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双鹰旗下-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卡车和军用敞篷小汽车,数百辆坦克和装甲车。

刚刚登岸的部队从这些物资中间穿过,向镇内开拔,人声喧杂,头上的钢盔在烈日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在他们身后,几艘装备人员的小型运输船靠在码头旁,密密麻麻的人群从船上下来,涌向码头。

已经被整编为装甲部队的北非军团克罗地亚第七师从突尼斯被调往了昔兰尼加,由于奥匈海军控制了这一海区,避免了部队在陆地上进行艰苦的长途行军。

在意大利战役期间,英国人越过了埃及边境,占领了托卜鲁克和德尔纳,但随之奥匈海军陆战队一个旅在班加西上岸,双方在迈尔季到贝达之间进行过数次战斗,随后基本上就在这一线僵持起来。

霍瓦尔德中将手中的北非军团兵力不足,只有四个师,他把主要精力用于突尼斯一线,实际上昔兰尼加一线一直是由海军陆战队来进行防御。现在,海军陆战队需要调走,霍瓦尔德只能从突尼斯一线向东调回了两个师。

而且总参谋部的命令是要向埃及方向发动一场进攻,这让他感到很为难。

一〇八、托卜鲁克(一)

霍瓦尔特中将从维也纳返回到了马耳他,这座地中海上最重要的海上据点现在被奥匈海军所控制,梅耶尔上将的海军陆战队总司令部也设在了瓦莱塔。在他的极力争取下,皇帝最终同意把海军陆战队第5师置于北非军团的指挥下。

由于运输和补给的限制,在利比亚,很难支撑太多的部队进行长期作战,所有的作战和后勤物资都必需从国内运来。在最高统帅部,有相当一部分高级将领反对把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这个战场。

不过皇帝却对苏伊士运河觊觎已久,他告诉霍瓦尔德,在法国战役结束后,不管战役是否成功,奥匈军队将会把主要精力都转到进攻埃及。皇帝要求北非军团制订出一份完善的进攻尼罗河流域的作战计划。

不过,在这之前,他还需要发动一次大的进攻,最好能攻占托卜鲁克,并进入埃及,给英国人造成奥匈军队将会全力进攻埃及的假象。

霍瓦尔德返回到了利比亚,并把他的指挥部设到了班加西。五月的北非已经进入到了高温期,昔兰尼加枯黄的山地也远远看上去是一片绿色。

战斗在海上首先打响。

1915年5月15日,凌晨。

天空刚刚破晓,地中海上空依然笼罩着一层薄雾,灰蒙蒙的海面上,隐隐约约能够看到一只舰队,正在向南航行。舰艏飞溅着白色的浪花,这支由二十多艘战舰组成的舰队正以黎明战斗队形,抵近了亚历山大港外海。这些战舰上飘动着奥匈帝国的双鹰战旗,整个舰队包括五艘战列舰、两艘装甲巡洋舰和四艘巡洋舰,另外还有担任护卫任务的八艘驱逐舰和两艘燃料补给舰。

为首的是奥匈第一战列舰队司令帕赫纳中将的旗舰“特蕾莎女皇”号,在奥匈海军舰队中,第一战列舰队实力最弱,在战争初期仅有两艘战列巡洋舰。在意大利战败后,奥匈海军得到了三艘“加富尔伯爵”级战列舰作为赔偿,并重新命名为“施瓦岑贝格亲王”号、“道恩元帅”号和“约翰。斯特劳斯”号。这些意大利无畏舰经过一些改装后加入到了第一战列舰队,即使这样,第一战列舰队的实力还是无法超过其它的战列舰队。

不过,帕赫纳中将却率领第一战列舰队为帝国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特蕾莎女皇”号艉部的长官住舱里,海军中将正在和舰队参谋长迪瓦茨准将一起用早点。

“埃里特,我觉得这次行动还是有很大的风险。”迪瓦茨把盘子里最后一块水果沙拉填到了嘴里,端起咖啡杯喝了一口,然后说道,“英国人虽然在地中海的力量不强,却依然还有八艘老式的前无畏舰,再加上几艘法国前无畏舰,还是有很强的作战能力。”

