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双鹰旗下-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注意前方,各轰炸机准备投弹!战斗机注意保护!”耳机里传来大队长的声音。

王洪升朝前面的下方看了一眼,地面上腾起一团一团的火球,俯冲轰炸机中队已经开始了攻击,地面上敌人的防空火炮和机枪在喷吐着火光,一团团的黑烟在前面下方大约200多米的地方炸开,天空中划过一道道炮弹带出的白色曳光。

“好了,准备投弹,保持方向!”身后的观测手林浩说道。

王洪升把飞机控制在1200米的水平高度。

“放!”随着林浩的声音响起,他感觉飞机一轻,然后开始把飞机向上拉起。不过,他感觉那两枚炸弹应该越过了目标,投偏了。

62、高加索空战(四)

王洪升把飞机拉到4000米的高空,飞机开始侧着身子向左盘旋,他们已经完成了投弹,准备返航。

“308,注意左下,发现敌机!”

王洪升低头一看,左前下方大约3000米的高度出现了4架飞机,正在突入战场,接着又是4架,后面似乎还跟着4架,足足有一个中队。

王洪升的心脏突突乱跳,自己差点一头就撞进了敌人的机群,他急忙一拉方向杆,向右急转,想掉头尽快逃走。敌机似乎也发现了他们,开始转向和爬升,机翼上的红星标志特别显眼。俄**机使用的是绿色涂装,而奥匈军机则使用的是灰色涂装,海军飞机更是蓝灰涂装,从外表上很容易就区分出来。

敌人的战机分成两组,一组4机编队直接开始追击王洪升的308号机和307号机,王洪升在加速向右上方爬升,想尽快摆脱敌机。可是敌人显然是战斗机,无论是速度还是机动性都要高出菲亚特br。22轰炸机,很快就追了上来。

王洪升无奈,只好又开始向下做了一个s形机动翻转,敌人的战机已经咬住了他,子弹嗖嗖的从头顶飞过,他感觉浑身冷汗都冒出来了,每一个毛孔都在冒着凉气。

四架敌机呼啸着从他的头顶飞了过去,似乎没有打中。

前面又有4架敌机出现,迎头拦截过来。王洪升也管不了这些了,心一横,迎着敌机就冲了过去,也顾不上瞄准,胡乱地向前方一直不停地开枪和开炮,对面的敌机前面也闪烁着火光。显然也在开火。

双方就这么头对头冲向对方,不过,俄国战斗机飞行员似乎没有与他同归于尽的打算,最终呼啸着从他的飞机下面钻了过去。

“我们的战斗机拦住了敌人!”林浩在喊着,“不过,我们的飞机似乎受了伤。”

王洪升似乎也感觉到飞机刚才震动了几下。飞机的伤情似乎并不严重,敌人的子弹并没有打到要害部位。他现在终于调过头来,足了油门向着黑海方向拼命逃窜。谢天谢地,由于战斗机的支援,他总算摆脱了敌人的追击。

“我们刚才好象击伤了一架敌机。”杨自行在后面说道。

“管他娘的,只要我们能平安回去就好。”王洪升说道,他现在可没心情管什么战绩的问题,只要能活着就是最好了。

总算是脱离了战场,那边双方的战斗机还在激烈地交战之中。王洪升把飞机拉升到了5000公尺的高空。把航速保持在了410公里。谢天谢地,总算是平安啦。他侧过头看了看两边的机身和机翼,上面似乎多了几排弹孔,特别是左边的机翼,竟然被打穿了两排。还好,这种轰炸机的结构还算结实,并没有什么大碍。

身后的林浩对照着地图判断了一下目前的位置,之后。王洪升略微调整了一下方向,然后向大海方向飞去。

在得到了海军航空兵的支援之后。奥匈…高加索联军逐渐掌握了天空的主动,奥匈…高加索联军在科拉河一线粉碎了苏军的进攻,总算稳定了战局。随着奥匈增援部队源源不断地被派往高加索、库班草原和顿河下游地区,苏军的攻势慢慢被遏制住了。

