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时代1958-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有空军、内卫军有海军、找出来一批作战军官并不难,双方讨论的议题,就是以古巴导弹危机为蓝本的对抗。

这不是谢洛夫把国家机密泄露给了部下们,只是圈定了地点进行一场模拟推演,这种看起来脑洞挺大的推演其实在冷战中只是常规,比这更加不可理解的推演都存在。谢洛夫在中央主席团当着那些大人物的面谈论如何用大伊万制造海啸,如何攻击黄石公园不过是已经推演了很多次的东西,只不过头一次在这么高层的场合中说出来。在这些参谋的心中,这不过就是另外一次模拟对抗而已,他们并不知道苏联的领导层已经决定来一场大的。

事实上在卢比杨卡进行这种推演的同时,相关的评估都在进行,车里雅宾斯克的工厂中,五颗大伊万的外壳已经被制造出来,从外表上和去年图95战略轰炸机扔的那颗核弹别无二致,除了里面没有核弹头之外,剩下的所有东西去按都一模一样。搞就搞大的,除了五颗大伊万的外壳,甚至这座秘密工厂还直接制造出来了一个仅存在于概念中的外壳,这是阿尔扎马斯…16试验室论证的的十亿吨级别的核弹外壳,这种核弹甚至以苏联这么大的领土都找不到可以实验的地方,可能有朝一日会在别的星球试一试。

既然只是制造外壳,阿尔扎马斯…16试验室就没有心理负担的把理论中印证的东西直接弄出来,反正他们接到的命令只是做个壳子而已。又不是把已经搁置的十亿吨级别核弹制造出来,一个壳子除了展览用,还会真的投入实验么?

“那群疯狂的科学家真的把十亿吨的炸弹外壳弄出来了?看来胆子最大的不是我们克格勃、也不是国防部、甚至不是纸上谈兵的参谋们,而是那群为了研究什么都不在乎的科学家!”谢洛夫挠挠头道,“把那个外壳运过来,找艘万吨轮给按上……”

第三百三十五章 蛰伏

骗就骗大的,到时候谢洛夫什么都不会说,直接让美国人自己去猜这个比纪录片中大伊万还要大得多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有的东西苏联自己说出来美国人不一定相信,还是让他们自己发现一点端倪,然后得出自认为很靠谱的结论,这样更好。

冷战结束之后根据解密,当时美国评估苏联的实力往往比苏联本身拥有的实力还要强,这其中克格勃这种反间谍部门固然有一部分功劳,这些肃反工作者成功的把苏维埃保护住了,美国人自己吓唬自己的手段,让苏联都大吃一惊。他们成功的把最强的敌人苏联,给塑造成了战无不胜的外星人。

这里是茹科夫斯基空气动力学院,学院拥有大量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其中包括:装有亚音速风洞和超音速风洞全套设备的大型空气动力学教学实验室,供研究涡轮喷气式发动机、空气压缩机、涡轮机及其他航空动力装置部件的完备的实验基地训练机场,供停放现代化战斗机和军用运输机的大型停机场。实验室装备有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各种实验装置、练习器和供进行飞机结构构件静力和动力试验及其他多种研究项目的整套试验设备。

谢洛夫转身略过了这个大名鼎鼎的航空城,直接去了一座看起来并不显眼的建筑之内,这里面此时相当热闹,各种从各大学院抽调而来的水纹专家和地理学家济济一堂,热火朝天的讨论着实验的进展,这些专家和教授都是和国防部以及克格勃有合作关系的同志,而在他们面前,则是一个模拟的大西洋沙盘,其逼真的程度可以一眼让人看出来,这就是按照大西洋靠近美国的一侧布置的模拟环境。

“实验进行的怎么样了?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刚刚进来的谢洛夫抹了一把汗,但还是十分关心的问道,模拟实验将对让他们这些参与行动的人掌握一手资料,有了底气的苏联才会放心大胆的去做事。所以实验是必须的。