“这个我当然知道,但海军主力最近全部要调往西地中海,这一片海区只能靠我们了。至于冒险么,海军本身在海上就是冒险,我倒盼望能有一次激烈的战斗。”

“海军在西地中海会有大的行动?”迪瓦茨说道。

“也许吧,法国舰队现在躲要土伦,不肯离开法国海岸,舰队很难寻找到什么机会。”帕赫纳说道,“我们的任务是封锁亚特兰大港,可能陆军要对埃及动手。”

现在英国人在北非的形势变得十分险恶,地中海上的运输通道已经被切断,所有的补给只能绕道好望角再运到埃及,幸好食物能够由埃及人和印度方面提供,否则,英军很难维持近三十五万人的作战。

在昔兰尼加一线,英军有四个师七万多人,但这些部队的补给却大部分需要从海上运输,帕赫纳的这次行动目的,主要就是为了切断英国人的这条海上补给线。

两人来到了舰桥,此时天色已经微明,东方的天空露出了乳白色,天空中堆积着层层的云块,天气并不是很好。“特蕾莎女王”号的舰长奥斯滕伦贝格已经来到了舰桥,他站在司令塔外面舰桥靠左的位置,正注视着侧面的正保持着队形与他们并排航行的几艘军舰。海军黑沉沉的,“施瓦岑贝格亲王”号在距他们不到1000米远的地方,那艘原来的意大利战列舰经过了改装,拆除了舯部的三联装炮塔,在那里加装了一台吊车和一座机库,里面装了三架水上飞机。

这使得整个舰队的侦察范围大大地增加了。

这时,他看到帕赫纳中将沿着舷梯从下面走了上来,舰队司令毫无表情的面孔令人生畏,正在值班的军官和水兵们连忙收起懒散的样子,挺直了身子。作战参谋赫尔曼少校正在作战室外面的舰桥上抽烟,连忙熄灭了烟,跑到了长官的身旁。

“有什么新的情况?”中将问道。

“报告长官,一切正常!”赫尔曼连忙立正回答。

帕赫纳中将点了点头,和迪瓦茨准将一起进了作战室,“侦察飞机什么时候能起飞?”他继续说道。

“按计划在6点30,由‘斯特劳斯’号上派出三架水上飞机。”赫尔曼说道。

海军中将爬到地图桌前研究着海图,他们现在距亚历山大港大约有180海里,敌人还在很远的地方。

天空中终于现出了一丝亮光,太阳从海平面上一点一点跃升上来,不过雾气依然没有散去。每一艘舰上的警戒水兵紧惕地在望远镜里搜索着海平面,可是什么也没有。

“斯特劳斯”号降低了航速,准备把水上飞机吊到海面上去,这时,旗舰上的通讯官手里拿了张电报纸进了作战室,向帕赫纳报告:“长官,海军部的命令。”

帕赫纳接过了电报,飞快地在上面扫了一眼,然后对作战参谋说道:“命令舰队转向,航向西南偏西。”

“长官,是不是海岸目标?”赫尔曼提醒说。

“晤……”帕赫纳又看了一眼电报纸,“塞鲁姆,敌人的舰队出现在了塞鲁姆湾。”

于是,整个舰队开始做大转向,然后开始朝着利比亚-埃及边境方向开始前进。

一〇九、托卜鲁克(二)

由于担心海上补给线被切断,英国人在固守和放弃昔兰尼加之间来回摇摆不定。罗贝克海军中将坚持认为他所统率的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实力远远不足,根本无法保证海上通道的安全,驻中东军总司令伊恩。汉米尔顿上将也持同样的观点,希望收缩兵力,全力保卫苏伊士运河区。

而驻埃及英军总司令亚奇巴。穆瑞中将却希望进行积极的防御,以避免战火烧到埃及。英国驻开罗总督温盖特将军的观点倾向于穆瑞。在战前,英国在埃及的驻军大约有10万人,但为了进攻土耳其,在加利波里登陆战役期间,英法组织了近五十万人的远征军。这部分远征军由汉米尔顿爵士指挥,在失败的加利波里战役期间,英法远征军损失了近十五万人,其后部分法军也撤回了国内。

