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时代1958-第3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关于国内的军备提升强度,我是一点异议都没有的,不过我们追求的是整体的力量,我们苏联要和美国对抗,要和英国对抗、要和北约对抗、东亚还有日本、韩国、中东还有伊朗、难道这些国家都我们自己来搞定么?我们的祖国是不是有点太累了一些?”谢洛夫站起来道,“除了西欧之外,经济条件还不错,但铁定站在美国那边的国家还有这么几个,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不得不说老牌帝国主义还是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这几个国家要是动员调集力量站在美国那边,也是相当麻烦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那边,我准备扶持印尼作为对手,但是印尼目前的军力,没有什么优势。”

“尤拉,有什么话就直说吧!”乌斯季诺夫心中一动,带着猜测的口吻问道,“你的意思是,对华约之外的盟国进行大规模武装?调动这些国家的力量,分散我们国家的压力?”

“当然是这样,难道我们自己一个国家单挑全世界么?”谢洛夫一顿想到历史上苏联军方的狂傲态度,然后换了一个口气,“我当然是不怀疑你们有这么做的决心,但为什么我们国家要这么辛苦?我们打败了美国,好处都是我们自己一个国家的么?他们就不能出点力?这些盟国比如埃及、伊拉克、叙利亚,他们完全可以建立更大规模的军队。”

“挖掘盟国的潜力?指的是苏丹、伊拉克那些国家?”乌斯季诺夫自语了一句道,“这倒不是不可行,毕竟这两个国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

“比如在中东,我们给叙利亚、伊拉克、埃及三个国家每个国家三四千辆坦克,会出现什么结果?一万辆坦克,到时候以色列就会和西欧一样,碰到一个比较难堪的局面,那就是他们出动所有的空军把所有库存的导弹都打出去,三国剩下的坦克仍然可以冲进以色列,反手间就摧毁这个美国在中东的代言人。”谢洛夫站起来张开双臂比划了一下道,“印尼周边环境需要一个强大的海军,我们可以帮助印尼建立这么一支海军,反正头疼的是美国人、澳大利亚人、反正不是我们,我个人的意思是,所有的盟*备加在一起,有我们苏联的六成实力,就足够震慑住周围的骨架。”

“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军事同盟加在一起,如果我们有十万辆坦克,他们加起来就应该有六万辆,我们有十艘巡洋舰,他们同样应该有六艘。”乌斯季诺夫不得不说这种设想非常大胆,其实对于所有盟国,苏联都有一定的防备之心,:“可是万一他们觉得不需要我们了,怎么办?南斯拉夫不就是这样么?”

“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应该在我们的战略考量之内。我们对任何一块土地都感兴趣,如果我们抱着这个目的来和美国对抗,那依赖盟友就是早晚的事情,不是么?乌斯季诺夫同志,现在我们的盟国发展的速度都很快,不能所有责任都让我们自己来背负吧?”谢洛夫说完话便闭口不言,这个道理又不难懂,对方一定会明白的。(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三章 红海军的愿望

“现在的情况和十年前已经迥然不同,当初我们的盟友就是东欧国家,可以说我们可以保护他们,但现在不论是非洲的苏丹,还是东南亚的印尼,距离我们都比较遥远,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让他们自己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至少能让我们支援的时间。”谢洛夫特别强调着这一点,这一点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后世被孤立的叙利亚,刚开始头两年就是依靠冷战时期苏联给它的几千辆坦克抵抗,才证明自己不是阿斗,最终得到已经衰弱到极点俄罗斯的援助。

所以不要看一些坦克已经不先进,甚至在T64投产之后已经显得有些落后。但有和没有是完全不一样的,苏联的武器从来都是适合大规模量产,单独出来比美国要略差一些。双方的数量是不一样的,苏联的坦克数量常年是对方的三四倍,西欧的质量优势可没有能力把这种数量差距抹平,北约的所有飞机起飞轰炸苏联坦克集群,打光了所有炸弹,苏联剩下的坦克仍然可以推平欧洲。;