“我们在模拟环境的试验位置,大概是东经六十度和北回归线交界的位置上的位置上,根据这次的试验结果,五颗一亿吨当量的核弹同时引爆。海啸将迅速冲往美国,纽约等一系列的沿海城市肯定会遭到打击,密西西比河以东都会淹没,不过会马上退潮,想要达到毁灭一切的目的还有些不够分量!”一个头发已经花白的老教授。摘下眼镜强打着精神回答道。

“我们不需要淹没美国,只要证明这种可能性存在就可以了。如果我们换一个位置在太平洋方向引爆,说不定什么作用都不会起,落基山脉的高度足够拦截海啸了!”总算凉快一点的谢洛夫拿着试验结果的报告,脸上挂上一丝笑容道,“相信美国人如果做实验的话,也应该差不多!美国人知道后果,我们也知道后果,这样就有了平衡的基础条件,我们只是要证明美洲大陆没有美国人民想象中的这么安全。这样就够了!”

“将军,如果美国也同样借助自然的力量和苏联对抗,我们怎么办?”一个稍微年轻一点的科学家问出了自己的问题,在他看来一旦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很难确定美国和苏联到底谁受的伤害更加大一些。

“我们和美国的地理环境刚刚相反,我们靠近太平洋那边是东西伯利亚山地,那边的地形足够抵御你们正在评估的同等爆炸威力引起的海啸。我们没什么抵抗能力的其实在欧洲这边,但如果美国人要是敢这么做,不用我们抗议,首先波及的是法国和联邦德国。海啸都不一定能冲到我们的国境线上。如果美国人真的这么做了,相信西欧那些国家会很希望我们去解放他们的,至少我们不会淹死他们!”谢洛夫一边翻看报告,一边笑呵呵的回答了这个问题。这还是他头一次觉得苏联的地理位置出现了有利的一面,这也只是苦中作乐,实际上这可能是苏联地理上为数不多的优点了,剩下的都是劣势。

“感谢我们的专家同志抽出时间帮助我们进行试验,给你们添麻烦了!”把关于大伊万在大西洋上爆炸的评估报告收起来,谢洛夫对这些和军方合作的专家表示感谢。正是有了这些庞大专业队伍的存在。苏联才能以一个国家的科研力量对抗远远各方面都远远超过自己这边的对手,这些人是苏联最大的底气所在。

苏联的条件固然比这个时代的中国要好太多,可也要分和谁相比,如果和美国科学家受到的支持和待遇相比,苏联这边知识和水平相等的专家,简直就像是要饭的一样。而苏联的科学家在这种条件下,支持着苏联追赶的步伐,比任何人都值得尊敬。有这种结果必须归功于苏联强大的教育体系,虽然不能保证教育出来的人都拥护这个国家,但从教育的角度上来说,苏联从来没有刻意的糊弄人民。至少他没有打着快乐教育的幌子,明目张胆的提倡那种三观不正的快乐教育。

亲自来到这里的谢洛夫拿到报告之后直接回到莫斯科,把关于大西洋制造海啸的评估送抵克里姆林宫,交给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相信赫鲁晓夫会做出正确的判断,把这些详实的资料运用起来,不会让投入的人力物力白白浪费。从工作的热情上,赫鲁晓夫不比中央主席团那些比自己小了十几岁的成团差,赫鲁晓夫在自己的办公室一直研究这些报告到了深夜才去睡觉。

谢洛夫在自己的职责之内,一直确保提供正确的消息,不让赫鲁晓夫被虚假消息所迷惑,从侧面也会给赫鲁晓夫提供一种信心,严谨的计划加上周密的准备,比赫鲁晓夫自己单干要提高很大的把握,相信多了几张牌的赫鲁晓夫也会更加游刃有余。