马耳他失守后,英国中东远征军一直留在埃及,以防止苏伊士运河被德土联军或是奥匈方面占领。

目前在埃及的英军总兵力约有35万人,另外还有两个法国师,更重要的是从巴尔干撤出的12万塞尔维亚军队,在经过修整和补充物资后,他们也加入到北非英军的序列之中。而与之相对的奥匈北非军团仅有不到10万人,不过,英国人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阿拉伯半岛,以防止土耳其人的进攻,恩维尔帕夏更渴望恢复奥斯曼帝国对埃及的统治。

霍瓦尔德中将把手上仅有的两个陆军师分成了两部分,第21师从班加西向德尔纳推进,克罗地亚第7师则要穿越沙漠,向托卜鲁克南方重要的据点比尔哈基姆进攻,然后直插昔兰尼加与埃及边境上的小镇巴尔迪亚。根据与梅耶尔海军上将制订的作战计划,海军陆战队第5师则会在帕赫纳舰队的护送下,在塞鲁姆登陆,切断英军的后方补给线。

斯泰特少将率领完成了机械化整编的克罗地亚第7师离开了补给方便的海岸,进入干涸的绿山深处,沿着沙漠之间崎岖的商道,向着托卜鲁克进军。

克罗地亚第7师属于奥匈帝国最新装备的轻装甲师编制,下辖一个装甲团、两个机械化步兵团和一个师属炮兵团,拥有168辆坦克、24辆76毫米自行火炮、56辆履带式装甲车、82辆轮式装甲车和1362辆汽车,师属炮兵团拥有24门105毫米榴弹炮和12门150毫米重型火炮。这样的编制火力比以往的步兵师要强大数倍,但相应的对后勤的要求和补给的压力也增加了许多。

为了这次沙漠行军,霍瓦尔德将军又特地为他们配备了120多辆运水车。

梅尔津上校所率领的装甲团是进攻比尔哈基姆的先锋,部队在昔兰尼加炎热的夏天里在沙漠里行进,地面的气温超过了35度,坦克里面更象是个蒸笼。上校把上半个身子从伊斯莱亚三型坦克打开的炮塔顶盖处探出车外,四周扬起的漫天沙尘让人根本无法看清周围的情况。

通往比尔哈基姆的商道本来就是一条只能让驼队通行的崎岖小路,被前面的车辆辗压之后,更是坑坑洼洼,尘土飞扬。部队自从进入到沙漠之后,基本上没有经历什么战斗,但从班加西到比尔哈基姆200多公里的路程,第7装甲师还是用了一天半的时间。5月17号傍晚,克罗地亚第7装甲师终于穿过一条条干涸的河床,抵近到比尔哈基姆外围。

士兵们来不及吃晚饭,立刻对车辆进行大的保养,空气滤芯、发动机、排气管、变速箱、传动轴,甚至是炮塔座圈,坦克上几乎每个能转动的地方都被细细的沙尘给堵塞住了,行军甚至比作战显得更加辛苦。

比尔哈基姆控制着通往昔兰尼加通往托卜鲁克的几条重要的商道,如果这里失守,英军最重要的战略支撑点托卜鲁克立刻会受到直接的威胁。英军在这里部署了一个师的防守兵力,并修筑了坚固的防守阵地,看样子根本不会轻易放弃。

斯泰特将军在太阳落山后终于从后面赶了过来,他和手下的参谋们登上了小镇西南的一座小山,观察着比尔哈基姆的情况。很明显,英国人早有所准备,在小镇外面挖了修筑了三道坚固环形防线,而且布置了雷场。

“应该是塞尔维亚军团。”参谋长卡西奇上校指着在敌人阵地上插着的旗帜说道。

“可是,我们必须占领它,这里是通向托卜鲁克的大门。”斯泰特说道,“英国人在让塞尔维亚人当炮盔,真是个悲剧,我们这两支斯拉夫军队却要互相打起来,为了英国人?”