“其实暂时还不需要这么极端,我认为我们国家加上盟国有十万辆坦克就足够了。稍微加快一下速度,十年我们就能达到这个目标。”做完最后的总结,当事人坐下等着其他人的看法,谢洛夫只是一个提议,能不能实行还是要看乌斯季诺夫。

其实主要还是看乌斯季诺夫能不能把军工生产的进度理顺,在座的国防部元帅态度反而不重要,对于任何增加红军实力的想法,他们统统都是赞同。

“虽然是比较紧张,但仍然是可以完成的,我去规划一下,看看进度能不能追上。”乌斯季诺夫想了一下,回答的时候没有把话说死。

苏联的缓和政策、国内的经济改革,还有军备竞赛都是同时进行的。从苏联成立的第一时间开始,这种同时做好几件事的追赶步伐就一直存在。毕竟外部压力一直都存在,根本没有机会让这个国家慢慢的一点一点的积累。

如果说后世的中**事发展是小步快跑,那苏联因为敌人比中国面对的更加强大,所以可以说这个策略就是大步快跑。冒着随时扯蛋的风险在追赶美国,军备竞赛是一定要进行的,苏联没有和平发展的资格,这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苏联必须撑住自己的所有盟国。而不是像中国一样管理好本国的事情就行了。

一定要和美国到达军事平衡的地位,这是整个中央主席团的共同决定。可能除了柯西金有所保留之外,这就是所有其他委员的既定计划,趁着美国陷入泥潭的时候,抹平双方本来的军力差距,这和发展国内经济一样重要。

那么这就不应该是只武装自己,所有盟友的军备也必须在考量当中。在随后的中央主席团会议上,勃列日涅夫在征求了广泛的同意之后,批准了乌斯季诺夫的军备发展计划,这是肯定的,勃列日涅夫需要军队的支持。不然他这个第一书记就是弱势书记。

“我想这份计划一旦完成,我们在维持陆军优势的同时,可以保持均势的空军力量,而且可以极大的拉近双方海军的差距,短期目标是建立一个有美国海军八成实力的军队。”乌斯季诺夫侃侃而谈,“一个全球海军是必然要建立的。这是我和戈尔什科夫元帅的共同意思,我们的海军必须具备一种能力,那就是有同时和美国半数航空母舰进行全面作战的能力。撕开航线,让我们强大的核潜艇编队深入大洋。”

“所以这不但需要提升海军的实力,还需要为海军的出海作战提供足够的空中掩护,我们需要一种突防的重型轰炸机群,相关的基础储备和计划,图波列夫设计局已经交给我了,我认为没有问题,以重型轰炸机群和红海军的实力,完全可以和美国海军正面作战。”乌斯季诺夫非常自信的说道,“加上我们的潜艇部队,绝对有一战之力。”

“对于全面战争的考量,我们需要的海军,就是能和美国海军同归于尽的海军。实话实说,这种定义对海军是不公平的,但确实是事实。”谢洛夫感叹的接过了乌斯季诺夫的话道,“在这种战略考量之下,红海军的使命就是主动进攻,在和美国海军的作战时候先发制人,在美国航母编队飞机没有到达之前,打出重型导弹首先攻击。随后红海军就只能等死了,很悲哀的战略。”

听到乌斯季诺夫的话,谢洛夫一想就知道这种掩护红海军出击的重型轰炸机,应该是给冷战时期中国造成强大压力的图22逆火轰炸机,实际上逆火轰炸机的建造初衷,就是用来对付美国海军的,让中国压力巨大只是副作用。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的红海军只要能保证和美国海军同归于尽,那就等于是为了其他军种的胜利做出了贡献,我们和欧洲接壤,美国和欧洲可是隔着大西洋,没有海军的护送,美国是完全无法对欧洲进行支援的。”乌斯季诺夫的回答十分不为所动,在全面战争的考量之下,苏联海军的使命就是牺牲,以命换命用苏联最弱的军种和美国最强的军种进行等量交换。

