹亚号装甲巡洋舰组成的“访问舰队”前往夏威夷进行访问,在某很大程度上这是一种试探,是美国的那位罗斯福总统在试探东北的反应。

尽管战争的爆发对东北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几乎是在美国对夏威夷进行友好访问的第一时间,东北总督府即作出决定——增援太平洋的决定。对俄国的战争并没有削弱这里的防御——在获知美国海军的“友好访问”之后,东北海军即成立了太平洋分舰队,并将其便调至夏威夷,对于拥有八海十三波的东北海军则言,调出“两海五波”七艘主力舰与常驻珍珠港的伏波号装甲舰汇合,则意味着太平洋分舰队拥有八艘战斗舰,这远远超过美国海军的实力。

在某种程度上,则是在向在警告那些试图趁火打劫的西洋人,更准确的来说是美国人——东北决不会放弃夏威夷,也就是在太平洋分舰队主力抵达珍珠港后,美国海军结束了对夏威夷的“友好访问”。

也正是在那时起,美国海军明白了一个事实——东北绝不会放弃对夏威夷的拥有权,即便是战争也在所不惜,在实力不及人的现实情况下,罗斯福一面鼓吹着美国海军的扩军,一面又不得不黯然的接受这一现实,也正是从那天起,笼罩在夏威夷上空的战争阴云,总算是在某种程度上淡去了……

“要出征了!”

看着眼前的珍港港内的泊停的两艘海字级战列舰以及六艘波字级装甲巡洋舰,有些心神不定的丁伏由问道身边的刘子林。

在过去的两个月中,东北海军仅有的两艘远洋潜艇都调至夏威夷,而现在,他们已经接到了命令,出征!

目标——大西洋!

只不过他们前往大西洋并不是为了作战,而是为了实施一个特殊的作战任务。

从衣袋中取出半包烟来,刘子林在递给丁伏涛一支的同时自己也点了一支。迎着扑面而来的海风让丁伏涛狠狠的吸了一口烟,在吐出烟时,那烟又被海风吹到脸上,只呛得他差点没流出泪来,好一会才说道。

“是啊,今天晚就出发了!”

两人都静静的看着港口,东北海军的八艘主力舰现在就泊停于此,尽管这支所谓的太平洋分舰队是在美国的“逼迫下”临时组建,但实际上,那不过只是一个理由,一个借口罢了,只是一个派出舰队的借口,即便是没有那个借口,海军也会将舰队派到太平洋,而且现在,更多的舰队随时等待着从镇海湾启航。

自从战争爆以来,为了封锁日本海岸,海军不但派遣了大批舰艇昼夜监控各条水道,而且布设了十数万颗水雷,海军布设的水雷的确战功卓著——自战争爆以来仅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舰艇就被水雷炸沉了24艘之多。

受到这一战果的鼓励,海军更是在日本东京湾外布设的“神风大雷障”,那恐怕是历史上最为密集的的水雷阵。有这样一条水雷长城在前面顶着,再加上一支泊靠在大岛的由多艘军舰以及近海潜艇组成封锁舰队严密的警惕着俄罗斯的太平洋舰队,可以说任何一支舰队试图穿过那片危机重重的海域,都将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但所谓惨重的代价不过只是计划,如果俄国人不惜一切的话,他们还是有机会冲出封锁线的,到那时,如果海军主力尽出的话的……谁来保卫东北?

“如果……舰队主力出发的话,到时候后方可就空虚了!”

静静的吸完一根烟后,面对朋友的这担心丁伏涛的唇间冒出了那句名言。

“我们的封锁线是太平洋上的铜墙铁壁。就是一条鱼想从东京湾游进太平洋,它也跑不了要向我报告说明白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为什么要去?”

这是海军封锁舰队司令官对记者的言语,这同样也诠释了一个事实——东北海军实现了闭塞战术,将俄罗斯海军死死的封锁在东京湾内,就在两个月前,一支俄罗斯海军的破袭舰队试图冲出东京湾时,却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先是一艘巡洋舰被炸沉,随后其又沦为封锁海军舰炮的靶子——其它军舰在雷区内甚至无法机动,两艘战列舰在躲避鱼雷艇的攻击时,被水雷炸沉,也就是从那个时候,第二太平洋舰队便放弃了出海的尝试。

“封锁线上的水雷,还有二十几艘鱼雷艇,应该足以阻挡其驶出东京湾了,嗯,还有大岛上的远程要塞炮……”

为了实现闭塞战术,海军制定了一个又一个计划,从特攻艇攻击,再到小型潜艇,再到水雷,而这一切都无法同部属于大岛十二门12英寸远程火炮相比,与海军舰队使用的12英寸重弹不同,在海军陆战队夺取几乎无兵力守卫的大岛之后,部署于大岛的的52倍12英寸舰炮发射的是重量仅250公斤的轻弹,其射程高达51。4公里,这意味着其几乎可以于炮击东京湾与浦贺水道的相接处,而其使用的800磅轻弹,亦有45公里的射程,在这两种远程炮弹以及先进观瞄设备的帮助下,即便是没有舰队,以巡洋舰、鱼雷艇为主的封锁舰队配合鱼雷、要塞炮,仍然可给予试图逃出封锁线的俄军舰只以重创。

“应该没有了问题吧!”

“世界上没有万无一失的封锁线!”

摇摇头,刘子林说道。

“我们的封锁线看似很完美,但实际上并不是没有漏洞,可以说其严重依赖大岛上的观察哨,如果碰到恶劣天气的话,受观察哨的影响,我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