“我们是不是试着给对面的指挥官送封劝降信。”卡西奇说道。

“可以试试,不过,我认为不会有什么作用。”斯泰特将军说道,“弗雷德里希皇帝已经发表公告说允许彼德二世国王返回塞尔维亚,并声明帝国无意兼并塞尔维亚的领土,但他们还是铁了心要跟着英国人跑。”

防守比尔哈基姆的是塞尔维亚第3步兵师,这个师的指挥官是斯坦科维奇将军,这个师有13000多人,在经过一年多的休整和补充后,塞尔维亚部队早已经从原来的虚弱状态中恢复了过来。

斯坦科维奇在晚上九点左右收到了斯泰特的一封信,斯泰特说他不希望看到两支斯拉夫兄弟部队在战场上拼得你死我活,如果塞尔维亚部队选择投降,他保证能够给予他们最好的待遇。

斯坦科维奇将军的回答是:“如果你们投降,我允许军官们保留他们的自卫武器!”为了塞尔维亚的荣誉,他决心与奥匈军队决一死战。

战斗已经无可避免,斯泰特将军决定在天亮后开始发起进攻。

比尔哈基姆位于戈壁中的一片开阔地带,四周都是茫茫的沙漠,有几条骆驼通过的小道通向这座小镇,旷野上到处都是被风沙侵蚀了的碎石。实际上这里并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地形,小镇外有两座起伏并不大的丘陵,镇外还有一道干涸的河床。

不过,塞尔维亚人围绕着小镇挖掘了三道壕沟,其中两道挖得很宽,后面还布置了反坦克炮,坦克根本无法直接通过。看来在战争进行到现在,各方都已经开始注意到了防御对方的坦克和装甲车辆的突破。

但斯泰特根本没有想到这一仗会打得如此艰苦。

一一〇、托卜鲁克(三)

“我们的任务是攻击亚历山大港与托卜鲁克之间的运输船队,使英国人给前线的补给暂时陷入停顿。这对于陆军的进攻是极大的支援,如果有可能的话,海军陆战队将在我们的护卫下在塞鲁姆进行登陆。”

5月17日早晨,天气晴朗,地中海风平浪静,第一战列舰队正在驶近塞鲁姆湾。帕赫纳中将坐在后甲板的一张帆布躺椅上,与自己的下属们在聊着天。

“这样我们的任务要比向亚历山大港发动袭击轻松一些,罗贝克不可能把他的整个地中海舰队都集中到塞鲁姆湾,我想,即使遇到了他们的护航舰队,也有把握把他们都弄进水里。”迪瓦茨准将最近一直在研究海上破交战术,由于英国人实行了严格的护航制度,在大西洋,德国潜艇部队遭受了很大的损失,而且越来越难以随心所欲地对敌人的运输船队进行攻击,然后安然无恙地从容逃脱。

在他看来,如果不出动水面舰队,单纯地依靠潜艇部队,根本不可能完全切断对方的海上通道。

在地中海,奥匈潜艇部队也遇到了这样的困难。

“‘道恩元帅’号出了点情况,长官。”这时,信号官看着后面的战列舰说道。

“什么事情?”帕赫纳坐直了身体。

“那艘意大利战列舰的轮机出了点故障。”信号官在读着“道恩元帅”号上闪烁的灯光信号,很快值班的通讯官就跑过来,报告的情况和他说得一样。

“意大利人制造的东西可靠性确实有些问题,这是老毛病了。”帕赫纳中将又把身体躺了下来,“舰队的航速降到15,告诉‘道恩’立刻进行抢修。”

“这次任务结束后,恐怕这些军舰都得进船厂进行大修,更换掉这些不可靠的动力系统,如果在激烈的海战中遇到故障,后果简直不可想象。”迪瓦茨准将说道,意大利人的战列舰总体性能还算可以,但舰体结构和防护方面有些弱点,而且动力系统存在的一些小问题更是让它们的作战性能大打折扣。

“将军,是不是还按计划派出侦察飞机?”赫尔曼问道。

“嗯!照计划执行!”帕赫纳并没有多想,现在各舰所携带的水上飞机已经成了海上侦察的主要力量,巡洋舰和驱逐舰的任务反而不那么明显,毕竟与飞机的侦察范围相比,巡洋舰和驱逐舰的活动范围要小得多。

奥匈海军大型水面舰船自1916年后就开始装备普遍装备水上飞机,这使得舰队侦察范围扩大了数十倍。在这个时代,飞机所能携带的20或是50公斤的航空炸弹几乎不可能对军舰造成什么伤害,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