“过几个月如果我叫你回到莫斯科,你一定要回来,听话。到时候有事情发生!”挽着瓦莉娅的谢洛夫严肃的吩咐道。

“有事情发生?你在策划着什么东西?”瓦莉娅侧着头看着近在眼前的丈夫,一段时间不见,这个男人的眼眶黑了不少,可见这段时间休息的并不好,应该十分忙碌。再结合刚才的话和自己男人一贯的表现,瓦莉娅瞬间确定过一段时间一定会发生什么事。不得不说这个女人十分聪明,几乎马上就能推断出来自己的男人碰到难题了。

策划倒是在策划,不过这次可不是他自己一个人策划的,而是涉及到了整个中央主席团和书记处、以及直属中央主席团三大部门的一把手和具体执行人,谢洛夫在里面不过是个小角色,但目前他确实是十分认真的对各种最坏结果进行评估。如果真的被美国人发现古巴的动静,相信美国人也会发现,苏联摆出的就是核大战姿态,这样其实从危险性来讲也比历史上的古巴导弹危机更加心惊肉跳。

“你到时候回来就行了,我也叫叶连娜回来了。到时候你们听我的吩咐吧!”莫斯科地铁在地下百米的深处,经过多年的扩建具备了在核战争中生存下来的条件。谢洛夫相信这个工程的坚固程度,准备让自己的老婆躲进去几天,当然这是最坏的结果,也许不会演变到这步。

在自选商店买了几块面包、牛奶和罐头、两人便去门口结账。这种自选商店是苏联中央计划下的供应体系,其实和后世的超市布局差不多,其实就是现在和美国本土超市一样的东西。在五十年代末期在苏联出现,不过这里的商品种类确实不能说繁多,但也远远没有供应不上的情况出现,不知道后世的叶利钦访问美国的时候那个看到超市就哭了的传言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是真的,那说明叶利钦是个脱离群众的官、僚,他连莫斯科的自选商店都没有去过,如果是假的,说明叶利钦是个野心家,他在说谎。

出了自选商店,顺便再门口的自动贩卖机投了两个五戈比的硬币,夏天已经来了,谢洛夫从里面拿出两瓶柠檬水,省的一会老婆大人口渴。

万里之外的古巴,几艘轮船缓缓靠岸,从上面下来的苏联士兵只是一小部分,港口的古巴人看到了他们压着穿着号服的罪犯下来,古拉格的律贼终于到了这里,这里准备接应的古巴士兵很惊异,但很快接到上级命令的他们便开始配合苏联士兵的行动,把一排接一排十分狰狞满不在乎的律贼押送到指定地点。

整个过程中其实有一艘轮船中没有律贼下来,这艘船里面则全部是处在蛰伏状态的苏联现役军人,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才可以登陆,就算是他们不愿意没没有办法,船上还有挂着强盾利剑标志的克格勃在看着他们。(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六章 古巴集群

是的,那群讨厌的克格勃,还有那个讨厌的强盾利剑标志。近几年在谢洛夫的影响之下,克格勃的标志开始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甚至克格勃下一年开始的配发的新军服、肩章和领章上、都已经确定要把强盾利剑标志直接作为标配。

“根据克格勃主席团决议,这批律贼不过是用来迷惑美国人的,我们真正的好东西不在这里上岸,我们可能在登陆之后根据本土的电报去接应!”一个佩戴少校军衔的克格勃肃反工作者很轻松的说道,“安东涅茨中校,让你们导弹营的士兵忍耐一下,不然的话,我就会从你的同事,变成人人害怕的秘密警察了,纪律是主要的,计划就是计划……”

伊赛扬斯基少校非常年轻,今年还不到三十岁,是克格勃军事管理总局的驻军代表,本来他在北高加索军区呆的好好的,却被总局局长罗曼征调来执行任务。签发完了保密条令之后便和战略火箭军的官兵登船来到古巴。

克格勃的成员大概就是这么几个来源,特工城自己培养,但这种办法通常耗费巨大,从特工城出来的特工大多进入第一总局工作,让他们不负自己的所学,剩下就是别的部门空降到克格勃工作,谢列平就用这种办法完成了克格勃的换血,但通常还需要老办法,由老特工进驻各大学校直接进行观察,在毕业的时候把已经确定下来的人员进行征召,征得同意后送到特工学校进行培养。和克格勃有这种合作关系的学校遍及全苏联,目前有两百多家,伊赛扬斯基少校就是这种办法进入克格勃工作的。