根据这种指导思想,红海军在继续建设其水下核舰队的同时,也开始大力建设携带有各型反舰导弹的大型水面舰艇和远程航空兵。在尼古拉耶夫斯克、列宁格勒和远东的共青城,一艘艘核潜艇和大型水面舰艇走马灯一般的走下船台。

在兵力规模不断攀升的同时,红海军的各种战术打法也开始成形。针对美军航母编队舰艇数量众多、大中型舰只生存能力强的特点,红海军专门为其量身定做了同时采用多发超音速反舰导弹齐射攻击的战法,力图以多枚导弹同时齐射的战法瘫痪美军舰队防空系统。具体的战术手段为:先以第一波导弹重点打击航母编队中执行区域防空的导弹巡洋舰、驱逐领舰等,使敌丧失使用舰空导弹遂行区域防空的能力;第二波导弹集中打击航母,力争使其丧失作战能力或将其击沉。

“我原则上同意了涉及各军种大概六十个大型军事项目,包括了陆军的新式坦克,海军的建造进度,空军的战略轰炸机,空降兵的运输机。还有对伊拉克、印尼、苏丹、埃及、叙利亚五国的军队建设。”乌斯季诺夫拿出了自己的报告放在桌子上,把最后的决定权交到了中央主席团的手中。

“我同意,距离古巴导弹危机已经七年多,红海军的建设成果有目共睹,我们的海军已经有足够资格在大洋上占据一席之地,很多地方没有强大的海军,我们的力量辐射就不够。”谢洛夫首先投下了赞成票,这种表现已经让人见怪不怪了。在中央主席团的会议上,涉及经济发展、党组织建设、军队建设、社会安全等等的问题,一般的会议他要么不参加,只要参加通通都投赞成票,截止到目前还没有一次表达过反对意见。

不是他想这么做,而是作为一个安全干部,谢洛夫必须克制自己对别人的工作进行干预。贝利亚的坟头草都三丈高了,他可不想和这位前车之鉴学习。

“我们必须尊重国防部元帅们的意见,他们是专业的军人,再说作为安全干部的尤拉都觉得可行,那就丝毫没有问题。”勃列日涅夫和基里连科对视一眼,还不忘拉住谢洛夫这位安全专家的表态作为自己的依据。

随后这个无论从任何角度都算得上庞大的军事发展计划,在克里姆林宫中取得了突破。

海军司令戈尔什科夫元帅首先得到了消息,在几天之后的讲话中难掩自己的兴奋,对着上百个海军将领高声喊道,“红海军,向远洋进军。”

“我们要把刺刀顶在美国人的胸膛上,在航母战斗群的飞机来临之前,我们要用导弹把他们全部送到海底。”戈尔什科夫元帅丝毫不掩饰苏联海军的全球存在即将来临。

在二战之后,美国海军终于迎来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挑战,舰首飘扬着镰刀锤子旗的苏联红海军,头一次准备发出自己的声音。很快对于苏联红海军的挑战,多家美国报纸进行了揶揄,“让我们看看这支舰队,是不是真的有可能作为我们的对手。”

不过比起传媒的乐观,作为对手的美国海军少见的没有激烈的言辞,而是谨慎地注视着自己的对手,在二战结束了二十多年后,美国海军的将领们,在把目光放在那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时,第一次感受到了芒刺在背的威胁。

“我想大概在明年的时候,可以考虑举行一次整体的作战演习了,来实验我们的成果,涉及范围包括四大洋,以及七个重要海域。其实我们还可以考虑回到关塔那摩湾,建立加勒比海舰队。”戈尔什科夫元帅想到了那个重要的港口。