海军对高加索地区的空中支援一直持续到了十月中旬,期间,中国海军航空兵共出动了800多架次。共损失了35架飞机,有26名飞行员牺牲。

奥匈皇帝专门向中国海军颁发了勋章,并高度赞扬了两国之间“用鲜血凝成的友谊”。高加索空战也让中国海军航空兵经受住了实战的考验,显示出中国航空兵拥有并不亚于德奥两国的技能和战术素养。

随着高加索沿岸机场的陆续建成和投入使用,奥匈方面已经有6个陆军航空师大约1500架飞机抵达高加索战场。渐渐掌握了空中的主动权。第4航空舰队的海军航空兵也顺利地完成了使命,开始撤回国内进行修整。

在此期间,德国海军在北大西洋进行了两次大的行动,并与英国海军进行了两场小规模的战斗,双方互有损失,不过都无关大局。德军目前的重点在东线,西线只是偶尔有一些小规模的战斗。随着德军逐渐完成动员,东部的战局逐渐稳定了下来。

德奥两国由于准备不充分,需要时间完成新组建部队的训练和装备,而苏军则在经历了长达近四个月的不断进攻后,也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整个战场的形势逐渐沉寂,交战的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下一次的大战。

在远东,中国经过两年多的全面抗战,与日军进入到相持状态,随着西部紧急建设的近160多家工厂的陆续开工,中国的国力反而有了明显的提高。由于战争的爆发,国内各种势力空前团结,国家反而在战争期间逐渐完善了各地的行政机构,逐渐在建立后备役训练和教育体制。

随着战争的进行,中国陆军正规军的规模已经扩大到了450万人,并重新统一改称为国防军。而且随着军工生产的快速发展,国内生产已经能够保障部队的装备和战争中的弹药消耗。不过,飞机、汽车和装甲车、坦克等技术兵器的生产并没有显著的提高,飞机产量每月只有260架左右,坦克生产每月只有不到100辆,稍好一点的是汽车生产,每月的产量增加到10000辆以上,但还远远满足不了部队的需求。

由于欧洲战争的爆发,日本和英国切断了中方的石油进口来源,目前中国只有玉门和延长两座油田,每年的石油产量只有30万吨,远远不能满足战争的需要。在德国巴本集团的帮助下,中国在山西、内蒙、河北、河南、重庆、江西和贵州等省陆续兴建了十六家大型的氢化厂,利用煤炭为原料,开始大规模生产人造石油。

目前,中国每年的人造石油产量达到了120万吨,在这些氢化厂全部建成投产之后,中国的人造石油产量会达到每年500万吨左右,基本人能够满足战争的需要。

在奥匈的整个战略上,尽快打通印度洋上的航道,并取得与中国之间的联系被置于优先的地位,当然,这个战略主要是由海军来负责实施。

在德奥的攻势下,英军已经完全放弃了埃及,目前固守在英属东非和英属索马里兰,由于有海军的支援和物资补充,德奥方面一时还无法完全清除北非的英军。不过,在阿拉伯半岛,奥匈第七集团军第4军正在越过约旦,向伊拉克地区进军。

63、战略

李海顿强烈反对德国陆军总参谋部所提出的全面入侵苏俄的作战计划。

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德尔上将和副总参谋长保卢斯上将在战争爆发后就开始制订一个全面消灭苏俄社工党政权的作战计划,作战计划相当可行,德国陆军准备动用260万陆军,奥匈方面出动150万人,再加上乌克兰。顿河和高加索、芬兰等国加起来50万人,总兵力高达460万,预计在半年内攻占包括莫斯科在内的全部苏俄欧洲领土。