“律贼送到古巴有什么用?”比起刚刚大学毕业没几年就在克格勃工作的伊赛扬斯基,安东涅茨中校则是一个正统的军人,他参加过卫国战争,四十多岁的他接到命令之后,毫不犹豫的选择前往古巴,这个美国人眼皮底下的小岛上。

“这就不知道了,但上级的命令我必须执行。我们的头谢洛夫上将说过,从进入克格勃开始,人已经不能称为人了,我们父母、妻子和孩子、统统都叫苏维埃。国旗之下我们发过誓,要为了祖国碾碎所有敌人,嗅出并铲除叛徒!”伊赛扬斯基少校很自然的把自己的经历说出来,把窗帘打开一角边观察边说道,“一个成功的克格勃为了任务的完成。可以做任何事情,摧毁规则和维护规则都是我们,这次卢比杨卡的命令是维护规则……”

把窗帘重新拉上的伊赛扬斯基少校,低头看了一下时间道,“在夜幕来临之前,船上所有士兵不能登陆,这就是卢比杨卡给我的任务,所有事情都在船上解决。”

每一代的卢比杨卡人,都能很快的学会天然的欺骗,他们制定计划的时候从来不考虑执行任务的是人。而不是机器。事实上通常克格勃也能注意到这点,只不过他们要把人当成机器来用,叛徒的出现就和机器的报废一样都是不可避免的。比起机器的合格率,说不定用人来完成还要成功率更好一点,这就是属于克格勃的逻辑。

就比如在黑夜中,漆黑一片的港口没有照明,下船的时候磕磕绊绊就是不可避免的,身为苏维埃的军人,他们也不是钢铁,仍然要小心翼翼的扶着扶手慢慢磨蹭。

“你是三号的人?我是来接应你的。我在一号工作!”穿着古巴民族特色服装的来人握住了伊赛扬斯基少校的手道,“我会带你们去早先准备的工厂!”

“谢谢,我喜欢这种隐身在黑暗中的感觉!”简单的寒暄之后,伊赛扬斯基少校回头。在靠岸的轮船上,战略火箭军的士兵有秩序的登陆,显示出良好的素质。

克格勃互相部门之间,在国外执行任务的时候并不直接表明自己属于哪个总局,而是以比较中性的词语代替,就比如现在一号和三号。一号就是第一总局、三号就是第三总局。

“这不过是刚刚开始,未来几个月我可能要接应数不清的同志上岸!”第一总局的这位接应人员,显然要比伊赛扬斯基少校知道的多得多。

当天亮的时候,整个港口一如往常,早晨起来的古巴人民开始自己一天的工作,没有发现任何的蛛丝马迹,就好像这里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此时安东涅茨中校率领的导弹营,已经到达了驻地。

“这些大楼里面,有些部分其实只是四面墙组成,顶部只是用铁皮封住的盖子,需要的话可以随时打开,工程已经差不多完工了,反正只是一批伪装工程,你们就不要指望他们多结实了,至于另外一边则是真正的大楼,图纸是从卢比杨卡拿来的,蓝本则是喀山综合监狱!那些地方可以作为士兵们的驻地,也可以作为关押律贼的监狱,一房多用。”这里的负责人给安东涅茨中校和伊赛扬斯基少校介绍着驻地的情况,让他们尽快适应这里的环境。

走进去之后,安东涅茨中校大吃一惊,因为这里完全就是一个导弹发射架,只不过外面用砖头和水泥建起了一座大楼的壳子。显然这里的工程是在等待这一天。

“半年前我们的第一副主席曾经秘密来到古巴考察,这就是他给我们的要求,现在你们从本土来到的古巴,我才明白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用的。”说到最后负责人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现在我明白了一件事,为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