“除非我们能正面战胜美国海军,否则那个港口还是不要考虑了。”谢洛夫想了一下还是觉得在等等,苏联红海军以舰艇数量来算,应该是四百对七百,只是略微超过美国一半。这种比例还不能说能利用起来关塔那摩。(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四章 老巢差点被端

其实从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苏联红海军已经和英国皇家海军并驾齐驱。如果当年面对的不是美国海军,碰见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军最后苏联都能得到更多。在七年后的今天,就算是欧洲海军集合在一起,也不再是苏联红海军的对手。苏联红海军只剩下了一个敌人,为了配合苏联的进攻性策略,苏联各大船厂的造舰速度只会越来越快。

“什么时候我们能搞定尼米兹,关塔那摩才能利用上。现在么?中央主席团的任务,是在古巴建立起来除了我们自己的第二大空降兵部队。”谢洛夫看着戈尔什科夫元帅摆满舰艇模型的办公室,这支已经在八十年代已经有了美国七八成实力的世界第二大海军,最终还是倒在了天才总书记的手上。

戈尔什科夫元帅闻言慎重的点点头,尼米兹的第一号舰已经在去年开工。从各种的信息中,这都是历史上空前的战舰,对于美国海军的对手苏联红海军,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正是因为苏联的航空母舰储备不够,才只能从其他方向想想办法,基洛夫级战略巡洋舰最后之所以成为将近排水量三万吨的导弹巡洋舰,和尼米兹的出现有很大关系。

就算是可以趁着现在来劲红海军和对手的差距,十年内追上美国海军仍然不现实。当然要是考虑核战的话那就另说,苏联的反舰导弹都可以挂核战斗部,苏联红海军最强大的时代,其实应该是九十年代,其实就是解体的前一年,那是红海军和美国海军实力最接近的时代。

“不要说我没有提醒你,茨维贡似乎正在让人调查阿塞拜疆,我也听说似乎那边的干部有些问题,不过茨维贡做这件事,倒是有可能是对着你们共青团的。”电话里的声音有些戏谑,满是调侃的道,“我们的杰出安全干部是不是还是自我感觉良好?你们老巢都要被抄了,阿塞拜疆走出了你和谢米恰斯内,一旦出事了,会不会牵连到你。”

“跟我有什么关系,我除了阿利耶夫谁都不认识。不过谢谢你,我的朋友。”谢洛夫放下电话,茨维贡调查阿塞拜疆的干部?以勃列日涅夫那种小心的样子,肯定是有那边的干部出现了问题,想了一下谢洛夫再次拨通了电话,把消息告诉阿塞拜疆第一书记科切马索夫。

“茨维贡既然是正在调查,说明当地一定有问题。我被三个副主席,一个内务部部长看着,无法给你协助,再者如果真的有问题,我不能帮你。舒里克的性格也不会,所以科切马索夫同志,不管这件事你是不是一点都不知情,都必须要快速处理,令别人不能用这件事攻击我们,莫斯科的情况比较复杂,别让第一书记找借口换了你。”谢洛夫用很郑重的口气说道,阿塞拜疆是自己起家的地方,就像是阿厉克赛说的,那是自己的老巢。绝对不能让勃列日涅夫给端了。

但如果真的出现了问题,他也没有办法,有句话不是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么?自己坏了,就不要埋怨对方下手黑,一旦被勃列日涅夫操作这个问题,以谢列平的性格肯定不会阻止的,自己想要阻止也没有能力。他自己有军职,但没有政治职务,对党务和政府都是不能干涉的。谢洛夫也不想天天投赞成票,但这就是他的角色。

想想真是太有意思了,号称最为尊重干部的第一书记,自己的团体全都不干净的情况下,还调查贪污,可见勃列日涅夫尊重的是听话的干部,至于共青团的干部只听谢列平的话,那就不再尊重的范围之内。

科切马索夫放下电话,考虑了良久最终拿起了电话道,“让阿利耶夫同志来见我”

得到卢比杨卡消息的科切马索夫感到问题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