这个作战计划相当可行,但却不符合德奥两国的政治和经济利益,首先是花费巨大,其次,就算消灭了社工党,又能把俄国怎么样?这反而会促成俄国的统一。

德国陆军的高级将领们确实够职业,但也确实缺乏政治头脑和远见。

“我们的战略意图只是为了维护和保障乌克兰、顿河和高加索等国的独立地位及领土完整,这对于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国家安全是有利的。所以,我认为对苏俄的战争目前应该局限于乌克兰、顿河、高加索和芬兰境内,我们的目的只是为了消弱苏俄,而不是消灭他们。我们替俄国人推翻了社工党政权,又能得到什么?一个统一的俄国,他们很快又会变得强大起来,再次成为我们的敌人。”李海顿亲自到柏林,在德国最高军事会议上发言,“我们需要一个四分五裂和互相敌对的俄国,而不是想要去怎么帮助俄国人统一。这是根本的国家战略,一切军事计划都是为达到这一战略目的。朱亚什维利急于恢复沙皇时期的统治这可以令人理解,但法国人参战实在有些失去理智,看来在法国执政的‘人民阵线’确实不能以常理度之。”

“按照您的说法,我们就应该放任苏军对其它国家的入侵?”德国陆军大臣勃洛姆堡说道。“这样的话,东线的战争会变得十分漫长。”

“我们并不是要放任苏俄的侵略,所以要遏制住他们的攻势,当然,我们需要重新把乌克兰人、哥萨克人和高加索人武装起来,今后东线作战的主力是他们。我们只是起辅助作用,目的是不让苏俄能够打垮他们。战争只要不漫延到我们的国境之内,并不会给我们造成多大的损害,相反,这反而更有利于我们的工业品和军火出口,有利于我们的经济增长。”李海顿说道:“我们今后的主要战场是在海上,我们需要打败英国和日本,很可能还要再加上美国人。”

“您是说美国人会参战?”

“当然,他们是不会坐视我们的胜利的。”李海顿嘴角带着一丝嘲笑的意味。“他们希望我们在这场战争中受到消弱,与英国人、法国人和俄国人打得精疲力竭,然后再出来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来收拾残局。可惜,我们会再次让他们感到失望的。”

德国现在显得比较惨,再次被日军占领了除了安南之外,所有的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令日本人感到不快的是澳大利亚赶在日军到来之前。抢占了新几内亚和俾斯麦群岛。德国人对目前的状况十分不满,但手又伸不过去。

威廉二世数次公开扬言。表示德国一定会报复日澳。

现在的问题是,德国海军想要重返亚洲,必须先迈过英国这道拦路虎,于是西线的作战计划被提到了日程上来。

德国每年的钢铁产量为每年3300万吨,而奥匈的钢铁产量是1800万吨,其中每年大约需要进口一半的铁矿石。也就是说每年需要进口近6000万吨铁矿石才能保证国内的钢铁生产。奥匈的铁矿石进口多半来自乌克兰和顿河共和国,部分来自于非洲的奥属刚果殖民地,而德国的铁矿石进口八成来自北欧。部分来自于乌克兰。

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威廉二世的权力虽然受到议会和政府的限制,但却对国内政策特别是军队拥有无以伦比的影响力。由于在欧战中获胜,威廉二世被视为一位德国历史的伟大皇帝。但由于天生的缺陷。他自己并不能象恺撒或拿破仑那样亲自在战场上统率大军,被其视为终身憾事。这些并不妨碍他对于插手军队建设的热情,德国海军目前正在建造的四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即是这位皇帝插手海军装备之后的“杰作”。

德国海军在改装四艘“约克”级航空母舰之后,只建造了两艘“齐柏林”级航空母舰,在战争爆发后,海军大臣兼海军总司令雷德尔上将发现德国海军的航空母舰数量根本不足以应对目前大规模海战的需要。于是雷德尔下令暂停“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的建造,并希望利用这四艘已经快完工的舰体来改造成航空母舰。

德皇反对雷德尔的建议,但奥匈皇帝却在对雷德尔进行声援。在李海顿看来,德国海军目前的战列舰实在有些太多了。由于战争的爆发,原来计划准备退役后拆除的“国王”级战列舰又被重新拖入船坞,进行现代化改装。虽然德国五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在远东遭受重创,但得到的情报是两艘被炸沉的战列舰在打捞出水后还能够修复,再加上五艘已经完成现代化改装的“马肯森”级战列舰和快要服役的五艘“德意志”级战列舰,德国海军总共拥有19艘战列舰。

由于航空母舰的出现,战列舰已经沦为了“鸡肋”般的角色,在另一个时空中,由于德国海军得不到足够的舰载机和因为限制没有建成航空母舰,所以并没有使用航母的经验,所以对于航空母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但在这个时空,德国海军本身因为拥有四艘改装的重型航母,在实践中已经意识到了航母的巨大优势,因为战争的需要,所以雷德尔上将希望利用四艘快要下水的战列舰舰体来改装成航空母舰。

虽然现在的德国不差钱,但建造花费巨大而且每年保养费用高昂但在海战中却起不到应有作用的战列舰确实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威廉二世批准了德国海军将按照奥匈海军“罗马尼亚”级航空母舰紧急建造六艘重型航母的建造计划,但却反对把正在建造的战列舰改装成航空母舰。于是雷德尔下令船厂暂时停建战列舰来对手皇帝的命令。

德国皇帝暂时拿雷德尔也没什么办法,总不能战争才刚开始,他就无故解除海军总司令的职务吧。

就这个问题,两人处于僵持之中。

64、出埃及

为了获得更有利的战略位置和保障原料运输线的安全,德国总参谋部正在策划对丹麦和挪威的进攻,海军总司令是这次作战的主要策划者之一。

德国钢铁厂大约三分之一的铁矿石原料来自北欧,但每当冬季波地尼亚湾的港口封冻后,其中的大约百分之七十需要经由挪威的纳尔维克港输入德国。而北海通往挪威海的水道则是德国舰队突破英国海军的封锁,进入到北大西洋的必经之地。

根据最新的情报,英国海军正在试图入侵挪威,并开始在挪威水道进行大规模的布雷行动。虽然挪威是中立国家,但英国人的行动显然触犯了德国的根本利益。威廉二世对于是否出兵入侵丹麦和挪威态度显得有些犹豫,怎么说对于中立国家的侵犯会损毁德国的形象,他希望通过外交手段来达到迫使丹麦和挪威同意德国在这两个国家驻军和使用他们的军事基地的要求。

这显然无法通过和平手段来做到这一点。

当种种迹象表明英法联军正准备登陆挪威,并且英**舰在挪威沿海活动愈发频繁,很有可能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时,原来还摇摆不定的德国皇帝终于下决心出兵入侵德国人视为亲戚的北欧中立国家。

且种种迹象表明由丘吉尔领导的英国海军部正准备进一步行动时,他这才下定决心入侵中立的北欧国家。

“英国人一直在用仇视的眼光来看待德国的崛起,这次又迫不急待地跳了出来,妄想通过一场战争来削弱德意志帝国,使我们还回到过去分崩离析的老路上去,我们绝不能让该死的英国人阴谋得逞!”威廉二世愤怒地说到,这位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似乎对于英国高层一直对德国怀有敌意而感到愤愤不平。毫无疑问。英国人一旦成功占领挪威,德国的工业生产将会受到严重的打击。

在止住了苏军的攻势之后,德国总参谋部把目光又重新转向了西线,做为进攻法国的前奏,德国必须先清除来自于北方的威胁。根据计划,在占领丹麦后。挪威距德国之间仅仅相隔了一条斯卡格拉克海峡,相对而言,英国人还需要在海上走一天半的路程。

在这个世界,德国海军的实力要比英国要强大一些,实际上德国对挪威的入侵并不会遇到多大的麻烦,英国方面也不会冒着巨大的风险让海军在挪威海与德国海军来进行一场海上决战。

奥匈方面准备出动两个山地师以配合德军在挪威的军事行动,当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